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四川省省级生态工业
园区指标
(试行)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
二○一一年五月
目录
前言 (1)
一、四川省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2)
(一)基本条件 (2)
(二)建设指标 (3)
二、四川省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3)
(一)基本条件 (4)
(二)建设指标 (4)
三、四川省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5)
(一)基本条件 (5)
(二)建设指标 (6)
四、指标解释 (7)
(一)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7)
(二)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14)
(三)静脉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21)
五、附录(资料性附录) (26)
附录一:公众对园区环境满意情况抽样调查表格式 (26)
附录二:公众对生态工业认知情况抽样调查表格式 (27)
前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和《关于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川环发〔2011〕5号),推动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制定本指标。
本指标适用于四川省省级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和静脉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验收和绩效评估。
本指标规定了四川省省级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指标值。
根据生态工业的特征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生态工业园区指标由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组成。
随着生态工业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本指标将适时修订。
一、四川省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是由不同行业的企业组成的工业园区,主要指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生态工业园区。
本指标适用于四川省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验收和绩效评估。
本指标适用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及省级以下各类工业园区。
(一)基本条件
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环评执行率和竣工验收执行率均达到100%。
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2、水、气、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及地方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主要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及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
3、《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四川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论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4、园区有环保机构并有专人负责,环境管理制度与能力完善。
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园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5、园区主导产业明显,主要产业形成集群,具备较为
明显的工业生态链条。
(二)建设指标
四川省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标见表1。
二、四川省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标
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是以某一类工业行业的一个或几个企业为核心,通过物质和能量的集成,在更多同类企业或相关行业企业间建立共生关系而形成的生态工业园区。
本指标适用于四川省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验收和绩效评估。
本指标适用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及省级以下各类工业园区。
(一)基本条件
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环评执行率和竣工验收执行率均达到100%。
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2、水、气、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及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主要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及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
3、《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四川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四川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论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4、园区有环保机构并有专人负责,环境管理制度与能力完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
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园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二)建设指标
四川省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标见表2。
三、四川省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标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是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
静脉产业(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
本指标适用于四川省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验收和绩效评估。
本指标适用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及省级以下各类工业园区。
(一)基本条件
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环评执行率和竣工验收执行率均达到100%。
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2、水、气、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及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主要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及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
3、《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四川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四川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论证,取得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4、园区有环保机构并有专人负责,环境管理制度与能力完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
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园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二)建设指标
四川省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标见表3。
四、指标解释
(一)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1、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单位工业用地面积产生的工业增加值。
工业用地面积指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范围内按照土地规划作为工业用地并已投入生产的土地面积。
工业用地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计算公式:
2
km
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园区工业用地面积()
2、参与物料交换企业产值比重
指标解释:指参与园区物料资源交换的企业的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100%⨯=
园区参与物料交换企业产值(万元)
参与物料交换企业产值比重(%)园区企业总产值(万元)
3、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与园区工业增加值之比。
园区综合能耗总量:指企业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煤、电、油等能源的消耗(包括生产取暖、降温等用能)。
各种能源均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折合系数折成指标煤计算。
