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储蓄利率弹性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储蓄利率弹性实证分析
摘要:我国居民储蓄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

我国要实现经济长久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外生变量。

因此,研究利率变动和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考察中国宏观经济的利率传导机制以及深化对利率调控手段的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分析居民储蓄存款与名义利率及活期存款与实际利率的相关数据,进而得到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

关键词: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居民储蓄存款;储蓄利率弹性
一、居民储蓄利率相关理论研究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储蓄是利率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利率的变动也会给储蓄带来反作用。

一般来说,利率越高,储蓄额就越大;反过来,利率越低,储蓄就越少。

表明储蓄与利率是正相关的。

现代经济理论对利率的研究从利率变动所引发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利率降低时,一方面会因储蓄收益的降低而引起储蓄的减少和消费的增加,这种效应被称为“替代效应”,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储蓄收益的降低减少了未来的收入从而促使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和增加储蓄,以确保未来的消费水平不降低,这种效应被称为“收入效应”。

由于这两种效应对消费-储蓄替代关系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消费替代关系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因此,从总体来说,利率变动对居民消费与储蓄效应在理论上是无法确定的。

在这一点上,现代经济学家的观点与古典经济学家存在明显的差异。

也就说,现代经济学家虽然承认利率对居民的储蓄有重要影响,但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古典经济学家所阐述的那种明确的相关关系。

对于居民储蓄是否受利率影响,国内学者把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区分开来,利用全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矛盾的结论: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对实际利率有弱正相关性,对名义利率不敏感。

如在徐燕(1992)的实证分析中,发现1979-1987 年我国居民储蓄利率对实际利率变动敏感,实际利率的变化会导致储蓄额的同方向变化;有学者认为,名义利率与居民储蓄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际利率与储蓄相关性较小。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利率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不大,如刘尚希(1992),张文中、田源(1990),后者在研究中发现1979-1987年实际利率对居民储蓄的系数小于零但不显著,同期利率对城镇居民储蓄的系数则大于零。

黄宾(2006)则认为我国居民当年储蓄存款额与名义利率显著正相关,与实际利率无正相关性,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名义利率无正相关性,与实际利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性。

而最新的研究中,卢君生、蔡锐得出了实际利率对城镇储蓄有着微弱的正效应,与李焰的研究结论相似。

那么,近年来我国利率的调整对储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果如何?本文试图给出答案,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1979-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利率变动与储蓄变动的关系。

二、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弹性的定性分析
通过对1979-201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的名义利率与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的变动关系(如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变化与名义利率的变化在大体的波动方向上是比较一致的,因而可以判定名义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大体上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储蓄存款的变动对名义利率变动的反映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往往在利率变动了一定的时间后,储蓄存款才会相应的发生变动,而非紧密相连的反映其影响。

而对于储蓄存款对实际利率敏感性的分析结果(如图2),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储蓄存款的变动与利率的变动关系基本上是完全相异的,利率上升,储蓄存款下降,而利率降低,储蓄存款却上升,这与理论上利率与存款间存在正相关性是完全相异的,所以可以断定储蓄存款的变动与实际利率的变动是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的。

从1979年以来的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和利率变动状况来看,不管利率是升是降,甚至不顾实际利率是正是负,居民的储蓄存款始终保持稳定而快速的增长。

因此,无论是通过直接的观察,还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检验,人们自然会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与利率水平之间即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系也不大,也就是说利率变动对储蓄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即储蓄的利率弹性很低。

国内大多数研究文献都持这种看法。

而由这一分析结果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必然是政府可以根据其他方面的需要如抑制通货膨胀、减轻企业财务负担等,调整利率水平,而不必去顾及对储蓄存款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分析储蓄存款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根据1979-2010年之间的数据对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如图3,从图3我们很明显的可以验证上面得出的结论,图中储蓄的名义利率弹性大部分为正,而储蓄的实际利率的弹性却基本上都为负,这也可以说明,居民储蓄对名义利率的变动是相对敏感的,但弹性系数并不大,而对实际利率的变动则是不敏感的,因而更进一步的验证了上面的结论。

三、数据的统计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居民储蓄存款与利率的敏感程度,进一步通过对SPSS11.5统计软件的运用,结合我国居民储蓄及利率的相关数据,对储蓄存款的利率敏感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并验证上面得到居民储蓄存款变动利率弹性的关系。

(一)居民储蓄与名义利率的关系
括号中的值是P值,模型中X的系数的P检验值都是0,所以模型通过检验。

说明居民储蓄存款名义利率和居民储蓄增长率之间呈直线相关关系。

R2值为0.524,表明我国储蓄的利率弹性不是十分充分。

(二)居民储蓄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对实际利率和储蓄额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0.286,R2= 0.084,且P>0.05,表明实际利率和储蓄额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该统计结果提示,在实际经济过程中,我国的储蓄利率弹性明显被削弱,反而缺乏利率弹性。

尽管储蓄弹性会因为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被扭曲,但不会因此而消失。

所以货币政策当局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适当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使得利率成为我国更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储蓄利率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利率来对居民的储蓄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从宏观上看,有利于生产和消费,有利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互协调,从而达到稳健的经济增长目标。

从微观上看,有利于调节控制企业贷款投资数量等等。

但实际利率变动后居民的储蓄变动情况却和预期的水平相距甚远。

(三)利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模型甚至通不过检验,结果充分证明了储蓄利率缺乏弹性使得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有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储蓄利率之间的相关性都较弱,这充分证明了储蓄利率缺乏弹性使得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有限。

从我国1979-2010年的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GDP 增长率的变动趋势也可直观地看出我国储蓄利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走势关系(如图4)。

尽管名义利率和经济增长率有着比较明显的一致性,但其一致性并不是十分吻合,而且名义利率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实际利率才是真正反映我们国家利率情况的指标,是我们研究的关键。

从图4中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率的趋势来看,1979-2010年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率时而呈正向变动,时而呈反方向变动。

此期间利率变化较为频繁,波动较大,而经济增长率则保持着平稳上升。

实际储蓄利率和经济增长率这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这表明,由于我国缺乏利率弹性,中国人民银行变动利率对我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是不敏感的,相对而言名义利率的变动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是正相关的,只是弹性并不是十分敏感,然而名义利率的变动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则几乎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什么相关性,因而总的来说储蓄利率是缺乏弹性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张目、杨梅.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师,2006,(07).
[3] 杨丽等.居民储蓄与利率关系的实证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4,(01).
[4] 张华江等.对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南昌高等专科学院学
报,2004,(01).
[5] 严长松、王文岫.加息周期中人民币存款利率弹性及相关性分析[J].武汉金融,2008,(01).
[6] 张文中、田源.利率、物价与储蓄增长[J].经济研究,1989,(11).
[7] 李焰.关于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199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