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峰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紫貂、原麝、黑嘴松鸡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峰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紫貂、原麝、黑嘴松鸡的种群数
量变化规律探析
雷宪奇
【摘要】岭峰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寒温带针叶林以及栖息动物而建立的.保护区内有濒危物种紫貂(Martes zibellina)、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黑嘴松鸡(Tetrao parvirostris)等珍稀资源.经过保护区多年努力,目前三种动物的种群得到恢复并增加.
【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3页(P77-79)
【关键词】岭峰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作者】雷宪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塔河林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岭峰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寒温带针叶林珍稀濒危物种紫貂 (Martes zibellina)、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黑嘴松鸡 (Tetrao parvirostris)等及其栖息地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目前,对这三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研究不多,紫貂主要针对亚种的研究[1]、起源[2]、遗传多样性及貂类系统发育研究[3]及保护与利用[4],饲养与贸易[5]等方面。

原麝主要集中在分布区域、栖息地与种群变化
[6-9]、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种质资源保护对策[10]、生境选择影响因子与
食物组成及季节变[11-12]以及保护和利用的研究[13-18]。

黑嘴松鸡主要是春季栖息地选择[19]和种群变化[20]。

2005年至2007年冬季,对以上三个物种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了专项调查,以便为岭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点
黑龙江省岭峰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41'~123°26',北纬52°15'~52°31'。

1.2 研究方法
沿紫貂 (Martes zibellina)、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黑嘴松鸡 (Tetrao parvirostris)栖息地调查,方法均采用样线调查法,在所围样方的对角线上进行。

1.2.1 调查工具
路线图、GPS、望远镜、木板夹、计步器、油性记号笔等。

1.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不同三种动物的活动习性,分别在黄昏、中午、傍晚沿样地线,按一定速度前进,控制在每小时2~3km,统计和记录所遇到的动物、尸体、毛发及粪便,记录其距离样线的距离及数量,连续调查3天,整理分析后得到种类名录,汇入附表中。

根据公式分种计算个体数,结果记录在附表中。

测定结果描述后,种群组成可直接记录样方中出现的所有野生动物中文名和拉丁名,而数量则可用一定面积上的动物个数来表示。

最后,将结果汇入附表中。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紫貂 (Martes zibellina)的种群数量变化
紫貂(Martes zibellina)在我国现在仅见于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老爷岭、
张广才岭、完达山,吉林的长白山和辽宁的桓仁县境内以及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等地,呈间断性分布。

已知我国紫貂分4个亚种,生活环境在大兴安岭分布的紫貂属于大兴安岭亚种 (M.z.princeps)。

在岭峰自然保护区,紫貂主要生活在兴安落叶松林以及兴安落叶松林混交林中。

由于保护区此两种林型为主要林型,冬季调查时除海拔较高陡峭山地外,各处几乎均有分布,尤以林下为偃松灌丛或倒木较多林中居多。

保护区内该种分布面积为52390hm2。

2001年,保护区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有紫貂密度为0.1364±0.0205只
/km2,保护区内约有90只。

2005年至2007年数量见表1。

表1 岭峰自然保护区紫貂种群数量变动年度90 113 167 152密度只/km2
0.1364±0.0205 0.1652±0.0417 0.2442±0.0356 2001 2005 2006 2007数量/只0.2223±0.0146
表1可见,2005年至2007年,保护区紫貂数量与2001年相比有明显的增加,尤其2006年与2005年相比增幅较大。

原因可能在于2004年前后,大兴安岭地区笃斯浆果价格猛增,当时进山采集野果的人员较多,当时保护区工作正在摸索开展,经验不足,出现了一些管理不严的局面,对紫貂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005年以后,保护区总结经验教训,加大保护力度,严禁进入保护区采山。

到2006年,紫貂种群有了较大的增加。

2007年与2001年相比,紫貂种群增长了68%。

图1 岭峰自然保护区紫貂种群数量变动图
2.2 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的种群数量变化
原麝在我国分布于吉林敦化、黑龙江伊春、内蒙古大兴安岭、河北、北京、山西吕梁山、安徽大别山和新疆阿尔泰山等地。

原麝喜栖于山地多岩石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

多有固定的活动范围,活动路线也比较固定,能踏出明显的小道。

夏季多在石砬子、河谷附近的陡峭山崖活动;冬
季喜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栖息。

在岭峰自然保护区,原麝分布区较为狭窄,仅在核心区的海拔较高的西部有一定分布,其他区域尚未发现,而且分布具有一定间断性。

这可能与它的栖息生境较为独特有关。

保护区内该种分布面积为26796hm2。

2001年,保护区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原麝种群数量为35±10只,分布
密度为0.0511 ±0.0222只/km2,2005年至2007年数量见表2。