计算公式:
=
园区综合能耗总量(吨标煤)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消耗新鲜水量。
工业用新鲜水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新鲜水量(生活用水单独计量且生活污水不与工业废水混排的除外),它等于企业从城市自来水取用的水量和企业自备水用量之和。
计算公式:
33
/m m =
园区工业用新鲜水量()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5、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产生的工业废水量。
包括企业以中水为水源、使用后排放的废水,不包括企业梯级利用的废水和园区内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
计算公式:
t t 园区工业废水总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6、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产生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总量。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半固体和高浓度液体状(污泥以干泥量计)的废物总量,包括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危险废物、尾矿和其它废物等。
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
计算公式:
t t 园区工业固废产生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百分率。
工业重复用水量:指报告期内企业生产用水中重复再利用的水量,包括循环使用、一水多用和串级使用的水量(含处理后回用量)。
工业用水总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水量,它等于工业用新鲜水量与工业重复用水量之和。
计算公式:
33100%%m m ⨯工业重复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用水总量()
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的百分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
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计算公式:
100%%t t t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工业固废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
9、园区能源梯级利用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园区中能源梯级利用网络所覆盖的企业数占园区企业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
100%%⨯园区能源梯级利用覆盖率()=能量梯级利用网络覆盖企业数(个)园区企业总数(个)
10、单位工业增加值 COD 排放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所需化学需氧量。
包括直排废水和经企业或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废水。
计算公式:
COD COD kg kg 园区工业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量(/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11、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向大气中排放的 SO2量。
计算公式:
22SO SO kg kg 园区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量(/万元)= 12、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的氨氮量。
计算公式:
)
()()/(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园区氨氮排放量万元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kg kg = 13、单位工业增加值氮氧化物排放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的氮氧化物量。
)
()()/(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园区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元物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氮氧化kg kg = 14、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
指标解释: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指标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
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指依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指标对园区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理处置的行为。
计算公式:
100%%t t t t ⨯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
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量()危险废物产生量()-贮存量()+上年贮存量()
1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指标解释:指经过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或其它处理设施处理(相当于二级处理),且达到排放指标的居民生活污水量占园区建成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t t ⨯二级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污水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建成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
1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标解释: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量之比率。
因统计上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易取得,在此用清运量代替。
有关指标,目前采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指标》(GB18485—2001)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指标》(GB16889—2008)。
计算公式:
100%%t t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清运量(万)
17、废物收集、储运和处理处置能力
指标解释:指废水、废气收集、处理设施,以及固体废物收集、储运及处理处置设施是否完备。
18、园区绿地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园区内各类绿地的总面积占园区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100)
()((%)22⨯=m m 园内用地总面积园内各类绿地的总面积园区绿化覆盖率 19、生态工业信息平台的完善度
指标解释:指园区内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完善程度。
主要考核是否创建局域网;是否定期在园区管委会网站、局域网或相关网站上发布园区污染物排放情况,固体废物产生、供需和流向信息;是否在园区局域网上有园区主导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信息(主要包括原材料选择、节水、节能等方面)。
20、园区编写环境报告书情况
指标解释:指园区定期编写环境报告书的情况。
环境报告书指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期间编制的反映园区整体环境情况的报告书,其有别于环境质量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包括园区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资源能源减量使用、废物减量排放、污染物监控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废物处理处置等。
21、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指标解释:指被采用随机抽查方式抽查的园区内及园区周边常住人口对园区生态环境满意的人数占被抽查人口总人数的百分比。
抽查主要内容见附录一。
抽查总人数不少于上年末园区常住及从业人口的千分之一。
调查表中满意和基本满意选项大于等于调查人所做选项的80%,视为调查人对环境满意。
22、公众对生态工业的认知率
指标解释:指被采用随机抽查方式抽查的园区从业人员对生态工业了解和认同的人数占被抽查总人数的百分比。
抽查主要内容见附录二。
抽查总人数不少于上年末园区从业人口的千分之一。
调查表中有利选项大于等于调查人所做选项的80%,视为调查人对生态工业认同。
(二)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1、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单位工业用地面积产生的工业增加值。
工业用地面积指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范围内按照土地规划作为工业用地并已投入生产的土地面积。
工业用地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计算公式:
2km
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园区工业用地面积()
2、参与物料交换企业产值比重
指标解释:指参与园区物料资源交换的企业的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100%⨯=园区参与物料交换企业产值(万元)参与物料交换企业产值比重(%)园区企业总产值(万元)
