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县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全县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2.室温下,将1molNa2CO3·10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Na2CO3(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Na2CO3·10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10H2O(s)Na2CO3(s)+10H2O(l),热效应为△H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H2<△H3
B. △H1>△H3
C. △H1+△H3=△H2
D. △H1+△H2>△H3
3.500mL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都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假设电解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4mol电子
C.加入CuO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
D.电解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4.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中,错误的是:
A.氢氟酸要保存在塑料瓶中
B.新制的氯水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C.少量液溴要保存在带有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中,并在液溴上面加水封
D.单质碘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5.已知: H2(g)+I2(g)2HI(g)△H=-14.9kJ·mol-1。

某温度下,在体积均为2.0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其起始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mol·L-1。

下列
A. 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是甲中的2倍
B. 平衡时,甲中混合物的颜色比乙中深
C. 平衡时,甲、乙中热量的变化值相等
D.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6.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措施是
A.向纯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
C.向水中通入SO2D.向水中加入NaCl
7.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不同
8.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浓盐酸
B.常温下,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
C.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D.工业上SO2转化为SO3用五氧化二钒作为催化剂
9.下列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可作食品速热剂是利用原电池原理
B.泡沫灭火器是运用双水解原理产生CO2
C.铝盐可作净水剂是利用铝离子水解产生胶体
D.将煤气中毒的人移到通风处,是运用平衡理论
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 O2(g)△H
10.N
=+Q kJ/mol
A.500s内N2O5分解速率为6×10-3mol/(L·s)
B.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25
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5Q kJ
D.其他条件不变,若开始时c(N2O5)=10mol/L,则达平衡后c(N2O5)=5mol/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的沸点低于丙烷
B .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CH 2=C (CH 3)2的名称是2-甲基-2-丙烯
D .对二甲苯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
1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产生白色沉 淀,加入盐酸时放出气体的一组是 A .Fe 3+、Cl -、Na +、NO 3- B .OH -、Ba 2+、NO 3-、K + C .Na +、SO 42-、Cu 2+、Cl -
D .HCO 3-、Cl -、Na +、Ca 2+
13.将适量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但无沉淀生成的是( ) A .盐酸 B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C .FeCl 3溶液 D .CuSO 4溶液 14.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B.
C.
D.
15.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16.约
翰·芬恩(John fenn )等三位科学家因在蛋
白质等大分子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蚕丝、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必需和非必需之分。

C.浓硝酸溅在皮肤上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
二、填空题
17.(1)100°C时,K W=1.0×10﹣12,在该温度下,测得0.1mol/LNa2A溶液pH=6.
①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
②体积相等pH=1的盐酸与H2A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与盐酸相比,H2A溶液产生的H2____(填“多”、“少”或“一样多”).
(2)将0.4 mol/L HB溶液与0.2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中c(Na+)>c(B-),
①混合溶液中c(B﹣)_____c(HB)(填“>”、“<” 或“=”);
②混合溶液中c(HB)+ c(B-)_____0.2mol/L(填“>”、“<”或“=”).
(3
②浓度均为0.01mol/L的下列4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_____(填编号);a.CH3COOH b.HCN c.HClO d.H2CO3
③常温下浓度相同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液pH=6,则c(CH3COO-)﹣c(CH3COOH)=___mol/L(用数值列出计算式即可).
18.砷(As)是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已知:As(s)+ 3
2
H2(g)+2O2(g)=H3AsO4(s)ΔH1
H2(g)+ 1
2
O2(g)=H2O(l)ΔH2
2As (s )+
5
2
O 2(g ) =As 2O 5(s ) ΔH 3 则反应As 2O 5(s ) +3H 2O (l )= 2H 3AsO 4(s )的ΔH =_________;
(4)298 K 时,将20 mL 3x mol·L −1 Na 3AsO 3、20 mL 3x mol·L −1 I 2和20 mL 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33AsO -
(aq )+I 2(aq )+2OH −(aq ) 34AsO - (aq )+2I −(aq )+ H 2O (l )。

