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它强调发展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经济领域,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走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首先,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质量与效益。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使得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分布差异较大。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避免“一刀切”的发展模式。

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推动各地经济协同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再次,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们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产业合作与人才交流,促进城乡经济互补发展。

此外,树立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我们要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浅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之路(20150122)

浅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之路(20150122)

试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运用。

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和国情实际,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我国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提供了方法论。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深刻体现并切实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解决了“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解读为:一、从思想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以完整的理论体系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指向。

二、从历史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成熟标志,它与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现构成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三、从实践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指导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涵义。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本质的不同,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是一次社会文化的根本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三大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其实现则依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的变革。

在以人为主体的世界里,任何一种关涉到人的发展,都必定以某一特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

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共存的发展模式,它同样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科学发展观的更新的理论依据还是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并没有凌驾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上,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篇一《浅谈科学发展观》摘要:针对目前社会中种种不诚信的现象,给人们带来很大影响和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通过塑造诚信政府,使政府的主导力量带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塑造诚信政府;促进社会和谐近几年以来,一些令人不可想象的造假无所不用其极:酒、药品、电器、注水肉、毒大米、地沟油,甚至钞票。

这一切使人们人心惶惶,彼此极度的不信任,人们不知怎样应对社会安全的危机给自己带来的对于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所有这一切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不信任的冲击力正在愈演愈烈!直接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诚信为政的体现,中共中央胡锦涛也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的。

其中诚信是实现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因此,诚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应该把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加快建立起与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体制,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而在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构建诚信政府方面入手,政府的职能定位决定了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诚信既是和谐社会的普遍性道德诉求,也是政府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的道德基石。

诚信政府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社会和谐不断深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1、诚信政府的基本内涵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政府不仅要当好“守夜人”,还要体现“道德人”的公共职责。

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的毛概论文

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的毛概论文

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的毛概论文科学发展是社会高速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之科学发展观》摘要:从当代大学生“担子很重,责任重大”谈起,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修德、累才、炼体魄”的科学发展观,号召在校大学生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从现在做起,从实处做起,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能挑重担、能负责任”的一代新人。

关键字:大学生,科学发展观,探究胡锦涛在《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论述中讲道:“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大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有发展自己国家的科学发展观。

同样的道理,大学生要想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作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在校期间就必须制定自己的科学发展观。

那么,在校大学生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坚持“修德、累才、炼体魄”的科学发展观,在校期间努力地锤炼自己、科学发展,力争将来“能挑重担、能负责任”,为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修德”就是要有理想,就是要有服务祖国、建设祖国的远大崇高的理想。

当代大学生的“德”要在传统意义的“德”字上有所发展、有所升华,在崇高理想的引领下,坚定信念、志存高远、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的过好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有的同学在谈论大学生发展观时,侧重于“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等等。

但是我们生活在校园里,在我们的人生阅历中,不太可能对“国家、集体、个人”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所以,我们应该从“修德、树理想”这一正确人生观形成的基础做起,有了这样的成长基础,我们就能自觉地抵制大学校园中的各种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始终沿着正确的成长道路健康地成长。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它们在维护人类和地球生态可持续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

下文将分别从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目标与关系、实践与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它强调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发展、实践、创新、协调、绿色等重要理念。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和其他国家地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它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协调与平衡,追求全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还包括公平与合作,推动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

3.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关系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则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共同利益。

两者目标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描述:- 科学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把可持续发展视为实现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科学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视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繁荣和幸福的重要途径。

4.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应用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等重要理念,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在城乡发展中,科学发展观注重推进农村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在环境保护中,科学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 在社会进步中,科学发展观关注人民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提升,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发展压力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议题。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可持续发展则是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期探索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统一,注重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它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科学发展观不仅有理论指导,更有实践基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科学发展观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成功实践。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背景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旨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保护和增强未来世代发展能力的发展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对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问题的认识加深,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要协调,相互促进和支持。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峻的挑战,各国普遍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和《巴黎协定》等机制,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以应对全球性问题。

三、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

可持续发展提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进步。

科学发展观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而可持续发展目标正是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浅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

浅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

浅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作者:————————————————————————————————日期:浅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系及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摘要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他包含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

