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高三一模数学汇编: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北京高三一模数学汇编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与三条直线111,,A
B C
C
D A 所成的角都相等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 B .与三条直线111,,AB CC D A 所成的角都相等的平面有且仅有一个 C .到三条直线111,,AB CC D A 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恰有两个 D .到三条直线111,,AB CC D A 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有无数个
2.(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C BC ⊥,2AC =,1BC =,
12AA =,点D 在棱AC 上,点E 在棱1BB 上,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三棱锥E AB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23

②1A D DB +
③点D 到直线1C E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3.(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M ,N 分别在线段1AD 和11B C 上.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MN 的最小值为2; ②四面体NMBC 的体积为
43
; ③有且仅有一条直线MN 与1AD 垂直; ④存在点M ,N ,使MBN △为等边三角形.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
4.(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C BC ==,12AA =,AC BC ⊥,D 是1AA 的中点.
(1)证明:1C D ⊥平面BCD ;
(2)求直线CD 与平面1BC D 所成角的正弦值.
5.(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B CD ,AB AD ⊥,
1AB =,2PA AD CD ===.E 为棱PC 上一点,平面ABE 与棱PD 交于点F .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
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己知,完成下列两个问题
(1)求证:F 为PD 的中点; (2)求二面角B FC P −−的余弦值. 条件①://BE AF ;
条件②:BE PC ⊥.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6.(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AC 交BD 于点O ,60BAD ∠=︒,PB PD =.点E 是棱P A 的中点,连接OE ,OP .
(1)求证://OE 平面PCD ;
(2)若平面P AC 与平面PCD 知,求线段OP 的长.
条件①:平面PBD ⊥平面ABCD ; 条件②:PB AC ⊥.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7.(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2AA AD ==,1BD 和1B D 交于点E ,F 为AB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11ADD A ;
(2)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 (i )平面CEF 与平面BCE 的夹角的余弦值; (ii )点A 到平面CEF 的距离. 条件①:1CE B D ⊥;
条件②:直线1B D 与平面11BCC B 所成的角为
4
π.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8.(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D ⊥底面ABCD ,
2PD DC AD ===,M 为BC 的中点.
(1)求证:AM ⊥平面PBD ;
(2)求平面ABCD 与平面APM 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D 到平面APM 的距离.
9.(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A ⊥平面ABC ,D ,E 分别为AC ,11A C
的中点,AB BC ==12AC AA ==.
(1)求证:AC ⊥平面BDE ;
(2)求直线DE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点D 到平面ABE 的距离.
10.(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π
2
PAD ∠=
,点F 为棱PC 上的点,平面ADF 与棱PB 交于点E .
(1)求证://EF AD ;
(2)从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作为已知,求平面PCD 与平面ADFE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
条件①:AE =
条件②:平面PAD ⊥平面ABCD ;
⊥.
条件③:PB FD
注:如果选择的条件不符合要求,第(2)问得0分;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参考答案
1.D
【分析】所成的角都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A 错误,成的角相等的平面有无数个,B 错误,距离相等的点有无数个,C 错误,D 正确,得到答案.
