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自主学习任务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会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诗词中呈现的情景。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朗读古诗
1.揭示课题,解释课题。

(1)认读“宿”,联系生活想一想意思:住宿、投宿的意思。

(2)引出题目的意思。

“徐公店”指一位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说出题目的意思:
投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

2.自主朗读古诗。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上网查查诗人,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

以下内容供参考:
杨万里(1127 -1206) 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其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

要求:把自己整理关于诗人杨万里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要求:把古诗读三遍,做到正确、流利。

二、自主理解故事大意
1.那一天,杨万里吃过早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预设: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儿童”“黄蝶”“菜花”,从图中还能看
到田边小路,就是诗中的“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是指篱笆;“树头” 是
指树枝上;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径”,可联系《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

“篱”可用熟字“加一加”偏旁的方法,“疏”可用“蔬”字“减一减”偏旁的方法。

要求:古诗自读三遍,结合文字和插图找出其中描写的景物。

2.描述景物。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
()的蝴蝶()的菜花()的树
(2)读诗句,说一说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

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
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
预设:树头新绿萌发,路边菜花繁茂,儿童奔跑捕蝶,此时再回头品悟第一句中的“深”字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小路在菜花的掩映下显得幽深,小路在儿童的奔跑中显得漫长。

品读:急走:快速地奔跑。

蝴蝶与菜花颜色相同,因此蝴蝶飞入菜花就找不到了。

诗到此戛然而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要求:描写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3.想象画面。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看看图,再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预设:篱笆旁边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

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花香。

一个身穿红衣,头扎两条小辫的小孩高兴地追赶着黄蝴蝶跑了进来,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忽高忽低,一转眼就飞入金黄色的油菜花里,小孩东找找,西看看,分不清哪些是油菜花,哪些是黄蝴蝶了。

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着。

预设:一天中午,杨万里吃完饭出去散步,看见一片油菜田,田边有一排稀稀疏疏的篱笆墙,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通向远方。

路边有一棵大树,树上的花已经落了,刚吐出点点嫩叶。

这时,他听到小男孩的声音:“别飞!别飞!”杨万里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正追赶一只黄蝴蝶。

蝴蝶飞到菜花里不见了,小男孩傻眼了,自言自语地说:“我的蝴蝶呢?我的蝴蝶呢?”杨万里看到这里,诗兴大发,回屋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自己试着描述画面,看谁描述得更生动。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或者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三、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1.读读《四时田园杂兴》,说说自己读懂哪些诗句的意思。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
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两句写出了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的景色,以动衬静。

2.读好全诗,读出诗人对乡居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要求:通过学习,感觉自己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并录音,然后发给老师。

四、反思总结
1.我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古诗吗?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古诗的画面吗?
效果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 篱落疏疏一径深。


..)
A.使分散
B.不亲密,疏远
C.稀疏
2.儿童急走追黄蝶。

()

A.步行
B.跑
C.离去
3.梅子金黄杏子肥。


.)
A.越长越大
B.胖,与“瘦”相对
C.肥料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X。

1.《四时田四杂兴(其二十五)》是宋朝诗人范成大所作的田园组诗中的一首。

()
2.《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杨万里。

()
3.《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时田园杂兴》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三、根据意思写出对应诗句,或者根据诗句写出情景画面。

1.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短。

村民都去下地干活了,只
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树上的叶子才刚吐出,还没长大,所以还没有形成树荫。

3.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1.检查《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的背诵情况。

要求:背诵两首古诗,录音后和同学老师分享,看谁背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自主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读诗词,读通读顺。

2.尝试理解诗词里的生字新词。

预设:翁媪:老年夫妻相媚好
..剥莲蓬..
需特别注意这里的“剥”字,在文中读“bō”。

要求:自读诗词三遍,并把读懂的词句说一说。

三、自主理解句子意思
1.一首词,一幅画。

这首词,读着读着,读到哪一句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青青草”,不是初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盛夏的草,浓郁,茂盛。

