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制度保廉思想 中国古代虽然有廉政思想和鼓励选拔廉德官吏的措施,但专制制度 的本质决定,仅靠思想的控制是不够的,权力失去监督往往滋生腐败。为 了监察各级官吏的执政活动,弹劾其不法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 实施,从而从制度上维护政治清明,保证官吏廉洁,中国古代统治者建立 了一整套较为完整和严密的保障廉政的制度。中国古代的这些制度包括: 一是约束君主防止决策失误的制度。例如谏诤制度。处理国家政务,君主 的决策不可能完全正确,在君主犯错误的时候,臣子不能畏惧,要及时进 谏。谏诤制度实行得好坏及其效果如何,可以反映出一个王朝的命运。唐 太宗善于纳谏,鼓励官员进谏,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二是防 范检查官员腐败“巡查制度”。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曾率“中 央巡视组”监察南京周边的应天十府,所到之处,官员都收敛言行,不敢奢 靡腐败,甚至有地方要员一听海瑞到来,便提前免去一些贪官污吏,以免 被追究、牵累。三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制度。包括择优防腐的选官制 度、抑制官吏勾结营私的回避制度、监察官员行为的监察制度、奖勤罚懒 褒廉惩贪的考绩制度等等。 (四)勤俭助廉思想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调德治,在廉政方 面首先是强调官员对自身的约束和道德修养,其基本思想是主张生活勤 俭。《从政遣规》卷上载何酉畴语云:“惟俭足以养廉,盖费广则用窘,然每 怀不足,则所守必不固。”中国古代一些比较贤明的圣人君主,把勤俭爱 民作为一项国策来推行。主张为官做人一定要勤俭朴素,切忌奢侈多欲。 唐太宗教诫太子: “君者俭以养性,静以养身。俭则民不劳,静则下不扰。 民劳怨则起,下扰则政乘”[2]。中国古代统治者不仅提出了以俭助廉的主 张,而且分析了俭可助廉的原因:节俭可以解决自身用度问题,造成官吏 不必贪赃的物质条件;可以防止他人勾引致贪;可以为民兴事,培养志气, 为清廉创造精神条件。
作者简介:张洪林(1964—),男,福建莆田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莆田市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伦理学、党建的教学研究工作。
·178·
2016 年第 9 期源自文化(五)为民兴廉思想 在我国的文明史中,为民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很 早就有“爱民”、 “重民”、 “尊民”、“亲民”的意识。道家老子说“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3],提出执政者要以百姓的心愿为自己的意志。墨子说: “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人耳目之实,知有与无为仪者也”[4]。意即考 察“有”与“无”道理必须以民众耳目感受和意志为判断标准。孔子是儒家 民本思想的奠基者,其“仁学”的核心宗旨便是“爱人”,孔子认为“民以食 为天”。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 ,他认为得天下的关键 在于得民心,并告诫统治者要“重民”、 “保民”。荀子认为君民关系是水与 舟的关系,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因此,作为君主,必须以爱民为务。 由此可见,所谓训民心,最重要的是关心民众的痛苦,是藏富于民,解决民 众的生活困苦。这就要求统治者不滥用权力、不贪图私情、、不谋取私利。
(一)以德养廉思想 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典籍中,关于官员的德治思想有许多说教、警 句、格言。比如,周公提出“明德慎罚”的治国思想。强调统治者自己注重 修德,做出表率;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孔子提出“仁礼”学说,表 现在治国方式上就是德治。西汉时的董仲舒主张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 在治国方略上强调“德主刑辅”,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国古代廉 政文化中不仅仅包含着大量的为政道德规范,也指出了加强官德修养的 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 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 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1] 二是 “思”、内省和慎独。 主要强调官员在没有别人监督时,更要时刻反省、警惕和严格要求自己。 三是“行”和“习”。四是“教”。五是主敬和持之以恒。通过上述途径,为官 者就可做到有为与无为、理想与现实、境界与人伦、天道与人道的和谐统 一。 (二)以法促廉思想 执法无私,以法惩贪,是政治清明廉洁的保证。中国古代统治者认识
文化
2016 年第 9 期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张洪林
(中共莆田市委党校,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对中国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重要影响,是当今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加强官德建设,不断增 强执政能力;推动反贪立法,不断健全廉政制度;拓宽监督渠道,不断强 化监督机制;健全用人机制,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关键词】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廉政思想;廉政建设;现实意义
2013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 体学习时强调: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 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认真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 史,深入了解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实现建设廉洁政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廉政文化蕴涵的主要思想
从中国历史上看,凡是吏治比较清廉的朝代,就会出现政通人和、国 泰民安的“盛世”;凡政治腐败,官贪吏酷,往往导致政局动荡,民怨沸腾, 成为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一个内在原因。因此,廉政思想,是古往今来清 明政治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吏治的清明,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提出 了一套以施行“仁政”思想为核心的,包括修身立德、从政治国以及选拔、 任用官吏和监察等制度在内的廉政思想。
