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材简析: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词。
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都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所作,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
《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所作,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
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导语页,谈话:同学们,当这样一幅图画展现在你的面前时,你感受到一股怎样的气息?让我们走进纯朴的乡村,一同欣赏一道独特的风景,领略一幅和谐的画卷吧。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3.质疑:从课题中大家可以发现,不仅包括古诗,还有词。
猜猜这三首哪首是词?二、词的常识1.读题目。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指导“乐”的发音。
2.词牌名及题目。
观察词的题目谈发现。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3.初步了解词。
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词分为上下两阙。
而且句子有长有短,又被称为“长短句”。
4.简介辛弃疾。
三、初读正音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茅檐翁媪亡赖卧剥4.指导书写:茅、檐、剥。
5.强调剥的读音。
三、理解词语1.运用所学方法自己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
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和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强调“亡”的读音。
四、品读赏析,感悟词境1.配乐诵读。
此时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2.抓关键词感悟作者内心。
①当作者辛弃疾看到这一家五口日常生活的场景时,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找出表示词人心情的那个字。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包含古诗词的文字和图片。
3.音频设备:播放古诗词朗读的音频。
4.黑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利用音频播放《将进酒》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2.学习古诗词《将进酒》(20分钟)•指导学生跟读古诗词,并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将进酒》中的情感和意义。
•班级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将进酒》(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复习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背诵。
2.学习古诗词《静夜思》(20分钟)•展示《静夜思》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场景和情感。
•学习生词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静夜思》(10分钟)•学生互相背诵《静夜思》,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
2.学习古诗词《水调歌头》(20分钟)•展示《水调歌头》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和语言之美。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现代语言解释古诗词的意义。
•学生展示解释成果并互相评价。
六、课堂总结•回顾学生在此次教学中的收获和进步。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词风缠绵而不颓废,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选编这三首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篇一:《独坐敬亭山》(一)导入课习题,揭习题。
⑴今天,教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习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⑵揭习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⑶解习题:“独坐”是什么意思?标题是什么意思?齐读课习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⑴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划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局部,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⑴听音朗诵,初识古诗。
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诵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心得诗意。
⑴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⑵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独的云;“独”单独;“闲”悠闲;“相看”相互看;“不厌”不满足;)⑶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⑷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⑸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独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好像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灵的孤单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注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沉感情。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中的词语或成语,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优美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朗读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把握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古文诗的语言特点,认识并理解古代田园生活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老师版教材和学生课本。
2.课堂录音或音响设备。
3.准备分发诗歌的抄写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在黑板上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让学生猜测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题材。
2.朗读诗歌请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注意语调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3.讲解诗歌解释诗歌中的生字和成语,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含义,并注意诗歌的格律和修辞手法。
4.讨论交流让学生就诗歌中的田园风光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感受自然景观,激发对自然的喜爱。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背诵诗歌或撰写感想,巩固课堂学习。
五、教学反馈1.结合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问。
六、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自行查找与田园风光相关的古代诗词或现代诗歌,进行欣赏和比较。
2.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农田或乡村,感受现实中的田园生活,激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2023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案
2023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案➢课时目标1.认识“徐、疏”2个生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古诗的大意,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图上的景色有哪些,这让你想起了哪首诗?2.学生试背《小池》。
3.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1.学生齐读诗题。
2.学生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1)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意思。
(2)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徐”;“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店”就是一位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3)诗题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姓徐人家的客店。
4.再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5.简介写作背景。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家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诗人,触发了诗人的诗兴。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导书写会写的字。
3.把字词放到诗词中,再次正确流利地读诗。
四、图文结合,初读感知1.了解景物。
(1)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2)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学生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儿童”“黄蝶”“菜花”(油菜花);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3.再读诗句,指导读通顺。
五、理解诗意,渐入诗境1.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对诗中景物有所感知,为后文体会作者的描写作铺垫。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朗读并理解《1、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
•能够初步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能够通过朗读和理解古诗,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修辞意识。