“一水护田
将绿绕”岸上还长满了青草,开满了野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风
吹来,还送来阵阵一清香。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看着他们头靠头,手拉着手,说着悄悄话的情景,真是——相媚好。

翁媪说话时的神情、动作和谐动人,这就是——相媚好。

2.翁媪聊的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儿子。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他们有几个孩子?你最想夸夸谁?
预设:
(1)“大儿锄豆溪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大儿正忙着锄草。

可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

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真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

(2)“中儿正织鸡笼”
你看,他头也不抬,心思都在眼前的半个鸡笼上,要多些编、快些编,这样就能让爹娘少些操劳。

他这样想着,两只手翻飞得更快了一些。

(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古语有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

(“亡”这里读wú,同“无赖”。

)看似责备,
实则喜爱。

这是古人对顽皮小儿的一种喜爱的说法。

这淘气小儿是一会儿趴,一会儿躺,怎么舒服怎么来。

你看他,小脚来回晃着,小嘴里会哼着儿歌。

好不快活!
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所见所闻所感,录音,与大家分享。

3.这四幅图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图,你能把整首词描绘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吗?
预设:
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头缓缓流过,溪边的绿茵茵的小草,草地后边有一所小房子。

房子的屋檐虽然低小,但是房顶上却爬满了瓜藤。

屋边种满了花草树木。

屋子里飘来了一阵阵酒香,原来是一对老夫妻坐在床边喝酒。

老翁和老妇用好听的当地方言互相打趣儿。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儿子就长大了,懂事了。

我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了,你也变成了白头翁了。

”老妇一边说一边指自己的脸蛋和老翁的头发。

“是啊,这么多年来我们养大三个孩子历尽了多少艰辛,如今孩子长大了,我们可以享福了。

虽然我们老了,但你的笑容仍然那么美,你仍然是我亲爱的孩子他娘。

”老翁深情地看着老伴说道。

“三个孩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啊!老大憨厚勤快就像你,老二心灵手巧就像我,老小年纪尚小,虽然还贪玩调皮些,但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是我们的开心果。

”说起孩子,老妇脸上写写满自豪与满足。

“对,感谢您为我生下三个宝贝。

干杯!”老翁高兴地举杯。

老翁老妇边喝酒边尽兴地聊天。

屋外头烈日当空,大儿子在田地里锄草,虽说是汗流浃背,但他很愉快地劳动着。

二儿子在树阴下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

而小儿子呢,他趴在溪边剥莲蓬呢。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词描写的画面情景,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4.翁媪醉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你们觉得这家人的生活条件如何?为什么他们还如此开心,如此陶醉呢?
预设:
因景而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鸟鸣花香,处世外桃源。

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夫复何求!老人身体健康,千金不换啊!因情而醉:一家人没有争吵,和睦相处。

要求:把自己的感触整理成录音,与大家分享。

四、了解作者
1.上网查查词人辛弃疾,认识辛弃疾,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

供参考: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富有爱国热情。

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辛弃疾生于金国,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辛弃疾抱憾病逝。

《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晚年遭受朝廷中的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
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要求:把自己整理关于词人辛弃疾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要求:通过学习,感觉自己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把这首词朗读录音,然后发给老师。

五、反思总结
1.我能背诵《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吗?
2.我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的画面吗?
效果检测: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X。

1.“溪头卧剥莲蓬”中“剥”和“蓬”的读音分别是bō和péng。

()
2.“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是“躺”的意思。

()
3.“最喜小儿无赖” 中的“无赖”指的是小儿子不懂事,不像两个哥哥帮助大人做活,
是贬义词。

()
4.“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的意思是说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家是谁家的呀?()
5.《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
活之美。

()
二、理解诗词意思,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媼?
大儿,中儿,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1.将词补写完整。

