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饮料配制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艺学
返回
13
黄酮和它们的衍生物等黄酮类化合物被称为 “生物类黄酮”。生物类黄酮参与细胞产生的 基本过程。由于它们能减少血管壁的渗透率和 脆弱性,因此具有防止毛细血管失血的独特作 用。有报告指出,生物类黄酮能够解除粗大血 管和心脏的痉挛,提高肾上腺的维生素C的含 量,抑制某些炎症,利尿,防止辐射病及因脑 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度而产生的疲劳病等。生 物类黄酮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防止果蔬汁 中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
第四章 果蔬汁饮料
概 述 果蔬化学成分及其加工特性 果蔬汁的加工工艺 果蔬汁饮料的常见的质量问题
食品工艺学
返回
1
基本概念
果蔬汁:
未添加任何物质,直接从新鲜水果中用压 榨或其他方法取得的汁液。
果蔬汁饮料:
以果汁、蔬菜汁为基础,加水、糖、酸或香 料调制而成的。
食品工艺学
2
果蔬汁的分类
果汁及果汁饮料的分类
果汁:又称天然果汁,含原果汁100%。
果浆:
果汁饮料:果汁含量≥100g/L
果粒果汁饮料:果汁含量≥100g/L
浓缩果汁或果浆:果汁经浓缩1--6倍
水果饮料浓浆: 果汁含量≥ 50g/L
果肉饮料:果浆含量≥300g/L
来自百度文库
食品工艺学
3
果蔬汁的分类
蔬菜汁的分类
食品工艺学
14
维生素
VC VA
植物性食品中只含有胡萝卜素。 VB1
食品工艺学
返回
15

酶的种类
水解酶 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
氧化酶
果蔬中的氧化酶是多酚氧化酶
食品工艺学
16

