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2项目提出的背景 (2)
1.3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5)
第二章 (8)
第三章 (9)
第四章技术与装备 (12)
4.1产品简介 (12)
4.2工艺流程与工艺区划 (12)
4.3技术方案 (15)
4.4设备选择 (18)
第五章生产模式与产业化 (20)
5.1产品生产特性 (20)
5.2产业化开发 (20)
5.3农户收益分析 (22)
5.4项目带动作用 (23)
第六章物料供应和公用设施 (24)
6.1物料供应 (24)
6.2动力要求 (24)
6.3动力用量及公用设施 (24)
6.4仓库及运输 (25)
第七章建厂条件与园区布置 (25)
7.1厂址条件 (25)
7.2市政配套 (26)
第八章项目建设方案 (27)
8.1项目的构成和范围 (27)
8.2生产环境要求 (27)
8.3总图 (27)
8.4土建 (28)
8.5通风、空调 (29)
8.6气体动力 (29)
8.7给水排水 (30)
8.8电气 (32)
8.9通信、信息 (33)
第九章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33)
9.1组织机构 (33)
9.2劳动定员 (34)
9.3人员培训 (34)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6)
11.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36)
11.2流动资金估算 (37)
11.3项目总投资 (38)
11.4资金筹措 (38)
第十二章经济分析 (38)
12.1基本数据 (38)
12.2财务评价 (40)
12.3经济分析主要结果 (42)
12.4综合评价 (42)
I 附表:
表B1-1 总投资估算表
表B2-1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B3-1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表B4-1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B5-1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B6-1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表B7-1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II 附图:
1.公司区域位置图
2.公司总平面布置图
3.生产车间工艺区划图
III 附件:公司营业执照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名称
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
1.1.2 内容提要
杏鲍菇,中文名为刺芹侧耳,商品名为杏鲍菇,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质地脆嫩,具有淡淡的杏仁味,是味道极好的一种菇类,被称为“平菇王”、“草原上的牛肝菌”。

美国食用菌界认为,杏鲍菇是
侧耳属中风味最好的食用菌。

每100克杏鲍菇干物质中,粗蛋白的含量为25%、脂肪1.4%、粗纤维6.9%、氨基酸总量16.6%、维生素E7.6毫克及钙、磷、铁等矿物元素。

杏鲍菇还含有丰富的寡糖,是灰树花的15倍、金针菇的3.5倍、真姬菇的2倍。

杏鲍菇在国内外市场上极为畅销,需求量快速增长,每吨售价达14000—2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各国推荐栽培这种食用菌,使杏鲍菇的研究和推广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2008年,我国政府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我国仅有广东、河南少数几个地方在进行杏鲍菇栽培,多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总体技术不成熟,生产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稀杏鲍菇产业的发展。

中国农科院张金霞研究员分析指出,我国珍稀食用菌上升的幅度比较快,每年都在成倍增长。

本项目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其使用可调控厂房,先进的流水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生产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工艺
标准化,具有立体集约化栽培、周年化生产的特点,实现了产品绿色、优质、高产,是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典型。

项目计划总投资1900万元,用地面积13亩,新建4682平方米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形成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的能力。

项目达成后,实现年营业收入1300万元,利润率24.8%,投资回收期4.16年(含建设期)。

1.2 主要经济指标
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工艺技术与装备
2.1 工艺流程与工艺区划
2.1.1工艺流程
杏鲍菇工厂化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图
2.1.2 杏鲍菇主要生产技术
贝化石,研究不同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对食用菌
的影响。

点和原料特性,研制符合不同菌类种性及腐性的配料,实现培
养基最高转化率和原料最低成本。

拌料(自动搅拌机)
培养基含水量影响着菇蕾疏密度,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质量,研究不同菌株所需培养基最佳含水量。

将培养基均匀一致地装入菌瓶,并使培养基处于上紧下松状态,以利于菌丝发菌,使菌丝在最短时间内吃料完毕。

灭菌(灭菌柜)
利用高温、高压的饱和蒸汽将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
部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状态,并使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后
将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降解,有利于菌
丝的分解与吸收。

和栽培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以及菌株产量和质量性状,筛选菌株
稳定性强、产量和质量性状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适合工厂化栽
培的优良菌种。

最大限度地降低菌种感染几率,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度、湿度、CO2浓度满足工艺要求且分布均匀,以利于菌丝体
培育。

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培养室的智能化控制。

补充一定的水分,让菌丝在最短时间内现蕾。

搔菌手段不理想,容易损害菌丝体,延缓出芽时间,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出品的商
品性状。

