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通辽科尔沁区第七中学单国志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主要地位。
本章通过功和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教科书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一些物体具有能量的实例,引出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速度质量的关系,根据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认识机械能量常见的能量形式之一,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为后续学习动能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基础。
学情分析:能量一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但能量概念却很抽象。
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能,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
为使学生能定性的描述动能教材设计了“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明确实验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功率概念的引出,在学习速度的基础上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概念的关键。
教学目标: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对功率概念的认识.
3.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工具:PPT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一、力学中的功
(一)引入教材62页叉车托举货物的实例,学生能够通过举例,作图是方式描述机械功,教科书中的“想想议议”栏目提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得出机械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是难点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力不等于零,距离为零-----劳而无功
2.力等于零,距离不为零-------不劳无功
3.力不等于零,距离不等于零,但力与运动方向垂直------
垂直无功
(三)功的计算
通过例题强化公式的推导计算W=F.S
二、功率的复习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所以采用类比法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引入教学片断,比较两个人做功快慢对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判断为“想想议议”中的三种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赋予具体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
比较容易。
三、动能和势能
复习引入:通过滚摆实验等例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这些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共同原因是这些物体具有能量。
重点实验:“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利用
出示PPT 小球从斜面滚下撞击物体做功,来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被撞击物体运动的越远,说明钢球的动能就越大。
这使得钢球动能的大小可以用物体被撞击的远近来表示。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复习
通过PPT采用动画、视频渗透机械能守恒的思想,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教学片断关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得出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结论
通过教材73页“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强化机械能守恒。
五、直击中考:易错题训练
六、学生谈收获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功的计算公式W=FS
三、功率的计算P=W/t 单位;瓦特W
四、能单位:焦耳J 动能和势能“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课后反思:针对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兴趣很浓,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复习有针对性,再结合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效果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