2.这首词是朝词人的作品。

是词牌名,“乐”在这里读。

3.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
妙惟肖,活灵活现。

他们住的是,溪边长满了,两个老人说话,大儿子在,二儿子忙于。

小儿子趴在溪头。

4.整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段落、语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特点的写法,学习作
者对动植物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描写。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朗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要求:每位同学最少读 3 遍课文。

2.难读字音读一读。

(1)难读词语读一读。

攀爬、装饰、构成、蹲着、顺序、催眠。

踏步、倘若、捣衣、绘成、和谐、寄托。

鸡冠花、率领、时令、向晚。

(2)注意:“冠”,多音字。

当它做名词时,读guān,如“冠冕、衣冠、鸡冠花”,当
它做动词时,读“guàn”,如“加冠、冠军、弱冠”等。

文中作名词用所以读第一声。

“率”是个多音字,表示带领、带头或跟性格有关的,读“shuài”,如率先,率领,率
由旧章,直爽,草率,率直。

读lǜ时意为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如效率,圆周率,税率,出勤率等。

3.新鲜词语记一记。

“时令”就是季节的意思,是古时按季节制定有关农事的政令。

“向晚”就是傍晚。

4.难写生字写一写。

写“蹲”右边的“尊”,要注意先短横,再封口,寸字长横托住“酋”。

“率”的写字要领是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边,“幺”字不过横中线。

要求:这些词语读 3 遍。

5.读好文中长句子。

(1)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3)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要求:这些句子读 3 遍。

二、尝试读懂课文内容
1.《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要风景,都有一幅画面。

请你选其中一段,想着画面读,找出里面的主要景物,并给画面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例: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提示:这句话,写的是一个什么景?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面取个名字,你会想到哪个词?
参考:雨后春笋
2.按要求自己读读课文,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名字。

三、反思总结
1.这篇课文中的所有生字我都能读准确吗?课文我能读正确、流利了吗?
2.我能找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吗?我能给每幅画面起个名字吗?
效果检测: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音节。

芍药(sáo sháo)鸡冠花(guān guàn)..
捣碎(bǎo dǎo)和谐(jiēxié)
..
二、读拼音,写词语。

附近(fúfù).
照例(lìliè)

tǎng ruòzhuāng shìshun xùmìshí()()()()
Shuài lǐng sǒng lìmiáo huìjìtuō
()()()()
三、比一比,再组词。

风()遵()沟()列()
凤()蹲()构()例()
四、词语练习。

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时令”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2.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是()—()。

3.画线部分用词语“________”代替最为恰当。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的红霞,()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的田园风景画。

1.根据原文,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2.“向晚”的“向”的意思是()。

A.对着
B.将近
C.向来
3.这段文字描写的情景就像一幅图画,请给这幅图画命名。

第二课时
一、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1.你对哪一幅画面最感兴趣?哪些字词、哪些句子,让你走进了画面?读读相关语句,做上记号,写写自己的感受。

要求:把自己的感受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2.尝试自学,思考提示:
(1)“瓜藤攀檐”: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
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查找资料: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画面。

思考:高楼门前的石狮和旗杆让你有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会认为瓜架比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呢?哪些地方能感觉到可爱呢?
(2)雨后冒春笋: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思考:读读这句话,看看有没有哪一个词语特别吸引你?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3)群鸡觅食: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是怎样的一只母鸡?这是怎样的一只雄鸡?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4)院落晚餐: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思考:“天高地阔”是形容空间大的,怎么用来形容吃晚饭呢?如果把“天高地阔”换个词,你能想到哪些词?换成这些词行吗?
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作者陈醉云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看看这句话在文章的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2.请你试着模仿文中句子写一写乡村美景。

要求:把自己写的乡村美景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三、反思总结
1.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记在摘抄本上了吗?
2.你学会文中拟人的修辞手法了吗?你能试着写几句吗?
效果检测:
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我也会用这种修辞方法来写句子:
风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中的“成群”一词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字用得好,让人感到
嫩笋的长势和春天的勃勃生机。