生育(生育室、智能化控制系统)
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度满足工艺要求,以利于催
蕾生长。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生育室的智能化控制,
减少人为因素对食用菌品质的影响。

采收包装
鲜品的包装形式对其保鲜期有较大影响,在包装过程中既要充分保存鲜品水分,又要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

2.2 设备选择
2.2.1主要设备和仪器
本项目所需主要设备和仪器见表4。

表4:主要设备和仪器
设备清单详见附表。

第三章生产模式
3.1 产品生产特性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按工艺划分,可分为培养期、生育期两个阶段。

3.1.1培养期
工艺路线:培养基原料筛选→原料配方→拌料→装瓶→灭菌→接种→菌丝培养→搔菌
该阶段共需33-34天,占整个生产周期的60%。

该阶段集中了杏鲍
菇工厂化生产环节中95%的关键技术,需要配置大量的专业化设备,投资金额大,维护成本高。

3.1. 2生育期
工艺路线:生育→出菇→采收包装
该阶段共需19-20天。

杏鲍菇菌瓶经公司制作成功后,菌丝已发满,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在可调控生育房内即可完成。

第四章物料供应和公用设施
4.1 物料供应
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培养基主要原料为玉米芯、棉籽壳,及麸皮、玉米粉、大豆皮、贝壳粉、米糠等辅料。

原料采购范围以重庆、四川等粮食主产区为主,全部在我国国内采购。

表5:本项目主要原辅料供应一览表
4. 2 动力要求
本项目主要动力为水、电、饱和蒸汽。

—软化水
·电阻率(MΩ·CM、25℃):>0.5
—压缩空气
·露点:-40℃
·含油量:0.01mg/m3
·微粒:0.01μm
4. 3 动力用量及公用设施
4.3.1 动力用量
本项目动力用量见表6。

表6:动力用量表
4. 4 仓库及运输
4.4.1仓库
本项目的产品原材料库、成品库及辅助材料库均置于生产厂区。

4.4.2 运输
原材料及成品的厂外运输主要由汽车、冷藏车,必要时采用铁路运输。

运输力量主要委托社会运输部门承担。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 项目的构成和范围
5.1.1项目设计内容
本项目设计建设生产、办公用厂房,设计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线,形成年产1000吨食用菌杏鲍菇的生产能力。

主要内容如下:
——建设菇房4682 m2、生产及辅助用房面积660 m2。

——购置生产用主要仪器设备100台(套)。

5.1.2 项目设计范围
本项目为杏鲍菇菌种实验室、培养房、生育房,及相关的制冷系统、通风净化系统、加湿系统、动力、智能化控制等附属设施。

5. 2 生产环境要求
生产环境对杏鲍菇产品的优良品率有决定性影响,需采用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设备,通过通风净化工程创造无菌和洁净环境满足生产需要,尽量提高周边环境的优良率,以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5. 3 总图
本项目新征土地13亩,建筑占地面积约4682m2。

规划建筑及数据见表7。

表7:项目规划主要建筑数据表
按功能分区大致可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部分。

根据生产的工艺特点,并考虑环保以及消防和厂内管网敷设等方面的要求,生产厂房布置在厂区的中部。

厂区主干道为6m,次道路为5m,各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符合消防防火规范要求。

室外构筑物如消防栓管、污水处理池等布置在厂区的绿化带的地下。

总平面规划详见附图。

5.4 土建
本项目主要建筑共计2栋,分别为杏鲍菇培养房、生育房。

培养房建筑生产类别为戊类,耐火等级二级。

整个建筑长宽约为71.9m×33m,单层。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上采用钢结构材料。

生育房建设生产类别为戊类,耐火等级二级。

整个建筑长宽约为
70m×33m,单层。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上采用钢结构材料。

生产厂房平面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楚,生产区位于建筑中心,以减少外界干扰。

生产人员在换鞋、更衣、风淋后到达生产区。

支持区主要布置有:低压变电站、空压机房、锅炉房、原料库、维修间等。

5.5 给水排水
5.5.1 给水系统
给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厂区引入一根DN500mm的给水管,并在厂区内部形成环网。

·生活用水标准:50L/人·班,K=1.5;
·浇洒、绿化用水标准:1.5L/ m2·d;
·生产用水标准:以工艺设备使用量为准。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40L/S,144 m3/h,288 m3/次;
5.6 供电
本项目用电负荷性质为一、二级负荷,其中消防负荷、应急照明等为一级负荷,项目用电设备装设功率600KW。

