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最佳时机_成海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最佳时机
成海燕1,姜泓2
(1.陕西省延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联用的最佳时机。

方法117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n=59)和对照(n=58)两组。

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支持对症综合处理。

对照组52例患儿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治疗2 3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与发病不同时期联合高压氧治疗3 4个疗程。

观察比较两组间及联合治疗不同时期的疗效对比以及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14%)较对照组(60.34%)增加,脑电图异常率(11.86%)低于对照组(25.86%),P<0.05。

发病至入舱时间≤4d患儿的治疗有效率(100%)优于4 10d(88.89%)及>10 d(73.3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一年以上的后遗症发生率观察组(7.02%)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0.37%)。

结论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用于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发病早期即开始联合治疗是提高有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高压氧;阿昔洛韦;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
Effect and optimal occasion of the treatment on acute children viral encephalitis by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acyclovir
CHENG Hai-yan1,JIANG Hong2
(1.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of Yan’an City;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Shanxi716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optimal occasion of the treatment on children viral encephalitis by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acyclovir.Methods117children who diagnosed viral encephal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2groups,the control group (n=58)was given acyclovir for2to3weeks,while the observe group(n=59)was treat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for3 4course based on patient’s condition.Besides,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supporting therapy.We compa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and different optimal occasion of the hyperbaric oxygen with acyclovir,as well as the after effect.Results After the therapy,total effec-tiveness of observe group(88.14%)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60.34%)while the abnormality of ECG(11.86%vs25.86%)was lower(P<0.05).Treatment in time of no more than4d after development of disease could get the best effectiveness(100%vs 88.89%,73.33%).Incidence of after effect of the observe group(7.02%)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20.37%).Conclusions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acyclovir is a kind of treatment which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hildren viral encephalitis and worth application.Early treatment might be critical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hyperbaric oxygen;acyclovir;acute children viral encephalitis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脑实质的炎症坏死及软化,因此病情凶险、昏迷率高且后遗症严重。

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高压氧治疗是指使患者置于大于一个标准大气(Atmosphaera Absolutus,ATA;1ATA=750 mmHg=0.1mPa)的环境中,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以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手段[1]。

目前,该疗法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联合高压氧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入舱的最佳时机。

现详细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17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1例,女46例,年龄2 11岁,平均(5.7ʃ1.2)岁。

症状体征:体温37.0 39.8ħ,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

精神症状中,出现精神萎靡者92例,烦躁不安105例,昏迷58例,惊厥抽搐42例,病理反射均阳性,同时伴脑膜刺激征阳性者45例。

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异常者113例,脑脊液异常者80例。

从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1 4d者32例,4 10d者56例,>10d者29例。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脑外伤,化脓性或结核性脑膜炎以及活动性肝、肾疾病等。

将117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 =59)和对照组(n=58),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病时间组成等指标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辅以支持对症的综合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控制惊厥,脑局部亚低温,脱水降颅压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脑细胞活性剂保护神经,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等。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阿昔洛韦10mg·kg-1,q8h,稀释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滴,连续2 3周防止复发。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

具体方法:YLC0.5-1型婴儿高压氧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1研究所),压力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选择0.18 0.20Mpa。

升降压各15min,匀速缓慢进行。

稳压后维持舱内氧浓度72% 76%。

患儿戴活瓣式面罩或开放式面罩吸氧30minˑ2,中途间隔1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5d。

依据病情好转情况予3 4疗程后评定疗效,并于12 18个月后随访。

1.3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治疗结束时,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意识清楚,各项临床症状消失,脑电图正常,无明显并发症;显效:体温正常,意识清楚,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主要症状显著减轻,脑电图正常,轻度并发症;有效:患儿体温正
·
421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13Jan;17(1)
常,神经系统症状减轻,其他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脑电图提示有所好转,但有明显并发症;无效:疗程结束时,上述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好转或死亡。

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等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治疗后,观察组仍存在脑电图异常者7例(11.86%),对照组为15例(25.86%)。

表1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n(%)]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观察组5914(23.73)22(37.29)16(27.12)7(11.86)88.14
对照组589(15.52)14(24.14)12(20.69)23(39.66)60.34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秩和检验。

为进一步探讨高压氧配合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将观察组按照发病至入舱时间分为A(≤4d)、B(≤10d)、C(>10d)三组。