可持续发展理论自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被提出以来表现了强劲的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解决同代人之间,异代人之间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发展观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证,换句话说,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是比前几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更根本、更广泛的东西。

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积极关注民生,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理论落实到实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关系;大学生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苏联解体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继续在曲折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的工作重点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飞猛进发展,尤其在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社会问题日益显现。

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人口素质低;区域发展不平衡、财富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三农”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

面积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依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毛概论文--可持续发展[5篇模版]

毛概论文--可持续发展[5篇模版]

毛概论文--可持续发展[5篇模版]第一篇:毛概论文--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2014年,中国GDP实现63.65万亿元,增长7.4%,符合年初增长7.5%左右的政策目标。

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增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从供给方面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延续回落趋势,全年累计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增速从1月份的2.49%下跌至12月的2.0%,2015年1月,CPI当月同比增速跌至0.8%。

全部工业品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5个月负增长,2015年1月,PPI当月同比增速跌至-4.30%。

乍一看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往年相比有所下跌,但总体经济依旧是平稳增长,然而呈现发展趋向的下跌则是因为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所导致.这样就有疑问了,为什么我国要调整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增长迅速,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但“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商品结构层次低,产品竞争力弱,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个局面呢?那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和素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如果经济发展能力不足,那么采取的则是以消耗资源,不理睬环境来换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但是却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破坏。

比如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

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如果经济发达,但是素质发展没到一定程度,那么就会出现以下类似的情况,比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日本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化。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视角来解读科学发展观,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寻找理论依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深刻变革,一经提出便很快在全球形成共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化。

探究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新,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新发展水平下提出的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理论和发展目标。

它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它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促进社会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实现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一切都是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的结果。

在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发展仍旧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是党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所确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顺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强调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都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手段,人的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

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引领西部经济大开发可持续发展提要: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就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及目标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这一切将为中国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经济从此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发展更快,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了,于是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把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方针。

为此,决定对地区发展政策进行调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而“入世”后的西部,要想把握好这个机遇,只有借助科技的威力,完成从传统经济形态到现代经济形态的转换,因此,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符合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一、战略原则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是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经历了一系列全球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痛苦之后,人类开始积极反思,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于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了。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西部大开发的终极目标应该着眼于改善西部人民的生活福利水平。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有些地方人口分布极为稀薄,如果开发活动面面俱到,散布于一切空间范围,势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得大开发的总体成效和西部多数居民的整体福利大打折扣。

因此,西部开发必须首先将优势资源投向人口密集、购买力相对旺盛、市场潜力相对较大的区域,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在1978年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

毛概论科学发展观

毛概论科学发展观

毛概论科学发展观一、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它是在分析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旨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科学决策、民主参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原则。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探讨毛泽东对科学发展观的贡献。

二、理论基础毛泽东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中,他提出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指导原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毛泽东看来,只有从实际出发,站在人民的角度,才能得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

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毛泽东还重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他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也正是基于他对社会实践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的理论。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三、实践探索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他还通过实践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探索。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许多发展困难和问题。

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重要发展思路,并以此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径。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中国大力推进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

通过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障人民的温饱问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市场和劳动力资源。

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加强了工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毛泽东的这一实践探索,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科学决策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科学决策。

毛泽东深知科学决策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他在实践中反复强调和实践这一原则。

他认为只有科学决策,才能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大化,避免盲目行动和决策错误。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强调领导层的科学决策。

毛概论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毛概论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毛概论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篇:毛概论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内容摘要: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不合理利用,能源短缺所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也不得不面对能源“枯竭”和“耗尽”的危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指导中国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问题引言大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呼吸不到空气,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饮不到水,那么,人类就即将灭绝。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 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 自然则是被动的、消极的;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

二战之前,地球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允许经济发展;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走到独立的发展轨道,资本主义国家也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到了六七十年代,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就出来了,比如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等等。

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基本内容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遵循公平性、可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高效性和阶跃性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4-0055-02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

