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TTLPR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关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5-HTTLPR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关联分析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法医学
指导教师:***
2002.5.28
5-HTrLPR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关联分析
摘要
}
f5.羟色氨转运体(5HTT)基因在5-HT回吸收入5一HT神经元内的过程中,r
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其启动子区的一个插入/缺失多态性(5.HTTLPR)与精神疾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多,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为了
进一步研究5.HTFLPR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关系,探讨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遗传学病因基础,寻找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预测措施.我们选择中国南方(广东省)的汉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该研究。
本研究将非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定为攻击他人致人轻伤以上的行为,将精神分裂症组的攻击行为定为根据KAY氏1988年编制的外显攻击行为评定量表(MOAS)对他人躯体攻击或物品攻击方面至少有一个3分以上者(包括3分)。
、采用四组病例一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了342例样本,其中包括无攻击行为的非、
精神病组样本96例,有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病组样本89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样本87例和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样本70例。
对5-HTrLPR和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该群体中54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小家系进行5一HTTLPR等位基因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DT)。
结果显示:非精神疾病者的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与5.}r几LPR没有关联。
即在中国南方(广东省)汉族人群中,该多态位点与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不相关,不能作为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预测因子。
可作进一步的重复研究来验证。
‘o一
同时,将本研究的结果与文献所报道的其他种族进行5-HTrLPR基因型频
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5-HTI'LPR的基因频率分布存/
在种族差异。
(中国人群与同本人群的分布频率相似,s短片段频率较高;而欧洲高加索人、美国黑人与以色列犹太人的基因型分布相似,s短片段的频率显著低于中国人群与FI本人群。
已往的研究认为:…S’能减少5.HTT基因的转录和5一mrr蛋白的表达,使5.HT的回吸收率减少,从而影响5一HT系统的功能。
根据这种观点,种族之间5.HTTLPR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的这种差异,可能预
示着中国人群与同本人群在5.HTT功能上相对欧洲高加索人、美国黑人与以色列犹太人较弱。
这种种族之问5-HTT存在功能差异的假想,以及5一HTTLPR基因型频率分布上的不同,是否引起种族之|’日J情绪、行为方面的差异,还需迸一步研究。
!—7
关键词:5-HTTLPR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关联分析
AnalysisofAssociationof5·HTTLPRwith
AggressioninSchizophrenia
Major:ForensicMedicine
MD:ZuoSue
Wu
Supervisor:Prof.Xinyao
TheserotonintransportergeneplaysaⅡimportantroleintheserotoninuptakeintoflenrons.Recently,manystudiesaboutassociationoftheinsertion/deletionpolymorphismintheserotonintransportergenepromoterregion(5-1t'IWLPR)withavarietyofmentalillnessandaggression.However,thecondusiousaredifferent.Here,wemadeastudyamongHartChineseinSouthC帖na.Thepurposeistoexanlinewhetherthispolymorphlelocusisasusceptibilityfactorforaggression,aggressioninschizophreniaandschizophreniainHanChinese.
Inthisstudy,thedefinitionofaggressioninnon-schizophreniaisthephysicalharmfulbehaviordirectlytowardothers,whichcausedatleastmiUinjury.Andtheaggressioninschizophreniaisbehaviorassessedbymorethan3scoresinharmingothersordestructinganobjectaccordingtheMOAS,describedbyKay'sin1988.
Cnse-controlstudyoffourgroupswascarriedout,including96samplesofnon·schizophreniawithoutaggression.89samplesofnon-schizophreniawithaggression,87samplesofschizophreniawithoutaggressionand70samplesofschizophreniawithaggression.Andtransmission/disequilibruimtest(TDT)analysiswasdonein54famii-es,eachincludinglschizophreniaprobandandhisparents.AllsampleswerecollectedfromHanChineseinSouthChinaandgenotypedfor5-HTTLPR.
