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有五大门派,其拳理是一个。

太极拳的理论是博大精深的、是包罗万象的。

是哲学。

太极拳有人管它叫哲拳。

太极拳往小了说是太极拳,往大了说是道。

乾坤大道,是哲理。

所以有些名词需要我们逆向去思维、去理解、去领悟、去感觉、关键在体悟。

我用白话文的形势。

谈一谈我个人对太极拳中的词语的领悟、体悟及解释。

无极;空空洞洞一无所有;有极;产生一点灵息,有所动。

1、太极;是两仪
2、两仪;是阴阳
3、三才;是天、地、人。

【天有三宝;日、月、星。

地有三宝;水、火、土。

人有三宝;精、气、神。

】上有天,下有地,人居其中。

头顶百会,脚踏涌泉吸取天地之精华。

人有先天之气,父母所给,人在练功所得后天之气,用后天之气去补先天之气不足。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地。

人体上丹田主神、…祖窍穴‟在两眼中间深处。

中丹田主气、气海穴。

下丹田主精。

会阴穴。

从下往上说。

精、气、神。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神灵,神者气之宅,气足神不衰。

性命双修即练精、气、神。

正所为;乾坤大道一气游,神形连着似水流。

4、四相;是阴里即有阳,阳里即有阴。

叫;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从太极图上看,白鱼是黑眼,黑鱼是白眼。

这种表现形势叫四相。

太极拳拳理中说;运用在四相。

不要把太极图看成是平面图。

实质上它是在旋转、在动的两仪阴阳为一体的物质。

从图上看阴鱼的头部对着阳鱼的尾部,阳鱼的尾部对着阴鱼的头部。

这个涵义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两仪相互在转换的。

在太极拳中也就是说开中豫合,合中豫开。

动中有静,静中生动。

重心虚实的转换。

实腿的旋转,步法的移动……等等。

这些动作都是根据四相来完成的、这就是运用在四相。

5、五行;金,木,水,火,土。

对人体内脏来讲指的是;心、肝、脾、肺、肾。

在练太极拳中五行之说;…人心属火,火芯要虚,心火下降,蒸焘两肾,…肾属水‟用火烧水,产生于气,出入在命门‟这是指练内气的方法。

火心要虚,这个虚字的涵意是;首先要把心态放松。

蒸焘两肾的意思是;腰这个部位,需要热,怕着凉…腰要着凉的话全身都没劲,腰部就僵硬‟。

也就是说用心火来温肾。

气和劲同出源于肾,两者的关系是;气是劲之本,劲为气之用。

所以腰是一身之主,主宰着全身。

对太极拳另外来讲指的是;五种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肦、中定。

前进在会阴、后退在祖窍、左顾在膻中、右盼在夹肌、中定在丹田。

生克在五行,生是促动,克是限制。

无过而不及;就是说在做动作中,没有到位,就
得促动它,到位后就要限制它,不让它过去,恰到好处。

也就是正好到位。

这就是生克在五行;无过而不及的涵意。

【以内带外,用内气吹动外形】
6、六合;外三合,内三合。

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筋与骨合。

为六合。

封在六合,运用封字诀时,走六合。

这个封字有两种涵意,一是封住自己,使自已处在不败之地,二是封住对方使对方在你撑控之中。

这个合字要正确的去理解它,它是在运动中的合。

不是定式的肢体相对的合。

也就是说在运动中求开合,不要在定式上找开合。

外三合的头一合、肩与胯合是关键,是用胯去找肩,而不是用肩去找胯。

是胯的转动带动肩而合。

头一合做对了,再说后两合,头一合做不对,后两合不用说。

7、七星;是指人体七处关节;肩、肘、手、胯、膝、足、首。

称之为七星。

中国的武术有一个说法;就是打在七星,七星八打。

就是说要充分发挥七处关节的妙用,妙就妙在全身都在运转,七处关节运用自如。

太极拳在技击方面讲;是进攻与防守是同时存在的,这就是说攻是守,守也是攻。

太极拳有三道防御圈,外圈用手、脚;中圈用肘、膝;内圈用肩、胯。

头在中圈和内圈里用。

八打是身打。

这些都是形体动作的表现,关键是要用内劲去完成。

调动内劲,打出外形。

8、八卦;初始是;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乾代表是,天、坤代表是地、巽代表是风、震代表是雷、坎代表是水、离代表是火、艮代表是山、兑代表是泽。