二、教学内容《1、古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部分,包括三首古诗,分别是XXX、XXX、XXX(待补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朗读《1、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并能初步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学习古诗(15分钟)1.老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2.分段解读古诗内容,讲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修辞手法。
三、课文赏析(15分钟)1.学生依次朗读古诗,展示个人感悟。
2.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并展示讨论成果。
四、课文理解(15分钟)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2.针对问题展开探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
五、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下一次教学我会着重在提问与讨论环节加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蕴。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所学古诗中的一首,写一篇感想并交到班级,力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就是《1、古诗三首》古诗教学设计的全过程。
愿每位学生在此次课程中都能收获知识和感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能够背诵《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3.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诗意风景描写。
2.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素材、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入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学习诗词:通过逐句解读,让学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义。
3.背诵诗词:分段进行诗词的背诵,重点在于把握节奏和韵律。
4.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调转折。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词,加深印象。
2.音韵训练:通过音乐、打击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3.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表现欲,提高朗读水平。
4.总结:对整节课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朗读《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准备一段演讲,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古诗词,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加强。
未来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展更多情感培养和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基于学情起点,引导学生学会想象和表达画面,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时依照古典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设计了诵读古诗、理解大意、想象画面、拓展延伸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了解古诗,感受古诗内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对诗句所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杨万里目睹暮春时新绿景色和儿童“追蝶”时的快乐与兴奋之情,感受范成大诗中田园生活的忙碌与闲趣。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初次接触宋词,从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村居画面,体会词作中蕴藏的情感。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这首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营造氛围引入:今天,我们将开始新学期、新的单元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会偶遇纯朴的乡村,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那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诗题,学生齐读诗题。
二、理解诗题,初读古诗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注释理解:“四时”,指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杂”,平舌音;“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介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范成大看遍了乡村四季不同的景色,写了一系列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初夏时节。
2.自由朗读。
(1)扫除读诗障碍,重点指导:篱:教写“篱”字,引导学生关注竹字头,出示图片理解词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一、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三首古诗词:《乡村四月》、《静夜思》和《游子吟》。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创作的,描绘了乡村四月美丽的景色和农家的繁忙气氛,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通过描绘游子离家漂泊的艰辛和母亲的深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 能够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解释。
3. 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大意。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古诗词的内容。
2. 古诗词课本或者打印的诗词,用于学生阅读和朗读。
3.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词的朗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音乐或者讲解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展示:使用PPT或者黑板,将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朗读: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节奏和停顿朗读三首古诗词,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4. 解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词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
5. 欣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和背诵诗词,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7.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设计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一首古诗词的题目和关键诗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能够朗读《古诗三首》。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4.认识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道理。
二、教学准备1.板书准备:相关古诗内容和注释。
2.课件准备:配合古诗内容的PPT或图片。
3.教具准备:音响设备。
4.学具准备:学生课本、学生笔记本或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同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通过引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部分:学习古诗文字及背景知识1.老师朗读《古诗三首》,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品读和理解。
2.分组让学生读诗、思考诗的含义,进行讨论。
3.通过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意境。
第三部分:思考与感悟1.引导学生发表对古诗的感悟和领悟,促进学生对古诗哲理的思考和探究。
2.与学生共同分析古诗中的辞藻和修辞手法,增进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意识。
第四部分:巩固与拓展1.设计有趣的小练习或活动,如填空、选择题等,检测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其他古诗,拓宽诗歌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词汇积累。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古诗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同时,我还会加强对于古诗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提升诗歌鉴赏和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帮助我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含了《春晓》、《江南春》和《蜂》三首古诗。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首古诗各有特色,《春晓》描绘了春天的早晨,生机勃勃的景象;《江南春》则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风光;而《蜂》以蜜蜂的视角,赞美了春天的甜蜜和勤劳的蜜蜂。
这三首诗各有千秋,但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但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春天的认识各有不同,需要通过诗词的学习,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习《春晓》:(1)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分析诗句,解释生词,理解古诗意思。
(3)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春天的美好。
(4)朗读、背诵。
3.学习《江南春》:(1)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分析诗句,解释生词,理解古诗意思。
(3)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江南春天的美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讲解、示范和模仿,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通过提问、引导、点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结合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
难点: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和艺术魅力,理解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和意象。
