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考研重点部分(全手打)要点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部分
重点依次是:文人画史(元明清)、宫廷画史(唐五代两宋)、石窟艺术(南北朝隋唐)、画像石转(秦汉)、文人画史中又以山水画史最为重要。

一名词解释
(一)史前及先秦美术
1、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烧制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

2、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密致。

3、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粉碎后的瓷石制坯,烧成温度约1200℃,已经基本烧结,器表多施釉。

商周的青釉器皿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想比,质量较差,还处于原始阶段,古称原始瓷器。

4、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出土,高14cm,口径29cm,底径10cm。

盆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三组,每组两边用弧线分割,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柳叶形宽线,舞蹈纹每组无人,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辨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

5、金有六齐:金指合金青铜,是红铜与锡、铅的合金。

齐是调剂的意思,也就是比例。

锡使青铜质硬,铅使青铜质软,其中主要是铜与锡二者的配比。

6、失蜡法:是一种先进的青铜铸造方法,以蜡做模,用细腻的稀泥讲做好的蜡模糊上,再将范内的蜡模熔化,外范与内范志坚的就是模,再往模内灌注铜液,待冷却后去除器物。

7、莲鹤方壶:春秋时期青铜器、出图河南新郑,高126cm,宽54cm,重64.28kg。

全器从造型到装饰充满了灵动的生意,通体满饰纠结的龙螭纹,器耳、器足和扉棱皆设计为生动灵异的怪兽。

镂空的莲瓣围绕的壶顶,中立一昂首展翅欲飞的鹤。

将商代青铜器的神秘威严和西周的理性典雅风格转变为自由舒展、活泼灵动的新风格,充满了清新与活力。

8、岩画: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岩壁或岩石上的图画。

(二)秦汉美术
1、秦代陶塑兵马俑:出土于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东陵道北侧的三座丛葬坑,其形象完及服饰完全按照当时秦朝军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与真人、真马差不多大等大,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

兵马俑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秦代陶塑兵马俑采用妆彩粉饰,绘、塑结合的塑造手法,其艺术特点是: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再现了秦军骁勇善战的宏伟气派。

2、击鼓说唱俑:是我国汉代雕塑代表作之一。

该陶勇为男性说唱人形象,通过艺术性处理改变了四肢和身体的比例,形体刻画简略,动态、神情传神,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的惟妙惟肖,是东汉陶塑的杰作。

3、画像石:是一种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兼具绘画和雕刻两种造型形式。

4、画像砖: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

5、马踏飞燕: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甘肃武威擂台出土,也成铜奔马。


34.5cm,作者独具匠心,铸造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三足腾空,一只踩在展翅欲飞的燕背上,其侧视的基本构图呈倒三角形,运动感很强,使人产生骏马的速度能超过飞燕的联想,具有浪漫主义的巧妙构思,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6、长信宫灯:出土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既是一件生活用品又是一件装饰品。

以汉代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灯身通体鎏金,有铭文“长信”二字。

宫女作跪坐状,上身平直,以左手持握灯座底部的座柄,右肩高举,袖口向下宽展如同倒置的喇叭,与体腔为空心相连,燃灯时起到烟道和消烟的功能。

灯盘呈“豆”形,灯盘可以转动。

灯罩可以开合,调节亮度和照射的方向,也有挡风的功能。

设计充分体现出对科学的精确要求和考虑,而且将功能性、科学性与灯的造型设计完美的统一起来。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1、昙曜五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无所石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即今天的云冈16-20窟,统称“昙曜五窟”。

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突出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

其雕像雄伟粗壮,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应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2、昭陵六骏:唐太宗李世民令雕刻名将将他征战时期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是昭陵北阙的一组纪念性浮雕。

使用了“起立”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是唐代目前雕刻的代表作。

3、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架。

精通诗文书画,时称“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善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等。

顾恺之的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所谓“传神写照”。

也擅长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通过悉心体验,以微小的细节衬托出人物的个性、风貌。

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重要观点。

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4、《女史箴图》: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根据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而作,注重用线造型来创造绘画形象是其主要特征,线条是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用线的力度不大,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全画共十二段,现存九段,选取当时贵族妇女生活片段进行描绘,意在向宫中妇女讲解和规劝封建道德规范。

5、《洛神赋图》: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之一,根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成,描绘了一个浪漫而伤感的爱情故事。

画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6、《游春图》: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

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有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

画面采取俯瞰式的构图,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

该图画面色彩浓丽,富于装饰性,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从中可窥见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

7、《虢国夫人游春图》:盛唐时期画家张萱的代表作之一,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了杨贵妃之姊虢国夫人率众游春的情景。

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堤外,线条简劲儿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

画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8、《捣练图》唐代画家张萱绮罗人物画的代表作,此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从事制练劳作的生活场景。

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9、曹衣出水: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这一风格特征吸取了印度笈多朝造像的特点,同事融入中原画风,是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的体现。