这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生阴阳,阴阳二气的交感而化生的,八种自然现象。

从八卦图上看它还表示出八个方位。

叫四面八方,结合太极拳来说就是八种劲力。

掤、捋、挤、按、採、挒、捔、靠。

在这里我说一说…掤‟劲和…肘‟【捔】劲;这个掤字很不好理解,因为它是太极拳的专用字,别处用不上,没有借鉴和联想的地方。

所以很难解释清楚;太极拳老拳谱中对掤劲的描述是;所谓掤劲者,如水负舟,先实单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任凭千斤力,漂浮并不难。

陈照丕老前辈讲掤劲时,打了一个比愉,人为什么站在球体上站不住,是因为它没有平面,球能滚动。

杨澄甫前辈讲掤劲时说;手臂有回收之意,腰际一旋转,掤劲即行成,腰际再旋转,捋劲就行成。

肘字是名词,代表部位,不能代表一种劲。

肘字的原意是,捔字,捔起,捔东西的捔,往上的劲,托举的意思。

在以前我写过对掤劲和…肘‟捔劲的理解。

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9、九宫;在八卦的八个方位基础上加一个出入在中路。

中属土。

即八卦九宫步。

10、十而合一;前面说了一大堆,要合为一。

这就是一株释放万株,万株归于一本的道理。

11、…虚领顶劲‟这四个字中有两个字是误导,一个字是领字,应该把它改为灵字,另一个字是顶字,在这里不要把顶字理解成从下往上顶。

实际来讲应该是虚灵顶劲,它的涵意是;清气自然上升,升至百会。

不是领起、也不是顶起。

把这个顶字应该理解成头顶的顶。

也就是说清气自然上升,头顶上产生一种灵气劲。

即头顶悬。

做这个动作的方式方法是,用后勃颈轻轻蹭衣领,下额微微回收,颈椎竖起。

做这个动作的前提是,浊气下降,降至涌泉。

清气才能自然上升。

有一种头浮出水面,中气畅通,非常舒适的感觉。

这就是虚灵顶劲,这是以内带外的。

也就是说显其形,用其意。

12、含胸塌腰;这是太极拳的正确理论。

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在太极拳这个领域中流行一句…含胸拔背‟这句话。

实际上这句话没有道理,含上胸,没法拔背。

无论从拳理上和肢体上都说不通。

拳理上有一句话。

形不要有抽扯之形,意不要有提拔之意。

这就把含胸拔背这句话给否了。

它是不对地,它是错误的,它不是太极拳的精华,他是太极拳的糟粕。

含胸塌腰才是太极拳的精华。

含胸塌腰这句话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术语。

现在变成了一句俗称,大家都在说。

只知其言,不知其意所以言。

何为含胸塌腰;对这个含字和这个塌字要正确地去理解,含字是含住,另一层是内涵,是一个合字。

塌字的涵意是向下的意思,不是把腰凹进去视为塌腰。

做对这个动作的方式方法是合胸,沉胯,松腰,敛臀。

这样做就是含胸塌腰。

13、沉肩坠肘;这句话的涵意是;要对这个沉字和坠字作一下解释,这个沉字和坠字都是往下的意思,沉和坠都是松的前提,也是松的基础。

不懂得沉,就不知道松,也松不下来。

沉肩坠肘,实际上是松肩,松肘。

做对这个动作的方式方法是;中气下沉,胳臂做顺缠,肘尖往里掩。

用中节带两头。

做出松沉来,即做出了松肩、松肘、松腕。

这就是沉肩坠肘。

这是单一的局部动作。

【要结合六合去做,沉胯,松腰,开裆,圆胯,浊气下降,清气上升。

太极拳的每一个拳势到达终点时,也就是说在定式时,必有…一松一静‟内气下沉,清气才会自然上升。

这也是前长三关时。

】沉肩坠肘的动作做对时,周身各处都有一种松沉非常舒适的感觉。

这是一个整体动作的完成,这也是太极拳的松。

是一种去僵成柔的松,具有弹性的松。

14、顺逆缠丝;提到顺逆缠丝会有很多人都把它与时针连系在一起。

认为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即为顺缠,逆时针方向旋转即为逆缠。

这是不对的,是错误的概念,是一种误导。