1. 理解并掌握《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生词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简介背景和诗意引入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大声朗读《古诗词三首》,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划出不熟悉的字词,自主做好标注。
教师强调学生认真倾听同学读音,并及时纠正读音问题。
生字新词教学。
教师利用生字卡片,展示《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新词,如:“碧空如洗”、“翠色欲流”、“吟咏”等。
教师逐一解释生字新词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并通过造句等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新词的使用方式。
如:学生尝试用新词造句并回答相关问题进行强化练习等。
并且采用看图识字,辨识字义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
对于词语中的难字、生僻字,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写法,注意字形结构,通过临摹等加以巩固。
教师应逐步讲解并加以引导点拨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
在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时提问相应的词汇含义,让学生尝试回答并相互补充完善。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相互学习和提升理解程度。
教师在课程最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和回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背景故事;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体会古人的生活情感;3.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感受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意境;2.朗读和背诵古诗词,体验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交际困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心情;2.通过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谈论“宿”字的意思,引导学生了解宿舍或住宿的概念,并带入古代人宿店的情境。
学习1.播放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2.解释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3.分段逐句解读古诗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4.同学们几人一组,合作演绎古诗词,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拓展1.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客栈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想象作者的生活境况;2.与学生分享古代旅行文化、客栈生活的风俗习惯,扩展学生对古代生活的认识。
归纳结合古诗词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古人生活方式与现代的异同,并思考古诗词对自己的启发。
五、课堂讨论1.你认为古诗词中的“新市徐公店”是怎样的一个地方?2.如果你是古人,你宿店时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3.你觉得古诗词中的“宿店”情景和现代旅行有什么区别?六、课后作业1.背诵《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词;2.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宿店体验的文章,展示在课堂上。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理解古诗词之美,感悟古人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2~3内容。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3.体会古诗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词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 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 简介作者:范成大,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 解释课题。
质疑,诗人为什么对乡村生活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吧。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 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 听录音范读,感受节奏,划停顿,读出节奏。
3. 多种形式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理解大意(一)先学。
1.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反馈理解情况。
(二)后教。
(全班交流,教师指点)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说景物的特点。
(3)师:多美的景色呀!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4)用换字法体会“肥”“稀”两个字用在这里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精炼性。
(5)师: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能感受到这种美?(学生个别读)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学生说诗句意思。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学生质疑。
重点引导想象: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3)师: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人们的劳动情景,在诗中并没有直接地写出来,但我们却通过对诗句的质疑,再展开适当的想象,就挖掘出来了。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绝句》和《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词。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的缩略,具有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三首》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词的美,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掌握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欣赏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古诗词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主动探索古诗词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诗词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2.教学用具:准备诗卡片、黑板等教学用具,方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3.学习资源:收集相关的古诗词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意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
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古诗词三首 2 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词三首》。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乡下人家 2 天窗 2 三月桃花水 1 习作 2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篇一:《独坐敬亭山》(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单元提示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
《古诗词三首》分别描绘了儿童戏蝶、初夏田园和农家安居的宋代乡村和谐画卷;《乡下人家》以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农家小院门前屋后在不同时节中呈现的独特景致;《天窗》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乡下儿童放飞心灵的生活片段;《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描绘了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画卷,作者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字时行间尽情跳动。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它既提示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也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其中“初步体会”则指出了教师教学时应把握的度,引导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
该要素安排在第一单元,是对四年级上册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衔接与提升。
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思,比四上的要求更加具体、更加聚焦,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逐步丰富个性化感受,增进理解,从而提升阅读的综合能力。
为了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本单元在选文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能力培养上又注重了梯度。
《古诗词三首》书后习题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画面强的诗句,在想象画面中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乡下人家》在文末借助泡泡图直接提示抓关键句来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天窗》除了书后习题点明需理解结尾的关键词句外,还借助泡泡图提示还需关注藏在课文中间的关键语句;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利用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迁移运用前面学到的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整体上梳理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提示学生学会在文章不同位置抓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想法,体会作者情感;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通过城乡生活比较、看图仿写和自然风光的名联积累,都指向了让学生从“内在体会词句情感”向“运用词句表达感受”的语言内化过程。