胡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①因此,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要坚持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写进党章成为了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的又一重大指导思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篇一《谈科学发展观》【摘要】科学发展是社会高速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价值观和评价观、学习观和教育观、创新观和发展观、管理观和决策观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以完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以促进社会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价值观和评价观;科学教育观和学习观;科学创新观和发展观;科学管理观和决策观1.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价值观和评价观。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学发展都很不平衡,虽然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受价值观和评价观的影响。

要科学发展就得弘杨科学,崇尚科学。

要培养科学氛围,创造科学环境,形成科学研究风气。

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很多领导者和决策者是不大重视科学的。

一个商人即使是投机商,他可以富甲一方,一个小企业主可以创造利税;一个娱乐厅的老板也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欢乐。

一个科研人员,穷酸迂腐,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时时需要投资,处处需要保护,这样的负担,中国人一般都不会主动背负起来。

所以,那些只知道搞科研的“呆子”只能跑到国外去。

很多的华裔科学家在国外受尽了百般种族歧视和种种无情打击,顽强地为人类创造科研成果,有很多人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作为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文明古国,一直没有一个人能得到这项奖励。

这就说明现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有与众不同之别。

由于没有追求科学的价值取向,所以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也不太完善,很多科研成果也很难得到推广和利用。

受这种价值观和评价观的影响,科学发展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2.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学习观和教育观。

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科学的发展,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美国人惊呼:美国科学落后了,他们追究科学落后的原因是当时教育的失误。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

它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方面和重大问题作出的一揽子战略理论。

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确立。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人民利益为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特点。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它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以人民的满意度为最终评判标准。

其次,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建设、社会进步等各个领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只有在全面协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须注重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在推动改革和解放思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发展观倡导与时俱进的理论方法,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它使最广大人民群众深入理解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推进。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理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最后,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注重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一个重要原则,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目标。

这一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长期奋斗、战略思维,坚决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各项要求。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可持续发展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例如在新能源、清洁能源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最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企业和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实践中,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世界各国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中国,确立起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此基础上,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

首先要清楚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而是要在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前提下,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中国选择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方法,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需要坚持改善生态环境。

从严控制工业和城市的污染排放,加大对非法排污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加速推进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等领域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加大绿色经济的发展力度,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政策方向,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应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投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

此外,还要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要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向高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创新,破除技术壁垒、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

此外,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引进优秀的国际合作伙伴,以借鉴国际化的科技管理作为创新的智力源泉。

最后,要坚持实施以“人-土-水”三元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区域战略,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只要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人民都能相对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并且加快促进区域单一经济体的多元化转型发展,从而促进中国区域的均衡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浅谈可持续发展(五篇范例)

浅谈可持续发展(五篇范例)

浅谈可持续发展(五篇范例)第一篇:浅谈可持续发展我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世界各国也在关注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如果想世世代代在这个美丽的星球生活下去,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减轻因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它造成的伤害,同时也是造福于人类自身。

于是“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

可持续发展包括“发展”和“可持续”两个概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意思就是说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协调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

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政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技术等,各大因素都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需要各方面全面协调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首先,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的政策支持,人口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所以要把握好人口总量及提高人口素质。

资源与环境方面,在现有保护措施上加大保护力度,同时要控制环境破坏。

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这对科学技术产生极大的要求,不仅要求改进生产技术,还需要改进污染治理的技术等。

这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需要整体协调。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学习其概念,还要落实到实践中去。

唯有此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子孙在以后的岁月里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类文明。

我们应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善待地球,让我们大家都自觉地来做环保节能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全人类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一定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世界的作用那是不可估量的,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面对自然界的报复对自然界所做出的补偿。

科学发展观和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和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和持续发展【摘要】发展是一个广泛的、历史的范畴,人类对其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科学的发展则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合理的发展,关注的是发展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可算是个永恒的课题,所以不论是我们的空间、能源和经济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开发。

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制定一系列策略来拯救这个“越来越拥挤,越来越干瘪的地球”。

【关键词】科学以人为本环保节能低碳持续发展【引言】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时科学发展观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正文】一,“科学”发展在20世纪50-60年代,全球盛行以强调工业化,经济增长为第一,把经济看作是利用有限资源尽可能多地生产所需物质的活动,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唯一尺度。