二、对下面的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C.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乡村生活美如画。

D.这句话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

三、课内阅读。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给选文描绘的景色选个合适的名字()。

A.月夜睡梦图
B.院落晚餐图
C.鸡鸭觅食图
D.鲜花轮绽图
2.文中“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这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你的体会是()。

A.田园风景充满了祥和与平静。

B.田园风景充满了嘈杂和凄凉。

四、课外阅读。

炊烟
①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

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②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③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④早晨,天色往往最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

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

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惬意的。

⑤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

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的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

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⑥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

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抑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

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暮色四起的时候,乡间昏黄的灯光从不同的窗户里透出,伴着徐徐升起的炊烟,的确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我想,这时的炊烟才是最纯粹的吧。

1.本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

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是________的。

2.短文的第⑤自然段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A.夸张
B.照应
C.对比
3.“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这句话中的“________”一词,写出了乡村的炊烟不张扬的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4.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天窗
学习目标:
1.认识“慰、藉、瞥”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等方法,理解“慰藉、扫荡、锐利”等新鲜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找出开天窗的原因。

3.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4.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的优美,感受乡下孩子所见所想的乐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质疑
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画生字新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试着自己解决。

(提示:可以结合课后生字表、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等来认识和理解)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要求:每位同学大声读 3 遍,把不懂的问题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2.难读字音读一读。

(1)难读字音读一读。

慰藉(wèi jiè)卜落(bǔ)一瞥(piē)帐子(zhànɡ)老鹰(lǎo yīnɡ)
蝙蝠(biān fú)河滩(tān)
(2)注意:“藉”和“卜”是多音字。

“藉”读 jiè时有安慰等意思,如慰藉;读“jí”
时有践踏,杂乱等意思,如狼藉。

“卜”读bǔ时,有碎响等意思,如卜落;读 bo 时,可以组词萝卜。

“瞥”容易误读第三声。

“帐”和“鹰”是后鼻音,“蝙”和“滩”是前鼻音。

要求:这些词语读 3 遍。

3.形近字辨一辩
藉(慰藉)籍(书籍)帐(蚊帐)账(账本)滩(沙滩)摊(摆摊)鹰(老鹰)膺(荣膺)锐(锐利)脱(脱水)烁(闪烁)砾(沙砾)蝙(蝙蝠)编 (编织)霸 (霸气 )霞(霞光)
要求:能根据换偏旁法区别形近字,并借助偏旁理解字词的含义。

4.理解新鲜感词语。

顶喜欢:十分喜欢。

慰藉:是指心理得到满足或安慰。

卜落卜落:象声词,形容物件连续不断的碎响。

一瞥:原意表示迅速地看了一眼,本文指闪电很快的划过。

猛厉:气势猛烈。

扫荡:彻底清除。

锐利:本义指锋利。

本文指想象力敏锐、丰富。

应得:应当得到。

阔达:开阔。

确实:准确实在。

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新鲜感的词语。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上网查查大作家茅盾,认识茅盾,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

以下内容供参考:
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虹》
《蚀》等,短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等。

求:把自己整理关于作家茅盾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课文共有 8 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交代了乡下人家屋中开天窗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 4~7 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下雨被赶回家和夜晚被逼休息时,天窗是孩子
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 8 自然段),写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天窗给孩子带来无穷的想象力和欢乐。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每个部分的大意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3.想一想,大人们为什么要开天窗,天窗长什么样,天窗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情感呢?用直线画下来。

(1)第 2 自然段。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开了天窗,屋子就不会这么暗了)。

(2)第 3 自然段。

玻璃做的,方方正正,开在屋顶,能透光亮。

(3)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慰藉。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哪里找到答案,画好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4.默读课文,想一想,大人们为什么要开天窗,天窗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情感呢?
(1)第 2 自然段。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开了天窗,屋子就不会这么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