Theresultsshowthat5-ITITLPRisnotassociatedwithaggression.
aggressioninschizophreniaorschizophrenia.Thisindicatesthat5-HTTLPR
cannotberegardedasapredictionfactorofaggressioninschizophrenia.Thegenotypefrequenciesandallelefrequenciesof5-HTTLPRinHanChineseacquiredfromthisstudywascomparedwiththoseinHanChinesefromSichuanprovinceJapanese,AfricanAmerican,EuropeanCaucasianandIsraeliJew.Theresultsshow:(1)therewasnodifferenceofgenotype
frequenciesorallelefrequenciesof5-HTTLPRbetweenHanChineseand
American,EuropeanJapanese,andnodifferenceofthatamongAfrican
CaucasianandIsraeliJew;(2)however,Therewasasignificanthigherfrequencyofallele“S”inHanChineseandJapanesepopulationcomparedwithotherthreeethnicgroups.Someauthorssaythattheshortallele“S”showsreducedtranscriptionandexpressionoftheserotanintransporter,ifso,thisindicatesthatthefunctionof5一mTinHanChineseandJapaneseislowerthanthatinotherthreeethnicgroupsandthatChineseandJapanesemayhavesomedifferencesinmoodoractionsfromotherthreeethnicgroups.Furtherstudiesarerequiredtovalidatethishypothesis.
Keyword:5-HTI'LPR;schizophrenia;aggression;association
IV—
5-HTI]_,PR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关联分析
第1章前言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里发病率最高的一类【”,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高,有的表现为对他人躯体造成伤害,有的表现为对财物的毁坏,常常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严重损害12I。
这种攻击行为,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病人丧失或部分丧失了对自己行为的辨认力和控制力,不能为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因而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采取医疗防范措旌尤为重要。
为此,有必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其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寻找对其发生攻击行为的征兆作好预测、预防的措施。
1.15.HT系统与精神疾病攻击行为的关系
对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豹研究,国内、国外精神病学者都在进行13’坷。
早期,有研究认为青年男性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精神疾病分类中的精神分裂症,尤其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发生率晟高:一般认为幻觉、妄想症状与攻击行为有关191。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些研究者就开始了精神疾病攻击行为的神经生化方面的研究,企图寻找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因素。
这些研究发现攻击行为与脑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系统功能低下有关【2111瑚】。
1995年,Hartna等人对18例有强迫观念与行为障碍(obssesiveandcompulsivedisorder)的个体外周血的5.HT浓度进行荧光分析,发现其中12个有破坏性行为障碍(destructivebehaviordisorder)的个体外周血的5-HT浓度较低uOl。
同时有大量的动物实验也证明了攻击行为与5.HT系统的功能有关【21.捌。
如给动物服用5-HT分解代谢药物麦角二乙酰胺(LsD)后,脑中5-HT含量降低,5.羟吲哚乙酸f5.hydroxyindoleaceticacid,5.HtAA)的含量稍有升高,此时动物出现明显的行为紊乱现象.其中包括出现攻击行为。
人体内约有l%的5-HT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分布于下丘脑、丘脑内侧核、中脑、脑干等多处【13I。
对多种生理功能均有影响,参与调节摄食行为、性行为、心血管功能,影响睡眠、疼痛
和精神活动aMelzter认为5-HT与多巴胺(dopamine,DA)之『自J存在相互抑制作用,共同影响人的情绪和精神活动。
5一FIT功能低下,则个体容易产生攻击行为【”I。
