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有关物质的鉴定与含量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有关物质的鉴定与含量测定
潘晨;付迪;张兆利;杨帅兵;徐志珍;张文清;夏玮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对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进行鉴定,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 HPLC)测定有关物质的含量.有关物质含量测定采用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20 mmol·L-1磷酸二氢钾(磷酸调至pH 3.3)-乙腈(85∶1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5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确证了2个有关物质分别为苯甲酸和苯乙酸.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苯甲酸和苯乙酸分别在0.64~
5.76μg·mL-1(r =0.999 6)和0.65-5.82 μg·mL-1(r=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1.3ng和1.6ng,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6%和99.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和1.5%.结果表明,HPLC/QTOF-MS可以快速鉴定酮苯丙氨酸钙中的有关物质.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有关物质的检测分析及质量控制.
【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
【年(卷),期】2015(034)004
【总页数】7页(P414-420)
【关键词】酮苯丙氨酸钙;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作者】潘晨;付迪;张兆利;杨帅兵;徐志珍;张文清;夏玮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201908;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908;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7;R917
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有关物质的鉴定与含量测定
潘晨
1,付迪
1,张兆利
2,杨帅兵
2,徐志珍
1,张文清
1,夏玮
1*
(1.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 2.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908)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对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进行鉴定,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有关
物质的含量。
有关物质含量测定采用C
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20 mmol·L
-1磷酸二氢钾(磷酸调至pH 3.3)-乙腈(85∶1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
-1,检测波长205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
结果确证了2个有关物质分别为苯甲酸和苯乙酸。
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苯甲酸和苯乙酸分别在0.64~5.76 μg·mL
-1(r =0.999 6)和0.65~5.82 μg· mL
-1(r =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1.3 ng和1.6 ng,平均回收率(n =9)分别为99.6%和99.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和1.5%。
结果表明,HPLC/QTOF-MS可以快速鉴定酮苯丙氨酸钙中的有关物质。
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有关物质的检测分析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酮苯丙氨酸钙;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O657.7; 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57(2015)04-0414-07
doi:10.3969/j.issn.1004-4957.2015.04.007
收稿日期:2014-10-22;修回日期:2014-12-07
基金项目:上海市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产学研合作项目(bkw2013137)
*通讯作者:夏玮,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应用,Tel:021-********,E-mail:********************.c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lated Substances in α-Ketophenylalanine Calcium
PAN Chen
1,FU Di
1,ZHANG Zhao-li
2,YANG Shuai-bing
2,XU Zhi-zhen
1,ZHANG Wen-qing
1,XIA Wei
1*
(1.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stry,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2.Shanghai Jingfeng Pharmaceutical Limited Company,Shanghai 201908,China)
Abstract: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ic (HPLC/QTOF-MS) method was adopted to identify the related substances in α-ketophenylalanine calcium(KTP) and a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RP/H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its related substances.A C
18column(4.6 mm×150 mm,5 μm) was adopt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lated substances,with 20 mmol·L
-1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pH value was adjusted to 3.30 with phosphoric acid)-acetonitrile (85∶15) as mobile phase at a flow rate of 1 mL·min
-1,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05 nm.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and the injection volume was 10 μL.Two imp urities was confirmed as benzoic acid and phenylacetic acid.Under the optimized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the calibration curves of the analytes showed good linearities within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0.64-5.76 μg·mL -1(r =0.999 6) for benzoic acid and 0.65-5.82 μg·mL
-1(r =0.999 5) for phenylacetic acid.The detection limits for benzoic acid and phenylacetic acid were 1.3 ng and 1.6 ng,respectively.The average recoveries(n =9) were 99.6% and 99.0%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s) of 1.6% and 1.5%,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PLC/QTOF-MS method could be effectively used to perform the identifications of related substances in α-ketophenylalanine calcium.The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related substances was sensitive,reproducible,accurate and reliable.It could be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substances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α-ketophenylalanine calcium in raw material.