溶液中c (34AsO -
)与反应时间(t )
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不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溶液的pH 不再变化
b .v (I −)=2v (33AsO -
) c .c (34AsO -
)/c (33AsO -
)不再变化 d .c (I −)=y mol·L −1
②t m 时,v 逆_____ v 正(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 n 时v 逆_____ t m 时v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___;
(5)H 3AsO 3和H 3AsO 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分别如题图-1和题图-2所示:
①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 8.0 ~ 10.0),将NaOH 溶液逐滴加入到H 3AsO 3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

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H 3AsO 4第一步电离方程式H 3AsO 4
H 2AsO 4-+H +的电离常数为K a1,则p K a1=_________(p K a1 = -lg K a1);
(6)溶液的pH 对吸附剂X 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pH =7.1时,吸附剂X 表面不带电荷;pH > 7.1时带负电荷,pH 越高,表面所带负电荷越多;pH<7.1时带正电荷,pH 越低,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多。

pH 不同时吸附剂X 对三价砷和五价砷的平衡吸附量(吸附达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X 吸附砷的质量)如题图-3所示:
试问,提高吸附剂X对三价砷去除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铝的水溶液常温时呈_____(填“酸”、“中”、“碱”)性,把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__________。

(3)实验室配制FeSO4溶液,溶解时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适当文字说明);配制完毕后要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1,c(OH-)=10-b mol·L-1,已知a+b=12,则:
①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温度下,将100mL 0.1 mol·L-1的稀H2SO4与100mL 0.4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_____________。

20.A~G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含碳量最高的气态烃是________(填字母)。

(2)E的一氯取代物同分异构有_______种。

(3)一卤代物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

(4)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的烃有________(填写字母)。

(5)写出C的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H 4和H2O(g)可发生催化重整反应:CH4(g)+H2O(g)CO(g)+3H2(g)。

(1)每消耗8g CH4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

(2)已知:①2CO(g)+O2(g)=2CO2(g)△H1=akJ·mol-1
②CO(g)+H2O(g)=CO2(g)+H2(g)△H2=b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g)△H3=ckJ·mol-1
④CH 4(g)+H2O(g)CO(g)+3H2(g)△H4
由此计算△H4= kJ·mol-1。

(3)T℃时,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H 4和1molH2O(g),发生反应:CH4(g)+H2O(g)CO (g)+3H2(g),经过tmin,反应达到平衡。

已知平衡时,c(CH4)=0.5mol·L-1。

①0~t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

②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③当温度升高到(T+100)℃时,容器中c(CO)="0.75" mol·L-1,则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已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放电过程中K+和Na+向电极(填“A”或“B”)移动。

②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22.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B极的电极反应为。

(2)若开始时开关K与b连接,则B极的电极反应为,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有关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Na+向A极移动
B.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C.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D.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则溶液中转移0.2 mol电子
(4)该小组同学认为,如果模拟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那么可以设想用如图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为。

此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制得的氢氧化钾溶液从出口(填“A”、“B”、“C”或“D”)________导出。

③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碱性明显增强,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全县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7.H 2A=2H ++A 2﹣ 一样多 < = ClO ﹣+CO 2+H 2O=HCO 3﹣+HClO
18. 2As 2S 3+5O 2+6H 2O=4H 3AsO 4+6S 2△H 1-3△H 2-△H 3 bd 小于 大于
()
(
)
3
1
1
2
4y m o l L
x y --⋅- OH - + H 3AsO 3H 2AsO 3- + H 2O 2.2 加入氧化剂,将三价砷转化为五价砷
19.NaHSO 4=Na ++H ++SO 42- 酸 Al 2O 3 Fe 2++2H 2O ⇌Fe (OH )2+2H +
,抑制Fe 2+水解 防止Fe 2+氧化 1.0x10-12 11
20.D 2 G CDFG
21.(1)3N A (2)c+3b -2a ;
(1)
22.Fe-2e - = Fe 2+
(2)2H ++2e - = H 2↑ 2Cl -+2H 2O 2OH -+ H 2↑+ Cl 2↑
(3) B
(4) ①2H 2O -4e - = 4H ++ O 2↑ 小于 ②D ③H 2O H ++ OH -,H +在阴极附近放电,引起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使c (OH -)>c (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