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完整版)
(一)辨证分型治疗
1.风寒阻络证:
主症:多见于儿童或初发病例。

皮损红斑不显,鳞屑色白而厚,皮损多散见于头发或四肢,冬季易加重或复发,夏季多减轻或消退。

关节疼痛游走不定,遇风冷则加重,得热则舒。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桂枝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桂枝12g,黄芪20g,秦艽15g,羌活15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乳香10g,乌梢蛇15g,赤白芍各15g,川牛膝20g,地肤子12g,灸甘草6g,小茴香10g,干姜6g。

加减:如皮损增厚、瘙痒较重,可加莪术10g,白鲜皮15 g,蛇床子10g;如关节疼痛较重,可加川椒15g,红花10g;如恶寒肢冷,遇风冷关节痛甚,得温则舒,可加制川乌6g,白芥子10g。

2.风热血燥证:
主症:皮损遍及躯干四肢,并且不断有新的皮损出现,皮损基底部皮色鲜红,鳞屑增厚,瘙庠,夏季加重,常有低热,关节红肿发热,疼痛较为固定,得热痛增。

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

舌质红,苔黄,脉弦细而数。

治法:散风清热,凉血润燥。

方药:消风散合解毒养阴汤加减。

金银花20g,蒲公英30g,生地黄30g,牡丹皮20g,赤芍20g,丹参20g,蝉蜕10g,石斛15g,苦参12g,知母15g,生石膏30g,地肤子20g,防风10g,玄参10g。

加减:如皮损继续扩大或有新起者,可加鬼箭羽15g,菝葜10g;服药后胃内不适或大便稀溏者,去苦参、生石膏,加炒白术15g,生地黄酌减;如关节疼痛不减或加重者,加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20。

3.湿热蕴结证:
主症:皮损多发于掌跖及关节屈侧和皮肤皱褶处,皮损发红,表皮湿烂或起脓疱。

低热,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下肢浮肿或有关节积液。

阴雨天症状加重,神疲乏力,纳呆,下肢酸胀沉重。

舌质黯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四妙散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苍术、白术各10g,黄柏12g,生薏苡仁20g,秦艽15g,羌活15g,白鲜皮20g,苦参12g,牡丹皮10g,土茯苓30g,猪苓15g,桃仁10g,红花10g,乳香10g,川牛膝20g,炙大黄6g。

加减:体温持续升高,皮损红而无好转者,应酌加金银花20g,连翘15g,牡丹皮15g;如关节肿胀积液增多者,可
酌加泽泻10g,车前草15g,防已10g;如全身乏力,纳呆、下肢沉重明显者,可去乳香,加黄芪20g,木瓜15g,络石藤15g,木通10g。

4.热毒炽盛证:
主症:全身皮肤鲜红或呈黯红色,或有表皮剥脱,或有密集小脓点。

皮肤发热,体温增高或有高热,口渴喜冷饮,便于,尿黄赤,四肢大小关节疼痛剧烈,不敢屈伸。

舌质红绛,苔少,脉象洪大而数。

治法:消热解毒,凉血活血通络。

方药:解毒清营汤加减。

金银花30g,连翘20g,蒲公英20g,板蓝根20g,生地黄20g,牡丹皮20g,知母15g,生石膏60g,石斛15g,赤芍20g,丹参20g,水牛角粉30g,玳瑁粉5g冲服。

加减:如高热持续不退者,以上清热解毒药可适当增加剂量,或加用紫花地丁20g,白花蛇舌草15g,也可同时增服紫雪丹、羚羊角粉3g;如口干渴大便干秘者,可加大黄6g,芒硝6g,以通腑泻热。

5.肝肾亏虚证:
主症:病程长年迁延不愈,皮损红斑色淡,大多融合成片,鳞屑不厚,关节疼痛,强直变形,腰酸肢软,头晕耳鸣,舌质黯红,苔白,脉象沉缓,两尺脉弱。

男子多有遗精阳痿,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经期错后。

治法:补益肝肾,祛风活血。

方药:大补元煎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当归15g,杜仲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秦艽15g,桃仁12g,制乳香10g,羌独活12g,川芎12g,人参10g。

加减:如皮损加重或不断有新的皮损出现,则应去羌独活、川芎之辛燥药味,加丹皮10g,赤芍10g,水牛角粉6g 以清热凉血;如关节疼痛加重甚或关节红肿者,去生地黄、熟地黄滋腻之性,加金银花20g,连翘15g,川牛膝10g以清热化湿、活血通络;皮损重伴关节积液,可加用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5g以祛湿利水消肿。

(二)专方治疗
(1)银屑解毒散:槐花30g,大青叶、黄柏、紫草各9g,山豆根、僵蚕各6g,白花蛇5条,丹参12g,甘草3g,加1成面粉,分3g包装,每日服3次,每次3g,饭后开水冲服。

陈新贤报道,总有效率为98.9%。

(2)公英汤:蒲公英18 g,生地黄、芦根、白鲜皮各15g,板蓝根、连翘、牡丹皮、麦冬、玄参、金银花各12g,山豆根6g,桔梗7g,甘草6g,随证加减,煎水取汁,早晚温服,外用药渣擦洗患处。

赵立新报道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18例,总有效率为94.9%。

(3)消银汤:生槐米40g,土茯苓、白鲜皮、紫草根、芦
根各30g,生地黄20g,茜草根、玄参各15g,制大黄、木香、升麻各10g。

谢颖用本方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5%。

(4)小柴胡汤加减:柴胡9g,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各6g,炙甘草5g,大枣4枚。

