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庭中有奇树》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曰荣,草本之
花曰华,这里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思念的人。
上下句互通。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送达。
历时很久。
诗句品读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 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 意盎然。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 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 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主旨归纳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 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 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 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 梅花给他。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 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 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 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 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 相思怀念之情更加无法解脱。
庭
中
有
奇 树
《 古 诗
十
九
首
》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佳美、珍贵的树。
花。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引枝条。
繁盛。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充满。
给予,馈赠。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送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历时很久。
诗词翻译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
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 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主旨归纳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 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 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 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 梅花给他。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 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 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诗歌解读
庭中有奇树 佳美、珍贵的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
花。滋,繁盛。
花。木本之花 攀条折其荣读,作将wè以i,遗给予所,思馈赠。。
曰荣,草本之
花曰华,这里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思念的人。
上下句互通。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送达。
历时很久。
诗句品读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
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
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诗词赏析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四句诗写得很朴素,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场面和 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 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 了春意盎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 色不是大自然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 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 意盎然。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 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 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课后拓展 仿照此诗的格式写一首以“爱”为话题的诗。
二是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诗的最后两句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从前面六句来 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 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 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 同样的思想感情。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 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 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重点赏析
一是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 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 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 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 很快就会败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用 花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
庭
中
有
奇 树
《 古 诗
十
九
首
》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组诗。最早见于 《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 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 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 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诗人用“盈”字将人和花作密 切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 执花在手痴痴久立,任它香 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 景象,将作者折花之后色忧 愁传达得出神入化。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 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 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 足贵”,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 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 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 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 法解脱。
重点赏析
一是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 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 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 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 很快就会败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用 花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
二是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诗的最后两句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从前面六句来 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 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 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 同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组诗。最早见于 《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 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 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 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诗歌解读
庭中有奇树 佳美、珍贵的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
花。滋,繁盛。
花。木本之花 攀条折其荣读,作将wè以i,遗给予所,思馈赠。。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 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 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 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 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 相思怀念之情更加无法解脱。
庭中有奇树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关介绍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 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 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 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 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 诗达到成熟的标志。
诗词解读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花曰华,这里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思念的人。
上下句互通。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送达。
历时很久。
诗句品读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 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 意盎然。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 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 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主旨归纳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 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 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 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 梅花给他。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 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 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 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 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 相思怀念之情更加无法解脱。
庭
中
有
奇 树
《 古 诗
十
九
首
》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佳美、珍贵的树。
花。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引枝条。
繁盛。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充满。
给予,馈赠。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送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历时很久。
诗词翻译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
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 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主旨归纳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 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 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 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 梅花给他。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 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 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诗歌解读
庭中有奇树 佳美、珍贵的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
花。滋,繁盛。
花。木本之花 攀条折其荣读,作将wè以i,遗给予所,思馈赠。。
曰荣,草本之
花曰华,这里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思念的人。
上下句互通。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送达。
历时很久。
诗句品读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
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
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诗词赏析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四句诗写得很朴素,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场面和 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 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 了春意盎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 色不是大自然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 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 意盎然。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 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 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课后拓展 仿照此诗的格式写一首以“爱”为话题的诗。
二是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诗的最后两句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从前面六句来 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 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 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 同样的思想感情。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 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 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重点赏析
一是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 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 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 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 很快就会败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用 花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
庭
中
有
奇 树
《 古 诗
十
九
首
》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组诗。最早见于 《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 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 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 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诗人用“盈”字将人和花作密 切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 执花在手痴痴久立,任它香 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 景象,将作者折花之后色忧 愁传达得出神入化。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 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 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 足贵”,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 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 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 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 法解脱。
重点赏析
一是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 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 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 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 很快就会败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用 花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
二是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诗的最后两句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从前面六句来 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 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 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 同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组诗。最早见于 《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 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 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 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诗歌解读
庭中有奇树 佳美、珍贵的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
花。滋,繁盛。
花。木本之花 攀条折其荣读,作将wè以i,遗给予所,思馈赠。。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 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 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 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 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 相思怀念之情更加无法解脱。
庭中有奇树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关介绍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 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 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 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 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 诗达到成熟的标志。
诗词解读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