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案(1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的认识教案(10篇)
: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教案第1篇:
教学资料
教材第7~8页的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明白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
并经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本事,并且经过教学资料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进取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明白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在之前的学习,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师:我们一齐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暑假有没有观看一场体育盛事――奥运会,在奥运会有些什么比赛?
生: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师:那么跑步比赛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师:跑步比赛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长度的跑步锻炼呢?在跑步运动最长的跑步运动同学们听过没有?――马拉松小结:对于马拉松比赛,让孩子们有必须的了解,并经过马拉松的长度展开教学。
马拉松为什么用公里作为单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经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体验1000米的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5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 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我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们亲自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1000米的真实长度,跑完后我们一齐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长度后的感受,继续探究米和千米的关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长啊!
生2:跑到三圈的时候就很累了。
生3:1000个1米真的好长啊!
生4:1公里原先有这么长!、、、、、、、、、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
师: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
生:3个
4、换一换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总结: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
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齐解决。
六、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我们一齐把今日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日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有多有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1、完成课件的题
2、完成书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第2篇:
教材分析
经过对北师大版、人教版、和冀教版三个版本教材的比较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冀教版安排在了三年级下册,资料丰富。
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安排在二年级上册,且关于认识千米的教学资料比较简单。
人教版从长度单位”米”入手,依次感受10米、100米、1000米的距离。
对于教学重点也只是千米和米的换算。
北师大版从学校跑道入手,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来认识1千米。
冀教版教材详解
冀教版在资料设计编排上,选择了学生每一天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作为学习的素材。
在前一天学生记录了从学校到家走多长时间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安排:
一、提出了”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的要求。
教材以学生交流的方式呈现了两个人的估算结果。
二、兔博士介绍:1000米能够写作1千米,千米能够用km表示。
教材给出了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式:1000米=1千米或1000m=1km。
三、学生初步认识1千米后,安排了”说一说”,让学生把自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和1千米进行比较,看看是不到1千米,还是超过了1千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千米的实际意义,同时尝试用千米作单位描述距离。
之后经过学生熟悉的操场,进一步了解米和千米之间的联系,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材另外给出两个数据: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千米(实际全长是42千米195米);我国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描述事物的应用;另一方面,丰富学生关于马拉松赛跑和万里长城的数据知识。
同时,经过聪聪提出的”长城仅有6300千米,为什么叫做万里长城呢?”,引出”里”的知识。
教学资料: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教科书38页、39页),体会并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明白1千米=1000米,体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3.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体验、认识并体会1千米,明白1千米和1000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
本课详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测量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能够目测,也能够步测,还能够估测或找参照物估算结果。
下头我们就来估算一下自我家到学校有多远。
首先我们根据上一课的统计,算一下自我放学回家路上用多少分钟。
然后想一下自我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每分钟大概行驶多少米。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记录、计算。
(二)观察交流
1、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
生1:我一分钟约走65米,从学校回家路上用了大约20分钟,我家距离学校大约1300米。
列式:65×20=1300(米)
生2:我一分钟走67米,回家用了15分钟,我家距离学校大约1000米。
列式:67×15=1005(米)
≈1000(米)
2、师:1000米能够写作1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
即1000米=1千米或1000m=1km
3、师:谁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谁家到学校超过了1千米(让学生依据估算的结果用千米描述自家到学校的距离)
生1:我家到学校距离680米,不到1千米。
生2:我家到学校距离1900米,超过了1千米。
4、科普小知识(出示幻灯片并观察)
师:一个操场一圏是400米,几圏是1千米
生:2圈半。
师:我国的”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
可是为什么叫万里长城呢?
学生阅读兔博士的话,了解”里”是我国以前用过的长度单位。
1千米=2里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长度单位:千米用字母km表示
生2:1000米=1千米
生3:1千米大概是我家到学校那么远。
生4: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千米的认识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明白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明白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
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
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
2、填入适宜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世界上的建筑高约452;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km)
千米在生活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教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能够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明白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能够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能够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此刻大家必须很想明白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齐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日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此刻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头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一样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忙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有多少米吗?
先自我想一想
团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圈是1千米。
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明白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样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我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组内讨论)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提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样明白的?
(7)付教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教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明白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样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米3000米=米
9千米=米6000米=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换算
团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齐来回顾一下其的一些精彩片段。
(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日,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能够用
㏎表示。
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
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我,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能够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1km=1000m
千米的认识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明白千米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明白1千米(公里)=1000米.经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经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本事和合理推理的本事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本事.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适宜?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景)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景: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我的看法.
2.教师小结:经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齐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景.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明白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明白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此刻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适宜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明白自我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样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日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终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千米的认识教案第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本事。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教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那么你是否明白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案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本事。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
(有条件的学校也能够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头的问题:类似图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你明白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头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
学生根据自我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教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那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能够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
人步行每小时能够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能够行40千米。
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我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
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
(注:这个教学环节也能够放到课前进行)。
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能够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能够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米5000米=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经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千米4千米=米
米=7千米9000米=千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必须的认识。
能够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忙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的应用。
能够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团体订正。
3、解决生活的问题。
(1)教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要走308千米。
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午12时能到达吗?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
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
(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忙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的千米》
[设计意图: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千米的认识教案第7篇:
教学目标
1经过各种不一样的途径体验1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3明白1km=1000m,明白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
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m赛跑录像)
教师:他们在训练100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
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xxxx米,这个数
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所以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齐来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
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
教师:对,1000米=1千米,1km=1000m。
(2)回忆自我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
(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
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
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
方案1:学生用卷尺测出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
记录: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
估计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计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计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