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5《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科学上册3.5物体的内能(1)学案(新版)浙教版
3.5物体的内能(1)【点击要点】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的运动。
温度,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做无规则运动时具有的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1)内能的单位:(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就减小。
但物体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3.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热传递总是由直到4.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1)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就;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内能就会。
【典题分析】例1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试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A.内能减少,温度不变,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B.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C.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烟雾D.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一个管壁很厚的玻璃管中,用活塞密封着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玻璃管内的气体()A.密度不变 B.内能增大C.分子热运动变缓 D.温度降低例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巩固训练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D.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跟踪演练】一、选择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能发生热传递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内能是不能改变的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3.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B.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木头的温度升高C.夏天,柏油路被阳光晒热D.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4.下面的例子中,属于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流星与空气摩擦生热发光 B.用火炉加热壶中的水C.两手相摩擦手心变热 D.气体膨胀做功,把管口的软木塞推出5.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B.冬天,人们常常搓手使手变暖C.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变热6.关于热量和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比热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C.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有热量少的物体D.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7.用锤子反复击打铁块,铁块的温度升高。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5 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
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了解事物。
2.培养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培养概括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实验现象分析科学规律的探索科学的精神。
2.通过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讨论问题,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及其方法的实质和等效性。
教学难点:1.内能的概念。
2.应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分析实例。
教学准备课件;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等演示实验。
教学设计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第一课时。
内容属于物质科学。
本节在学习了机械能及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
教师应引导学生得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究内能的改变。
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热能”,学生已经接触到多次,但是概念模糊。
本节以“内能”为主题,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着手,从微观的角度(微粒运动)和宏观的表现(温度)给学生一个科学的概念,易于接受。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内能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及其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对学生来说,内能的概念及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比较抽象,他们在生活中和小学《科学》中对物体的内能虽有所了解,但对热平衡的概念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
但从年龄特点上来看,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讨论分析,争取学生自己得出科学结论。
针对学生的特点并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我将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启发诱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本节课我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各个知识点连贯起来,让学生在“兴趣—探究—发现—归纳—应用”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知识和规律,并内化为能力。
3.5 物体的内能(一)—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3.5 物体的内能(一)装有水的铁锅放在点燃的煤气灶上,锅中的水会被加热,这时水具有的能量——内能增加了。
那么,内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能量呢?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粒子构成。
2、热运动:构成物质的粒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
3、分子动理论: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的作用力(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引力和斥力。
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故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斥力增大得更快,故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二、内能1、分子的动能与势能(1)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就越剧烈,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动能就越大。
(2)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具有势能。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具有的能叫做内能(或者--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热能是内能的俗称。
3、内能的理解:(1)每个粒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热运动是指大量粒子的无规则运动。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因为一切粒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分子动能;因为粒子间总是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物体总有分子势能。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材料、状态等。
温度越高,粒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粒子动能就越大,因此内能也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物体内能也就越大。
4、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①热传递: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浙江省九级科学上册《3.5物体的内能》教案 浙教版
课题 3.5物体的内能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理解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方法,知道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知道燃料的热值。
2、技能领域:能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源意识,为节约能源做准备。
重点热量难点热量的计算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板书设计第5节物体的内能三、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四、燃料的热值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什么是热传递?它有哪几种形式?(二)新课教学1、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
传导——热量通过接触物体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流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辐射——热量不通过物体媒介,直接由高温物体发射到低温物体的传递。
演示实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设疑: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小图钉为什么会掉下来?金属棒的内能为什么会增大?金属棒上各部分是不是同时达到相同的温度,为什么?出示:采用冷敷降低体温,并填空(课本113页图3-56)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
思考: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图中发生的现象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2、燃料的热值引入:从人类最早发明火种开始,介绍人类使用燃料的历史。
说明人类获利内能主要是从燃料中获得。
燃烧: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从能的转化角度看,是将贮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注:单位质量、燃料的种类、完全燃烧三个要素。
《物体的内能》教案
《物体的内能》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体内能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体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能的变化。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温度计、气球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物体内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物体内能的好奇心。
2. 探究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物体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4. 应用内能的概念: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现象。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物体内能的进一步探究。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物体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运用内能概念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迁移和创新的尝试。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内能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实际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研究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研究的过程。
3. 开展课后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内能相关的课题研究。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参与度等。
浙江省温州市九年级科学上册 3.5物体的内能教案 浙教版
3.5物体的内能教案【教材分析】关于“热能”,学生已经接触到多次,但是概念模糊。
在学习机械能后,有必要来了解这种常见的能量。
本节以“内能”为主题,从热能和内能的关系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着手,从微观的角度(微粒运动)和宏观的表现(温度)给学生一个科学的概念,易于接受。
