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不管你有没有学过哲学,但相信你⼀定听过历史唯物主义。

那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呢?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以及相关资料,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般⽅法论,其与历史唯⼼主义相对。

⽤“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解释历史事件发⽣的观点:“认为⼀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产⽅式和交换⽅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点。

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分析历史事件产⽣的原因。

基本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哲学中关于⼈类社会发展的⼀套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物质⽣活的⽣产⽅式决定社会⽣活、政治⽣活和精神⽣活的⼀般过程;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产⼒和⽣产关系(⽣产要素所有者与⽣产⼒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盾、经济基础(及由⽣产⼒和⽣产关系揭⽰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阶级⽃争可能会引发社会⾰命,夺取国家政权。

历史唯物主义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科学⽅法即唯物主义的⽅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产⼒决定⽣产关系,⽣产关系对⽣产⼒有反作⽤,⽣产关系⼀定要适应⽣产⼒的发展。

伴随着⽣产⼒的发展,⼈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正处于第四阶段。

其主要⽅⾯的内容有:
⼀.⽣产是历史⼀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产⼒的发展⽔平,决定⼈类社会的进程。

⼆.与⽣产⼒⼀定发展相适应的⽣产关系,构成⼀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定的社会形态是⼀定的经济基础和⼀定的上层建筑的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于经济基础。

四.⼀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类社会从低级到⾼级的⽆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盾发展的结果。

社会关系要在⼀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产⼒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类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既有占⽀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六.⼈类社会的⼀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这是⼀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产⼒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

七.⼈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定的规律性,⼈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态,揭⽰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与⽭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中进⾏研究。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的。

⼗.⼈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

我们要⽤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切,⽤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盾,⼜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准确的把握对象。

⼗⼀.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和⾰命两种⽅式。

⼗⼆.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盾。

⼗三.在客观历史进程中,环境创造⼈,⼈⼜创造环境。

⼗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的辩证统⼀过程。

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运⽤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形态学视⾓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认为,从两极世界进程的总体上看,⾃然实践(⽣产⼒)的先进性程度决定了社会实践(⽣产关系)的统⼀范围;从每代进程及每代进程内部宏观的整合上看,东西⽅在社会实践上和⾃然实践上呈交互促进关系;从每代进程内部整合的微观机制上看,⼀国的社会实践变⾰和⾃然实践变⾰要受到每代两极世界秩序的⼤格局决定;社会实践越来越先进,社会实践差别越来越⼩直到社会实践消亡;⾃然实践越来越先进,⾃然实践差别越来越⼩;两极进程中间环节越来越少,周期越来越短,地理上越来越整合;秩序断裂带条数越来越少,断裂层次越来越低,断裂带逐渐长合。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有什么区别?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个统⼀的整体,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将⼆者割裂起来的观点,其主要表现是: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适⽤于⾃然界(这⾥的⾃然界是⼀个整体的⾃然界,既包括⼈类所⼲涉的那部分⾃然界,⼜包括独⽴于⼈的那个⾃然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适⽤于⼈类社会的。

辩证唯物主义可以被推⼴到⼈类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则不适⽤于⾃然界。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同科学定律⼀样具有决定论⾊彩。

下⾯详细说⼀下这个观点所包含的⼏点错误。

1、该观点的世界包含两个部分,⼀个是⾃然界,另⼀个是⼈类社会。

对于⾃然界既包括被⼈类所⼲预的那部分⾃然界,⼜包括独⽴于⼈的那部分⾃然界。

然⽽,马克思的世界仅仅包含那个以实践作为媒介的世界,并不讨论那个独⽴于⼈的⾃然界,⾄于独⽴于⼈的那个世界是否可知,马克思认为没有讨论的意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稿》曾经明确表⽰:“但是,被抽象地、孤⽴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分离的⾃然界,对⼈说来也是⽆。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进⼀步指出:“这种先于⼈类历史⽽存在的⾃然界,不是费尔巴哈在其中⽣活的那个⾃然界,也不是那个除去在澳洲新出现的⼀些珊瑚岛以外今天在任何地⽅都不再存在的、因⽽对于费尔巴哈说来也是不存在的⾃然界”。

⾄于独⽴于⼈的那个世界(也就是说脱离了实践的那个世界,因为⼈通过实践与⾃然界发⽣关系)是否可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个理论的问题,⽽是⼀个实践的问题。

