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实习后用)
四教学理念教学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读书指导以及启发式谈话法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读相关的示意图自己去寻找合理的答案培养与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共享者改变以往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关注学习者在地理学习中的探究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和维持学习者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情感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2、认知结构分析:
高一学生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太阳系中部分行星的位置,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已经具备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生活体验。
3、学习态度分析:
该节内容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但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对该节内容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接受性较高。
3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对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对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积极思考,接着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做好课堂笔记。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因?
2展示材料:地球的岩浆活动相关示意图,各行星的体积、质量对比图,各行星的自转、公转周期对比图,结合刚才所学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查找资料,讨论曾经被称为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为什么被开除行星“星籍”(取消行星资格)了?
1学生结材料合积极思考,接着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2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认真听讲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的成因。
3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通过查找资料完成课后探究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有效信息提取、逻辑推理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以及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概括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
2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指出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自主阅读分析教材,培养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能通过阅读表格、图片和探究讨论等活动,培养有效信息提取、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理念
教学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读书指导以及启发式谈话法,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读相关的示意图,自己去寻找合理的答案,培养与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共享者,改变以往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关注学习者在地理学习中的探究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和维持学习者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情感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内容名称
地球的宇宙环境
设计者
XXX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
1
选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标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节课的内容要求为:“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是行为条件,指学生会阅读各类天体的图片以及“太阳系模式”示意图等图文资料,“描述”是行为动词,指学生可以用语言形象地说出地球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宇宙环境,即要先了解“天”,但课程标准并不是宽泛地“谈天”,“谈天”是为了“说地”。因此,本节课要从“地球”的视角去了解“宇宙环境”。
二、教材分析
“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本节课主要是阐述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学习天体、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知识是为了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从地球外部的宇宙环境看,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普通的,但又由于地球上存在着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这三个内部条件,就使得地球具有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三、学情分析
1、起点水平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没有对宇宙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在初中学习“认识地球”的相关内容时,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形式,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且在课文阅读部分了解了“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内容,如从课文的“日心说”示意图中可了解太阳系中部分行星的位置,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生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认真观看视频,注意视频中所提及的地理现象
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引起注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什么是天体?天体有哪些类型?各自特点?什么是天体系统?如何分级?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这部分内容,后面通过提问测试自学效果。
3有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点评、知识讲解: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内部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5知识迁移(课后探究任务):
我们是否还能尝试再去找一颗这样的行星与我们做伴?下一颗有生命的行星会是谁?应该怎样去寻找?
知识总结: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思维导图:
学生认真听讲,及时梳理知识。
加深学生印象,形成整体的知识联系体系和框架;促进知识的应用,深化和巩固知识,发散学生思维。
课堂小结:
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空。
学生深情地看着图片,畅想未来,激起了发奋学习的强烈愿望。
引导学生关注浩瀚星空,升华本节课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怀,用地理情怀去关注自身的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七、教法
情景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启发式谈话法。
八、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课后探究学习。
“宇宙中的地球”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且宇宙的神秘以及人类对浩瀚宇宙知识的强烈渴求,都很容易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是从“远处”对地球展开学习,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而后面的章节则是从“近处”围绕“为什么地球存在生命”展开学习,如“地球的运动”从动态的角度论证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产生的影响。因此,“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内容既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也是后面章节内容学习的启下。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1创设情景:课件展示宇宙的相关图片,向学生提问:那么什么是宇宙呢?接着引出宇宙的概念: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包容了天地万象。
2播放视频:《宇宙探奇》,结合视频和课本前面的资料向学生提问:地球真的会发光吗?如果不是,那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为什么明亮的?这与它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