本节的重点在于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然后再学会热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和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引出热量和燃料热值的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⒈了解内能的概念。
⒉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这两种方法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和方法的等效性。
⒊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量度内能的变化。
4 、学会热量的计算5知道燃料的热值。
技能目标:⒈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了解事物。
⒉培养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⒊培养概括和对比分析的能力。
⒋学会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
情感目标:⒈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实验现象分析科学规律的探索科学的精神。
⒉通过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讨论问题,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及其方法的实质和等效性。
【教学难点】⒈内能的概念。
⒉应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分析实例:热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等演示实验。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引人: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1、运动中的物体2、飞流直下的瀑布3、杯中静止的水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另一种能量的形式:内能。
新课学习:一、内能【回忆实验】将红墨水滴到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现象。
提问1:这是什么现象?(扩散现象)提问2:产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提问3: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相应的能叫什么能?(内能)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粒子做热运动(微观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
九年级科学上册 3.5 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教案1 浙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科学上册 3.5 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科学上册3.5 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教案1(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科学上册3.5 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 第三章第五节物体的内能教材分析《内能》是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
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
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科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科学知识、分析科学现象、归纳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团结协作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习题)《物体的内能》
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5节物体的内能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2.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
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温度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正确使用各种温度计。
温度计等。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一)温度1.引出温度的概念;2.提出自学要求,看第一框题,在课本上划出温度的概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3.梳理总结,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1.回忆生活,气温高了觉得热,气温低了觉得冷,得出温度的概念。
2.按要求看书自学,对温度的概念、单位等形成进一步的认识。
(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二、温度计1.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
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2.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4.温度有哪些种类?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正确的予以肯定。
6.巡视学生测出半杯冷水的温度,并不断向冷水中加热水后分别测出其温度的情况。
7.强调使用温度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说明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符合“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T=273+t。
3.5.2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 进行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的热力学实验装置,观察物体内能的改变。
- 参与科学讨论小组:建议学生加入科学讨论小组或俱乐部,与其他对物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一起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
- 观看科普视频:推荐学生观看一些科普视频,如YouTube上的科普频道,了解物理学领域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八年级学习了“力的作用”和“温度的概念”,对力的作用和温度有一定的理解。本节课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并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同时,学生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内能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伦理道德。具体包括:
- 进行科学项目研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项目研究,如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学比赛或研究项目,将所学的物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七、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教学内容,明确突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结构清晰:板书应具有一定的结构,分为引言、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实践活动、讨论和总结等部分,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跟随教学思路。
在素质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具备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素质特点,创设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习惯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章第5节物体的内能》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物体的内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物体的内能”。
在初中科学课程体系中,内能是物态变化、热量传递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能量转换与守恒等更高级科学概念的重要起点。
因此,本节课将围绕内能的概念、单位、表示方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学习。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理解内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了解内能的单位;理解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与内能的关系。
2. 技能与操作:能够识别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内能变化,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热量的传递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树立物质变化与能量守恒的科学世界观。
三、评价任务1. 课堂互动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评价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和准确度,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变凉、冰块融化等)引出内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学习:讲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及表示方式,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与内能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物体状态变化时内能变化的实验演示,如摩擦生热、水结冰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5. 教师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强化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课堂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及计算能力。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并记录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能力等方面。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第三章第5节物体的内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物体的内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物体的内能》作业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学会计算物体的内能,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内能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理论巩固(共计30分)1. 内能概念解析(5分):解释什么是内能,列举几个内能的实例。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10分):阐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联系,举例说明。
3. 分子运动与内能(5分):简述分子运动如何影响物体的内能。
二、计算题(共计40分)1. 已知某物体的质量与温度,计算其内能(10分)。
2. 分析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条件下内能的大小(10分)。
3. 结合实际,分析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20分)。
三、实践探究(共计30分)1. 观察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如手握热水杯),并描述其过程(5分)。
2.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对热传导的影响(10分)。
3. 利用家中的物品制作一个简易的热能转化装置,并解释其工作原理(15分)。
四、作业拓展(选做,不计分)可查找有关内能在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案例,进行归纳总结。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同学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理论题需有清晰的思路和完整的解答过程。
3. 实践题需有详细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步骤描述。
4. 拓展题需附上查找的资料来源和自己的见解。
5.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未交者按未完成作业处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答案完整度、思路清晰度、计算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对于实践题和拓展题,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步骤描述和资料收集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展示。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2. 对于优秀作业,教师将予以表扬,并分享其优点。
3.5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含实验视频)课件-九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
有一只瓶子,里面装着一些铁屑,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 加?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单凭铁屑温度的升高,你能 说出究竟采用了什么方法吗?