到手中拥有权力的官吏有机会进行钱权交易、以权谋私,一旦整个官僚阶 层贪贿成风,就会引发社会混乱,国家败亡。所以,古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 惩贪官吏。比如,从出土的《秦简》中可以见到,秦朝立有严峻的惩贪律条, 诸如:官吏私自借用县库金钱的,与盗窃同样论罪。按秦律量刑标准,偷摘 他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的,就要罚服 30 天徭役。五人以上偷盗,赃值一钱 以上的,要斩左脚、拖黥刑和罚服城旦苦役;汉代法律规定,贪污者、受贿 者、私自挪用官钱者,皆处“弃市”,即死刑;《唐律》规定,受贿罪“一尺杖一 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大明律》规定,官吏“贪六十两银者割其首级”, 官吏受财枉法“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处绞刑;受财而不枉法,一贯以下 杖六十,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永不再用”。严酷的刑罚使贪官们 胆战心寒,警示在职的官吏不可贪赃枉法,维护了政治秩序,在很大的程 度上促进了廉政建设,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家的治国智慧。
作者简介:张洪林(1964—),男,福建莆田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莆田市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伦理学、党建的教学研究工作。
·178·
2016 年第 9 期源自文化(五)为民兴廉思想 在我国的文明史中,为民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很 早就有“爱民”、 “重民”、 “尊民”、“亲民”的意识。道家老子说“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3],提出执政者要以百姓的心愿为自己的意志。墨子说: “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人耳目之实,知有与无为仪者也”[4]。意即考 察“有”与“无”道理必须以民众耳目感受和意志为判断标准。孔子是儒家 民本思想的奠基者,其“仁学”的核心宗旨便是“爱人”,孔子认为“民以食 为天”。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 ,他认为得天下的关键 在于得民心,并告诫统治者要“重民”、 “保民”。荀子认为君民关系是水与 舟的关系,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因此,作为君主,必须以爱民为务。 由此可见,所谓训民心,最重要的是关心民众的痛苦,是藏富于民,解决民 众的生活困苦。这就要求统治者不滥用权力、不贪图私情、、不谋取私利。
(一)以德养廉思想 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典籍中,关于官员的德治思想有许多说教、警 句、格言。比如,周公提出“明德慎罚”的治国思想。强调统治者自己注重 修德,做出表率;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孔子提出“仁礼”学说,表 现在治国方式上就是德治。西汉时的董仲舒主张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 在治国方略上强调“德主刑辅”,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国古代廉 政文化中不仅仅包含着大量的为政道德规范,也指出了加强官德修养的 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 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 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1] 二是 “思”、内省和慎独。 主要强调官员在没有别人监督时,更要时刻反省、警惕和严格要求自己。 三是“行”和“习”。四是“教”。五是主敬和持之以恒。通过上述途径,为官 者就可做到有为与无为、理想与现实、境界与人伦、天道与人道的和谐统 一。 (二)以法促廉思想 执法无私,以法惩贪,是政治清明廉洁的保证。中国古代统治者认识
文化
2016 年第 9 期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张洪林
(中共莆田市委党校,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对中国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重要影响,是当今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加强官德建设,不断增 强执政能力;推动反贪立法,不断健全廉政制度;拓宽监督渠道,不断强 化监督机制;健全用人机制,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关键词】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廉政思想;廉政建设;现实意义
2013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 体学习时强调: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 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认真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 史,深入了解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实现建设廉洁政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廉政文化蕴涵的主要思想
从中国历史上看,凡是吏治比较清廉的朝代,就会出现政通人和、国 泰民安的“盛世”;凡政治腐败,官贪吏酷,往往导致政局动荡,民怨沸腾, 成为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一个内在原因。因此,廉政思想,是古往今来清 明政治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吏治的清明,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提出 了一套以施行“仁政”思想为核心的,包括修身立德、从政治国以及选拔、 任用官吏和监察等制度在内的廉政思想。
到手中拥有权力的官吏有机会进行钱权交易、以权谋私,一旦整个官僚阶 层贪贿成风,就会引发社会混乱,国家败亡。所以,古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 惩贪官吏。比如,从出土的《秦简》中可以见到,秦朝立有严峻的惩贪律条, 诸如:官吏私自借用县库金钱的,与盗窃同样论罪。按秦律量刑标准,偷摘 他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的,就要罚服 30 天徭役。五人以上偷盗,赃值一钱 以上的,要斩左脚、拖黥刑和罚服城旦苦役;汉代法律规定,贪污者、受贿 者、私自挪用官钱者,皆处“弃市”,即死刑;《唐律》规定,受贿罪“一尺杖一 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大明律》规定,官吏“贪六十两银者割其首级”, 官吏受财枉法“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处绞刑;受财而不枉法,一贯以下 杖六十,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永不再用”。严酷的刑罚使贪官们 胆战心寒,警示在职的官吏不可贪赃枉法,维护了政治秩序,在很大的程 度上促进了廉政建设,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家的治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