10、吴带曹衣:指两种风格相对的衣服褶纹表现程式。

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举,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视觉效果;而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后人因称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不仅存在绘画艺术中,也同样存在雕塑艺术中。

11、以形写神: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

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奇,都不算成功。

“以形写神”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但“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以达到形神兼备。

12、传神论:东晋顾恺之在《论画》中,强调人物画的“传神”,重视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性格气质。

13、书画同源: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想通之处;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淑书画同源问题。

14、谢赫“六法论”: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15: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唐朝画家张璪提出,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

外师造化指画家从客观事物汲取创作原料,忠实于他所描绘的对象,进而对他所表现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头脑中加工改造,,即为中得心源。

16、《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

作者张彦远为晚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

全书分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画家传记及作品。

书中阐明了绘画的公用;对谢赫六法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在绘画品评方面,他列出自然、神、妙、精、谨细的等级。

17、唐三彩:唐代盛行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产地以洛阳为代表,所以亦称洛阳唐三彩。

以马的造型表现最为出色。

多用作冥器。

(四)、五代宋元美术
1、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形容五代时期花鸟画画家黄筌、徐熙的不同风格。

他们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笔墨技巧,形成了面貌迥异的风格:黄筌为西蜀宫廷画家,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容,几乎看不到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徐熙出身南唐士大夫名族,终身不仕,过着放打闲适的生活。

常游于田野园圃,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

徐熙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添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画面清新雅致,野趣盎然。

2、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私人书法皆属尚意一派,但又各自成法。

苏轼是宋四家之首,是尚意书风的倡导者。

3、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此私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以清奇峭拔的形象、简括的笔墨章法和截景式构图塑造了空灵雅秀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李唐—《万壑松风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马远—《踏歌图》;夏圭—《溪山清远图卷》。

4、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夏圭的山水画出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

这种“边角之景”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流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通过虚实的对比来表现空蒙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5、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他们生活在元末社会动乱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得意的遭遇。

他们山水重于笔墨,讲究风格,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书法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意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和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吴镇—《渔夫图》;倪瓒—《渔庄秋霁图》;王蒙—《青卞隐居图》。

6、黄公望:元四家之首,常熟人。

原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

他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笔,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7、三远:山水画传统的观察和创作方法,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即高远、深远、平远,通过这三种方式表现的分别是高度、前后纵深和远景,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

由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


8、瘦金体:又名瘦金书,北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书法风格。

由薛稷、薛曜兄弟上溯褚遂良而发展而来,特点是笔画瘦直挺拔,结体内紧外展,顿挫分明,收放有致。

书体介于行、楷之间。

代表作《闫中秋月》、《楷书千字文》。

9、永乐宫壁画: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县,元代所建,规模宏伟,形象生动,线条作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

永乐宫壁画是指永乐宫三清殿内壁画《朝元图》,以八个主像为中心,共有仙人二百八十多个。

所绘人物形象生动,服饰各有不
同,帝王、真人、玉女等各具气质,色彩绚烂,构成创面壮阔、气势磅礴的效果,存有唐以来的壁画风范,可见吴道子画风只影响。

10、《焊韩熙载夜宴图》:五代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刻画了官僚的心理矛盾和生活面貌。

全图以长卷形式共分夜宴、观舞、休息、清吹、宾客应酬五个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部分,画中人物形象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都处理得十分成功,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刻画有肖像画的特点,衣冠穿着反映了他的放纵。

改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和音乐、舞蹈、及绘画史的重要形象资料。

11、《清明上河图》:宋代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

全卷采用全景式构图,内容结构按时间推移分为三个段落: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中断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

张择端选择机油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清洁加以表现。

画家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安排。

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失去清明时节的风貌,在线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带是一幅杰出的风俗画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献价值。

全图以墨笔淡着色,严谨精细的笔法,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

12、《千里江山图》:王希孟为北宋宣和年间宫廷画院学生。

全图大青绿墨骨山水的表现手法,用厚重的石青石绿加强苍翠效果,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勾勒为主,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写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

13、《芙蓉锦鸡图》:疑为处子北宋画院高手,而宋徽宗赵佶亲加题识,此图描绘金秋景色中的芙蓉、锦鸡。

就绘画技巧而言,途中状物工丽,神情逼肖。

锦鸡全身毛羽设色鲜丽,曲尽其妙,据为活笔。

芙蓉枝叶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叶均不相重,各具姿态,而轻重高下之质感,耐人寻味。

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构图之错综复杂感,渲染了金秋之气氛,衬托出全图位置高下,造成全图气势上贯。

芙蓉斜刺向上,使观者凝神于飞舞之双碟。

用笔之精娴熟练,双钩设色之细致入微,空间分割之自然天成,均足以代表北宋宣和时期院体画的水平。

14、《破墨仙人图》:南宋简笔人物画,作者梁楷曾为南宋画院待诏,图绘一秃顶敞胸大肚的仙人,一足出前,似在行走,但步履踉跄,似有醉意,其脸部,眉眼鼻嘴挤成一堆,下巴胡子邋遢,憨态可掬,颇为有趣。