参考答案:放在火上加热(热传递);摇动瓶子,克服 摩擦对瓶子和铁屑做功。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人们无法根据结果 来判断内能是通过哪种方法改变的。
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用锯子锯木头,锯条会发烫;进入 大气层的天外来物,发出明亮的光,形成流星。这些摩擦生热 的事实,就是克服摩 擦力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证据。
如图3-67所示,在吸滤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 精。用气筒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出时,观察瓶内变化。
瓶塞被弹开,同时瓶内出现大量的白雾。
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同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分子具有的动能就越 大。
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
相互作用(吸引和排斥) 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 内能
内能: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焦耳(J)
视频:内能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内能与微观运动有关的能量,与温度有关;任何物体,都有 内能。
机械能与宏观运动有关的能量,与运动的速度、高度有关。 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不可能为零。
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它的内能也发生变化。那 么,要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有哪些方法?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烧开水
捧热水袋
Ø 热传递的条件:
物体之间或者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Ø 热传递的方向:
内能(热)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或从同一 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转移
3.5《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五节【主题】第五节物体的内能.【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内能的概念,说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2.描述客服摩擦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说明改变内能的途径,认识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试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源意识,为节约能源做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难点: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画折射光路图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
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二)新课教学1、内能(热能)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量。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内能(internal energy):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2、改变内能的方法引入: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1.用火焰加热 2. 太阳晒3. 用手搓4. 用手焐5. 在地上摩擦6. 用锤子不断敲击7. 反复弯折8. ……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1)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5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
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冰山有内能吗?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 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 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 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 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物体内能的改变 1.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一吸种收形 的式热的量能=验比。热过容程×质中量×,升不高的断温的度 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
2尝×试10说3J出/(水k的g气·比℃热压)容×增的2k物大g]理=,2意0义℃水:蒸气的内能__增__加___(填“增加”或
物一体个对 物外体做温功度“,升内高减能,少减内少能”,增)温加度(,降温)低。度__升__高___填“升高”或“降低”)。
97×103 J/(kg·℃) Q吸= cm(t1-t0)
课堂练习
68 × 105 J的热量,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1.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老机械师运在动情做况“有关向,装内能有与少物体量内水部分的子瓶的热子运内动和打分气子间”的的相互实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
丝温度升高
递
温度升高
5.在地上摩擦 的过程,
做
6.用锤敲 7.反复弯折
往往伴随
功
着运动
吸下收列的 物物热质量的体=比比内热热容能容发×生的质改量改变×的升变(高的温)度
物温体度(放 __出_1_热)__量_热(,填内传“能升减递高少”或可。“降以低”改)。变内能
Q吸= cm(t1-t0)
2、发对某生种热确定传的递物质时来,讲,比高热温容是物一体个确内定能的数减值少,跟,物体低质温量的物大体小,温内度能改变增的加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物
科学:第3章第5节《物体的内能》学讲稿(一)(浙教版九年级上)
5.3.5.1 物体的内能(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学讲互动】﹡﹡﹡﹡﹡﹡﹡﹡﹡﹡﹡﹡﹡﹡﹡﹡﹡﹡﹡﹡﹡﹡―――――――—————――【自主预习】—————――――――1.物体内部大量做运动的粒子具有的能叫做内能,又叫做能。
内能的单位是。
2.物体的内能决定于物体的,越高,内能越大。
3.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4.热传递的条件: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的______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为止。
————――――――――――【突破点拨】—————――――――1.如左下图的实验表明: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右下图表明: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大量实验表明:外界,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如下图的实验表明: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将。
3.放在教室里的一杯水逐渐变凉了,则()A.水内部的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不变 B.水的内能减小了C.水含有的热量减小 D.水分子逐渐停止运动—————――――――――【沙场练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摄氏度冰的内能为零;B、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为零;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2、扩散现象表明( )A、分子有一定大小;B、分子有一定质量;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分子就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暖;B、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D、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
【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主题】第五节物体的内能.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内能的概念,说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描述客服摩擦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说明改变内能的途径,认识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试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源意识,为节约能源做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画折射光路图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
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
(二)新课教学
1、内能(热能)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量。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内能(internal energy):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
冰也具有内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2、改变内能的方法
引入: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1.用火焰加热 2. 太阳晒
3. 用手搓
4. 用手焐
5. 在地上摩擦
6. 用锤子不断敲击
7. 反复弯折8. ……
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1)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⑴克服摩擦做功:(如图所示)可以看到U型管中的
红墨水左降右升。
⑵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时看到棉花燃烧起来。
解释:⑴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
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⑵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
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
的多少。
联系与应用:
⑴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地面附近密度较小的空气吸收太阳辐射膨胀而上升,推挤周围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上层气团因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下沉时,气团收缩,外界空气挤压气团,对气团做功,使气团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⑵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当我们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3、练一练
1.老师在做“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的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这是因为水蒸气对瓶塞,内能(填“增加”或“较少”)。
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水蒸气而成小液滴。
白雾未消失时,如果马上盖上塞子,再次向瓶内打气,则会看到。
4、课堂小结
●内能的概念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内能的大小?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怎么区别?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