1.25-HT的代谢
5一HT主要在脑干的5.HT神经元内合成,其前体物质是色氨酸(tryptophan.TrP)。
该物质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人体内不能合成,血中的色氨酸进入5.羟色胺能神经元后,先经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hydroxylasc,TPH)作用生成5.羟色氨酸(5一hydroxytrypyophan,5-8TP),然后再经5一羟色氨酸脱羧酶(5一hyroxytrypyophandecarboxylasc,5一HTP-DC)脱羧成5一HT,储存于5.HT能神经终末的囊泡中,在神经调节中,这些5.HT沿着神经通路传递释放并与突触后膜的5.HT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释放于突触间隙的5一HT与受体结合后又迅速分离,大部分又被突触前膜上的5一HT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transportcL5一HTr)重摄取,摄取入神经终末的5一HT一部分进入囊泡储存和再利用,另一部分被线粒体表面的单胺氧化酶(monoamincoxidase,MAO)和依赖NAD+的醛脱氢酶作用生成5.HIAA。
上述各环节就组成Ys-trr系统I埘。
因而,在5-lfr代谢途径(如图1.1所示)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脑内5.HT的量,从而影响5.HT系统功能。
不少的研究证明,食物中色氨酸的缺乏、5.HT分解代谢药的使用、5.HT回吸收抑制以及其受体活性的改变等,都会影响体内5一HT和DA的浓度,使得人的情绪异常【11,15,18,19】。
1997年,美国c(,ccam等人分别用5.HT受体激动剂氛氟拉明和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给两组有非犯罪性攻击行为的人格障碍的个体服用,发现前者的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且伴有催乳素(prolactin,PRL)和5.HIAA水平的改变:同年,美国Unis等人将43名13.17岁有行为障碍的男孩分为有攻击行为和无攻击行为两组,分别测定外周血5.m哼茛度和血小板中【3H】标记的帕罗西汀(f3H1.Paroxctinc)5-H1fr结合情况,发现两组有显著差异;另外,大量的动物模型实验揭示攻击行为与5.HT功能系统的5.HT受体(5一HTAl.5一HTBl)的缺失,单胺氧化酶的异常’5.HT回吸收受阻都相关联121。
2t圳。
显然,5.HT对人的情绪、行为的调节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5-I-ITl"启动子区多态性与5.flit表达的关系
近10年来,开始了精神疾病与攻击行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是探讨5-HT
.2.
功能系统的一些相关基因(包括5.HT受体基因、5.HT转运体基因、色氨酸羟化酶基因、单胺氧化酶基因等)与精神疾病患者及其攻击行为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人类5一}r兀’基因是较好的研究指标I271,该基因位于17qll一12,编码5一m厂r蛋白,在5一HT重摄入突触前膜神经元内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8】。
现已发现该基因第二内含子内存在一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包括16.17个碱基的9/10/12个拷贝数的三种片段御。
301,以及该基因转录点上游tKb处启动子区有一个44bp片段插入/缺失的长度多态性(serotonintransporterlinkedpromoterregionpolymorphism,5·I-ITTLPR,S,1),如1.2图所示:目前的研究已证实,这个多态
I非6pdeletionol"insertion田I...............J
5—1婴野——————]_一日5.H11甲
一一阳I.......一
图1-25-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示意图(EMBL-GenBankaccessionnumberX76753)性位点与人类许多精神疾病相关联【¨t31j副。
Lesch等人于1997年提出5一H1rr基因启动子区的这个多态性位点,是人类和灵长类所特有,在人类情绪的调节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I“。
1995年,Heils等研究者发现,具有“sn”或“s,s”基因型者与具有“l/l”基因型者比较,前者的淋巴细胞5一H兀基因的转录较少,蛋白的表达较弱,同时,5.HT代谢途径中释放入突触间隙的5一HT的回吸收率比“vI”基因型者降低。
因此认为,5-H'ITLPR可能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和5.}玎rr蛋白的功能,从而影响5-HT的回吸收速率,使得5.HT系统功能不同,…S’等位基因能减少5.H]rr基因的转录和5.Hrr蛋白的表达,从而使5.HT的回吸牧率减少1341。
1996年,
Lesch等人选择了德国本土有焦虑相关人格特征的人中,选取了分别具有l/l、s/l
和s/s基因型的个体,用淋巴细胞株培养的方法,通过观察f3H15.HT的回吸收率、mRNA的量以及【“IIRTI-55d蛋白结合力来探讨5一HTTIJPR与5.}rrr功能的关系,结果也显示:纯合子Ⅵ的上述三个指标比具有其他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有明显增高。
