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表达自己的观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取得的结论自然不同。
生活中,咱们念书看报,总不免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咱们谈论事物,总不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流畅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呢?这就需要咱们学点议论的知识。
训练目标
1、学习议论的表达方式,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初步掌握夹叙夹议文章的组成。
3、记叙身旁的事情并通过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
文题设计
文题一从课文或你课外阅读的作品当选择一个叙述或描述的段落,试着自己加上几句话,表明你从中读出的观点
文题二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叙述事件的通过并写下你的思考。
文题三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旁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发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观点。
很多于500字
写作导航
文题一解析
写作要求
从课文或你课外阅读的作品当选择一个叙述或描述的段落,试着自己加上几句话,表明你从中读出的观点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这个作文题是写一个片段,要求从课文或课外阅读的作品当选择一个段落,写出自己的观点。
如下面这段文字:
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
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庭小汽车去火车站接她。
火车来了,司机却找不到爱因斯坦,便空车归去向国王报告,说教授没有来。
可是半小时以后,爱因斯坦身穿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着一双旧皮鞋来了。
原来是司机只看衣冠不认人,爱因斯坦便自己步行而来。
从此材料中通过运用以上展开议论的方式可以找出以下几个观点:
①就事论事——接站,尤其是接不熟悉的人,应该约好联系方式,这样才不至于有国王司机的错误。
②以小论大——由爱因斯坦衣着看出不摆名人架子平易近人。
③引申生发——爱因斯坦专注于科学事业,成名以后也不追求个人享受。
④类比对照——把爱因斯坦与科学家作类比,再与今世所谓名人做对比,良莠毕
现。
⑤反意为之——爱因斯坦衣着不整去做客表现对国王的不敬。
二、知识点拨:
读后感的写作方式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份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按照自己的熟悉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归纳地谈谈对作品的整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即一是说明的部份,二是要有按照评价作品的部份,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
只有认真的念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进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离开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需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同意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层次化,系统化,理论化。
总之,想的深切,才能写的深刻动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
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必然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够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佳作展示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盛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仍然现出乌鸦的本相。
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讲,秃顶无发的人,固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麽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
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别离。
这个遮羞的方式至少人类是常常利用的。
简评
这段文字针对《伊索寓言》中乌鸦的故事,写出了自己的观点。
文段前半部份叙述故事,由“这就是说”引出作者的观点,在用“反过来讲”进行推理,把道理向更深一层引进。
然后又把故事向纵深一层引,由“这个遮羞的方式至少人类是常常利用的”一句进一步指出道理,显示了作者很强的思辩能力。
名作欣赏
咏柳赏析
袁行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子。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一个比喻形容柳树的风姿。
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恍如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
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恍如带着玉石的光泽。
碧玉,又是南朝宋朝汝南王的小妾的名字,乐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身世的年轻美貌的女子。
“碧玉妆成一树高”,在诗人的想象里,或许感觉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好像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
“丝绦”,就是丝带。
上句是写柳树给人的总的印象,这句是具体地写柳树,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
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用笔很巧妙。
第三句和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子。
”进而描述柳树的嫩叶。
诗人设问:那细细的柳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噢,原来二月的春风好似剪子,这一树碧玉,万
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啊!