表2 岭峰自然保护区原麝种群数量变化年度35 26 41 44密度只/km2
0.0511±0.0222 0.0380±0.0134 0.0599±0.0658 2001 2005 2006 2007数量/
只0.0643±0.0345
图2 岭峰自然保护区原麝种群数量变动图
2007年,原麝的数量较2001年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

原麝的生活环境较为独特,生境选择较为严格,尽管保护区内适合原麝的生境较多,但是在保护区内扩散速度较慢,短期内不易进入其他适合生境,推测原麝的种群恢复应该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2.3 黑嘴松鸡 (Tetrao parvirostris)的种群数量变动
在国外见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至萨哈林岛。

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有指名
亚种,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游荡鸟可抵及辽宁及河北边境。

黑嘴松鸡是典型的针叶林鸟类,大多在落叶松、冷杉、云杉、樟子松和红松等针叶林的林中空地、林缘和河谷地带活动,尤其是林下草本植物、幼树和灌木较好的地带。

保护区内该种分布面积约为58020hm2。

黑嘴松鸡冬季活动具有明显的集群性,2006年冬季调查时观察到最大的一群有
25只在同一片林地的乔木上栖息。

不同年份中黑嘴松鸡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同一
区域不同年份冬季可能都会发现。

2001年冬季资源调查时,保护区内发现6群共45只,2005年发现5群57只,2006年发现7群50只,2007年发现8群67只。

可见黑嘴松鸡近年来种群数量有所增长。

图3 岭峰自然保护区黑嘴松鸡种群数量变动图
3 结论
岭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保护区内以的珍稀濒危物种紫貂 (Martes zibellina)、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黑嘴松鸡 (Tetrao parvirostris)等的种群数量恢复与增加。

3.1 紫貂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2007年与 2001年相比,紫貂种群增长了68%。

紫貂分布密度由
0.1364±0.0205只/km2,增加到0.2223±0.0146只/km2。

即紫貂由90只,增加至152只。

3.2 原麝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2007年与 2001年相比,原麝种群增长了26%。

原麝种群分布密度由
0.0511±0.0222只/ km2,增加到0.0643±0.0345只/km2。

即原麝由35只,增加至44只。

3.3 黑嘴松鸡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2007年与2001年相比,黑嘴松鸡种群增长了49%。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马逸清,吴家炎.我国紫貂种下分类的研究——包括一新亚种[J].动物学报,1981,02:189-196.
[2]徐纯柱,张洪海等.基于线粒体DNA序列探讨中国紫貂的起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5:11-14.
[3]徐纯柱.紫貂遗传多样性及貂类系统发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
[4]朱妍,李波等.俄罗斯与中国紫貂保护利用现状的比较[J].经济动物学报,2011,04:198-202.
[5]紫貂饲养繁殖及其产品贸易现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6]孙光荣.对大兴安岭原麝的初步探讨[J].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79,00:76-91.
[7]李铮.对安徽省原麝种群和栖息地恢复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02,01:41-43.
[8]郝映红,马日千等.山西原麝现今地理分布初报[A].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动物学会:,1999:1.
[9]顾长明,刘嵩等.安徽大别山原麝资源现状[J].野生动物,1998,01:14-15.
[10]马晓哲.我国原麝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种质资源保存对策探讨[D].东北林业大学,2012. [11]张冬冬,朱洪强等.原麝生境选择影响因子的研究概况[J].经济动物学报,2014,01:44-46.
[12]张勇.大兴安岭原麝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13]吴民耀,王念等.林麝保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34-39.
[14]孙馨,路雪梅,张蕊,吕明月,等.汗马自然保护区景观标识系统研究[J].森林工程,2013,29(5):16-18.
[15]兰春梅,郭玉荣等.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原麝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J].林业勘查设计,2004,01:52-53.
[16]孙义男,郑昕.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斑块特征分析[J].森林工程,2014,30(4):46-49.
[17]刘文华,佟建明.中国的麝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04:28-32.
[18]郜二虎,遇达祎,李琼.我国麝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5,01:45-
47+44.
[19]张扬扬.黑龙江省岭峰自然保护区黑嘴松鸡春季栖息地选择[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0]尹远新,葛东宁等.我国东北地区黑嘴松鸡的种群及栖息地现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02:9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