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等腰三角形的 3、应用举例,强化训练 性质
1 等腰三角形 的两个底角相 等(等边对等 角) 2等腰三角形 顶角的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 和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等 腰三角形三线 合一) 变式1 、 在△ABC中,已知AB=AC,且 ∠B=80° ,则∠C= 度,∠A= 度。 A
解:∵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定理
已知:ABC中, AB=AC.
A
二 求证: B=C. 证 明 打开几何画板 猜 证明一:作顶角的平分线AD. 想, 证明二:作底边的高AD. 形 B 成 证明三:作底边的中线AD. 定 理
D
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A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B
12
D
C
变式3 在△ ABC中, AB=AC=5cm,AD=4cm,且 BD=CD,求点A到线段BC的距离。 4cm
四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2)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可证明:两角相 教 等,两线段相等,两直线互相垂直. 学 (3)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底边的中线、高或顶角平 分线是常用的作辅助线的方法,但应避免出现所作 反 辅助线满足两个条件,如:作△A BC的∠A的平分 馈, 线,使它垂直于对边. (4)遇到已知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的度数时, 引 需注意分类讨论,判断它能做顶角还是底角. 导 学习方法:实验—猜想---验证—应用 小 结
一 实 验 探 探索发现 折叠以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索, (除了两腰重合外,还有重合的部分吗?) 大 两个底角重合;折线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胆 并且垂直于底边 对折 猜 猜想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想 底边上的中线、高线、顶角平分线 互相重合。
实验2
实验1
请同学们将自己准备的 等腰三角形折叠,使得两腰重合。
则∠B=55 ° ∠C=55 ° 若底角即∠B=70° 则∠C=70° ∠A=40° A
2等腰三角 若底角即∠C=70° 形顶角的平 则∠B=70° ∠A=40° 分线,底边 上的中线和 若改为100°呢? 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在等腰三角形中, B (等腰三角 我们只要知道任一个 形三线合一)
C
角,就可以求出另外 两个角!
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
1 等腰三角 形的两个底 角相等(等 边对等角)
例2 已知:△ABC中,AB=AC. 小明想作∠BAC的平分线,但他没 有量角器,只有刻度尺,他如何作 出∠BAC的平分线? A
分析:根据“三线合一”,只需 作出三角形底边BC上的中线。 1 2 解: 取BC的中点D, 连结AD, ∵ △ABC中,AB=AC ∴∠1=∠2(三线合一) 即AD是△ABC顶角 B D ∠BAC 的平分线。 例2 演示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知识:
五 P103 练习1,2,3 完 P 习题A组 1,5 110 成 目 标, 布 置 作 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探究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2 能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简单的计算 和证明的问题;
方法和过程
采用实验探究学习法,学生在折叠的过程中观察、 发现问题,猜测结论,并进行证明,形成定理。并加 以应用,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探究性学习实验,使学生发现等腰 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顶角的平分线、底 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的性质; 2 通过性质的证明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 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现验证真理的方法(探究 - 猜想-论证).
∵∠B=80° (已知)
∴∠C=80° 又∵∠A+∠B+∠C=180°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 ∴∠A=180°- ∠B-∠C B C
∠A=20°
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
1 等腰三角 形的两个底 角相等(等 边对等角)
变式2、 在△ABC中,如果AB=AC, 且一个角等于70°,求另两个角的度 数。 若顶角即∠A=70°
C
等腰三角形的 性质
3、应用举例,强化训练
1 等腰三角形 例1 在△ABC中,已知AB=AC,且 的两个底角相 ∠ A=120° ,求∠B,∠C的度数. 等(等边对等 解: ∵△ABC中,AB=AC(已知) 角) ∴∠B=∠C(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
顶角的平分线, 又∵∠A+∠B+∠C=180° 底边上的中线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 和底边上的高 A 互相重合(等 ∠A=120° (已知) 腰三角形三线 ∴∠B+∠C=60o 合一) ∠B=30° B ∠C=30°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证明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实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法
1、实验探索,大胆猜想 2、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3、应用举例,强化训练 4、教学反馈,引导小结 5、完成目标,布置作业
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
B
C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在
一个
注意: B 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C
用符号 ∵ AC=AB(已知) 语言表 示为: ∴ ∠B=∠C ( 等边对等角 )
在△ABC中,
推论 猜想2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 实验3 高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A (简称“三线合一”) 二 符号表示: 1 2 证 明 在△ABC中 猜 (1)∵AB=AC,AD⊥BC, 1 2 BD DC ∴∠___=∠___,____=____; 想, (2)∵AB=AC,AD是中线, 形 ∴∠_=∠_,____⊥____; B 1 2 AD BC D 成 (3)∵AB=AC,AD是角平分线, AD BC 定 ∴____⊥____,____=____。 BD DC 理
2等腰三角 形顶角的平 分线,底边 上的中线和 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 形三线合一)
C
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
1 等腰三角 形的两个底 角相等(等 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 形顶角的平 分线,底边 上的中线和 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 形三线合一)
变式1 在△ABC中,AB=AC,且 AD ⊥BC,已知BD=2cm,求 A 4 DC=___cm, BC=___cm. 2 变式2 在△ ABC中, AB=AC,且AD ⊥BC, ∠ 1=20°,则∠ 2=20 度 ∠ BAC= 40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