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真菌和病毒
考点1: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下列生物中有真正的细胞核的是()
A、乳酸菌
B、醋酸菌
C、大肠杆菌
D、酵母菌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
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沸降温后进行持续观察。
装置如图所示。
预测实验的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
A、乙腐败时甲没有腐败
B、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
C、甲乙同时腐败
D、甲乙都不会腐败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缺少遗传物质
B、细菌和真菌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C、我们制作甜酒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D、霉菌在潮湿的粮食堆中比较容易生长
4、俗话说“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
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
C、遗传物质
D、成形的细胞核
5、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
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B、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
C、此实验证明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
D、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
6、根据美国公布的一份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美国超市售卖的牲畜和家禽肉中含有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以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
B、细胞内有叶绿体
C、有成形的细胞核
D、进行分裂生殖
7、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的加工都要用到细菌或真菌,如:①制酸奶,②酿酒,③制醋,④制作酱油,
⑤做面包。
以上各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的利用的是()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8、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要与许多的微生物接触,下列关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用灭活的狂犬病毒制成疫苗预防狂犬病
B、干制贮存食品的原理是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
C、制作泡菜的过程用到了乳酸菌
D、酿酒、做馒头或面包等都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
9、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类对它们“爱恨交加”。
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空气中飘散着许多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
C、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10、下列属于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都只能利用孢子繁殖
C、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1、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必须加入有机物,原因是细菌细胞中没有()
A、遗传物质
B、叶绿体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膜
12、吹打发霉物体,常有粉尘飞扬,这些粉尘主要是()
A、物体上的灰尘
B、霉菌孢子
C、霉菌种子
D、细菌的芽孢
13、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的基本条件()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阳光
D、丰富的有机物
14、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要将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
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
B、没有消费者
C、分解者很少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15、将馒头放入冰箱中,可以延长保存时间,主要原因是冰箱中()
A、氧含量低,细菌和真菌不能生存
B、温度低,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可防止水分散失
D、温度低,细菌和真菌全被冻死了
16、微小的细菌和真菌是人类的好帮手。
人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及其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酿酒----产生酒精
B、乳酸菌----生产泡菜----产生乳酸
C、醋酸菌----制酱----产生醋酸
D、酵母菌----制作馒头----产生二氧化碳
17、不同的食品可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下列食品与其保存方法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水果----低温保存法
B、牛奶----巴氏消毒法
C、袋装香肠----真空包装法
D、果脯----晒干脱水法
18、、培养细菌的一般步骤,正确的是()
①接种②高温灭菌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④恒温培养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考点2: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禽流感是由病毒引发的一种恶性传染病。
以下对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B、所有病毒对人类有害
C、病毒属于原核生物
D、禽流感病毒是植物病毒
2、下列属于病毒特征的是()
①不能独立生活②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③有细胞结构④无细胞结构⑤进行分裂生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3、从病毒分类的角度来看,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
A、流感病毒
B、乙肝病毒
C、大肠杆菌噬菌体
D、禽流感病毒
4、下列有关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和细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和真菌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综合考点:
1、如图为某些小生物的形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病毒是图中的(填字母)。
它不能独立生活,
只能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⑵A与C比较,细胞结构上A没有成形的。
A与C的细胞里都没有,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图中D的生殖方式是。
⑶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在酿酒、蒸馒头时离不开(填字母);制作泡菜时要利用乳酸菌,它需要生活在(填“有氧”或“无氧”)的环境中;城市的污水处理是利用A能分解污水中的;在夏天,受潮的衣物或食物常常发霉长毛,这应该是图中(填字母)生长繁殖的结果,我们常常把食品放入冰箱是利用低温。
2、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毫克/千克)
⑴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
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为使制作的泡菜有利于人体健康,应使泡菜充分
发酵,并使用浓度的盐水。
⑵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制作
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
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
除去盐水浓度不同,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以保持实验变量的唯一。
⑶兴趣小组在25℃测定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
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通过方式快速繁殖,其分解产生的大量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3、请回答下面制作米酒和酸奶的有关问题:
㈠我国农村每逢节日每家每户都有制作米酒的习俗。
家庭制作米酒的主要步骤是:①蒸熟饭并冷却(30℃)→②加酒曲→③保温发酵。
请回答:
⑴该酒曲中含的主要微生物及其所属类别分别是。
⑵步骤③中保温的目的是为菌种的生活提供。
㈡某兴趣小组尝试制作酸奶,其主要步骤如下:①奶粉和糖加水混合→②热处理(煮沸)→③冷却(42℃)→④加入一些品牌酸奶→⑤发酵→⑥保存食用。
请回答:
⑶步骤④的目的是。
⑷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与米酒酒曲中含的主要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⑸酸奶常用方法保存。
4、为探究三类细菌对氧的需求情况,某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他将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在无菌环境中倒入三个灭过菌的试管中,待培养基冷却后,分别将这三种细菌均匀放入3个试管的培养基中,然后将试管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如图显示了它们在试管中的生长层,根据图中所示结果,回答有关问题:⑴根据细菌的生活条件,在配制培养基时,除了放入
水和无机盐外,还必须放入。
⑵将这三种细菌均匀放入3个试管的培养基中,即为
培养细菌过程中的。
⑶实验中的变量是培养基不同层次中的不同。
⑷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只能在有氧的环境中生长和
繁殖的是放在试管中的细菌;只能在无氧的
环境中生长和繁殖的是放在试管中的细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繁殖的是放在试管中的细菌。
测试题13
考点1:1、D 2、B 3、D 4、D 5、C 6、D 7、B 8、B 9、B 10、D 11、B 12、B 13、C
14、C 15、B 16、C 17、D 18、B 考点2:1、A 2、B 3、C 4、D 综合考点:1、⑴B、寄生
⑵细胞核、叶绿体、孢子生殖⑶C、无氧、有机物、D、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⑴先上升后下降、较高⑵乳酸菌、乳酸菌使坛内缺氧,利于乳酸菌发酵、一样(相同)⑶分裂生殖、有机物、乳酸
3、⑴酵母菌、真菌⑵适宜的温度⑶接种乳酸菌⑷细胞核⑸冷藏
4、⑴有机物⑵接种⑶氧气含量⑷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