5.6.1 电照
低压配电系统(380/220V)带电导体采用三相四线制,接地采用TN-S系统。

配电方式采用树干、放射式混合配电系统。

生产厂房内设置保护接地、抗电磁干扰接地、防静电接地、共用接地装置等。

厂房内基本采用荧光灯照明(照度可分区控制),各区域照度如下:
·生产区150Lx
·走道及更衣室250Lx
·动力区150Lx
除一般荧光灯照明外,在生产区内设置应急照明灯,在主要出入口、疏散走廊设置应急标志灯。

5.7 控制系统
全厂动力设施监控系统(FMS)包括:中央智能化控制工作站、现场控制器、监控器、过程仪表及执行机构、控制电缆及附属设备。

第六章组织机构、劳动定员
6.1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图见图2。

副总经理2名
锅炉2人后勤3人
门卫食堂6人
图2 :组织机构图6.2 劳动定员
本项目共需员工49人。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7.1.1投资估算范围
根据设计方案,新建食用菌工程厂房,建筑面积4682M2,形成年产为1000吨珍稀杏鲍菇,总投资主要包括:配置国内生产设备、新建厂房等。

7.1.2投资估算办法及说明
7.1.2.1工程费用
·国内生产设备:按设备清单价进行计算。

·建筑工程费: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估算,投资参考同类企业的造价指标估算。

7.1.3 投资估算结果
本项目固定资产为1900万元。

详见总投资估算表(附表B1-1)。

按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划分的估算表如下。

表8: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划分的估算表
7.2 流动资金估算
7.2.1 估算方法
流动资金按分项指标估算法,分别依据应收帐款、存货、现金、应付帐款的最低周转天数进行计算。

7.2.2 估算结果
所需流动资金为180万元。

7.3 项目总投资
7.3.1项目总投资为19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2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14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80万元。

流动资金投入18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80万元。

第八章经济分析
8.1 基本数据
8.1.1生产规模
年产珍稀杏鲍菇1000吨
8.1.2项目计算期
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含建设期半年。

8.1.3成本中的有关问题说明
——直接原材料:原材料消耗是根据耗材用量进行测算。

——辅助材料:根据产品所需的辅助材料进行测算。

——直接燃料及动力费:按水、电年消耗量及当地价格进行计算。

——直接工资:本项目人员49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2名,年薪及费用10万元/人;技术管理骨干7名,年薪及费用6万元/人;生产人员40名,年工资及费用2.8万元/人。

——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分类平均年限法计算,其中:生产设备按10年折旧,房屋按20年折旧,递延资产按6年摊销。

——设备维修费按固定资产折旧的20%估算。

——其他制造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4%估算。

——其他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7.5%估算。

——营业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4%估算。

——低值易耗品,按5年摊销。

8.1.4销售价格
产品销售单价按13元/公斤计算,年平均营业收入1300万元。

8.1.5盈余公积金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10%,任意盈余公积金按5%。

8.2 财务评价
8.2.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23.21%
财务净现值(ic=10%)(全部投资):1549.99万元
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4.16年(含建设期半年)
8.2.2 借款偿还能力分析
本项目长期借款为580万元,贷款期限为5年,贷款方式为:按月支付贷款利息,到期一次还本的方式。

还款资金来源为企业的未分配利润(从项目投资的利润表中可看出,前5年项目投资累计产生的未分配利润总额为1235万元,足以偿还银行贷款)。

8.2.3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BEF=[固定成本/(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量变动成本)]÷年产量×100%=59.9%
当产量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59.9%时,项目即可达到盈亏平衡,
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

——敏感性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能发生变化,这里分别对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发生±5%变化时,对达产年度目标利润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11。

表9:敏感性分析表
分析表明,相比之下,销售价格、销售数量是最敏感的因素。

8.3
经济分析主要结果
本项目经济分析主要结果件表12。

表10: 经济分析主要结果
8.4 综合评价
本项目自身的财务状况较好,全部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3.21%,投资回收期4.16年,销售利税率24.80 %,投资利税率17 %,产年平均年创利税323万元,说明项目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通过不确定性分析,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
59.90 %,说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大,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本项目在经济上可行。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

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食用菌。

杏鲍菇的发菌适温为23-25℃;形成原基的温度为10-18℃,最适12-15℃;菇体发育适温范围为10-21℃。

日本的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其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育菇,挖瓶等工序都采用机械操作,由传感器和电脑自动控制温,湿度,投资大,效益高。