⼈应该在实践中证明⾃⼰思维的真理性,即⾃⼰思维的现实性和⼒量,亦即⾃⼰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2、该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然界与⼈类社会是相分离的,这种分离主要体现在⾃然活动是没有⼈的意识、⽬的的参与的,⽽社会历史活动则是以⼈的意识、⽬的为基础的。

但是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两者为统⼀的。

因为马克思曾经明确说过,“社会是⼈同⾃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

”也就是说⾃然界是⼈类社会的⼀部分,事实上,正是⼈的有⽬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改变着⾃然界。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同样明确指出:“从前的⼀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把它们当作⼈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的活动本⾝理解为客观的(gegenstandliche)活动。

所以,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活动,⽽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也就是说,⾃然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必然性的差异并不是表现在⾃然活动是没有⼈的意识、⽬的的参与的,⽽社会历史活动则是以⼈的意识、⽬的为基础的。

⾃然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必然性都是有⼈的因素参与的(通俗点说,⽜顿物理学也是⼀种社会意识),但是真正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不以任何⼈的⾃由意志为转移的,⽽后者则恰恰建基于⼈的⾃由意志。

3、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决定论,并不排斥决偶然性与⾃由意志,虽然⾃由意志的作⽤范围⼗分有限。

(1)关于⾃由意志的限制:
①⼈类社会的发展是准确⽆误的,有其必然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版序⾔(1867)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本书的最终⽬的就是揭⽰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那么,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马克思回答道:“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种⾃然历史过程。

不管个⼈在主观上怎样
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同其他任何观点⽐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所谓“⾃然历史过程”是指历史运动会像⾃然过程⼀样,以必然的、准确⽆误的⽅式发⽣作⽤。

事实上,马克思本⼈也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称作“⾃然规律”。

②⾃由意志并⾮天马⾏空,⽽是受到物质条件的严重制约。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1859)中,马克思写道:“⽆论哪⼀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产⼒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的⽣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类始终只提出⾃⼰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少是在⽣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


(2)偶然性与⾃由意志的作⽤:
①偶然性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的加速和延缓上⾯。

在1871年4⽉17⽇致库格曼的信中,马克思写道:“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常神秘的性质。

这些偶然性本⾝⾃然纳⼊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

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的那些⼈物的性格这样⼀种‘偶然情况’。


②⾃由意志主要体现在他能减缓新社会的诞⽣所造成的分娩的痛苦。

正如马克思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运动的⾃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法令取消⾃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所讨论的世界是以实践作为媒介的那个世界,也就是实践范围之内的那个世界,对于脱离了实践的那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是没有讨论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可以对于独⽴于实践之外的那个世界有所⾔说的。

如果,我们把对于实践范围之内的世界的认知,推⼴到既包括实践范围之内,⼜包括实践范围之外的整个世界,我们就会得出科学宿命论的荒谬结论。

科学宿命论,可以⽤数学家拉普拉斯的⼀句名⾔来表述:“给我宇宙现在的状态,我将告诉你他的过去和未来。

”其简单理论如下:世界是“物质”(此“物质”为全称表述,代表所有物质、空间、时间、能量等)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上是全称判断,因⽽是完全推理,由此得出“世界是宿命的”的结论是简单⽽明了的。

在宇宙中,存在很多时间断⾯,每⼀个时间断⾯都“记住”了每⼀个基本粒⼦的位置、速度和绝对质量,每⼀个时间断⾯中的每⼀个基本粒⼦的位置、速度和绝对质量,都由前⼀个时间断⾯“记
住”的每⼀个基本粒⼦的位置、速度和绝对质量所决定。

如果⼀个⼀个时间断⾯往前推,直到⼤爆炸之前的奇点,就可以认为,如果存在完全相同的另⼀个奇点,在同⼀个时间段⾯⾥的两个宇宙是互不作⽤⽽完全相等的。

宇宙中的⼀切,都由奇点决定。

分析以上观点,科学宿命论的核⼼问题就在于“全称表述”,因为⼈类的⼀切规律,都是在实践范围之内的,对于实践范围之外的世界,以上规律全不成⽴,也就是说,我们是不可以对独⽴于⼈之外的那个世界有所⾔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