而具有虮和s/s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在上述三个指标上的差异无显著性。
如图1.3所示[351。
因而认为“S”与“I”在5.m广r基因的转录和转运体蛋白的表达上有不同的功能,而且,“s”相对“l”呈显性。
1999年,GfecnbeI譬等人,研究了41名高加索男性的5-H1TrLPR与外周血小板rH]5一HT回吸收率的关系,得出了与Heils等人类似的结果。
如图1.4所示13“。
从这些研究来看.5.H1TLPR与外周血小板5.HT的回吸收率之间存在相关性,5-HTrLPR究竟通过何种途经来影响5.Ⅲ盯功能,目前还不清楚。
认为5-I-ITrLPR与5.H丌的功能有关,“S”等位基因能降低5.HTT的功能的假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1999年,NobiM等人同时对一组抑郁症患者和~组非抑郁症者进行了5-ITI'I'LPR基因分型和外周血小扳5.HT回吸收率的测定,发现对照组具有价基因型的个体的血小板5.HT的回吸收率比同组内具有s/l或s,s基因型的个体显著增高,同时比抑郁症组具有相同基因型l,l的个体也显著增高。
而对照组具有虮或啪基因型的个体和抑郁组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却不存在上述这种差劓371。
这个结果与前几位学者的结果相比,有了新的发现,即在不同人群中(抑郁症和非抑郁症),具有同样基因型l,l的的个体,5。
HT回吸收率可能会有不同。
这是否说明5-HT回吸收率除了受5-HTTLPR影响外,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如某种精神疾病相关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说明。
1.4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精神分裂症在世界人口中发病率约为1%1圳。
到目前为止,其发病原因仍不明确,根据对一些家系、双胞胎、寄养子女的研究,证明有家族聚集性,说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里,遗传因素大于环境因素【13”。
目前研究者认为可能是有多个基因之间以及各基因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所致.这些基因包括了,5.HT2a受体基因.DA的D3受体基因,以及分别位于染色体6p’6q,8p,13q,22q上的一些功能没有完全弄清的一些基因l川。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5.HT功能的低下和DA功能亢进已被证实。
1978年,owcn等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伏隔核和尾状核
中DA受体密度增高,后来的正电子发射扫描技术也证明了这一点l“。
5-HTTLPR是否为精神分裂症相关性因素,目前不同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果{39“】。
1998年,Stober等人同时对180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33个『F常个体,进行了5-HTFLPR位点的测定,结果发现两组在5-HTTLPR与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5一HTTLPR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而同年,Malhotra等人又发现5-HTTLPR与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相关,他们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5-HTTLPR基因分型,又对他们在停药四周后做简明精神症状评分(BPRS),发现具有l/l基因型者得分明显高于具有虮或啪基因型者的得分【42l。
因此.5.m厂rLjPR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1.55.HTTLPR与攻击行为相关性研究的现状和本研究的目的近年来,5-H'ITLPR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外较多。
但是有关5-HTI'LPR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见。
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了药物滥用、情感障碍、多动症、强迫症等多种精神疾病患者和非精神疾病者对他人、物体或自身攻击的行为与5-H'ITLPR的关系[6-s,431。
1999年,}七dlikainen等人对高加索白种人群中,51个具有累次发作的(recidivistic)冲动性暴力行为的早发性嗜酒者,154个无暴力行为的迟发性嗜酒者以及54个健康个体进行了5.HTIZ,PR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发现在有累次发作的冲动性暴力行为的早发性嗜酒者中,“s”频率明显增高:2000年,法国Bellivier等人,对237例有单向或双向情感障碍的病人,其中99例至少发生过一次自杀行为,26例有暴力企图,以及187例无自杀行为和情感障碍的正常人进行5-HTTLPR与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5一HTTLPR与自杀行为无关联,而与极端暴力形式的自杀可能有关联;同年,德国的Bondy等人对58例没有明确诊断为精神疾病但有自杀行为的高加索人和110例健康人进行5-HTTLPR基因分型,结果发现在自杀者中,s/s和s^的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
