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者:覃婷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7期
摘要:国内很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实践教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公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以求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实践教学;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一直有高校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9年教育部又公布了有8所高校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转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才能符合市场需求,使公管专业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内容多且陈旧,实践教学占比低
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大部分都是普通二本院校,但课程体系的设计仍照搬或者模仿研究型高校,理论教学内容很多,课程内容涉及的领域过于宽泛,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不协调,实践教学占比低。
实践教学内容少,学生无法在掌握系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也不能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至于学生四年下来学了很多理论知识却不会应用。
(二)公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习效果较差
大部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大都包含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两种,集中实践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办公自动化、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分散实践主要是由学生自主申请实习单位或者少数由老师把学生们分配到不同单位去实习。
分散实践在公管专业的实践环节中占到很大的比例,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差异大从企业的生产、销售,到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无所不包,实习工作内容和该专业相去甚远,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三)实践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示范效应欠缺
除某些重点院校有公共管理专业的权威专家外,很多普通院校的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对专业教学的发展、技能培养等方面的认识还停留在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示范效应欠缺。
(四)公管专业实践基地较少,且难于管理
公管专业对口的实践基地大多为政府、事业单位、社区、行政单位等,但这些单位一般很少需要大量的实习生参与,无法实现一个班学生实习,所以很难建成合适的实践基地,即使建成了,需要分批实习,增大了管理难度。
二、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当下,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是时代之需。
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夠的,需要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来补充和实现。
(一)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制定能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
结合理论教学制定出实践教学的具体实行计划,计划要不仅要包含实习项目、组织流程,还要包含预期效果和教师的指导方式,建立出一套完备的实践教学运行体制,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施行效果及教学质量。
(二)逐步构建配套的实验平台
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平台的思路,建立由3个阶段3个层次平台组成的公共事业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和配套的实验平台。
第一阶段:专业基础实验平台。
主要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开设统计类软件应用、办公自动化应用等独立实验课。
第二阶段:专业综合实验平台。
主要针对
三、四年级本科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进行专业综合实验技能训练。
可开设管理定量分析实验、电子政务应用实验、公共危机应急演练综合实验、公共管理情景模拟实验等。
第三阶段:开放与创新实验平台。
主要针对公共事业管理高年级学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可开设电子治理实验、公共政策分析实验、公共管理大数据实验、公共管理虚拟仿真实验等。
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实验室、设备互联,实现远程控制功能,从而延伸实验室管控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构建实验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学
生课前通过视频学习进行预习,课中记录实验过程,课后网上复习,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移动电脑、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可以随时接入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三)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实习质量
与政府、社区、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尽可能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生集中去参观、调研实习基地,或者集中在基地实习过程中,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目标,共同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习的质量。
在实习单位无法接收一个教学班级的学生的情况下,分散实习、学生自主实习,也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检查,以及实习单位的意见等多方面的指标来考核学生的实习,保证实习效果。
(四)注重专项实训培养专项技能
可以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例如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考公务员、人力资源师、考研究生等。
既可以开设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专门指导某一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也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实训、公文写作实训、公共危机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公共政策制定与分析实训等来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
(五)培养实践教学师资,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再好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高水平的师资,也无法成功地运转。
因此,多渠道培养实践指导教师,让教师到重点高校,特别是实验室、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的高校去学习,参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软件的培训学习,以及通过网络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技术来指导实践。
高校应重视实践教学,通过政策引导高水平的教师实践教学。
三、总结
各高校应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制定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专业特色为目标,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达到为社会各界培养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樊凡,任宣.以实践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策略[J].黑龙江教育,2018.
[2]李永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2017JGY02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