酶与果蔬加工的关系
抑制酶的活性 利用酶的活性
食品工艺学
17

防止酶促褐变的方法
加热破坏酶活性 调PH降低酶活性 加抗氧化剂 隔绝氧
(2—5%) 脂溶性维生素
色素等
食品工艺学
5
果蔬化学成分及其加工特性
碳水化合物
有机酸 含氮物质 单宁物质 色素物质 维生素 矿物质 芳香物质 酶
食品工艺学
返回
6
碳水化合物
(1)蔗糖、葡萄糖、果糖 提供甜度、对制品色泽有影响
(2)淀粉 淀粉的糊化,影响淀粉含量高的原料加工(引起沉淀,
对于果汁特别是浑浊型果汁,以高温瞬时杀菌所
得的产品质量最佳。
国际上果蔬汁及豆乳类饮料,大都采用无菌包装
食品工艺学
返回
43
果蔬汁成品的常见质量问题
微生物性腐败 风味的变化 变色 沉淀分层和浑浊
食品工艺学
44
维生素的损失 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被 氧化,不仅会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还会 因为维生素C的氧化而引起果蔬汁饮料质 量劣变,维生素C还会参与褐变。影响果 蔬汁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因素包括果蔬汁 的酸度、热处理程度、饮料中的氧量、 含贮藏温度、果蔬汁酶的存在等。
食品工艺学
36
过滤
(1) 要求: 选择和应用过滤器时,注意防止果汁被金
属离子污染;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2)方法 压滤法 真空过滤法
返回
离心分离法
食品工艺学
37
均质、脱气
均质 脱气
食品工艺学
38
均质
增加果蔬汁与果胶的亲和力,抑制果 蔬汁分层及产生沉淀,使果蔬汁保持均 一稳定。常用的均质设备有高压均质机, 操作压力为14.71~24.52Mpa;胶体磨, 磨间夹腔0.05~0.075mm,磨碎后颗粒 粒径小于0.002mm;超声波均质机等。
食品工艺学
45
变色
果蔬汁酶促褐变:
果蔬内的多酚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组织 破坏及空气接触,被多酚氧化酶氧化,生产褐色 的醌类物质.
食品工艺学
46
果蔬汁中的绿原酸被多酚氧化酶氧化为多 醌类色素是产生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加 入环糊精后阻断了绿原酸和多酚氧化酶 的反应,可以有效防止褐变的发生。
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
22
使榨膛内空间体积不断缩小,而产生压榨 作用,迫使汁液从物料中分离出来,分 离出来的汁液从榨条之间的缝隙中排出。 残渣被压成饼后从榨螺末端处的出渣圈 中挤出,汁液中的残渣由出渣口排出。
食品工艺学
23
原料的选择与清洗
果蔬原料的质量特征:
成熟度 新鲜度 清洁度 健康度
食品工艺学
26
常见的设备: 鼓风式清洗机、滚筒式清洗机、 刷淋式清洗机、浆叶式清洗机
捡选
食品工艺学
27
食品工艺学
28
食品工艺学
29
食品工艺学
30
榨汁和浸提
破碎和打浆
榨汁前的预处理
榨汁
食品工艺学
返回
31
榨汁和浸提
破碎和打浆(特别是皮、肉致密的果实)
目的:提高出汁率 注:
(3)工艺要求: 时间短、出汁率高、最大限度防止和减
轻果蔬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的损失
食品工艺学
34
榨汁和浸提
(4)榨汁机械与设备 螺旋式连续榨汁机(葡萄、番茄及浆果类) 裹包式榨汁机(苹果、菠萝、梨及浆果类) 柑桔类榨汁机(切半锥汁机、全果榨汁机) 离心式榨汁机
(5)粗滤
食品工艺学
35
澄清
(1) 自然澄清 (2) 明胶丹宁澄清法 (3) 加酶澄清法 (4)冷冻澄清法 (5)加热凝聚澄清法
防止VC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氧化, 减少灌装及杀菌时的起泡, 减少对马口铁的腐蚀等 (3) 方法: 真空脱气法、酶法脱气法
食品工艺学
41
浓缩
(1)真空浓缩法 (2)冷冻浓缩法 (3)反渗透浓缩及超滤浓缩 (4)芳香物质的回收
食品工艺学
返回
42
果汁的杀菌及包装
果汁的杀菌
目的:杀死微生物
钝化酶(果胶分解酶、抗坏血酸氧化酶)
食品工艺学
返回
18
果蔬汁生产一般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为原汁的生产,一般原料经拣选、预处理、 破碎和榨汁、粗滤-----是果蔬原料制汁的必经途 径
第二阶段:
包括原汁或粗滤液的澄清、均质、脱气、 浓缩、贮存等----对特定产品有特定工艺要求
食品工艺学
19
果蔬汁的加工工艺
原料的拣选、清洗
榨汁或浸提
破碎时可加入适量的VC作为抗氧化剂, 以改善果汁的色泽和营养价值
返回
食品工艺学
32
榨汁和浸提
榨汁前的预处理
目的:提高出汁率 (1)加热处理 (2)加果胶酶处理
食品工艺学
返回
33
榨汁和浸提
榨汁
榨出的汁液质量
(1)出汁率=
×100%
被加工的水果重量
(2)影响因素:
果实的种类、品种、质地、成熟度、新鲜程度
澄清、过滤
均质、脱气
浓缩
杀菌
灌装
食品工艺学
返回
20
榨汁机
用途:用于油料植物榨油及番茄、菠萝、 苹果和柑桔等果蔬榨汁。
种类:液力压榨、螺旋压汁两种。 螺旋压榨机结构:喂料装置、压榨机构
(榨螺、榨膛)、调节机构和传动装置。
食品工艺学
21
工作过程:经过筛选的物料由输送器喂 入料斗,经流量调节板调节流量后进入 榨膛(榨螺工作室),由于榨螺的旋转, 物料在榨膛内受到榨螺推挤连续地向前 推进,同时由于榨螺导程的缩短,或根 圆直径的变大,
蔬菜汁:新鲜蔬菜汁经盐或糖等调制而成 的制品
混合蔬菜汁: 发酵蔬菜汁
返回
食品工艺学
4
果蔬化学成分及其加工特性
水果 和蔬菜
水分80—90%(有些水果达到93—97%)
糖、酸和糖苷等物质
可溶性固形物 果胶和酚类物质
(5 —18%) 含氮物质
固形物
矿物质
10—20%
水溶性维生素等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不溶性固形物 原果胶和淀粉
食品工艺学
49
食品工艺学
返回
11
单宁物质
单宁的加工性质 产生涩味 变色 (1) 酶促褐变 (2)酸性条件下自身的氧化缩合 (3)金属离子引起的变色 (4)碱引起的变色 与蛋白质产生沉淀
食品工艺学
返回
12
色素
脂溶性色素 水溶性色素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胡萝卜素类 叶黄素类
一大类广义的类黄酮色素
食品工艺学
返回
9
有机酸
果蔬中的主要有机酸
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
酸与加工工艺选择的关系
影响酶褐变与非酶褐变 影响花色素与叶绿素及单宁色泽的变化 加热时,促进蔗糖与果胶物质的分解 是确定罐头杀菌条件的主要依据之一等
食品工艺学
返回
10
含氮物质
(1)参与美拉德反应 (2)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变性而凝固、沉淀 (3)与单宁物质发生絮凝等
47
主要的控制途径
A 加热钝化酶活性
B 调节PH抑制酶活性 C 隔绝氧气 D 加入抗氧化剂等
食品工艺学
48
变色
果蔬汁非酶促褐变:
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非酶促褐变,产 生褐色的物质
如:美拉德反应、VC的氧化、叶绿素的变化、 措施:
A 有效控制PH在3.3以下
B 防止过度热力杀菌
返回
C 制品在较低温度下如10℃贮藏或更低温度下贮藏
食品工艺学
39
均质
(1)混浊型果汁制造上的特殊操作,多用于玻 璃瓶包装的产品,而冷冻果汁和浓缩果汁无须 均质
(2)目的: 使不同颗粒的悬浮液均质化,使果汁保持一
定的混浊度,获得不易分层和沉淀的果汁
(3)常用的设备: 胶体磨、高压均质机
食品工艺学
40
脱气
(1)脱气---除去果汁中的氧 (2)目的:
汁液变糊状) (3) 纤维素及半纤维素
影响产品的口感,使饮料和清汁类产品产生浑浊
食品工艺学
7
碳水化合物
(4) 果胶物质
原果胶酶或酸
果胶酶
原果胶
果胶
果胶酸
果实质地: 脆硬
松软
软烂
食品工艺学
8
果胶的存在给果汁生产带来的影响
果胶含量高的原料生产果汁时,取汁困难
措施:水解果胶,提高出汁率
对于浑浊型果汁,有稳定作用 对果酱有增稠的作用
食品工艺学
24
对原料的质量要求
原料应有良好的风味、色泽稳定、酸度适中、
在加工和保存中仍然能保持这些品质
汁液丰富,取汁容易,出汁率高 原料新鲜、无烂果
食品工艺学
25
原料的选择与清洗
清洗
主要通过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进行
通过浸泡、鼓风、摩擦等 物理作用把原料表面的 污物去除物去除
利用清洁剂与污染物 起化学反应而把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