【详解】对选项A :根据对称性知1AC 与三条直线的夹角相等,则与1AC 平行的直线都满足条件,有无数条,错误;
对选项B :根据对称性知平面1A BD 与三条直线所成的角相等,则与平面1A BD 平行的平面都满足条件,有无数个,错误;
对选项C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边长为1,()1,0,0A ,()1,1,0B ,1DB 上一点(),,P a a a ,则()0,1,0AB =,()1,,PA a a a =−,(cos ,AB PA AB PA AB PA
a ⋅=
=

P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
21cos ,PA PA AB ⋅−
=
=

同理可得P 到直线1CC 和11D A 1DB 上的点到三条直线111,,AB CC D A 的距离都相
等,故有无数个,错误;
对选项D :1DB 上的点到三条直线111,,AB CC D A 的距离都相等,故有无数个,正确; 故选:D 2.C
【分析】根据锥体的体积公式判断①,将将ABC 翻折到与矩形11ACC A 共面时连接1A B 交AC 于点D ,此时1A D DB +取得最小值,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最小值,即可判断②,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点到距离,再根据函数的性质计算可得. 【详解】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B ⊥平面ABC ,
对于①:因为点E 在棱1BB 上112A B A B ==,所以[]0,2BE ∈,又1
3
E ABD ABD
V BE S
−=⋅,
又AC BC ⊥,2AC =,
1BC =,点D 在棱AC 上,所以[]0,2AD ∈,[]11
0,122
ABD
S
AD BC AD =
⋅=∈,
所以1
2
3
3
E ABD ABD
V BE S
−=⋅≤
,当且仅当D 在C 点、E 在1B 点时取等号,故①正确; 对于②:如图将ABC 翻折到与矩形11ACC A 共面时连接1A B 交AC 于点D ,此时1A D DB +取得最小值,
因为1112A C CC ==,1BC =,所以13BC =
,所以1A B == 即1A D DB +
对于③: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0,0D a ,[]0,2a ∈,()0,1,E c ,[]0,2c ∈,
()10,0,2C ,
所以()1,0,2C D a =−,()10,1,2C E c =−,
则点D 到直线1C E 的距离
221
111C
D C
E d C D C E ⎛⎫⋅ ⎪=
−=
⎪⎝⎭=
当2c =时2d =≥, 当02c ≤<时()
2
024c <−≤,()21142c ≤−,()215142c +≥
−,则
(
)
2
416
01
512c <

+−,
所以当
()
()
2
2
4221
c c −−+取最大值
165,且20a
=时min d = 即当D 在C 点E 在B 点时点D 到直线1C E ,故③正确;
故选:C 3.①②④
【分析】对于①,利用直线之间的距离即可求解;对于②,以M 为顶点,NBC 为底面即可求解;对于③,利用直线的垂直关系即可判断;对于④,利用空间坐标即可求解.
【详解】对于①,由于M 在1AD 上运动,N 在11B C 上运动,所以MN 的最小值就是两条直线之间距离11D C ,而112D C =,所以MN 的最小值为2;
对于②,11
1
2
33
M BNC BNC BNC V S
D C S −=⋅⋅=⋅,而1
2222
BNC
S
=⨯⨯=,所以四面体NMBC 的体积为43;
对于③,由题意可知,当M 与1D 重合,N 与1C 重合时, 111D C AD ⊥,又根据正方体性质可知,
111AD A B CD ⊥,所以当M 为1AD 中点,N 与1B 重合时,此时1MN AD ⊥,故与1AD 垂直的MN 不唯一,③错误;
对于④,当MBN △为等边三角形时,BM BN =,则此时1AM B N =.所以只需要BM 与BN 的夹角能等于π
3
即可.
以D 为原点,DA 、DC 、1DD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
设1AM B N n ==,则由题意可得2M ⎛

,()2,2,0B ,
()2,2,2N n −,则可得BM ⎛=− ⎝
,(),0,2BN n =−,则12cos
2n BM BN MBN BM BN ⋅∠===⋅,整理可得
2120n n ⎫−+=⎪⎪⎝⎭,该方程看成关于n
的二次函数,44140⎫
∆=−⨯⨯=>⎪⎪⎝⎭,所以存
在n 使得MBN △为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①②④ 4.(1)证明见解析
(2)3
【分析】(1)以点C 为坐标原点,CA 、CB 、1C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证明出1C D CB ⊥,1C D CD ⊥,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成立; (2)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直线CD 与平面1BC 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且AC BC ⊥,
以点C 为坐标原点,CA 、CB 、1C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点()0,1,0B 、()0,0,0C 、()10,0,2C 、()1,0,1D ,
()0,1,0CB =、()1,0,1CD =、()11,0,1C D =−,
所以,10CB C D ⋅=,11010CD C D ⋅=+−=,则1C D CB ⊥,1C D CD ⊥, 又因为CB CD C =,CB 、CD ⊂平面BCD ,因此,1C D ⊥平面BCD . (2)解:设平面1BC 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10,1,2BC =−, 则11200m BC y z m C D x z ⎧⋅=−+=⎪⎨⋅=−=⎪⎩
,取1z =,可得()1,2,1m =,
所以,cos ,2CD m CD m CD m
⋅=
=
=
⋅ 因此,CD 与平面1BC D . 5.(1)证明见解析
【分析】(1)若选条件①,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出四边形ABEF 为平行四边形,又1
2
AB CD =即可得EF 为PCD 的中位线即可得出证明;若选条件②,利用勾股定理可得E 为PC 的中点,
再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即可得CD EF ∥,即可得出证明;
(2)建立以A 为坐标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BCF 的法向量为(2,1,3)m =−,易知AF 是平面
PCD 的一个法向量,根据空间向量夹角与二面角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1)选条件①:BE AF ∥
因为//AB CD ,AB ⊄平面PCD ,CD ⊂平面PCD , 所以//AB 平面PCD
因为平面ABEF ⋂平面PCD EF =, 所以AB EF ∥
又//BE AF , 所以四边形ABEF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B EF ∥且AB EF =.