许多理念和技术值得借鉴。

1、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

菇房宽3.5M,长9M,高3.5M。

各室的门统一开向走廊(图2),廊宽2M。

墙体喷涂聚乙烯发泡隔热层。

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

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

2、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图3)光照四种主要设备。

各室配备1台5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

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

各室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
打入菇房,废气从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3、木屑配方(干料100kg中的比例):原料名干重含N%含N%备注杂木屑39kg 1.00 0.39kg折干85%玉米芯39kg 0.48 0.19kg同上麸皮20kg 2.20 0.44kg同上碳酸钙2kg 0 0或石灰合计100kg 0 1.02kg N%=1%木屑先喷水堆积,玉米芯粉碎0.3-0.5cm颗料,含水量62%-65%。

(国内配方: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

料水比1:1.2)。

4、装瓶:机械装瓶,中心打孔,加滤气瓶盖。

采用耐高温塑料筐(16瓶/筐)。

(袋式:聚丙料袋,宽17cm,长36cm,厚度0.05mm。

装干料500克)。

5、灭菌:高压灭菌,121℃,1.5小时。

6、接种:瓶温30℃以下,无菌室接种。

7、培养:发菌室恒温23-25℃,黑暗。

随着菌丝的生长,瓶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量0.03%逐渐上升0.22%,较高浓度CO2可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

培养30-35天左右菌丝可满瓶。

8、搔菌:菌丝满瓶后再培养7-10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

此时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厚老化菌
丝。

机械操作,包括开盖→搔菌→冲洗→扣盖→搔菌可使出菇整齐。

9、催蕾:搔菌后入出菇室,瓶口向下翻入一个空筐,利于菌丝恢复生长,空气湿度90%-95%,温度12-15℃,适度通风。

菌丝恢复长生长后,湿度降到80%-85%,形成湿度差;光照500-800Lx,CO2浓度0.1%以下,7-10天形成菇蕾。

如果CO2浓度超过0.1%,则菇体畸形(图4)
10、育菇:菇蕾形成后再翻筐,使瓶口朝上育菇,温度15-17℃,湿度90%-95%。

用喷雾机调湿,不可向菇体直接喷水。

当菇蕾长到花生米大小时,用小刀疏去畸形和部分过密菇蕾。

每袋产量与成菇朵数趋正相关,应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每袋所留菇蕾数,一般每袋成菇4朵产量质量较高。

)
11、采收:菇盖基本展开,孢子未弹射时采收,采大留小,分次采完。

采收单菇时,手握菌柄基部旋转拔,丛菇用小刀切割。

一般从现蕾到采菇10-20天,工厂化瓶式栽培只采收一潮(图5),转化率为50%左右。

采后机械挖瓶,以备下轮
装瓶。

(代式:单袋500克干料,一潮菇平均产量为250克左右)(转化率50%);10天后可再长出第二潮菇,两潮菇单袋最高产量可达610克;覆土一潮可达154%(850/550)。

北方杏鲍菇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4-4-4来源:辽宁金农网【浏览字号:大中小】
标签:>>>点击发表评论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雪茸。

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杏鲍菇具有苗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堪称“平菇之王”。

营养丰富,寡糖含量高,有整肠美容的效果。

可适合保鲜或干制、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1.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5℃,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2-18℃,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

2.湿度: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60%-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相对湿度要求90%-95%,生长阶段要求85%-90%。

3. 营养:杏鲍菇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需要有较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应充足,菌丝生长才能旺盛,产量较高。

4. 空气: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低浓度的二氧化
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少于0.02%为宜。

5.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环境下会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生长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100lx。

6.pH值:菌丝生长阶段最适pH值为6.5-
7.5,出菇阶段的最适pH值为5.5-6.5。

二、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杏鲍菇属低温型菌种,北方地区可安排在春、秋两季栽培。

2.菌种制作:母种采用PDA培养基,添加蛋白胨可促进菌丝生长。

原种可采用麦粒、木屑麸皮培养基,一般原种在25℃培养,20- 30天可长满瓶。

3.原料与配方:适宜杏鲍菇生长的基质原料很多。

如:杂木屑、棉子壳、稻草、麦秸、豆秸、玉米芯等均可作栽培原料。

栽培料配方:木屑34%,玉米芯20%,豆秸20%,麸皮20%,玉米面3%,糖、碳酸钙、石膏各1%,含水量60%-65%。

4.制袋培养:采用17cm×33cm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料干重500g、湿重1000g,装料松紧适度,常压灭菌100℃保持8-10h,冷却后按无菌操作接种。

接种后置23-25℃下遮光培养。

一般30-40天可长满袋。

5.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即将菌袋搬入菇房或温室大
棚,出菇场所要认真消毒灭菌,将菌袋直立排放,也可墙式堆叠。