结果显示,A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较B组C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观察组联用高压氧的时机与治疗疗效的关系[n(%)]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 A组(≤4d)177(41.76)6(35.29)4(23.53)0(0.00)100
B组(≤10d)275(18.52)13(48.15)6(22.22)3(11.11)88.89
C组(>10d)152(13.33)3(20.00)6(40.00)4(26.67)73.33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秩和检验。

随访:于1 1.5年后随访,观察组59例失访2例,出现智力发育迟缓2例,听力下降1例,语言障碍1例,CT显示这些患儿中有1例发展为脑萎缩。

对照组3例失访,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

余下54例中出现脑性瘫痪2例,智力低下6例,运动功能障碍3例,其中CT示2例患儿发展为脑萎缩,1例进展为脑积液。

后遗症发生率观察组(7.02%)明显低于对照组(20.37%),P<0.05。

观察组59例患儿无1例发生视网膜病(ROF)。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尤其对于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当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后,一方面大量复制增殖,直接破坏脑细胞,使之水肿、变性、坏死、形成筛状软化灶;另一方面通过激发宿主的变态反应间接损伤神经元及脑实质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周围炎、出血及血栓形成。

脑水肿严重者还会出血颅高压或甚至脑疝。

高压氧疗法作为一种特殊供氧手段,主要通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氧弥散率及有效弥散距离来改善脑组织的用氧代谢,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挽救病灶区周围濒死的细胞[3];恢复Na+泵功能阻止能量衰竭,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渗出、水肿,改善微循环;纠正脑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在收缩颈内血管的同时增加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保证脑干及网状激活系统的血供,保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另外,高压氧能够恢复机体自身细胞免疫功能[4],提高固有及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吞噬杀伤能力,直接抵御病毒的侵犯[5]。

它还可以通过抑制缺血半暗区附近脑实质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其机制可能于影响了bcl-2/bax的比例或caspase家族的表达有关[6]。

本研究观察了对患儿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疗法发现,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用药,且发病至入舱时间≤4d者有效率明显高于>10d者,提示在疾病的早期,控制症状的同时即可以开始联用高压氧,帮助打破细胞损伤缺氧—脑实质水肿—颅内高压的恶性循环,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及功能抑制的状态,为同时进行的抗病毒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降低远期致残率。

王靖东等[7]研究发现,较之脑MRI、CT和脑积液检查,脑电图能更早更敏感的反映出脑实质的损伤,且随病情的动态变化而变化,结合临床表现,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无创经济的检查手段。

本研究以脑电图为主要辅助检查,治疗前117例患儿有113例出现脑电图异常,而治疗后脑电图异常率较前大幅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证实了抗病毒治疗联合高压氧对于疾病的控制效果显著。

以往认为,长期过量使用高浓度氧或血氧分压的剧烈波动可导致患儿ROF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极大的阻碍了高压氧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但是大量研究发现,这两种并发症往往发生于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

而且实验证明,只要在严格把握好治疗压力,遵守操作规程的情况下都是安全的[8]。

观察组59例患儿均在2岁以上,无1例ROF或BPD 发生,也证实了其安全性。

对于出现烦躁的患儿往往容易哭闹增高腹压,加之小儿腹壁肌肉较为松弛,增加了腹股沟疝、脐疝等的发生率,故入舱前应根据个体情况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而昏迷患儿则尤其要注意预防呕吐物吸入气道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造成窒息等突发状况。

同时,入舱前lh内还需予以适量脱水剂并控制高热。

综上所述,本组通过对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的观察发现:无论是在症状消失时间还是总有效率上,联合治疗均显示出其优越性;且病程越短、治疗越早,其疗效越好。

参考文献:
[1]吴中琪.高压氧临床医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40-43.
[2]黄海波.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169-1170.
[3]郑永汉,元少鹏,罗伟.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失语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2,16(4):477-478.
[4]邓范艳,李旭玲,张秋迟.应用空气加压氧舱治疗小儿疾病的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3):94.
[5]房伟.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1):81-82.
[6]李婕,薛连璧.高压氧通过线粒体对缺血缺氧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中华卒中杂志,2010,5(3):240-244.
[7]王靖东,吴承志,马锐.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24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6,10(7):515-516.
[8]邓范艳,张秋迟.小儿疾病应用高压氧舱治疗的安全管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2):315.
(收稿日期:2012-06-15,修回日期:2012-10-16)
·
521
·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13Jan;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