痒甚加白鲜皮;头部重加荆芥、防风;四肢重加牛膝。

60天为1疗程。

刘卫兵用本方治疗49例,总有效率为91.8%。

(5)内外合治法:内服银屑散:由生磁石、生牡蛎、珍珠母、代赭石各120g(上药均先煎),土茯苓、金银花、生地黄、紫草、川芎各80g,乌梅120g,白鲜皮160g,地肤子140g,苦参60g,山豆根、丹参、赤芍、僵蚕各60g,薏苡仁120g,全蝎、蜈蚣、甘草各30g,乌梢蛇25g组成,共研极细末,每服10g,每日3次;外用癣药水:由斑蝥6g,雄黄、土槿皮各10g,95%酒精500ml,将上药浸泡7天,过滤去渣,每日3次擦皮损处,内外合治。

梁峰报道有效率为100%。

(6)土槐饮:由土茯苓15g,槐花、防风各10g,金银花30g,蝉蜕、牛蒡子、当归、赤芍、刺蒺藜、白鲜皮各15g,甘草6g组成,药渣加蛇床子,地肤子、硫黄、苦参、生杏仁、露蜂房,水煎外洗。

刘世刚报道总有效率为93.54%。

(7)凉血活血汤:由生槐花30g,紫草根15g,赤芍15g,白茅根30g,生地黄30g,丹参15g,鸡血藤30g组成。

周冬梅用本方治疗140例观察,总有效率为87.14%。

(8)消银饮:由水牛角、甘草各10g,生地黄25g,玄参、
牡丹皮、赤芍、知母、青黛、黄芩、黄连、苦参各15g,金银花50g,石膏30g组成。

马林用本方治疗32例,总有效率为75%。

(9)消庀饮:由生地黄30g,当归,黄柏各15g,玄参、紫草、丹参、赤芍、甘草各10g,板蓝根、土茯苓各25g组成基本方。

皮损肥厚,舌质黯或有瘀点加鸡血藤20g,血热加草河车15g;口干便秘者加大黄、连翘各5g。

耿晓兰用本方治疗银屑病360例,总有效率为96.1%。

(三)单验方治疗
(1)消风散(《外科正宗》):荆芥、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苍术、牛蒡子、石膏各3g,木通、甘草各1.5g,具有疏风养血、燥湿止痒,清热解毒之功。

(2)清热活血方(《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生地黄30g,金银花15g,土茯苓30g,荆芥9g,防风9g,红花9g,赤芍9g,三棱9g,莪术9g,刺蒺藜30g。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用,适用于银屑病属血热血瘀者。

(3)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当归15g,生地黄12g,白芍9g,川芎9g,何首乌15g,刺蒺藜15g,黄芪12g,荆芥6g,防风6g,甘草9g,具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血虚血燥风热者。

(4)复方抗银剂(《皮肤病中医诊疗学》):金刚藤30g,板蓝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术各15g,合欢皮、莪术、
三棱、丹参、红花各9g,水煎服,日1剂。

(5)雷公藤片:每片含生药3g,每服2片,日服2~3次。

(6)昆明山海棠:每片50mg,每次3片,日服3次。

(7)银屑灵冲剂:每次1袋,每袋6g,日服2~3次。

(8)祛风活血洗药(《实用中医风湿病学》):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黄柏、透骨草各15g,大黄、白鲜皮、乳香、没药、苏木、红花、大枫子各10g,水煎成500ml,薰洗四肢关节及皮损,日1次。

(9)白庀一号(《皮肤病中医治法与方剂》):生槐花30g,紫草根15g,赤芍15g,白茅根30g,生地黄30g,丹参15g,鸡血藤30g,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功效,适用于银屑病血热型。

(10)皮炎汤(《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生地黄30g,赤芍10g,牡丹皮10g,知母10g,生石膏30g,连翘10g,金银花10g,竹叶6g,甘草10g,具有清营凉血,泄热解毒功效,适用于银屑病属血热外壅者。

(11)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独活9g,寄生6g,杜仲6g,淮牛膝6g,细辛6g,秦艽6g,茯苓6g,桂枝6g,防风6g,川芎6g,人参6g,当归6g,芍药6g,生地黄6g,具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之功,适用于肢节屈伸不利或肿痛。

(12)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当归9g,生地黄15g,
熟地黄15g,黄连3g,黄芩9g,黄柏9g,黄芪18g,具滋阴清火之功,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证。

(13)蝮蛇酒(《中医临症备要》):蝮蛇1条,人参15g,将蛇置干净瓶中,用白酒1000ml醉死,加入人参,经7天后取饮,不拘时候频饮,具祛风解毒之功。

(四)针灸治疗
1.体针:
(1)风寒阻络证:取风池、肺俞、曲池、血海、三阴交,每次留针20~25min,用平补平泻法,10日为1疗程。

(2)风热血燥证:取大椎、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耳尖(放血3~5滴),针用泻法,留针约20~25min,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3)湿热蕴结证:取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针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min,10日为1疗程。

(4)热毒炽盛证:取大椎、曲池、血海、合谷(放血)、三阴交、华佗加脊,针用泻法,每次留针20~25min,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5)肝肾亏虚型:取血海、肝俞、肾俞、膈俞、三阴交、足三里,针用补法、每次留针15~20min,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2.耳针:
(1)风寒阻络证:取肺神门、内分泌、心,针刺间日1次,每次留针10~15min,3~5次为1疗程。

(2)风热血燥证:取肺、心、三焦、神门、大肠,每次留针10~15min,间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3)湿热蕴结证:取脾、肺、上耳背、神门、三焦、肾上腺,留针10~15min、间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4)热毒炽盛证;取心、大肠、耳尖、肺、神门、上耳背,留针10~15min或点刺放血,间日1次,3~5次为1疗程。

(5)肝肾亏虚型:取肝、脾、肾、神门、三焦、肾上腺,留针10~15min、间日1次,3~5次为1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