3、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与园区工业增加值之比。
园区综合能耗总量:指企业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煤、电、油等能源的消耗(包括生产取暖、降温等用能)。
各种能源均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折合系数折成指标煤计算。
计算公式:
=园区综合能耗总量(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消耗新鲜水量。
工业用新鲜水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新鲜水量(生活用水单独计量且生活污水不与工业废水混排的除外),它等于企业从城市自来水取用的水量和企业自备水用量之和。
计算公式:
33
/m m =园区工业用新鲜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5、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产生的工业废水量。
包括企业以中水为水源、使用后排放的废水,不包括企业梯级利用的废水和园区内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
计算公式:
t t 园区工业废水总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百分率。
工业重复用水量:指报告期内企业生产用水中重复再利用的水量,包括循环使用、一水多用和串级使用的水量(含处理后回用量)。
工业用水总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水量,它等于工业用新鲜水量与工业重复用水量之和。
计算公式:
33100%%m m 工业重复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用水总量()
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的百分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
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
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计算公式:
100%%t t t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工业固废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
8、工业废气综合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工业废气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百分率。
工业废气综合利用量: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循环、交换等方式,从气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气体废物量。
计算公式:
100%%kg kg ⨯工业废气综合利用量()工业废气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气总量()
9、园区能源梯级利用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园区中能源梯级利用网络所覆盖的企业数占园区企业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
100%%⨯园区能源梯级利用覆盖率()=能量梯级利用网络覆盖企业数(个)园区企业总数(个)
10、单位工业增加值COD 排放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所需化学需氧量。
包括直排废水和经企业或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废水。
计算公式:
COD COD kg kg 园区工业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量(/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11、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向大气中排放的 SO2量。
计算公式:
22SO SO kg kg 园区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量(/万元)= 12、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的氨氮量。
计算公式:
)
()()/(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园区氨氮排放量万元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kg kg = 13、单位工业增加值氮氧化物排放量
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的氮氧化物量。
)
()()/(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园区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元物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氮氧化kg kg = 14、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
指标解释: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
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指标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指依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指标对园区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理处置的行为。
计算公式:
100%%t t t t ⨯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
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量()危险废物产生量()-贮存量()+上年贮存量()
15、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指标解释:指除COD 、SO2等常规监测指标外,行业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排放浓度稳定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指标的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行业特征污染物达标排放量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
16、废物收集、储运和处理处置能力
指标解释:指废水、废气收集、处理设施,以及固体废物收集、储运及处理处置设施是否完备。
17、工艺技术水平
指标解释:指主导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主要装备的水平。
18、生态工业信息平台的完善度
指标解释:指园区内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完善程
度。
主要考核是否创建局域网;是否定期在园区管委会网站、局域网或相关网站上发布园区污染物排放情况,固体废物产生、供需和流向信息;是否在园区局域网上有园区主导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信息(主要包括原材料选择、节水、节能等方面)。
19、园区绿地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园区内各类绿地的总面积占园区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100)
()((%)22⨯=m m 园内用地总面积园内各类绿地的总面积园区绿化覆盖率 20、园区编写环境报告书情况
指标解释:指园区定期编写环境报告书的情况。
环境报告书指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期间编制的反映园区整体环境情况的报告书,其有别于环境质量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包括园区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资源能源减量使用、废物减量排放、污染物监控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废物处理处置等。
21、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指标解释:指被采用随机抽查方式抽查的园区内及园区周边常住人口对园区生态环境满意的人数占被抽查人口总人数的百分比。
抽查主要内容见附一。
抽查总人数不少于上
年末园区常住及从业人口的千分之一。
调查表中满意和基本满意选项大于等于调查人所做选项的80%,视为调查人对环境满意。
22、公众对生态工业的认知率
指标解释:指被采用随机抽查方式抽查的园区从业人员对生态工业了解和认同的人数占被抽查总人数的百分比。
抽查主要内容见附录二。
抽查总人数不少于上年末园区从业人口的千分之一。
调查表中有利选项大于等于调查人所做选项的80%,视为调查人对生态工业认同。
(三)静脉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标解释与计算方法
1、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单位工业用地面积产生的工业增加值。
工业用地面积指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范围内按照土地规划作为工业用地并已投入生产的土地面积。
工业用地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计算公式:
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园区工业用地面积(平方千米)
2、静脉产业对园区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静脉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园区工业增加值的百分比,综合反映静脉产业对园区经济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