因为//AB CD 且12
AB CD =,所以//EF CD 且1
2EF CD =.
所以EF 为PCD 的中位线. 所以F 为PD 的中点. 选条件②:BE PC ⊥.
因为PA ⊥平面ABCD ,,AB AD ⊂ABCD ,所以,PA AB PA AD ⊥⊥.
在Rt PAB 中,
PB 在直角梯形ABCD 中,
由1AB =,2AD CD ==,可求得BC =PB BC =. 因为BE PC ⊥,所以E 为PC 的中点. 因为AB
CD ,AB ⊄平面PCD ,CD ⊂平面PCD , 所以//AB 平面PCD .
因为平面ABEF ⋂平面PCD EF =,所以AB EF ∥. 所以CD EF ∥, 所以F 为PD 的中点;
(2)由题可知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PA AB PA AD ⊥⊥. 又AB AD ⊥,所以,,AB AD AP 两两相互垂直.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 y z −,
则(0,0,0)A ,(1,0,0)B ,(2,2,0)C ,(0,0,2)P ,(0,2,0)D ,(0,1,1)F .
所以(1,2,0)BC =,(,,)111BF =−,(0,1,1)AF =.
设平面BCF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0·
0m BC m BF ⎧=⎪⎨=⎪⎩,即20,0.x y x y z +=⎧⎨−++=⎩ 令1y =−,则2x =,3z =.于是(2,1,3)m =−.
因为AB ⊥平面PAD ,且//AB CD ,所以CD ⊥平面PAD ,
又AF ⊂平面PAD ,所以AF CD ⊥.
又PA AD =,且F 为PD 的中点,所以AF PD ⊥.,,CD PD D CD PD ⋂=⊂平面PCD ,
所以AF ⊥平面PCD ,所以AF 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7cos ,7m AF
m AF m AF ⋅==
由题设,二面角B FC P −−的平面角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B FC P −−. 6.(1)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
(2)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表示出平面P AC 与平面PCD 的夹角的余弦值,即可求解.
【详解】(1)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O 是AC 中点,
因为E 是棱P A 的中点,所以//OE PC ,
又因为PC ⊂平面PCD , OE ⊄平面PCD ,
所以//OE 平面PCD.
(2)选择条件①:
因为PB PD =,O 是BD 的中点,所以PO BD ⊥,
因为平面PBD ⊥平面ABCD ,平面PBD 平面ABCD BD =, PO ⊂平面PBD ,
所以PO ⊥平面ABCD ,因为AC ⊂平面ABCD ,所以PO AC ⊥,
又AC BD ⊥,所以,,OB OC OP 两两垂直,
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因为菱形的边长为2,60BAD ︒∠=
所以2,BD AC ==
所以(1,0,0),C D −设(0,0,)(0),P t t > 所以(1,3,0),(1,0,)DC DP t ==,
设(,,)n x y z =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由,,n DC n DP ⎧⊥⎪⎨⊥⎪⎩得0,0,
n DC n DP ⎧⋅=⎪⎨⋅=⎪⎩所以0,0,x x tz ⎧=⎪⎨+=⎪⎩
取,,x y t z ==−=,所以(3,,n t t =−, 因为BO ⊥平面PAC ,所以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为1(1,0,0)=n ,
平面P AC 与平面PCD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所以115cos ,5n n <>=
所以22543t t =+,所以23t =,因为0t >,所以0t >,所以t =.