Key words:α-ketophenylalanine calcium ( KTP); related substance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复方α-酮酸片含有4种α-酮酸、1种α-羟酸和5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酮酸和羟酸以钙盐形式存在。
德国Fresenius公司以“开同”为其商品名,1996年首次在德国上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肾功能不全造成蛋白质代谢失调而引起的疾病,有保护缓解肾功能损伤、推迟开始透析时间的作用
[1-5]。
该制剂目前尚未被各国药典收载,各试行标准
[6]也未设定有关物质检查项。
对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复方α-酮酸片进行分析时,发现样品中存在明显杂质,经过归属确认杂质来自于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
酮苯丙氨酸钙(α-Ketophenylalanine calcium,简称KTP),化学名称为2-氧代-3苯基丙酸钙(结构式见图1),是复方α-酮酸片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降低血氨、纠正氨基酸不平衡、改善慢性肾衰等效果。
国内现行标准中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有关物质进行检查
[7],但仅对其杂质总量进行控制,并未确定有关物质结构。
该标准方法以H
2SO
4作为流动相,由于无机酸流动相不易挥发,对离子源腐蚀强,不能与质谱联用
[8],因而无法对杂质进行定性。
目前对酮苯丙氨酸钙进行有关物质测定的RP/HPLC方法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中有关物质进行鉴定,并采用RP/HPLC法对有关物质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图1 酮苯丙氨酸钙的化学结构
Fig.1 Chemical structure of KTP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材料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Agilent129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均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Agilent 6530 Q-TOF质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配有ESI电离源接口; Mettler AE240精密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SZ-93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
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PKTP130101A,PKTP130102A,PKTP130103A)及酮苯丙氨酸钙对照品(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KTP-GDS-06006)。
苯甲酸对照品(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纯度为99.5%以上),苯乙酸对照品(Aladdin试剂,纯度为98.0%以上),磷酸二氢钾、磷酸、盐酸、氢氧化钠、H
2O
2均为分析纯;乙腈、甲酸铵、甲酸为色谱纯;实验用水为二次重蒸水。
1.2 溶液配制
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50 m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适量,超声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酮苯丙氨酸钙浓度为1 mg·mL
-1的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酮苯丙氨酸钙、苯甲酸、苯乙酸对照品各约40 mg,分别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适量,超声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约为0.8 mg·mL
-1的各对照品储备液。
精密量取各对照品储备液2.5 mL,分别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得到浓度约为20 μg·mL
-1对照品溶液。
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酮苯丙氨酸钙、苯甲酸和苯乙酸对照品溶液适量,置于同一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作为混合对照品溶液。
1.3 LC-MS条件
色谱条件:Agilent XDB C
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 10 mmol·L
-1甲酸铵溶液(甲酸调至pH 4.0)-乙腈(85∶15,体积比)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
-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
采用柱后分流模式,分流比为3∶1。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SI,负离子模式;干燥气温度325℃,干燥气流速10 L/min,雾化气压力25 psi,毛细管电压3 000 V,毛细管碎裂电压100 V;一级质谱选用全扫描(Full scan)模式,扫描质量范围m/z 20~500;二级质谱选用目标二级离子(Target-MS/MS)模式,碰撞电压10 V。
