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法
——《想别人没想到的》为例
重固小学陆叶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立足于整堂课的,是贯穿整堂课的主线,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还应重视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注重情景创设、强调交流互动、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开放共享,因此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学习、创新学习,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
以本人执教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为例,谈谈我对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的一些感受。
一、有目的性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一)基于年段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大纲》要求:三年级的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我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二)基于单元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想别人没想过的》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
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是继续学习理解词语,在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三)基于教材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想别人没想过的》是个民间故事,通过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从而表达一个意思,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才能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其中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句子,含义深刻,也说明了小徒弟画的精妙之处。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懂句子已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如何把句子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表达清楚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指导。
(四)基于学生学情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三年级段的学生,能自主识字,理解词语,能读懂课文,并能简单的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只是对于词语的理解过程缺乏一定的有效的方法。
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前,我在班级中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深山藏古寺”,另一个是“踏花归来马蹄处”,并同时出示了好几副画,让学生说出这几副画的优缺点,并选出其中最精妙的一副,一半以上的学生能用上“虽然……但是……"或者“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判断画的优势。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确定了《想别人没想过的》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继续学习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召集"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文章采用悬念引人入胜的写法。
3。
通过学习知道“只有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取胜于他人”的道理,凡事要有创新精神.
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一)目标展示,任务导向,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为达成教学目标,针对性地设计课前的预学单。
如下:
1。
读准本课的的生字新词,重点关注多音字“禁不住”和易错字“他俩"。
2。
用学过查字典找近义词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召集、恍然大悟、奇怪"。
3.思考:为什么小徒弟的画会胜出?
(二)检测反馈,矫正补偿,巩固强化,学会应用
孙双金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课的主角永远是学生,在教学中,应当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来提,答案由学生来找,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发现和感悟。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寻找问题的答案是我教学设计的初衷。
通过反馈,了解“召集”的意思,并了解了画师召集他们的原因是要他们画骆驼,要求是“同样大小的纸上画最多的骆驼",因此引出画师对三个徒弟画的评价,“画师看了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时,让学生自己说出问题。
(三)问题引导,交流探究,重点讲解,难点突破
1。
在学习三个徒弟各自画了什么的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他们三个画的句子了解,紧接着通过抓重点词语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徒弟、二徒弟他们各自都为了在纸上画最多的骆驼在动脑筋,大徒弟在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则画满了骆驼头。
这里的“细笔”“骆驼头”都可以看出他们都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
通过读一读、圈一圈、说一说的方法来感受他们的创新意识。
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当时他们的得意和高兴展示出来,为下文学习“奇怪”做了铺垫。
再看小徒弟的画,除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只画了两只骆驼,其中一只还是不完整的,这不禁让他俩觉得“奇怪”。
2.在感悟矛盾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表达是培养学生语文理解的重中之重。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奇怪”是本单元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一个词。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知道“奇怪”有两个意思:①是跟平常不一样②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那么本文中应选哪一个呢?通过联系课文,学生知道了应选第二个意思。
不理解、不明白,但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不明白什么呢?学生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疑惑。
如:二徒弟说:师父,我画得比大师兄和小师弟都多,为什么你只称赞小师弟,不称赞我呢?大徒弟说:明明小徒弟画得最少,你不表扬我就算了,为什么表扬小徒弟……
请同学通过角色表演的方法,来体会“奇怪”的意思,并知道人物的角色不同,对于称呼也要作适当的调整。
3。
实施分层,鼓励学生挑战性学习。
激发兴趣,鼓励挑战性学习,应当体现现在每一次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
但是,我们更应关注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如:
课后作业中设置了分层需求,让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试一试.
(1)在一种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最多的花.
(2)用“虽然……但是……”或者“因为……所以……”评一评小徒弟的画。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理解和内化了课文内容,更是对教学的难点有了充分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的能力.
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
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
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我的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思路清晰,所以上课时我没有在内容上绕圈子,而是通过课文中的训练点,让这堂课变得富有语文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围绕课文目标,实施教学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继续学习用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也是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连绵起伏、召集、恍然大悟、若隐若现”等词语.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说说“召集"的意思,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文中谁“召集”谁做什么?在学习第七小节时,通过让学生交流他们是怎样理解“连绵起伏”和“若隐若现”的,学生把词语的意思说出来以后,接着追问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的,如:连绵起伏使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的,而若隐若现是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扎实有效地完成了课文教学目标。
(二)有效朗读、达成教学目标。
朗读在任何一个年级都是重要的一个训练环节,本课中很多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都能够通过读体会出来,所以课上我始终引导学生读。
比如说在教学的一开始让他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三个徒弟比赛的结果是什么?在学生交流自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疑问,为什么画师只称赞小徒弟的画?接着引出三个徒弟的各自画了些什么。
三个徒弟的做法,我在教授时各有侧重点:有找词语、有想象说话并理解词语、有带着问题读句思考。
这样一来也能体现出这堂课的语文味,而不单单是在内容上打转.特别在理解画师说的话的含义时,我用多种形式让他们读,先指名读,理解完词语后再指名读,然后师生配合读,最后同桌配合读,读着读着他们就明白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
(三)小结拓展,提升教学目标。
虽然小徒弟的画表面上看没有符合画师的要求,但是正好说明小徒弟很会动脑筋,他抓住“最多、一张纸”这些关键词开动脑筋,真正做到了想别人没想到的。
告诉学生“凡是要有创新精神,才能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