全图勾笔极其简略,仅以显示局部小的轮廓,而占画面大部分之衣着则以“泼墨”之法用粗笔蘸墨横扫,墨色淋漓滋润,质感极强。

15、《鹊华秋色图》:赵孟頫,纸本设色。

描绘元代齐州郊区华不注和鹊山及其周围的秋天景色。

采用平远法构图,华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

纵观全图,作者将诸多静物安排的错落有致,把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笔法灵活,画风简逸,含有寄趣临泉、向往自由的情感,显示出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明清美术
1、浙派:明初活跃在浙江地区的绘画流派,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代表画家戴进、吴伟。

二人曾为宫廷画家。

到明代中期以后浙派画家由于一味追求恣肆、狂放,流于草率,逐渐失去了画坛主流地位,而被新兴的“吴门画派”所取代。

2、吴门画派: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地区的文人画流派。

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3、吴门四家: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画家。

四人都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以诗文书画自娱。

沈周、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唐寅和仇英分别代表吴门四家中的另外两种类型。

4、白阳青藤:明代红叶的两位花鸟画大事。

陈淳号白阳山人,其后的徐渭晚号青藤,画史上并称“白阳青藤”。

他俩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5、南陈北崔:晚明人物画大家陈洪绶和崔子忠。

他俩的人物画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

6、董其昌:明末华亭派的代表人物,绘画理论家。

其山水画创作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趣味,并把宋元诸家绘画中的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笔势作不似之似的重新组合。

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7、南北宗论: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

他以豆角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唐以后的山水画分水墨和青绿两种风格流派。

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利家(指职业画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

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讲文人水墨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8、波臣派:明末清初的肖像画流派,因创始人曾鲸字波臣而得名。

曾鲸在人物肖像画中重视墨骨的画法,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然后施墨色染出结构凹凸,再赋色彩。

其画法吸收了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糅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故而文质相兼,独具特色。

当时追随者甚众,形成了具有中国肖像画特点的波臣派。

9、清初四王:清初画坛的正统派,指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思维山水画家。

他们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力图集古人大成。

着重笔墨,却较少观察自然,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艺术表现力。

10、清六家:“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

他们继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当时被视为“正统”。

11、没骨法:中国画中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技法。

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

五代黄筌画花勾勒教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迹,遂有“没骨花枝”之称。

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绘花卉摒去墨线勾勒,只用色彩画成,后人程这种画法为“没骨法”。

清代恽寿平亦用此法。

12、清初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弘仁。

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明亡后出家为僧,以示不臣服清廷。

13、八大山人:清初“四僧”之一,名朱耷。

其绘画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的书法了遗民之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

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孤寂高傲,构思奇特,充分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征。

14、石涛:清初四僧之一,其山水画多写对自然观察体验只所得,极富创造性。

作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

他的画论《苦瓜和尚语录》提出了著名的“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这的沉闷画坛,起到振聋发聩的启示作用。

15、扬州八怪:清代中后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又叫扬州画派。

有郑燮、李鱓、李方膺、金农、黄慎等人。

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书法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16、岭南画派:广东地处五岭之南,故称岭南。

活跃在这一带的画家被称为“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有“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陈树人。

三人绘画皆受居氏兄弟影响,并都曾留学日本,较早参加了辛亥革命,皆为同盟会成员学习过日本画,在艺术上主张“折中东西方”。

该派画家注重写生,吸收外来技法,强调表现时代精神,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树立起了改革中国画的旗帜。

(六)近现代美术
1、海派:海上画派,清末民初在上海兴起。

海派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汇贯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2、赵之谦:海派画家,书法篆刻造诣深厚,以此入大写意花卉画,变流布清末花坛的柔美纤细作风为挺拔厚重,在色彩上吸收了民间绘画的特点,变清淡为艳丽。

3、决澜社: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型社团。

其主要成员均为留学法国、日本归来的青年画家,艺术思想虽然各部相同,但都比较喜欢后期印象派绘画,都想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新时代的精神。

4、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任教育总长。

寄希望于以纯粹之美育来陶养人们的感情,把美育作为改造民国精神的手段。

5、徐悲鸿: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江苏宜兴人。

在美术上坚持并倡导现实主义道路,提倡素描并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之处“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认为要恢复师法造化就要靠写生。

6、林风眠: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从事油画创作,后致力于中国现代绘画的探索,采用水墨、水彩、水粉在纸上作画,题材多样。

其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风格独树一帜。

7、齐白石:现代画家,书法篆刻家。

主张绘画“秒在似与不似之间”。

题材充满民间情味,擅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相结合。

二、简答
1、简述原始彩陶的代表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