实验数据采用MassHunter软件处理。
1.4 RP-HPLC条件
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XDB C
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 20 mmol· L
-1磷酸二氢钾(磷酸调至pH 3.3)-乙腈(85∶15,体积比)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
-1;检测波长为20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
2 结果与讨论
2.1 酮苯丙氨酸钙有关物质的鉴定
取1 mg·mL
-1的酮苯丙氨酸钙供试品溶液,按“1.3”所述LC-MS条件分析,结果发现1 mg· mL
-1的供试品溶液有关物质在质谱中响应低,因此提高供试品溶液浓度至5 mg·mL
-1。
由于主成分在5 min之前出峰,通过设定程序,使其流进废液瓶,不进质谱,避免对质谱造成污染。
上述两种溶液的总离子流图如2所示,高分辨质谱数据列于表1。
图2 酮苯丙氨酸钙样品的总离子流图
Fig.2 Total ion chromatograms of LC-MS for KTP samples code of peaks denoted were the same as those in Table 1
表1 酮苯丙氨酸钙及有关物质的LC-MS数据及推定结构
Table 1 LC-MS data and proposed chemical structures of related
substances in KTP sample
* no data
负离子模式下,酮苯丙氨酸钙主峰(K峰)的保留时间为3.3 min,其准分子离子峰[M-1]
-为m/z 365,m/z 163为苯丙酮酸,m/z 91为苄基。
1号峰(t
R=12.4 min)的准分子离子峰[M-1]
-为m/z 121,说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2,高分辨质谱数据显示,其元素组成为C
7H
6O
2。
MS
2图谱显示其主要碎片离子为m/z 77,由m/z 121中性丢失44(即CO
2)得到,为苯环结构。
结合上述分析,推测1号峰为苯甲酸。
3号峰(t
R=14.5 min)的准分子离子峰[M-1]
-为m/z 135,说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高分辨质谱数据显示,其
元素组成为C
8H
8O
2。
3号峰比酮苯丙氨酸钙的苯丙酮酸结构部分少28,推测失去了1个CO。
3号峰的主要碎片离子为m/z 91,是由m/z 135中性丢失44(即CO
2)得到,说明其结构中也存在苄基结构单元。
结合上述分析,推测3号峰为苯乙酸。
采用苯甲酸、苯乙酸对照品进一步确认有关物质。
结果表明,1号峰和3号峰的色谱保留时间、一级质谱及二级质谱分别与苯甲酸、苯乙酸对照品完全一致(表2),
紫外光谱也一致,表明1号峰为苯甲酸,3号峰为苯乙酸。
表2 苯甲酸、苯乙酸对照品的LC-MS测定数据
Table 2 LC-MS data of reference substances of benzoic acid
and phenylacetic acid
4号峰(t
R=19.8 min)的准分子离子峰、二级碎片和主峰完全相同,均为m/z 365,163和91,推测其为同分异构体,结合DAD的紫外光谱分析(如图3),主
峰的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195 nm,而4号峰的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195,220,285 nm,是共轭程度进一步增加所致,即由酮式结构转变为烯醇式结构(见图4),但烯醇式并不作为有关物质考虑。
图3 酮苯丙氨酸钙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异构体的紫外光谱图
Fig.3 UV spectra of keto-enol tautomerization of KTP
图4 酮苯丙氨酸钙酮-烯醇互变异构体反应
Fig.4 Keto-enol tautomerization of KTP
2.2 RP/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含量的色谱条件优化
2.2.1 波长的选择采用DAD检测器,对各成分的紫外光谱图进行分析,发现酮苯丙氨酸钙主峰、苯甲酸、苯乙酸的最大吸收和酮苯丙氨酸钙烯醇式的次最大吸收均在195 nm附近,该波长下流动相末端吸收较大,测定时图谱噪音大,综合考虑选择205 nm作为检测波长。
2.2.2 流动相组成、盐浓度及pH值的选择由于测定波长(205 nm)较低,所以流动相水相选择磷酸盐缓冲液(KH
2PO
4溶液),有机相选择乙腈,二者截止波长低,在205 nm低波长处的紫外吸收较小,对有关物质的测定本底影响很小。
以20 mmol·L
-1KH
2PO
4为初始条件,分别考察了流动相中加入10%,12%,15%,17%和20%乙腈时对各色谱峰的分离度及保留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乙腈加入比
例的增加,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逐渐缩短;当乙腈的加入比例为15%时,各峰的分离度良好;继续增加乙腈比例时,主峰和杂质的分离度降低。
因此,选用乙腈加入
比例为15%。
考察了流动相pH值(2.0~4.8)对各色谱峰分离度及保留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
pH值对保留时间的影响非常大。
由于酮苯丙氨酸钙的极性较大,在色谱柱上保留很短,当pH值较低时,各成分多以分子形式存在,在C
18柱上保留增加,但此时酮苯丙氨酸钙烯醇式的保留时间超过60 min,分析时间偏长; 当pH值大于4.0时,溶剂峰对主峰产生干扰。
兼顾分离度和保留
时间,选择pH 3.3作为分离条件。
考察了磷酸盐浓度为10~50 mmol·L
-1时对各组分保留行为的影响。
随着磷酸盐浓度的增加,各组分的保
留均有所减弱,为了保证良好分离和合适的保留时间,选择磷酸盐浓度为20 mmol·L