这首诗很短,只有四句,28个字,艺术上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是咏物诗,从“咏柳”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咏柳树的。
这首诗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的。
可是我感觉诗人所歌咏的决不单单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
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转变中得知的。
水的解冻,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号。
不要忘记,柳树也是一名报春的使者。
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早在五九、六九的时候,远望当中的柳梢已经隐约地带上一丝儿新绿了。
贺知章借着描画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很能唤起读者共鸣。
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这是高出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其次,这首诗的构思新颖,比喻巧妙,诗的形象恍如要凸出于纸面之上。
特别是后两句,用剪子比喻春风。
她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机带到哪里。
她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各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产生出来。
好诗都是富于启迪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
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子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
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便在唐诗里也并非多见。
第三,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转变。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先写总的印象,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单就柳枝作一番细致的描述。
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子”,再进一步写柳叶。
先从大处着眼,愈写愈细,恍如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
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前两句是描述形容,碧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如何高上去,柳枝如何垂下来。
后两句写柳叶,若是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如何细,如何嫩,恍如是方才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
得呆板了。
诗人在后两句上换了一种写法,不对细叶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想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
描述的重点悄悄地转移到春风上来,是春风裁出了细叶。
这就在前两句的艺术境界之外,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线人为之一新。
赏析
文章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在琢磨《咏柳》诗句含义时,再现诗中形象。
用多种手法说明了难以言传的诗的艺术境界。
学好此文,对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式不无裨益。
文题二解析
每一天,社会上都会有各类新闻事件发生,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你有关注时事的习惯吗?从近期报刊或网络上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叙述事件的通过并写下你的思考。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本次要求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在短文中叙述事件的通过,并写下你的思考。
这就要求咱们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仔细分析,从中提炼出要表达的观点。
二、写作时要考虑读者对象,观点和观点要明确、集中,最好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不用展开。
3、写完后加以修改,有条件的,可向报社投稿或发表在博客上。
二、知识点拨
1.一事一议的概念: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
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
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
的,但又是熟悉不深,处置不妥和需要去解决的,或是需要去宏扬的。
“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露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
无论如何,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做到:令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份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说明一个道理。
归纳事实——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
写法指导
一事一议的文章大体写法,一般是以简练精练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归纳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
有很多事物、现象中,包括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咱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叙事部份。
叙事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观点的基础。
议论中的叙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叙事要有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咱们耳闻目击的事情很多,咱们要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
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旁、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发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2.叙事要清楚、简约。
对所叙的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
还要根听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说理有关的部份要叙述得详一些,反之,与之无关的要少叙或不叙。
(二)议论部份
"一事一议"的文章,总由"叙"生"议",但重在"发表议论"。
议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议论要有针对性。
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观点。
针对"好事"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何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观点,一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何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取得什么教训。
另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观点,论述一个道理。
2.议论的角度要新颖。
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观点和观点来。
因此,咱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头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大体功训练。
由于表达方式和议论角度的不同,在先叙后议的基础之上,“一事一议”有如下展开议论的方式。
就事论事以小论大引申生发类比对照反意为之
以上五种“先叙后议”、“一事一议”的笔法,都是“议”的大体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许许多多变换角度。
拿“就事论事”写法来讲,其中的“议论”部份,可以是分析道理;也可以是揭露本质;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是表现感受。
所以咱们在练习写作中,要不时注意变换角度,使自己的笔越练越活。
(三)要处置好"叙事"与"议论"的关系
“一事一议”的文章重在议论,所以“叙事”要按照“议论”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份要叙述的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四、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在写作进程中,“一事一议”要有力度。
所谓“力度”,是指文章精粹有力。
不少初中生的议论文,拉不开,理不清,说不深,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这就是没有“力度”。
所以我们在构思写作时,应注意如下方面的要求。
(1)口子要“小”
这是指文章的主题要专一,要着重谈好一个问题,谈清一个观点,既不要大而化之,也不要游移不定。
一事一议,一题一议,一材料一议,一件事一议,或者一说、一感,都要在“一”字上下功夫,才会给人以深厚、有力的感觉。
(2)结构要“紧”
指文章的内部紧密,浑然成为一体。
每一个段落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段与段之间又有相应的方法相勾联。
结构紧凑的文章,必然给人以有力的感觉。
(3)语言要“精”
这是指用语要准确、恰当、精练,同时了尽可能生动活泼,文中成语的使用,格言的引用,比喻句、设问句的运用等,都要恰到好处,使文章内容生动、深刻、有力。
佳作展示
说“友谊”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
长久以来,这句格言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句发自肺腑的深切问候,是一张淡雅的贺卡,是一封远方的来信,是雨中为你撑起的一把伞,是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眼珠,是危难当中向你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手,是流露在一言一行中的爱……。
我无法忘记那个英文故事。
在茂密的丛林中,两个年轻人结伴而行。
他们彼此允诺一旦有野兽袭来,会彼此帮忙。
而当那只熊出现的时候,两个人立刻各奔东西,早已把适才信誓旦旦的话语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个故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患难当中,才见知己。
所谓朋友,在顺利的时候很难分辨真假,而在逆境中却可以看得分明:真朋友帮忙你,假朋友疏远你。
生活本来是很普通的,咱们或许没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考验友谊的机缘。
但仔细想一想,真正的友谊不正是渗透在每一件或许是微乎其微的小事当中吗?
田径场上,望着那似乎永远也跑不到的终点,我的信心在一点点消失,步子越迈越小,这时一个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快跑!加油!”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身旁出现。
是什么给了我力量,促使我越过了那道本来在我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白线,是你鼓励的声音和一颗充满爱的心!在你的搀扶下我走回休息场地。
有人搬过椅子,有人递过一瓶汽水,粗心的我却没有觉察是谁做的。
或许并非需要寻觅,对我来讲,你们有一个一路的名字:朋友生病了,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有人轻声询问病情,有人默默拿过本子替我抄笔记,有人递过一杯热水……疾病,很恐怖吗?此时此刻,在这灼热的友情眼前,病又算得了什么!