实际上是它与时针没有一点关系,不要把它们连系在一起。


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它的涵意是;顺与逆,是正与反的两个对立面,把这两个对立面看成是阴阳俩仪。

缠丝,看成是螺旋转动。

这样就好理解了。

它有一个定意;向大手指方向旋转即为逆缠,向小手指方向旋转即为顺缠。

它与阴阳俩仪有关系;逆缠为开,是阳。

顺缠为合,是阴。

例如;做逆缠转变为顺缠的过程,从它的轨迹上就可以看出,是阳极生阴、是从开转为合的过程。

反之,就是阴极生阳。

从合转为开的过程。

这里所提到的开合表现形势是;(开) 为展胸张肘、展胸,在这里为什么用展字,不用开字,用开字你就很容易作成挺胸,展胸是逐渐把胸打开。

张肘,不是抬肘、架肘、而是坠肘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在做逆缠的时候肘是张开的。

这样作即为展胸张肘。

也就是逆缠丝。

(合) 为含胸掩肘。

掩肘也是坠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做顺缠的时候肘是掩下的。

张肘和掩肘的最大好处是腋窝里有膨胀劲,腋窝里的膨胀劲不丢。

做这个整体动作时要开者有心,合者无意。

才能体悟道阴阳俩仪是怎样相互转换的。

才能真正体悟到顺逆缠丝的意义。

陈式太极拳拳论中有一句话;腰是螺旋,脚是钻,俩臂缠丝不停断。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顺逆缠丝主要是对俩臂而言。

正所谓开为阳,合为阴。

一开一合互为根,阴阳二气逆相程。

上面提到了坠肘,在这里我简单的说一说;沉肩坠肘;它的表现形式是,打立掌和掖掌时是坠肘,实际上是松肩坠肘。

掩肘、坠肘都是从张肘转化来的。

也就是说张肘的角度最大,其次是掩肘,最后是坠肘。

前面我已经讲过,张肘、掩肘都是坠肘的表现形势。

15、三练三不练﹕在太极拳领域有三练三不练之说;1、练理不练力;2、练身不练招;3、练本不练标。

(1)、练理不练力的涵意是,练拳先明理,按理去练拳,练理实际是在练气,练气是理直气就壮。

(比如说某种事,你有理,说话时你底气就足,声音就会高。

你要是没理,底气就不足,声音也就低。

) 太极拳是内家拳,以练内气为主。

(叫运气) 运气是;气与劲的关系,气是劲之本,劲为气之用。

这是劲。

不练力,力本身是笨、僵、拙。

是外家拳所练的(叫用气) 是用气把力达到最强硬。

这是力、所以要练理不练力。

(2)、练身不练招;是练身法不练招法;身法是身体的协调性及灵活性,身形,身架和方位的变化。

身法练好了招法相应而生。

身法是灵活的,招法是呆板的。

所以要练身不练招。

(3)、练本不练标;练本是练本质的东西,实质的东西,太极拳的实质是练内,内在的修维,性命双修。

是根据太极阴阳五行之道来调节自身,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地。

练标是表面,是外表,是单一的,是一种摆出来的形。

所以不要去单独的一谓去追求这种表面上的东西。

摆拳架子是为了调动内气的走向,一旦内气会走动,就要用内气吹出这种外形。

太极拳慢练的目地就是让你去体会,去感觉每一个拳式的涵意所在。

气的走向,劲的行程。

所以要练本不练标。

这就是三练三不练。

16、尾椎:尾椎这个部位在练太极拳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人体的舵。

(飞机有舵,轮船也有舵。

它们都是为转换方向而设计的) 人体的转动就是靠它来实现的。

比如在转腰转胯动腿时,是尾椎带腰胯把腿带动的。

在太极拳中这样的动作很多,做这样的动作时,千万不要先动腿和脚,要用尾椎腰胯来带动。

(尾椎、腰、胯三者为一体) 在技击上讲,身后如有响动,你不要惊颈椎,惊颈椎的话你是必要回头,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在想想怎么办,这就慢了,因为你走思想了。