-1。
2.2.3 样品溶剂的选择酮苯丙氨酸钙烯醇式的存在与样品的溶剂有关。
为使烯
醇式比例降至最低,实验考察了酮苯丙氨酸钙在水、20 mmol·L
-1磷酸二氢钾、流动相、乙腈4种不同溶剂中酮式和烯醇式的百分比。
结果发现,样品在前3种溶剂中酮式的比例分别为98.95%,98.58%,97.94%,但在乙腈中不溶解。
由于在纯水中酮式的比例最高,因此选用纯水超声溶解样品。
2.3 方法学验证
2.3.1 系统适用性分别取“1.2”制备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按照“1.4”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结果见图5,两种有关物质的理论塔板数大于10 000,主成分有关物质的分离度符合要求。
2.3.2 专属性试验精密称取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50 mg,共5份,分别进行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破坏,破坏条件如下:①酸破坏: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2 mol·L
-1HCl 5 mL,室温放置4 h,加2 mol·L
-1NaOH调节至中性;②碱破坏: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1 mol·L
-1NaOH 5 mL,室温放置1 h,加1 mol·L
-1HCl调节至中性;③氧化破坏: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0.01%的H 2O
2溶液5 mL,室温放置1 h;④高温破坏:平铺于称量瓶中,置于80℃烘箱中10 h,高温破坏后,将样品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⑤光照破坏:平铺于称量
瓶中,置于约(4 500±500)lx强光下照射10 d,光照破坏后将样品转移至50 mL
容量瓶中。
破坏后5份样品中分别加水适量,超声溶解,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
图5 混合对照品(A)和供试品(B)的色谱图
Fig.5 Chromatograms of reference substances(A) and sample(B) 1.benzoic acid,3.phenylacetic acid
精密量取各破坏溶液10 μL,按“1.4”色谱条件进行分析,典型的色谱图如图6
所示。
与图2的LC-MS图进行对照发现,1,3,4号峰在质谱和DAD中均有信号; 6号峰在质谱中无信号,在DAD中有信号;而图2中2号峰、5号峰在质谱中
有信号,而在DAD中无信号。
结果表明,此色谱条件下可以将降解产物与酮苯丙氨酸钙主峰完全分离,说明本方法专属性良好,可用于本品有关物质的检查。
图6 破坏试验色谱图
Fig.6 Typical chromatograms obtained from KTP after stress
A.acid degradation(酸破坏),
B.base degradation(碱破坏),
C.oxidative degradation(氧化破坏),
D.thermal degradation(高温破坏),
E.light degradation(强光破坏); 1.benzoic acid(苯甲酸),3.phenylacetic acid(苯乙酸),4.enol form of KTP(酮苯丙氨酸钙烯醇式),6.unknown impurity(未知杂质)
从破坏试验中发现,酮苯丙氨酸钙对热、光比较稳定,对强酸、强碱、氧化均不稳定,尤其是氧化破坏后,苯乙酸杂质的含量显著上升,说明酮苯丙氨酸钙在空气中不稳定,易氧化降解。
从合成工艺
[9]推测,酮苯丙氨酸钙成盐之前,苯丙酮酸在空气中不稳定,易失
去羰基而降解为苯乙酸,降解途径如图7所示。
因此推断,苯乙酸杂质可能是合
成中的副产物,也可能是贮藏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
在破坏试验中苯甲酸含量无明显变化,推测是亚苄基海因水解过程中碱过量,苯丙酮酸继续降解产生苯甲酸[10],因此苯甲酸为工艺杂质。
酮苯丙氨酸钙烯醇式在酸碱破坏中有明显的增加,这是由于α-酮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存在酮-烯醇互变异构过程[11]。
2.3.3 线性及检出限精密量取苯甲酸、苯乙酸对照品储备液各4 mL,分别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得浓度约为32 μg·mL
-1的对照品溶液。
精密量取各对照品工作液1.0,3.0,5.0,7.0,9.0 mL分别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得系列对照品溶液。
按照“1.4”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记录色谱图。
以峰面积(Y)对质量浓度(X,μg·mL
-1)作图,进行回归计算。
以3倍信噪比(S/N =3)确定检出限。
结果如
表3所示,苯甲酸和苯乙酸分别在0.64~5.76 μg·mL
-1(r = 0.999 6)和0.65~5.82 μg·mL
-1(r =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1.3 ng和1.6 ng。
图7 酮苯丙氨酸钙的合成路线和有关物质的产生路线
Fig.7 Synthetic process of KTP and degradation process of related substances
表3 有关物质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Table 3 Regression equations,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linear ranges and LODs of related substances