所以线段OP
选择条件②:
因为PB AC ⊥.在菱形ABCD 中,BD AC ⊥,
因为BD ⊂平面,PBD PB ⊂平面,PBD PB
BD B =,
所以AC ⊥平面PBD ,
因为PO ⊂平面PBD ,所以AC PO ⊥,因为,PO BD AC BD ⊥⊥,
所以,,OB OC OP 两两垂直,
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因为菱形的边长为2,60BAD ︒∠=
所以2,BD AC ==
所以(1,0,0),C D −设(0,0,)(0),P t t > 所以(1,3,0),(1,0,)DC DP t ==,
设(,,)n x y z =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由,,n DC n DP ⎧⊥⎪⎨⊥⎪⎩
得0,0,n DC n DP ⎧⋅=⎪⎨⋅=⎪⎩所以0,0,x x tz ⎧=⎪⎨+=⎪⎩
取,,x y t z ==−=,所以(3,,n t t =−, 因为BO ⊥平面PAC ,所以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为1(1,0,0)=n ,
平面P AC 与平面PCD
所以115cos ,5n n <>=
所以22543t t =+,所以23t =,因为0t >,所以0t >,所以t =.
所以线段OP
7.(1)证明见解析
(2)(ⅰ)(ⅱ) 1
【分析】(1)利用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结合三角形中位线即可证明;
(2)若选条件①,利用1CE B D ⊥,通过推理论证得到1CD B C ==向量,再根据面面夹角的向量公式及点到面的距离公式运算求解;
若选条件②,利用1B D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为4
π,通过推理论证得到1CD B C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法向量,再根据面面夹角的向量公式及点到面的距离公式运算求解.
【详解】(1)如图,连接1AD ,11B D ,BD .
因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BB ∥1DD 且11BB DD =,
所以四边形11BB D D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 为1BD 的中点,
在1ABD 中,因为E ,F 分别为1BD 和AB 的中点,
所以EF ∥1AD .
因为EF ⊄平面11ADD A ,1AD ⊂平面11ADD A ,
所以EF ∥平面11ADD A .
(2)选条件①:1CE B D ⊥.
(ⅰ)连接1B C .
因为长方体中12AA AD ==
,所以1=B C .
在1CBD △中,因为E 为1B D 的中点,1CE B D ⊥,
所以1CD B C ==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因为长方体中12A A AD ==
,CD =,
则(0,0,0)D ,(2,0,0)A
,(0,C
,B
,F ,
1B
,E .
所以(1,CE =
,(2,CF =,(2,0,0)CB =.
设平面CEF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
则0,0,m CE m CF ⎧⋅=⎪⎨⋅=⎪⎩
即111110,20.x z x ⎧+=⎪⎨=⎪⎩
令11x =
,则1y =11z =,可得(1,2,1)m =.
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
则0,0,n CE n CB ⎧⋅=⎪⎨⋅=⎪⎩
即2
2220,20.x z x ⎧+=⎪⎨=⎪
⎩ 令21y =,则20x =
,2z =(0,1,2)n =.
设平面CEF 与平面BCE 的夹角为θ , 则||6cos |cos ,|.3
||||m
n m n m n θ

=<>== 所以平面CEF 与平面BCE
(ⅱ)因为(0,AF =,
所以点A 到平面CEF 的距离为||1||
AF m d m ⋅==. 选条件②:1B D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为
4
π. 连接1B C . 因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CD ⊥平面11BCC B ,1B C ⊂平面11BCC B ,
所以1CD B C ⊥.
所以1DB C ∠为直线1B D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即14DB C π∠=
. 所以1DB 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因为长方体中12AA AD ==,所以1=B C .
所以1CD B C ==
以下同选条件① .
8.(1)证明过程见解析
【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夹角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3)利用空间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1)因为2DC AD ==,M 为BC 的中点,
所以AD AB AB AM
=, 因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
所以π2
DAB MBA ∠=∠=, 所以Rt Rt DAB ABM ∽,所以DBA AMB ∠=∠,
而π2MBD DBA ∠+∠=,即π2
MBD ANB AM DB ∠+∠=⇒⊥, 因为PD ⊥底面ABCD ,AM ⊂底面ABCD ,
所以PD AM ⊥,而,,DB
PB B DB PB =⊂平面PBD ,
所以AM ⊥平面PBD ;
(2)因为PD ⊥平面ABCD ,,AD DC ⊂平面ABCD ,
所以,PD AD PD DC ⊥⊥,
因为因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
所以AD DC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
)(
))
0,0,0,0,0,2,,2,0D P A M , 因为PD ⊥平面ABCD ,
所以平面ABCD 的法向量为()0,0,2DP =,
设平面AP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22PA =−,()
2,2,0MA =−

于是有()202,1,220n PA z n n MA y ⎧⎧⊥−=⎪⎪⇒⇒=⎨⎨⊥−=
⎪⎪⎩⎩,
平面ABCD 与平面APM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DP n DP n
⋅==⋅ (3)由(2)可知平面APM
的法向量为()2,1,2n
=,4cos ,7
DP n 〈〉= 所以D 到平面APM
的距离为
cos ,2DP DP n ⋅〈〉=9.(1)证明见解析;
. 【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到DE AC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C BD ⊥,然后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2
)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线面角即可;
(3)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点到面的距离即可.