你要是惊尾椎的话一下就把身体转过来了,下意思的就把攻防意思做出来,这样就快得多。

在这里再多说一句;太极拳的步法与自然走路的步法是不一样的,太极拳的步法是摇臀荡胯,提膝摆腿。

自然走路的步法是提膝摆腿,利用贯性力。

17、沉胯;它在太极拳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它在太极拳中的表现形式也很多,主要是对上下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先说一说对下盘的作用。

例如;重心的下降就是要求你沉胯,沉胯的目地就是把下盘两条腿的两张弓做出来。

下沉而不是下蹲,要把沉和蹲区别开来,有很多人,由其是初学太极拳者,甚至练太极拳有过一段时间的人一说下沉,他就做下蹲的动作。

这是因为他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这是不对的。

下沉是用胯把腿压弯而不是膝关节用力下蹲。

下蹲在练太极拳中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下沉而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这里我打一个比方,你试图想一下,把腿比作为竹枇子,把竹枇子压弯,不能把它压折。

压弯后它有一种涨力,压折就没有涨力了,压弯就是下沉,压折就是下蹲。

下蹲很容易伤害膝关节;也不利于气血的行程,劲的传导。

再说一说对上盘的作用,胯的下沉,使浊气下降,清气上升,形成虚灵顶劲,使肌柱得以拉开。

肌柱的拉开;(不是拔背,以前我说过拔背是不符合太极拳拳理的,是错误的。

而是胯的下沉,往下拉,清气的上升,往上撑。

才能使肌柱拉开,也就是对拉拔长。

) 另一种涵意(以前我也说过沉是松的前提,是松的基础。

)也就是松胯,松腰。

松腰落胯。

腰胯要是松不开的话,就会影响很多与腰胯有关的动作。

(也可以说太极拳的动作都与腰胯有关。

) 就不能体现出腰是一身之主,主宰着全身这一重要的太极拳理论。

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18、开裆圆胯;它是在练太极拳中对裆和胯的要求之一,开裆是两大腿根部有外撑之意,胀环跳。

开裆不是敞裆。

圆胯是合胯是结合腿做出的一种表现形式。

开裆圆胯的表现形式是,好象你骑座在大圆球上,不论你从哪个角度骑座裆胯都是一样的,这个形式是不会改变的。

这种表现形式,就是开裆圆胯。

这是一种形像的比喻。

这也就是说你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式子,裆胯都要做出这种表现形式。

可以说这也是一条定律。

19、裆走下弧线;是练太极拳的人常说的一句话叫刷锅底、荡钟锤。

向荡秋千一样。

寺庙里的钟是由外撞击钟而发出声响。

这是佛家。

道观里的钟是由里面
荡钟锤而发出声响。

这是道家。

从这两种现像就可以看出来内家和外家的区别。

在练太极拳中裆走下弧线它是重心移动的要求,作对这一动作,主要是靠尾椎来完成。

重心的移动有一个行程,两腿之间分成五等份,(这是指弓步时) 重心的移动要在2之4间完成,3是最低点,不要移动到1和5,1和5是禁区,不可进入,进入的话,就很容易造成膝关节受力过大,造成前腿折,后腿绷的形式,这种形势是死式,不利于旋转。

