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紫砂壶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紫砂壶赏析
王寅春作品鉴赏:六方井壶
由圆钮至盖面、壶身皆以六囊组成,线条清晰规整一丝不苟,筋囊匀称,比例均等,口盖密合且通转无碍,工精技巧。

方柱圆钮、拱盖及壶身等各部份的差异造成切割后筋囊的变化,使此壶平中见奇,韵味隽永。

王寅春作品鉴赏:朱泥扁腹壶
朱泥色明亮澄和,令人一望生喜。

扁腹鼓鼓,精实饱满。

短直颈,口延一圈与盖边上下相吻,细腻优雅。

流、把顺壶肩弧度自然伸出,衔接无痕宛若生成。

流浑厚而精神,与圆把前后对称,更添此壶精实可喜的韵味。

王寅春作品赏鉴:碗灯壶
以碗灯为形,整体呈饱满有力的圆球状,以直流、壶口与平背把手划出一道直线,使左右的流与把虚实对称,壶身和微微隆起的盖上下呼应。

王寅春作品赏鉴:单环壶
圆筒壶身,直颈,拱圆盖,如成一体,流利顺畅,处处圆润细腻,而型挺括中正,极有泱泱之风。

曲流挺而不过,动静合度,似谦谦君子,把圆而有形。

半圆拱钮套以一环,韵味隽永。

各局部皆卓然出众,而整体统一于壶身,形成一股强烈的个性。

王寅春作品赏鉴:梅花周盘壶
由上俯视,似梅花朵朵,盖的似蕊,盖面盖圈、壶肩皆为一朵朵盛放的花。

通壶制作审慎,工精艺谨。

由盖的到壶身,每一处转折线角明确清晰,筋囊工整匀称,相互间又一气贯通,流、把上的阴线流
利明快,形成横向衔接,与壶身的直向性既对称,又有变化之妙。

王寅春作品鉴赏:亚明四方壶
桥钮宽而紧贴壶盖,加上挺括的立面,过渡自然的直边和圆角,刚柔相济,整个器形更显得古朴、大气。

徐汉棠作品赏析:大盖扁腹壶
扁腹壶身,扁而不塌,沉稳宁静。

肩上弧度润泽饱满,暗接流、把,前后一气贯通,自然流畅浑成一体,韵味无穷。

口延转接线条交待明确、干净利落。

盖纽圆润暗与流、把呼应。

做工细腻,技艺出众,且散发隽永神韵,令人再三观之,每有所得。

徐汉棠作品赏析:菱花提梁壶
菱花线条由盖中心向壶底延伸,筋囊规整协调上下相应,盖延亦作菱花形,使壶正视、俯视皆为盛开的菱花,形象秀雅出尘。

扁方状壶身配以高提梁,虚实相应显得挺括有神,下有足撑起更为轻盈。

流顺提梁转折向上,流畅典雅。

王石耕作品赏析:虎灯壶
壶身温润光泽、稳重端庄,下有圈足使沉稳的壶身挺括有神,不至呆板。

口、盖大小适切,盖面隆起弧度和钮的形式,让整只壶散发明亮大方的韵味。