2001年,Manor等人用HRR(haplotyperelativerisk,见附录说明)设计方法,在以色列犹太人中,对69个含有既有过多冲动行为fhyperactive—impulsive)j7.有注意缺陷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LAmiD)的先证者家系,以及98个含有一个注意缺陷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O)的先症者家系进行了5.I-rlTLPR基
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析,发现既有过多冲动行为又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这类患者与其J下常父母相比,基因型“s,s”和等位基因…S频率显著减低。
从以上研究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多数研究是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同一人群中重复实验少。
②多数研究中,病例组样本量偏小,可能造成统计学偏差。
⑧攻击行为与5-HTTLPR的相关性研究,大部分只是在精神疾病患者之间比较,或者只是在非精神疾病者之间进行比较,即两组对照。
那么,5-HTTLPR究竟是否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与正常人的攻击行为是否有相同机理,或前者是因为精神疾病的病理学因素(如5一HT、DA等神经递质的改变)所致,目前还不能肯定。
④对攻击行为或暴力行为的定义不同,因此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那么,对自身的攻击和对他人的攻击,其发生机理是否一致,是否有相同的相关基因?目前还不清楚。
另外,样本的纳入标准不同(如暴力程度的评分范围不同等),也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综上所述,有必要在同一种族中增大样本量,科学合理设计,来验证5.I-ITILPR与无精神疾病史者的攻击行为、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国南方(广东省)的汉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同一人群中,采用四组病例.对照实验(即无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疾病组NSNA,有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疾病组NSA,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SNA和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SA),来探讨5一ITITLPR与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之间有无关联,探讨非精神疾病者的攻击行为和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与5-HTrLPR的相关性。
此外,攻击行为的界定对本研究选择对象关系重大,目前不同的研究者之间有些差异。
如1985年,Baron将攻击行为定义为任何形式的有目的地伤害另一个生物体的行为.其极端形式称为暴力l删。
而有些作者将他定义为基于愤怒、敌意、憎恨及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及其他目标采取的破坏性行为【2】。
可以表现为语言文字的攻击,也可以是具体的行动,如对他人或自己的伤害或对物体的毁坏。
在此,我们采用Baron对攻击行为的定义,并严格划定攻击行为的暴力程度,将非精神疾病组的攻击行为定义为攻击他人致人轻伤以上的行为;将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定义为:根据KAY氏1988年编制的修订外显攻击行为评定量表(MOAS)对他人躯体攻击或物品攻击方面评分为3分以上(包括3分)的行为。
同时取同一群体的精神分裂症核心小家系进行分析,以避免单纯的病例一对照研究可能出现的假阳性,提高本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旨在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病因中的遗传学基础,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
测、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第2章材料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
1.样本的纳入标准为:
(1)中国南方地区(广东省)的汉族人群
(2)年龄在18.60岁之『自J
(3)非精神病者的攻击行为定义为给他人身体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行为
(4)精神分裂症组的攻击行为是根据KAY氏1988年编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修订外显攻击行为评定量表(MOAS)对他人躯体攻击或物体攻击方
面评分为3分以上(包括3分)的行为
(5)精神分裂症组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CCMD.II.R)
(6)同意参加本研究。