走到了死点,不利于气血的行程,劲道的传导。

(在这里打一个比方;自来水管,直管和弧形管水都是暢通的,弯成九十度时水的流动就会受阻,角度越小阻力越大,达到从叠时水就不能流动。

) 两条腿的两张弓没有了。

违背了太极拳的拳理。

20、腿的旋转;腿部的旋转决定于膝关节的动向,膝关节不要摆动,也不要往前顶。

往里摆动就容易塌膝使脚外侧翘起,往外摆动容易掰膝会使脚内侧翘起。

这两种形势都不对,这种形势叫喝风。

往前顶膝很容易使膝超过脚尖,造成折膝。

这三种形式对膝关节都有伤害。

要想使脚平铺于地面,劲力入地三分,膝关节不受到伤害。

就得把踝关节松开,膝关节松开,胯关节松开。

利用于风市穴去转动(风市穴在大腿外侧手臂伸直中指尖处) 带动膝关节竖立起来,膝关节冲着脚尖方向。

例如;站成弓步时前脚尖必需内扣。

小腿的感觉是膝关节向外转,踝关节向内转。

形成象拧毛巾那样的形式,膝关节的转动不是用意用力的,是以胯关节和踝关节为支点,意放在风市穴向下向内转动大腿带出来的。

这样去做就不会出现脚喝风的现象和折膝的现象。

也就形成了五指扎地脚心空,劲力就会通过永泉穴入地三分,脚就象吸盘一样牢牢的扎在地上。

(这也就是脚下生根的意思) 陈式太极拳的出腿方式是以蹬脚和铲脚为主。

要求是,出腿必合胯,合胯再旋转。

裆走下弧线,借助地力,尾椎去调整。

对太极拳中的名词的领悟及解释崭时就写到这里。

希望你们能够看懂。

在练太极拳中去体悟。

我所写的这些有关太极拳名词解释,是我多年习练太极拳中所得。

写的比较纯普,直观,便于理解。

在解释主题的同时稍带解释了一些有关词语。

指要你看进,领悟道,对你以后练好太极拳是有很大的益处。

现在所出的书和文章有一部份是从表面上看是呼有一些道理,但是它实质是错误的。

在现实中太极拳这个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是误导。

有一部份人对太极拳一知半解,看了一大堆书,照光盘学太极拳自己认为会练一两套拳架,就懂得了太极拳,会练太极拳了,说起太极拳来条条是道,道道是理。

实际作起来就不是那回事了。

还去教别人,误人子弟。

我希望你们在以后看书和看文章时要有所识别,批判的接受,亲身去体悟,符合不符合拳理,适合不适合你去练,适合于你去练,不适合于你就别去练。

下面说一说气:太极拳是内家拳法。

有一句话的好;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太极拳本身就在练内气,但是它不说气,“在气则滞”这句话的涵意是;在练太极拳时不要把意放在气上。

如果你把意放在气上,就会产生很多不利因素,对练好太极拳是不利的。

气分为清气和浊气。

清气分为五种,1、先天自然之气,是父母所给,就是由母体降生时带来的气。

2、乾坤正气,就是阴阳之气,也就是刚柔之气。

3、太和之气,就是丹田之气,就是心肝脾肺肾五气团聚的地方。

也叫五气朝元。

就是人之生死,病之轻重比先看元气存在的道理。

4、浩然之气。

就是运动时纯清无浊。

练一趟拳,气不发喘,面不改色,谈笑自若,在作战时能以沉着应战,养我浩然之气。

5、混元之气,就是功夫练成时,把全身之气团聚不散,混元一气,如铁石之坚。

攻之而不败,破之而不散。

浊气;浊气分为五种,1、横气、就是横气填胸,上下不接气。

在运动时呼呼发喘。

2、邪气。

就是呼吸不正常,时有时无在运动时嘴发青,脸发白。

3、逆气、就是在运动时肩上挑,肘上架,不知道沉肘松肩之法。

4、滞气、就是在运动时中气堵塞,使周身之气不能流通,久之有仃止之意。

(不同于逆气的是,逆气是由于挑肩架肘而造成。

使中气逆行。

如洪水倒流,百病丛生) 5、浊气就是运动时上重下,外散内空,完全用的是后天之气。

使一切浊气上涌。

练久人就生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