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研读、问题思考及课后活动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研读、问题思考及课后活动参考答案
第1课《鸦片战争》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危及国家统治;摧残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问题思考
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清政府腐朽落后。

鸦片战争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课后活动
(1)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

在你看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
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生产资料,保护鸦片贸易。

(2)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西方列强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问题思考: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会发生。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

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共同的强烈愿望。

侵略中国,就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课后活动
(1)根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提示:发动学生指图说明即可。

重点在强调侵占领土之多,手段之令人不齿。

(2)根据条件,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1)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清军畏敌如虎、官兵丧失斗志,而太平军则士气高昂、所向披靡。

(2)《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由于这一设想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能实现。

课后活动
在《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中,找出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的位置,思考太平军为什么进展这么顺利。

攻克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等地在定都天京之前。

由于当时的社会矛盾激化,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洪秀全利用“拜上帝会”将贫苦农民组织在一起,农民有斗争的积极性,太平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加之清军的腐朽衰败,所以太平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第4课《洋务运动》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课后活动
(1)A
(2)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
洋务运动在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大胆迈出了图强求富的第一步,这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长期封闭的中国主动走向近代世界的第一步。

洋务派注意世界形势的变化,努力推动中国社会的缓慢进步,改变了一个民族故步自封、盲目自大等落后的思想认识。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旅顺屠城是在日军高层将领的直接命令和间接煽动下对无辜的普通中国民众的野蛮屠杀。

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条条街巷血流成河。

日军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材料说明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问题思考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

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

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课后活动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第6课《戊戌变法》课后活动参考答案
问题思考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课后活动
(1)制作表格,整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同意观点A。

因为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

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同意观点B。

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所以说,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同意观点C。

因为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因此观点C是错误的。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揭帖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方式及目的。

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主张通过武力反抗将列强赶出中国;主张保清、扶清。

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但从揭帖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判别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反动统治之间的关系,并对清政府存有幻想,最终被清政府利用并出卖;他们没有把帝国主义侵略与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区别开来,“拆铁道”“拔线杆”“毁坏火轮船”等极端排外行为表现了他们对现代文明的盲目排斥;“神助拳”“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等内容则表明义和团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问题思考
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课后活动
(1)填充。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略。

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

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课后活动
(1)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结合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的具体活动展开分析。

在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他们虽然最后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永远闪耀着光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

(2)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辛亥革命》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

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课后活动
(1)B
(2)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发动学生收集并阅读革命党人的事迹材料,课堂中适时讲述,也可以举办历史故事会。

举例: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他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才极好。

虽生于富商家庭,但他真诚坦率、崇尚气节、吃苦耐劳。

青年时代,他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信念,主张推翻清政府。

1911年3月中旬,他从日本秘密运军火入广州,于同年4月,在黄兴的率领下,和林觉民、林文、刘元栋等革命党人参与起义,英勇攻入两广总督署。

在转战途中,他不幸中弹,最后力竭而死,时年25岁。

黄兴盛赞他“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

由于特殊的国情,革命党人把“排满”看得高于一切,认为革命之目的只在于消灭专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求辑睦”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各国外交上的承认,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新生政权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

它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

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

约法还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
效力与宪法等。

”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课后活动
(1)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阅读鲁迅的《故乡》《风波》《药》《阿Q正传》等小说,体会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这几部作品向我们展现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一群麻木、愚昧、冷漠的中国国民形象。

这些小说反映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赶走了皇帝,剪掉了辫子,但帝制余孽并未彻底消失,还在社会上肆虐;揭示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没有彻底打击和镇压封建势力,使一些封建军阀、土豪劣绅摇身一变,投机到革命阵营中,从内部破坏革命。

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没有完成,中国民众还处于封建势力和思想的统治之下。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赶跑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1)试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

他誓死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2)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中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材料中陆军人数和军费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课后活动
(1)B
(2)“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二十一条”的影响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中,与日本的矛盾日渐加剧;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等等。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后活动参考答案
问题思考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达到摧毁封建统治思想基石的目的。

因此,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来看,是正确的。

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

从这个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又有历史的局限性。

今天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课后活动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提示:通过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回顾,理解中国人对于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的。

再从民主与科学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及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性来理解和把握。

第13课《五四运动》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运动。

课后活动
(1)C
(2)假如你是五四运动中的一名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和日本的侵略行径,请你拟写一张进行爱国宣传的传单。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往的革命者只注重社会上层,中国共产党则真正开始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人民群众力量强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主宰者。

课后活动
(1)填充表格。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3)根据条件,观看电影《开天辟地》。

第15课《北伐战争》课后活动参考答案
问题思考
结合本课内容,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2)北伐师出有名,属正义战争,
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5)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6)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课后活动
(1)黄埔军校人才辈出,为国共两党培养出一大批高级将领。

搜集资料,讲讲他们的事迹。

提示:可提供黄埔军校杰出毕业生的名录,供学生选取,展开资料搜集。

(2)课后阅读有关北伐战争的故事,体会北伐将士英勇斗争的精神。

提示:通过阅读,使学生体会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一是需要革命阵地,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二是需要人民群众支持,即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三是需要进行武装斗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争。

问题思考
左图中正在讲话的人是周恩来,他可能会说些什么?试展开你的想象,将周恩来要讲的话表述出来。

提示: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等角度去考虑。

例如:“大革命失败告诉我们,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敌人的血腥屠杀,不会把我们吓倒,我们要从这里开始武装反抗!”等。

课后活动
将下列事件与其相对应的内容或意义用直线连接起来。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后活动
(1)班级即将举行长征故事会
①如果你是演讲者,你将搜集哪些相关资料?
搜集与长征有关的书籍、图片、视频资料等。

②在你搜集的有关长征的资料中,你会突出哪些重大事件?说明理由。

举例:遵义会议,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因为它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上,经历了湍急的河流、高耸的雪山、危机四伏的草地和各种难以预料的恶劣天气,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止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展现了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后活动参考答案
课后活动
1.根据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

2.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
试分析上述材料的意义。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材料研读
读上述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史实: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先后出动了70余万兵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姚子青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完成任务后撤出。

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课后活动
(1)D
(2)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局部抗战爆发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3)假如你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请你写一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解说词。

提示:要求全文语言流畅,史实准确,结论合理,要充分体现“论从史出”。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后活动参考答案
问题思考
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课后活动
(1)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

中国军人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在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但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溃败。

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2)搜集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家乡人民的抗日事迹。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