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生义”例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文生义”例谈
作者:宋长丽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7期
汉语中有些词语从字面不难理解,有些词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果单从字面推断词义就会望文生义。

现实生活中,望文生义的现象并不少见,撷取一二,以求教于方家。

1.骄人
“骄人”这个词,常见于报刊,已不是个别的语言现象。

如“骄人风采”`“成绩骄人”等。

“骄人”一词《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释义为“值得骄傲”,《汉语大词典》收有“骄人”条,共有三义:①“得志的小人”;②“傲慢自大的人”;③“傲视他人;向他人显示骄矜”。

这三义都不是褒义用法。

其实,“骄人”一词出自《诗经·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

《辞海》释作“得志的小人”;余冠英主编《诗经与楚辞精品》中注为“傲慢的人,指谗者。

谗者因谗言被君主听从而跋扈,所以称为“骄人”。

《汉语大词典》引例:《史记·魏世家》:“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邹韬奋《经历》二十:“抛弃本国话不用,却用其外国语来,好象要以此骄人似的……”。

从《辞海》和《汉语大词典》的立义及引例来看,“骄人”是个贬义词,而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骄人”的注释却不含贬义。

在理解这个词时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避免望文生义。

2.滥觞
“滥觞”不是“泛滥”,却常被看作“泛滥”的同义词,报刊中经常用“造成了某某现象的滥觞”之类的语句。

“滥觞”语出《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用于比喻事物的开始。

如“滥觞于汉,传之者皆糟粕之余。

”(唐玄宗《孝经序》)“滥觞”这个意义一直延用至今,《现代汉语词典》即释其为“今指事物的起源”。

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人解释为:有许多腿的虫子,死了也不僵硬,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

“百足之虫”并非泛指,而是特指。

“百足”又叫“马陆”,是一种节肢动物,足多,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之”在这里是指示代词“这”“此”的意思。

“百足之虫”就是“百足这种虫子”。

“死而不僵”也并非是“死了而不僵硬”的意思。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源出三国魏曹元首的《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这里的“僵”应是“倒伏”“倒下”的意思。

“扶之者众也”与“不僵硬”没有因果关系,而与“不倒下”才具因果关系。

《史记·苏秦列传》:“详(佯)僵而弃酒。

”句中“僵”也是“倒伏”“倒下”的意思。

《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如今虽说不似先前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从这一例句看,“僵”也不应该解释为“僵硬”。

《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作为“僵硬”义项下的一个例句,可见是把“僵”当“僵硬”理解的,从词源和词义上看,似乎不妥。

总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全句的意思应是:百足这种虫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

比喻某人或某集团虽然失势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气势和能量。

4.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陈(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然则差强人意云者,乃甚强人意之谓,非稍强人意之谓也”。

“差”的“甚”义很多,葛洪《西京杂记》画工“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差稀,很稀少。

人们不解“差”的“甚”义而常常释为“尚”“略”,因此,往往误作“略强人意”。

《辞海》释为“尚能使人满意”,《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

按文意,光武帝是赞叹吴汉治军有方,如把“差”释为“尚”“略”,哪还有赞叹语气?
(宋长丽,山东省邹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