【详解】(1)在三棱柱中,D ,E 为AC ,11A C 的中点,∴1DE AA ∥,
∵1AA ⊥平面ABC ,∴DE ⊥平面ABC ,
∵AC ⊂平面ABC ,∴DE AC ⊥,
在三角形ABC 中,AB BC =,D 为AC 中点,∴AC BD ⊥,
∵DE BD D ⋂=,,DE BD 平面BDE ,∴AC ⊥平面BDE .
(2)
如图,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B DE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直角三角形ABD 中,AB =112
AD AC ==,∴2BD =, ()0,0,0D ,()0,0,2E ,()1,0,0A ,()0,2,0B ,
()0,0,2DE =,()1,2,0AB =−,()1,0,2AE =−,
设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2020AB m x y AE m x z ⎧⋅=−+=⎪⎨⋅=−+=⎪⎩
,令2x =,则1y =,1z =,所以()2,1,1m =, 设直线DE 与平面ABE 所成角为θ,
所以sin cos ,2DE m
DE m DE m θ⋅====⨯⋅
(3)设点D 到平面ABE 的距离为d ,所以26DE m
d m ⋅=
=
= 10.(1)证明见解析
(2)
π3 【分析】(1)根据条件可以证明//AD 平面PBC ,再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可证明出结论;
(2)选条件①②可以证明出,,AB AD AP 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求出相应坐标,再求出两平面的法向量,进而求出结果;选条件①③或②③同样可以证明求解.
【详解】(1)证明:因为底面ABCD 是正方形,所以//AD BC ,
BC ⊂平面PBC ,AD ⊄平面PBC ,
所以//AD 平面PBC ,
又因为平面ADF 与PB 交于点E .
AD ⊂平面ADFE ,平面PBC ⋂平面,ADFE EF = 所以//EF AD .
(2)选条件①②
侧面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π,2
PAD ∠=
即2PA AD ==,PA AD ⊥
平面PAD ⊥平面ABCD ,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A ⊂平面PAD , 则PA ⊥平面ABCD ,又ABCD 为正方形, 所以,,PA AB PA AD AB AD ⊥⊥⊥.
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则(0,0,0),(0,0,2),(2,2,0),(2,0,0),(0,2,0)A P C B D 因为2AE =,所以点E 为PB 的中点,则(1,0,1)E 从而:(2,2,2),(0,2,0),(1,0,1)PC AD AE =−==, 设平面ADF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020n AE x z n AD y ⎧⋅=+=⎪⎨⋅==⎪⎩
, 令1x =,可得(1,0,1)n =−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
2202220n PD b c n PC a b c ⎧⋅=−=⎪⎨⋅=+−=⎪⎩
, 令1b =,可得(0,1,1)n = 所以1cos ,2PB n
PB n PB n ⋅== 则两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为
π3
选条件①③
侧面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2PAD π
∠=即2,PA AD PA AD ==⊥
,AD AB PA AB A ⊥⋂=,且两直线在平面内,可得AD ⊥平面PAB ,PB ⊂平面PAB ,则AD PB ⊥. 又因为,,PB FD AD FD D ⊥⋂=且两直线在平面内, 则PB ⊥平面ADFE ,AE ⊂平面,ADFE 则PB AE ⊥ 因为PA AB =,所以PAB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点E 为PB 的中点
又因为AE P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下面同①②
选条件②③
侧面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2PAD π∠=

即2,PA AD PA AD ==⊥
平面PAD ⊥平面ABCD ,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A ⊂平面PAD , 则PA ⊥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
所以,,PA AB PA AD AB AD ⊥⊥⊥.
又因为,,PB FD AD FD D ⊥⋂=且两直线在平面内,则PB ⊥平面ADFE ,AE ⊂平面,ADFE 则PB AE ⊥
因为PA AB =,所以PAB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点E 为PB 的中点. 下面同①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