流、把塑来有力,而流的弧度弯化更是充满韵律节奏。

王石耕作品赏析:高菊茶组(十一头)
此壶成形难度高,更显作者扎实的制壶功夫。

筋囊片片规整对称,线条起自盖钮一路到底流畅利落毫不拘泥,口盖紧密吻合且通转无碍。

流形优雅大方,手把搭配得宜。

通壶展露着一股雍容大方的气度。

王石耕作品赏析:吉祥如意壶
六方形壶身,由盖面至圈足,线条一气贯通,规整明确,造型素洁典雅。

过桥式盖钮高高拱起,外方内圆,极有特色,配上长而挺的流,上刚下柔的把,使壶于端庄中显精神,朴素中见不凡。

顾绍培作品赏析:高风亮茶组(五头)
长直四方高筒状壶,取自竹的形态,墨绿泥调砂,老节粗皮,似古竹自在写意。

壶身向下延伸出四足。

收肩、隆盖、高的等各局部的搭配共同营造出此壶挺拔俊朗的气质。

把上强下柔充满力感流的造型亦相当生动,状物抒情,其意高雅悠远。

曹婉芬作品赏析:葵花碗灯壶
碗灯为形,泥料细致润泽,壶身挺秀温婉。

盖面微隆,顶上的的钮如苞含蕊精实有神。

流微翘,把弯成圈,相应相通,大有韵味。

肩上装饰出众,壶腹诗、字皆隽永,通壶散发一股澄和典雅的美感。

鲍仲梅作品赏析:蟠龙万寿壶
四方壶身,墨泥为料,嵌银为饰,并镶有“万寿”字样,更显得高贵雅致。

蟠龙成盖,龙首为的,有形有神,刻划手法细腻出众,极有个人风格。

鲍仲梅作品赏析:龙凤酒具(九头)
高直筒四方壶身,下小上大,造型优雅挺括。

凤首为流,姿态端庄有神。

盖的及把造型独特,与整体搭配恰当,更显出众。

纹饰借鉴青铜器的装饰手法,细致古朴,白鸟图案与壶体造型结合,更显隽永的韵味。

谢曼伦作品赏析:佛手桩壶
瘦长的树桩壶身本无特殊,作者利用树节由下至流横斜发展,产生视觉上的变化及牵引效果。

左下方做成一道去皮露骨状,不仅增强
律动的感觉,也有稳定下方重心的目的。

流、把弯角夸张,前后对应,造型相当出色,与壶身搭配协调,具有整体感。

壶腹的佛手黄果绿叶色泽美观、秀雅精致。

谢曼伦作品赏析:段竹茶组(五头)
段竹壶身造型特殊大有奇趣,不规则的竹节纹路恰好形成丰富的变化效果,引发节节高升的联想。

两枝小竹为盖的清秀可人。

流与壶身略向前倾,夸张的弯把则使连续变化的造型取得平衡与统一。

壶腹竹叶的装饰布置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潘持平作品赏析:方钟壶
以方钟为型,底宽而稳,向肩线收缩,弧度洗练优雅,壶身造形端庄特别,挺秀大方,盖钮与壶身造型相同,上下相应,一虚一实凭添韵味,三弯嘴与把背弧度前后呼应,大方自然,亦使方钟壶更为生动。