2.样本总数为342例,其中无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疾病组96例;有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疾病组89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87例;有攻击行为
的精神分裂症组70例。
2.1.2家系样本
1.核心家系共54个,每个家系包括先证者一人和其父母。
2.所有的先证者,都符合下列要求:
(1)年龄在18.60岁之间
(2)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CCMD.II.R)
(3)同意参加本研究。
3.所有先证者都用精神分裂症修订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见附录表2.1。
凡是在对物体的物理性攻击或对他人的物理性攻击方面得分3
分或3分以上者列入病例.对照的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低于3分
的列入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
2.2实验仪器和试剂2.2.1主要实验仪器
1.PCR仪
2.冷冻离心机
3.高速微量离心机
4.微量加样器
5.电热恒温水温箱
6.电子天平
7.高压电泳仪
8.超纯水器
9.DNA定量仪
10.扫描仪
11.DNA紫外检测仪
2.2.2主要试剂
1.DRR20AGPCR试剂盒2.2mMol/LdNrP混合液3.丙烯酰胺
4.N,N‘一亚甲双丙烯酰胺5.过硫酸铵
6.甲醛
7."Iris
8.ED呵A
9.硼酸
10.琼脂糖
11.十二烷基磺酸钠,
12.蛋白酶K
13.重蒸酚
14.氯仿MWG··AG·-primeus
TGL-16G—A上海安婷科学仪器厂Eppendorf
AA-160DeriverInstrument
DY.W2型北京生化仪器厂
Millipore
GeneOuantPro
Hema
辽宁宝生(TAKARA)
上海生工
Bio.Rad
Bio.Rad
Bio.Rad
北京鼎国生物公司
中山医遗传教研室
广州试剂厂
15.无水碳酸钠
16.上样缓冲液
17.正向引物:5一‘GGCGTI’GCCGCTCTGAATGC一3’
18.反向引物:5一‘GAGGGACTGAGCTGGACAACCAC.3’
19.DNAMarker河南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20.硝酸银
21.无水乙酸
22.无水乙醇
23.枸椽酸钠
24.异丙醇
25.二甲基亚砜
以上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2.3方法
2.3.1DNA的提取
有攻击行为的非精神分裂症组采用口腔粘膜拭子,其余三组都取外周血,3.8%ACD抗凝。
所有样本均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DNA。
1.全血提取步骤如下:
(1)取500ul全血置于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蒸溜水致2/3管,轻轻倒转混匀,立即用10×SSC恢复等渗,8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
(2)重复步骤(1)两次
(3)加入400ul细胞核裂解液.40ul10%SDS,6mgProteinaseK,560C过夜(4)加等体积饱和酚,混匀10min,8000rpm离心5分钟,转移上清至新管(5)加等体积饱和酚/氯仿(1:1),混匀5min,8000rpm离心5分钟,转移上清至新管
(6)加等体积氯仿,混匀5min,8000rpm离心10分钟,转移上清至新管(7)加2倍体积无水冰乙醇,封盖,轻轻来回倒置摇匀10000rpm离心10分钟。
弃上清
(8)晾干后.加0.1XTE300ul溶解,40C冰箱保存备用
2.口腔黏膜细胞DNA提取如下:
(1)黏膜拭子两根,置于干净试管中,加入超纯水浸泡并不断晃动1分钟:(2)8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
(4)加入400ul细胞核裂解液,40ul10%SDS,6mgProteinaseK,560C过夜:
(5)加等体积饱和酚,混匀10min.8000rpm离心5min,转移上清至新管;(6)加等体积饱和酚/氯仿(1:1).混匀5min,8000rpm离心5min,转移上清至新管
(7)加等体积氯仿,混匀5min,8000rpm离心5rain,转移上清至新管(8)加2倍体积无水冰乙醇,封盖.轻轻来回倒置摇匀10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9)晾干后,加0.1×TE300ul溶解,40C冰箱保存备用
2.3.2PCR反应
1.PCR反应体系:
20uL反应体系
超纯消毒水
2×缓冲液
2mMoI/LdNTP
10uMoI/L正向引物
10uM01/L反向引物
TaqLA
DNA聚合酶模板DNA
2.PCR6.1uL6uL1.5uL0.6uL0.6uL0.2uL
50ng(1uL)
2.3.3PCR产物的检测
1.5×TBE的配制
清洗玻璃瓶后,用次强清洁液(重铬酸钾1209,浓硫酸120ml,蒸馏水1000m的混合液),浸泡数小时,然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净,高温消毒。
称取549Tris,27.59BoricAcid,20ml0.5mol/LEDTA(PH8.3)加蒸馏水定容至1L(5XTBE)
2.电泳上槽液的配制
清洗玻璃瓶后,用次强清洁液浸泡数小时,然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净。
100ml5XTBE加蒸馏水定容至1L
3.电泳下槽液的配制
清洗玻璃瓶后,用浸泡数小时,然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净。
