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下册(2017年12月第1版)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6课。
本课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和建设成就。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情况下,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中国实际,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中国共产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走了弯路。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许多建设成就,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
二.学生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对历史作出一定的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文化大革命”,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与建设成就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文字资料、列表整理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类型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总结归纳这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过程;尝试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感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社会风貌。
四.重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及先进人物;“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难点:“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主要教训。
五.教法学法
教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采用直观式教学、多媒体展示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练习巩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法: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六.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知
导语: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多年以来的追求。
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展开的?建设成就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共同寻求答案。
(二)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1.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中共八大:时间、地点、主要任务
小结: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过渡:中共八大以后,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课件出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壁画、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感悟这一时期表现: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虚报产量。
思考造成严重后果及启示。
过渡: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及结果怎样?
2.“文化大革命”
课件展示反映“文化大革命”历史的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分组自主探究问题:
(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
(2)“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3)林彪反革命集团结局怎样?
(4)后来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先阅读教材28—30页,后独立思考问题,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最后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教师小结:“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巨大损失。
它的发动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也是正常的。
但我们的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冤假错案。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犯错误,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出现错误时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这样我们会越来越优秀。
3.建设成就
教师过渡,请同学结合教材完成表格,整理建设成就:
课件展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的三位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介绍三位典型代表的事迹和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三)课堂总结,练习反馈
教师总结,强调要点。
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八大
D.遵义会议
2.“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3.电影《活着》中有个镜头: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
该场景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
A.“四五运动”
B.“十年内乱”
C.“文化大革命”
D.“反右斗争扩大化”
5.“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刘少奇主席被迫害致死
B.大批干部被打倒
C.“二月逆流”
D.“四五运动”
6.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以上两幅壁画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浮夸风盛行的现象?
(2)这种现象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谈谈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哪些教训?
7.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既有成功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建设成就;也有失误,造成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经济建设发展受阻。
请结合所学知识,讲下面发生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照成功与失误两大类进行分类。
A.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来国内的主要矛盾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E.大庆油田的开发
成功的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板书设计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召开
“大跃进”
建设成就成就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
模范人物“文化大革命”
九.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有三个知识板块,每一部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践证明这种贴近学生的教材整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设问激疑,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来评价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个性得以培养。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阅读材料,注重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让学生自学教材,自主参与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