潘持平作品赏析:金字塔壶
以三角形为壶,由盖至底,线条明确利落,各处交待清晰,一丝不苟,显见功力出众。

四方圈足,壶腹转折成弧形,整体向上收缩至盖的尖顶,点、线、面的变化运用,自然灵活,带来生动而隽永的气息。

三角型把,方中寓圆,与壶身的意象统一。

做工精细,造型出奇,寓意亦颇耐人寻味。

季益顺作品赏析:岁寒三友壶
直筒竹身为壶,挺直坚劲,竹枝弯把充满力道,壶腹墨绿色的新技嫩叶显得生气勃勃,由壶嘴横伸出的点点黄梅,更是令人欣喜,布局、配色皆巧妙。

梅干为流,形状既厚实又有生意。

松桩成的,精实可喜。

季益顺作品赏析:知足常乐壶
扁而丰厚的壶身,饱满浑厚而不塌,自然的延伸出流,宛若生成其竹枝形状颇有灵气。

圆形提梁挺括周整,力度恰到好处,使壶更为生动。

盖上墨色大蝉为的,画龙点睛之效,使此壶更为出众。

季益顺作品赏析:开片冰梅壶
泥料细腻润泽,绞泥饰成冰纹,瑰丽出众,点点错错贴塑薯凸起黄梅与平面上的红梅局自成一格。

的、流、把互相呼应以梅桩成形,宛如由壶身延伸而出,更显欣欣向荣。

葛陶中作品赏析:六方圆腹壶
壶中亦方亦圆,方圆并济相融无碍。

自的到盖沿延伸至壶角六方线条周整明确,采弧形修饰,筋囊对称工整又达到圆润流畅的效果,无边无角可觅,口盖通转自如,密合无缝。

环形圆把对转折夸张的流前后对比,一方一圆。

近90度的转角,流仍旧采弧线构成,形式似方非方。

此壶制来不易,妙在似方非方、似圆非圆、方中有圆、圆中寓方。

葛陶中作品赏析:提壁茶组(六头)
壶肩线延伸至提梁,与之通成一气,自然流畅,提梁框起一四方虚空间,同一条线既形成圆又勾勒出方,著实呈现方中寓圆,圆中带方的本相。

由正视面看下圆上方相互烘衬,另有美感。

壶腹亦有一道,缘与流贯通,衔接无痕,明快流畅。

斜肩,下有圈足,盖钮高起成圆壁形与壶身呼应。

江建祥作品赏析:岁寒三友壶
壶身圆饱丰美,呈现紫砂细致华丽的质感。

短圆嘴塑成斑驳老松,新枝舒展于壶身上半部,松针形象犹如国画的装饰法,自如而生气澎勃。

老竹节为盖的,嫩枝新叶布满盖面,秀雅俊逸。

梅干弯成把充满力道,花枝三两点缀壶身。

此壶以紫砂为底,布局讲究重点间相互协调,有留白的美感。

呈现自然的圆满,春夏秋冬时时充满生意,处处
皆有情。

江建祥作品赏析:松皮壶
松桩一截做成壶身,树皮粗鳞斑驳,而露骨处则润滑光泽。

直直伸出的松枝为流挺秀有神。

盖沿为不规则型,有年轮的效果。

小松桩盖钮与壶身对应以小衬大,针叶于盖面装饰。

流、把同朝前倾,把的曲度与流伸展方向相同,不仅取得了造型的均衡,亦使壶充满动感活力。

吴群祥作品赏析:天龙戏珠提梁壶
壶形似仿古铜器,敦厚朴质,线条流畅利落。

提梁圆而方,与肩衔接处化为龙形,自然而适得其意,与盖上的珠状的,即为双龙戏珠为此壶的重点。

流顺壶势伸出,由粗至细,长而挺拔,使此壶在简单中而暗藏玄机,意义深厚。

施小马作品赏鉴:丰圆提梁壶
壶身似瓜梨,腹圆、盖圆。

的为桥型钮,形与提梁对应,而圈起的虚空间亦近似圆满,提梁顺壶肩延伸工整丰满,上下形成虚实相应更显古意盎然,正如中国人悠游自在而朴实的生活形态。

周定华作品赏鉴:四方君子壶(九头)
壶形似方而无角,俊秀雅致如谦谦君子。

下以四圆足支起,使壶不过于凝重。

四方短直头与盖吻合无痕,四方圆珠盖钮立于盖中高高擎起,加强通壶俊挺的风采。

细把背圆边,平利于端握,流的造型优雅宁和,线条流畅利落。

壶腹刻划兰、竹布局适切,点明题旨。

刘建平作品赏析:可心圆竹壶
圆筒壶身细致周整,盖沿、口沿、底圈处处下足功夫。

竹枝做流,胥屈有度,颇具特色。

装饰壶身的竹叶塑得挺秀俊朗,令人观来神清气爽。

刘建平作品赏析:高劲竹壶
壶身下半截三道节纹使高壶得以稳重如山,也利于上半部的变化展开。

小枝做流,长枝成把,不论强风吹得嫩枝弓起弯向壶身,或卷曲为的,依旧挺直向上,是为劲竹。