出菇前要进行催蕾处理,加强通风拉大温湿差,刺激原基形成,待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已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解开袋口,将袋膜向外翻卷下折至料面2cm为宜。

出菇期菇棚温度应控制在13-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切勿将水喷到菇体上,否则子实体会变黄影响品质。

6.采收与加工:一般在现蕾15天左右可采收,在菌盖即将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期。

采收标准根据需要而定;出口菇要求菌盖直径4-6cm,柄长6-8cm。

头潮菇采收15天左右,又可采第二潮菇。

产品可鲜销,耐贮存,也可干制或制罐头。

文章来源于:北京农业信息网
杏鲍菇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杏鲍菇因其味香如杏仁,肉肥似鲍鱼而得名,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脆嫩,味道鲜美,市场前景良好。

一、形态特征
杏鲍菇子实体群生或单生,菌盖直径4厘米~6厘米,最大16厘米,初期菌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平展,中央稍下陷,呈漏斗状,表面有绒毛,浅灰色至浅黄色。

菇柄中生或偏生,呈球茎状或棒状,白色光滑。

一般长8厘米-15厘米,直径3厘米~8厘米。

菌褶向下延生、密集、乳白色。

孢子白色或浅黄色。

二、生物学特性
.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可广泛利用和吸收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及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且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旺盛,产量越高。

以棉子壳、杂木屑、玉米芯等为主料,适量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为辅料提高氮源最佳,在蔗渣、酒糟、谷壳、秸秆等基质上也能很好生长。

.温度杏鲍菇属中温品种,可耐高温28℃以上。

最适发菌温度为22℃~24℃,高于30℃时菌丝生长不良,易出畸形菇。

出菇温度为10℃~28℃,最适温度为16℃~22℃,在18℃~21℃时菇的质量和产量最佳,超过28℃时易产生虫害,严重时,—昼夜害虫蚕食菇体可达1厘米以上,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夏季出菇时,应控制在23℃以下
为宜。

.水分杏鲍菇属耐早品种,因出菇阶段不适宜往菇体上喷水,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所以配料时适宜的含水量应为65%~70%,水分偏低则不易出菇。

培养期不喷水子实体也能正常生长。

出菇期子实体分化阶段空气湿度以90%左右为宜,低于85%时菇质量较好,适宜出口外销。

.空气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期较耐二氧化碳,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缩短发菌期,刺激原基分化和菌柄伸长,二氧化碳浓度在2.2%以下时,菌丝能正常生长。

现蕾及出菇期需要新鲜的空气,一-般二氧化碳浓度在0.02%以下为宜,此期需加强通风换气,通风不良,菌丝生长缓慢,原基分化延迟,菇蕾萎缩。

.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现原基及子实体生长阶段有弱光即可正常生长,一般给予不大于300勒克斯的光照或散射光即可,光线的强弱对菇体无多大影响,但不宜阳光直射。

.酸碱度适宜菌丝生长的培养料pH值为4~8,最适6.5~7.5,出菇阶段最适pH值为5.5~6.5,小于4或大于8时不利于子实体生长。

覆土材料最适pH值为5.5~6。

三、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杏鲍菇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天~60
天,属中温偏低型菌类,利用自然条件栽培,于秋末冬初或春末夏初出菇较适宜。

长江流域可安排9月至次年3月栽培,10月至次年5月出菇,于栽培期前60天进行菌种生产。

其他地区可适当提前或延后安排生产。

.培养料配方①棉子壳85%,玉米混合粉14%,石灰1%;②棉子壳50%,杂木屑30%,玉米混合粉18%,石灰1%,石膏粉1%;③杂木屑75%,麸皮22%,白糖1%,碳酸钙1%;④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77%,玉米混合粉20%,白糖1%,石膏l甲o,石灰1%。

以上配方培养料含水量为65%~75%。

.配料制袋按比例称量配料,在拌料场将料翻拌均匀,加水并调节含水量为65%~75%、pH值为6.5-7.5,建堆发酵,中间翻堆3次。

然后将培养料装入17厘米×33厘米×0.004厘米的聚乙烯折角袋内,每袋可装干料250克~500克,湿料600克~1000克。

装满料后,袋口套上塑料颈圈,盖上海绵体塑盖,放人太空灭菌包内消毒灭菌4小时~5小时或放入常压灭菌锅内,在蒸汽温度100℃条件下保持8小时~10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冷却至30℃以下时,用“四不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全开式打开袋口塑盖并接种,每750充瓶装的杏鲍菇栽培种可接料袋40袋~60袋。

接种后将菌袋置清洁卫生的至内发菌培养,保持室内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每天通风1次~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