然而,毫无理性地追求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日益严峻的问题,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猛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导致“生态危机”逐步加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局部地区社会动荡,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逐渐发现只顾着往前冲是不行的,只看重数字的增长,迟早会给整个世界带来可怕的后果。

持续发展就再度走到人们面前,也是大家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一点发展速度。

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加剧了人与资源的矛盾;二是伴随对资源掠夺性开采和浪费,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三是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平等。

这就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努力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说到走科学发展道路。

首先,科学发展观,先是科学,后是发展,科学即要合理。

那么重点就在于什么是科学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合理的发展”,关注的是发展的意义,即“为了什么发展”和“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这样的核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凌艺辉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9级3班)
内容摘要: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不合理利用,能源短缺所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也不得不面对能源“枯竭”和“耗尽”的危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指导中国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问题
引言
大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呼吸不到空气,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饮不到水,那么,人类就即将灭绝。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 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 自然则是被动的、消极的; 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

二战之前,地球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允许经济发展;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走到独立的发展轨道,资本主义国家也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到了六七十年代,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就出来了,比如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等等。

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
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过分追求经济发展,超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目前,科学发展观提出,对中国经济发展起了明显指导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破坏环境来促进发展的情况还存在。

一、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出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之后多次提出并加以完善,最后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得到完整定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简洁、明确,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我国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根本问题。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就是要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答了“为谁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回答了“发展什么”、“如何发展”。

其内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整体推进的发展观;坚持和平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这话虽然简单,但是它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想协调。

二、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经路
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总体环境的恶化,人类已经被自己逼到了一个必须做出历史抉择的关头:人类或者依然坚持传统发展理论,从而使自己进一步走向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危险的境地;或者与传统的发展理论彻底决裂,用一种新的理论探讨并建立资源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关系,从而使人类生活在一个更为安全、更加繁荣之中。

基于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和造成环境恶
化根源的深刻理解,在总结以往人类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是当前人类解决环境问题、走出发展困境的正确选择。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

在时间上,它体现着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的统一;在空间上,它体现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在文化上,它体现了理性尺寸与价值尺寸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观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人的生产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包含着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生态持续性原则”;二是“经济持续性原则”;三是“社会持续性原则”。

强调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当代人发展与后代人发展的关系、贫困、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幅员辽阔,各种能源丰富。

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少之又少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排名很靠后了。

中国发展新能源,多年以来都在强调发展新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们在两年多以前,全国人大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

我们强调要发展太阳能、风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也是在多年以前就开始。

我们连续三年,风电的装机容量都是成倍、翻番地增加。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不影响人类子孙后代之发展的发展,即在追求经济增长时不能破坏环境,不能肆无忌惮地开发和使用不可再生性的资源和能源,不能灭绝生物物种,这是对传统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深刻变革,一经提出便很快在全球形成共识。

科学发展观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以新的含义。

全面是指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法展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是指法展进程的持续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方法手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针对我国现实的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经济发展要走低消耗、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认可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想,必将促进人类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指导我国更好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四、结语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向自然界索取能源的历史,就是一部能源技术不断发展变迁的历史。

从1895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开始,经济的发展就与石油的兴起和能源危机相伴随,世界能源系统已锁定了化石能源,向清洁、可持续能源的转变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全世界长期共同努力来实现的。

能源技术发展到今天,从最初的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推动,到由市场力量引致的技术变迁,再到现在的有公共政策主导的面向清洁、可持续能源系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趋于和谐与理性,在此背景下,我国未来的能源之路必须走创新之路,完善能源政策,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实施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的策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们要坚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发展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好的可持续的新型的发展之路------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蔡建国,2007年,《东亚区域合作:能源、环境和安全》,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五章第六节;
程发良、孙成访,2009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章;
戴利诸大建、胡圣,2006年,《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上海译文出
版社,第一章3、4节与第二章3节;
江金权,2005年,《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第一章;
李恒瑞,2006年,《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
孙久文、张伯瑞,2006年,《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导论;王君、龙炜楚,2008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六章;
于海量,2007年,《环境哲学与科学发展观》,南京大学出版社,导论、第七章、第十章;
张冬生、黄兴华,2009年,《科学发展观的多维视角》,中国经济出版社,第二编;
周毅,1997年,《21世纪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山西经济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