顺势向下装饰壶腹的竹叶,只略微点缀,更增清逸之气。

李慧芳作品赏析:五小福
各壶造型优雅协调,局部间比例恰当,形式搭配合度。

工精艺谨,显示作者制壶功力的全面。

瓜果筋囊的勾勒有其个人特色。

恽益萍作品赏析:松段壶
松段为壶身,段泥做骨与褐色皮对应成趣。

流形朴拙特殊。

松干曲成手把,衔接自然,把与根处伸出果、叶装饰壶身。

盖钮亦为枝干附于盖上,果、叶略做点缀。

此壶利用多色泥料制成颇具特色。

姚志泉作品赏析:红寿桃壶
壶身为桃丰腴厚实,腹间一道弧线更加强桃果饱满欲满的形象。

桃叶塑成盖,层层叠叠围绕著高高的蒂状钮,使丰满的壶看来精神焕发。

桃干做把,伸出几片叶子装饰壶身,红泥鲜艳却不显俗气。

直筒斜肩壶
底印:邵亨裕
直流、长身、拱盖、高钮、挺把,此壶一派英逝昂扬之姿。

整体配置得当,处处规整挺括,线条利落细腻。

直筒平盖壶
底印:邵亨裕
圆筒身,骨肉亭匀,素朴挺括。

配以直流及力度感十足的把,显得极有精神。

把的造型很有个性。

平盖,的钮与壶身上下相呼应。


壶稳而有神,素朴但有个性。

十三竹双色紫砂壶邵亨裕
制作年代:清初
十三枝竹束为壶身,直劲高挺,与错落参差的竹节纹饰形成直线与横线的对比变化。

长流与细把前後对称,看来稳定舒适,而俊俏秀雅的造型,亦予人生气勃勃的感触。

盖面贴塑竹叶为饰与竹枝盖钮丰富了腑视面。

壶身竹节纹多集中于近壶口和底部,既生动又有安定重心的效果。

流、把、钮搭配合度,且整体布局巧妙,耐人寻味。

圆珠紫砂壶
底印:清德堂制作年代:清初
光泽润滑的圆珠身端正挺秀,以盖面吻合如一,高起的盖的成扁圆形,显得精实有神。

短直流和弯把前後对衬,比例适切,增加整体的稳定感。

壶色鲜明澄和,壶形端洁秀雅,予人愉快的观感。

直筒圆壶
底印:友兰秘制
长直圆筒身,肩线收缓成直颈,半圆盖,拱钮。

造型朴素稳重。

延着肩线前后发展出流与把。

流型尖直挺俏,对应勾勒缓和的大把,趣味顿生。

高灯潘壶盖印:潘
泥色火红,华丽而不流于俗艳。

造型挺拔俊俏,口、盖准缝严密,线条流畅明确做工细腻周到。

潘壶盖沿:潘
壶腹鼓鼓缓收成底,肩处大弧线一折做短直颈,丰腴朴质。

盖面微微隆起,的钮型制与壶身相应。

流嘴一析向上,细把松松圈起,自然不造作。

潘壶盖款:潘
紫砂色泽光润高雅。

矮圆的壶身丰实有力、骨肉亭匀,沉稳端重有大气。

流、把弧度前后相应,浑厚有劲。

把圆而挺括,似乎有循环不已的动势蕴于其中。

壶予人大方隽永之感。

鱼化龙壶
邵大亨制
此壶选泥精细,泥色极为纯正。

通身作海水波浪纹,线条流利,简洁明快。

鱼龙吐珠,神韵生动。

壶盖安装的龙首伸缩自如,优美灵活。

配以龙尾执柄,浑成一体,格津谨严。

考清代中叶阳羡制壶名手一时涌现,特以二泉杨彭年为制曼生壶饮誉独高,然细审传世真品,大亨所制巧思出群,格调高雅,诚有过之。

惜其颇自珍重,距今虽百有余年,而作品传世绝少。

鱼化龙式为其代表作,此壶已为国内孤品。

壶盖内钤阳文楷书'大亨'瓜子形印。

扁壶
程寿珍制南京博物院藏
壶身扁圆,腹部双折成微凹的带形。

流扁,把圆,底凹进似矮圈足。

盖与口齐平,桥形钮。

色泽赭红。

肩部一侧刻行书“桐君之录尤重。

宝如刻”。

同侧腹部刻篆书“大吉羊宜用”并隶书“汉洗文”。

底钤阳文篆书“艺古斋”方印,盖内钤阳文篆书“寿珍”小方印。

扁掇球壶
程寿珍制镇江文物商店藏
此壶腹部扁圆,肩有圆棱,平盖,扁圆钮。

底部印“冰心道人”阳文篆书款,执手跟部印“真记”楷书款,壶盖内及壶内底心有“寿珍”篆书印款。

孤菱提梁壶吴云根制宜兴陶瓷陈列馆藏
壶身为圆角方形,两直柱一横梁组成提梁,靠壶嘴的柱又分为两叉,增加了自然的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