称取73.89NaAc,自IIA.120ml5XTBE,加蒸馏水定容至900ml4.配制6%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
取一棕色瓶,清洗后,用次强清洁液浸泡数小时,然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净,高温消毒。
30%的丙烯酰胺凝胶母液:299丙烯酰胺,lgN,N'-亚甲双丙烯酰胺,加超纯水至60ml,加热溶解,再加超纯水至终体积100ml,40C保存。
配胶:超纯水15ml
凝胶母液5ml
5XTBE5ml
10%过硫酸铵180ul
TEMED】5ul
5.灌胶
凝胶板大小为25X13CM,厚0.5mm
6.上样,用6Xblue/orange上样缓冲液潜水上样,pBR322DNA/HaeHIMarkers作参照:
7.电泳,负极接上槽,正极接下槽,450V恒压电泳3小时
8.酸银染色
(1)10%乙醇固定5.10min:
(2)馏水适量清洗一次:
(3)1%的HN03浸泡1.5min:
(4)适量蒸馏水清洗:
(5)12mmol/L的硝酸银溶液染色15.30min;
(6)适量蒸馏水清洗;
(7)显色液(309无水碳酸钠溶于蒸馏水中,加入700u137%的甲醛溶液,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1)显色至带型清晰为止;
(8)立即用10%的醋酸停显。
(9)用滤纸将凝胶取出,置温箱中烤干。
2.3.4基因分型
2.3.5统计分析
所有样本的基因型分布都进行Hardy—Weinberg's平衡检验。
核心家系用等位基因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uimtest,TDT,病例对照样本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别用x2检验。
第3章结果
3.1样本的一般资料
所有样本都来自广东省。
病例.对照样本的构成情况见表3.1所示,共,342例,其中包括无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病组96例.平均年龄为28_+8岁;有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病组89例,平均年龄为25+6岁;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87例,
平均年龄为35±7岁,平均病程为10±5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70例。
平均年龄为34_+6岁,平均病程为i2_+5年。
所有样本都为无血缘关系的个体;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都以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为主,且都来自精神病院的住院病人。
所有非精神疾病组的样本都为无明显精神疾病症状史的个体(正常对照)。
无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病者为省职业病防治院和省公安厅门诊部的体检职工。
有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病者来自某监狱因伤害罪服刑的犯人。
精神分裂症家系共54个,先证者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5_+4岁,平均病程10-&_3年。
表3-1病例.对照样本的基本情况
组别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合计
男女
3.2Hardy-Weinberg’S平衡检验
基因分型后,各组样本经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都符台该平衡定律(p>0.05)。
表3-2各组样本基因型频率分布及Hardy.Weinberg检验结果
3.3病例-x寸照样本的5-HTTLP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的x2检验
本研究中病例.对照样本的的x2检验采用应用程序SPSSl0.0。
3.3.1四组病例.对照样本的比较
无攻击行为史的非精神病组NSNA、有攻击行为史的非精神病组NSA、无攻击行为史的精神分裂症组SNA和有攻击行为史的精神分裂症组S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见表3.3,各组之间5一HTrLPR基因型啪、非咖,l,l、非l,l频率的分布见表3-4。
各组之间5.HTTLP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基本相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即
1.无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病组和有攻击行为史的非精神病组之间5-HTTLPR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2.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和有攻击行为史的精神分裂症组之间5.HTI'LPR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3.无攻击行为的非精神病组与有攻击行为史的精神分裂症组之问5一HTI'LPR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4.有攻击行为史的非精神病组与无攻击行为史的精神分裂症组之间5一HTI'LPR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