“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是单元表达目标,安排了习作《我的乐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乐趣,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这与单元语文要素互相呼应,前面的课文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习惯,同时也给学生习作中自由表达感受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阅读体验”与“内化表达”的结合,让学生经历一次“阅读发现—生活体验—表达自我”的学习过程,感受阅读与表达的乐趣。
乡村生活,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太过寻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又太过陌生。
因而老师重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咀嚼涵咏,努力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还原作者笔下乡村生活的意境,在字里行间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1古诗词三首教材品析纯朴的乡村,美丽的田园,如诗如画,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那么在诗人笔下,乡村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一下南宋三位诗人通过诗词描绘的田园美景吧。
本课的《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是七言绝句,《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杨万里的诗意象清新明朗,语言活泼自然,别具一格,史称“诚斋体”。
《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充分体现出“诚斋体”的创作特色。
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乡村暮春时的蓬勃生机: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头的新叶还未长成绿荫。
“树头新绿未成阴”,这只是暮春时节短期内的景物特征,但被细心的诗人发现了。
此句与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的后两句写儿童奔跑捕蝶的欢乐场景:儿童飞快地奔跑着捕捉上下翩飞的黄色蝴蝶,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篱落疏疏,新绿萌发,菜花繁密,儿童奔跑,蝴蝶翩飞,整首诗动静结合,写得十分生动,表达出诗人对乡居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特别是结尾处写到蝴蝶与菜花同色,无处寻找,但蝴蝶还在,儿童还在寻找,后来的读诗人也在帮着寻找,真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啊。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六十首,最能体现范成大田园诗的特色。
这组诗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展现了宋代农村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本课选的是其中的一首。
诗中有画,全诗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画,反映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安详。
诗的一二两句对仗工整: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杏子肥,菜花稀。
诗中有选择性地对果树庄稼的颜色、形态进行了描绘,这是古诗中的一种互文的手法,如写梅子、麦花的颜色就让读者联想到杏子、菜花的颜色(写形态同样如此),这样既省笔墨,又可进一步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生长的繁盛景象。
三四句运用特写镜头,通过刻画蜻蜓、蛱蝶的翻飞来反衬乡村生活的幽静,也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本诗同样做到了动静结合,诗的后两句,巧于留白,余韵悠长,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表现了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其乐融融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安宁平静的生活的喜爱。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词分上下两阕(或上下两片)。
上阕前两句勾勒出环境:一座低低的茅屋前流过一条清清的小溪,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接下来写到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妇,正带着微醉的神态,用吴地的口音亲亲热热地逗趣、取乐。
下阕写到老夫妇的三个儿子的活动: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瞧,他正躺在小溪边剥着莲蓬吃呢。
全词笔致轻灵,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活了各具形态的五个人,但毫无凝滞之感,向读者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农家乐画面。
辛弃疾富有爱国热情,但他在政治上屡屡受挫,他提出的抗金北伐的主张均未被采纳。
《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排斥,归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时所写。
虽然他的词以豪放为主,但这首词却清丽脱俗,语言浅易,运用白描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在教学这三首诗词时,建议以读为主线,结合关键词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乡村那独特、和谐的风景,纯朴、可爱的人文。
品读诗词时,要有整体观诗的理念。
比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第一句写了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伸向远方,画面感并不太强。
通读全诗后,你会陆续看到树头新绿萌发,路边菜花繁茂,儿童奔跑捕蝶,此时再回头品悟第一句中的“深”字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小路在菜花的掩映下显得幽深,小路在儿童的奔跑中显得漫长。
通观《清平乐·村居》全词,你会发现开头写到的小溪是一根线,串起了整首词,人物的活动都是在小溪边展开的,小溪让村居生活更灵动,更滋润。
本课前两首诗均配有简洁明丽的插图,可作为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的参照。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会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诗词中呈现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展开想象,描述诗词中呈现的画面。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前两首古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诗,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前两首诗,会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诗中呈现的情景。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
(2)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首诗?请背诵给大家听。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杨万里(1127 -1206) 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其诗大多描写自然最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
2.揭示课题,引出新授。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1)认读“宿、徐”同学们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再引出题目的意思。
预设:在招待所、小旅馆等的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应就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引导理解“徐公店”指一位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说出题目的意思就是投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
(2)读诗题。
在明确题目的意思后请把诗题读正确。
二、看图初读,感知大意1.创设情境,故事入诗。
(1)那一天,杨万里吃过早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自已去读读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字音读正确。
(2)了解景物。
自由读,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儿童““黄蝶”“菜花”,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就是诗中的“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是指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径”,可联系《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
2.再读诗句,读通读顺。
三、难点理解,读出画面。
1.景物呈现,多姿多彩。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2)读诗句,说一说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讨论交流: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
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预设:树头新绿萌发,路边菜花繁茂,儿童奔跑捕蝶,此时再回头品悟第一句中的“深”字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小路在菜花的掩映下显得幽深,小路在儿童的奔跑中显得漫长。
品读:急走:快速地奔跑。
蝴蝶与菜花颜色相同,因此蝴蝶飞入菜花就找不到了。
诗到此戛然而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想象画面,升华情感。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看看图,再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预设:篱笆旁边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
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花香。
一个身穿红衣,头扎两条小辫的小孩高兴地追赶着黄蝴蝶跑了进来,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忽高忽低,一转眼就飞入金黄色的油菜花里,小孩东找找,西看看,分不清哪些是油菜花,哪些是黄蝴蝶了。
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着。
预设:一天中午,杨万里吃完饭出去散步,看见一片油菜田,田边有一排稀稀疏疏的篱笆墙,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通向远方。
路边有一棵大树,树上的花已经落了,刚吐出点点嫩叶。
这时,他听到小男孩的声音:“别飞!别飞!”杨万里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正追赶一只黄蝴蝶。
蝴蝶飞到菜花里不见了,小男孩傻眼了,自言自语地说:“我的蝴蝶呢?我的蝴蝶呢?”杨万里看到这里,诗兴大发,回屋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