2.3.4 精密度取混合对照品溶液,按照“1.4”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连续进样6次,比较苯甲酸和苯乙酸峰面积的变化。
结果显示,苯甲酸峰面积的RSD为
0.59%,苯乙酸峰面积的RSD为0.5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5 重复性取同一批次的酮苯丙氨酸钙供试品溶液6份,按照“1.4”色谱条件进样分析。
结果显示,苯甲酸峰面积的RSD为1.4%,苯乙酸峰面积的RSD为
1.8%,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2.3.6 回收率实验分别同时精密量取“1.2”的苯甲酸、苯乙酸对照品溶液2.5,5.0,7.5 mL,置50 mL容量瓶中,每份均加入供试品溶液10 mL,用水稀释至
刻度,摇匀,配制低、中、高3种浓度,每个浓度配制3份,按照“1.4”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记录色谱图,按回归方程计算。
苯甲酸和苯乙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和99.0%,RSD分别为1.6%和1.5%,说明该方法准确度高。
表4 苯甲酸和苯乙酸的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
Table 4 Recoveries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benzoic
acid and phenylacetic acid
2.3.7 稳定性取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的供试品溶液,室温下放置12 h,按照“1.4”色谱条件,每隔1 h进样。
结果发现12 h内主成分峰面积的RSD为
0.43%,苯甲酸杂质含量稳定,而苯乙酸杂质含量由0.27%增至0.60%,表明供试品溶液不稳定,样品测定应临用现配。
2.4 样品测定及结果
分别取3批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批号为PKTP130101A,PKTP130102A,PKTP130103A)的供试品溶液,按照“1.4”色谱条件测定,采用对照品外标法计算苯甲酸、苯乙酸的含量,结果测得3批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均为0.06%,苯乙酸的含量分别为0.25%,0.24%,0.28%。
2.5 方法比较
国内现行标准中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酮苯丙氨酸钙有关物质进行限定,但离子交换色谱柱价格昂贵,分析成本高;另外由于流动相的限制而不能与质谱联用,因而无法对杂质进行定性鉴定。
通过实验发现,离子交换色谱法虽也能检测到苯乙酸,但检出限为3.776 ng,高于本文所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且该方法无法检测到苯甲酸。
因此,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3 结论
本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确定了酮苯丙氨酸钙中2个杂质的化学结构,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杂质定量,并完成了方法学考察。
所建立的方法分析成本低、准确、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有关物质含量
的测定,相关结论可为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Jaworska M,Szulińska Z,Wilk M.J.Chromatogr.A,2003,
993(1):165-172.
[2]Chang J H,Kim D K,Park J T,Kang E W,Yoo T H,Kim B S,Choi K H,Lee H U,Han D S,Shin S K.Nephrology,2009,14(8):750-757. [3]Zhang D,Zhang P,Jiang Q K,Kong Y,Zhu M,Zhang T
H.J.Pharm.Biomed.Anal.,2012,66:387-391.
[4]Gao Y X,Cui L,Xu Y,Liu L Q,Dong H,Zhou L M.Inner Mongolia Med.J.(高延霞,崔丽,徐岩,刘丽秋,董晖,周丽敏.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0):890-892.
[5]Zhong Y,Huang X Y,Fan Y L,Jin C,Wang L L,Pan Z
b.(钟园,黄小雅,范一雷,金晨,王丽丽,潘再法.分析试验室),2014,33(7):847-850.
[6]pound α-Ketoacid Tablets Drug Standard of China(复方α-酮酸片国家药品标准),2010.
[7]YBH01512010.α-Ketophenylalanine Calcium Drug Standard of China(酮苯丙氨酸钙国家药品标准),2010.
[8]Shi G F,Tong Y,Yang C D.Anal.Instrum.(史国放,童颜,杨成对.分析仪器),2001,(4):38-39.
[9]Zhou J L,Shi X W,Hao H S,Shi W,Zi C R.Fine
Chem.Intermed.(周景良,石秀伟,郝宏山,石玮,訾晨瑞.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40(1):31-32.
[10]Zhou H,Wei P,Ouyang P K.J.Chem.Ind.Eng.(China)(周华,韦萍,
欧阳平凯.化工学报),2001,52(2):184-187.
[11]Yang X Y,Wu X Y,An Y P.Chin.J.Magn.Reson.(杨晓艳,吴香玉,安艳捧.波谱学杂志),2014,31(1):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