在蜿蜒的山路上,咱们彼此牵着手,艰难地向上攀登。
终于,疲惫不堪的我坐在石阶上再也不想起来,又是谁提示我“行百里者半九十”,又是谁轻轻地拉起我,是你,我的朋友!
生活中总会有些坎坷不平,总会有些挫折,当我失意、彷徨、愁闷时,是你,静静地聆听我的诉说,然后娓娓道来,清泉般的话语流进我的心里。
当我碰到烦恼或悲伤的事,忍不住啜泣时,又是你,默默地递上一块手绢。
哦,有了你真诚的友情,什么苦闷、忧愁不能排解,又有什么痛苦不能忘却呢!
朋友,幸福欢乐的时刻你只是默默地与我共享,使欢乐倍增。
而在痛苦失落的日子里,你始终留在我的身旁,让我从头鼓起生活的勇气!我怎能忘记你真挚的友情,无需用言语来表达,那一双双热情的手,那愈久愈醇的情感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心灵深处!过去的岁月,这一双双热情的手引导我度过许多普通却不平不淡的日子,它使我永不失望,使生活充满阳光。
未来的日子里,这友谊会愈来愈深厚、浓郁,世界会愈来愈美好!
让咱们搭起热情的臂膀,迈出坚定的步伐,一路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简评
此篇习作由一诗句引发,抓住能够鲜明地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个论题的事例,展开议论,实事求是地对事情进行分析,从事情中引出道理。
说理是非分明,合情合理,分寸掌
握适当。
练习一事一议文章,最忌离开事实的空发议论或不分析说理就简单做结论的作法。
另外,一事一议的文章也需要避免语言的呆板、涩滞。
本篇习作在论述观点时,适当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文章之理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之感,读者接受起来也超级自然,既产生了说服力,又产生了感染力。
文题三解析
写作要求
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旁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发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观点。
很多于500字。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这次要求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随意选一件事来写,要写让自己确实有所感悟的经历。
二、结合记叙、描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
3、议论性的文字要简练,重点在于讲清楚自己的体会,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二、知识点拨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式,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这种方式的益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方式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情感,而且能直接揭露所写对象的意义,因此从来为人们所重视。
叙、议二者的关系是: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换一种说法,叙是铺陈,议是点染。
一般说来,议的文字不宜太长,用语应精辟、凝练。
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先议后叙(归纳式)。
这时的议论往往出此刻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
二是先叙后议(总结式)。
这时的议论往往出此刻文
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
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观点。
夹叙夹议中,“议”是作者表达的一种熟悉。
这种熟悉要富于哲理,还要富有激情。
前人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这正是对“议”最好的诠释。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议论要看准当口,选择机会,掌握火候,做到恰如其分。
不能写出来油是油,水是水,叙与议不能有机有序结合,其要领可归纳为“引、析、点、联、结”五步法。
具体地说,就是:
1 引文章一开头:就把供料中最能提炼出观点、论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发挥的中心语句、关键语引入文中。
或全引,或摘引,或意引,使文章内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做到紧扣材料展开议论。
2 析对所引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正反,或今昔,或中外,或褒贬,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为亮出论点张本。
但分析不宜过量、太长,以避免就事论事,鹊巢鸠占。
3 点在分析所引供料的基础上,瓜熟蒂落、瓜熟蒂落地亮出提炼出来的论点。
承先启后,过渡到联系社会、生活、思想实际,选用论据对论点加以论证。
论点力求鲜明、深刻,语句力求归纳,凝练。
4 联紧扣论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论据,或举实例,或讲道理,通过最佳论证方式,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证明,用喻证法,或层层递进,对论点展开论证。
5 结对论证进程的内容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做到既符合供料的主旨;又紧扣从供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
如何处置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彼此脱钩。
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归纳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
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归纳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
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露自己的思想、观点。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
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述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
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描述性叙述有浓厚的描述色彩。
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畅快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
这种“叙”难说是叙仍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这三种叙述方式,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进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利用;描述性叙述要有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的事例,具有归纳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利用。
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适当的叙述方式。
第二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议”。
“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
“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一)分析性议论。
这是一种最多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露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二)感悟性议论。
这种议论在叙述事例以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悟。
(三)联想性议论。
由事例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过去、现实、未来,联想到包括着类似道理的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
(四)对比性议论。
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例论述、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