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尺寸计算好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种:按比例分配计算法一般有一个比例,
后领的针数约是毛衣胸围〔B〕的三分之一,〔30-40%不等,视乎不如的款式〕
肩膀的针数约是毛衣胸围〔B〕的百分之二十,〔20-22%不等,视乎不如的款式〕
袖窿的针数约是毛衣胸围〔B〕的百分之十,〔10-12%不等,视乎不如的款式〕
袖窿减针:
已知道袖窿要减的针数了〔如上例,己知袖窿要减10针〕,而多少行减多少针呢?
a〕將要减的针数之三分一分一次或两次做伏针(即伏针固定/平织收针法) 例: 10针x 1/3 = 3针--> 2-3-1 (行-针-次: 每2行减3针做1次- 共减3针) b〕将其余的针数的二分一以每两行减一针的方法减针
例: (10针-3针) x 1/2 = 4针--> 2-2-2 (行-针-次: 每2行减2针做2次- 共减4针)
c〕再將其余的针数以每两行减一针〔及与每四行减一针〕减针
例: (10针-3针- 4针) = 3针--> 2-1-2 (行-针-次: 每2行减1针做2次- 共减2针)
4-1-1(行-针-次: 每4行减1针做1次- 共减1针)a) + b) + c) = 共减10针
整个袖窿的减针是
2-3-1 (行-针-次: 每2行减3针做1次- 共减3针)
2-2-2 (行-针-次: 每2行减2针做2次- 共减4针)
2-1-2 (行-针-次: 每2行减1针做2次- 共减2针)
4-1-1 (行-针-次: 每4行减1针做1次- 共减1针)
由于编织是由下向上,所以一般图样上的所印的减针是倒转的,方便由下往上看,即如下:4-1-1↑2-1-2↑2-2-2↑2-3-1-┘
d〕针数不再加减,继续向上编织
2、拼凑分配法:
当收放针和转数不能直接分配成为一段式的时候,将针数和转数随机拼凑,得出两段或多段式的分配方法。

3、变换分配法:
当收放针和转数不能直接分配成为一段式的时候,可以将针转人为的加上或者减去一定的量,以便使其能够直接分配,然后专针人为加上或者减去的量考虑进去,将一段式变成两段式或者多段式。

例如:假设收25针,转数是27转。

如果每次收两针,则收针次数是:25/2 = 12+1/2 次
用“变换分配法”来分配:取Delta1 = 1针,采用先收针,每次收针转数是:27/(12 - 1) = 2 + 5/11。

取Delta2 = 5转,初次分配公式是:2 – 2 - 12将Delta1加入到第一次收针中,将Delta2放到收针的后半段,得到最终的分配式:3 – 2 – 5 2 – 2 – 6 2 – 3 – 1
变换分配法是现在最流行的分配方式,它能够计算所有的收放针。

毛衣尺寸计算好方法
不少人不懂毛衣尺寸的计算方法:在织毛衣时,总要问别人应该起多少针,或者凭感觉织,其结果往往是织成的毛衣不是大,就是小。

其实编织毛衣时一般是按针数来定尺寸的,按粗细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是高粗线:编织时宽以7-8针为3.3厘米〔1寸〕左右,长以8-10针为3.3厘米左右,
二是中粗线,宽以9针为3.3厘米,长以10-11针为3.3厘米,
三是细线,宽以11针为3.3厘米,长以12-14针为3.3厘米。

用这三种线编织把戏时,一般会有1-2针的误差,
因此要根据花型的密度适当地加针或减针。

有一个比较直观、准确的计算编织毛衣尺寸方法,就是试验法:用选择好的针和线先起20针,按你需要的把戏编织3.3厘米后,用尺子量具体的尺寸,然后以此为标准去推算毛衣的尺寸。

具体的方法是将人的身高分为高、中、矮三个类型:
高〔1.75米以上〕男套衫,身宽为97厘米左右〔2.9尺〕,身长为77百米左右〔2.3尺〕;高〔1.70米以上〕女套衫,身宽为90 厘米〔2.7尺〕,身长为70厘米〔2.1尺〕;中1.65-1.75米〕男套衫,身为90厘米〔2.7尺〕,身长为70厘米〔2.1尺〕;中〔1.60-1.70米〕女套衫,身为80厘米〔2.4尺〕,身长为63厘米〔1.9尺〕,矮〔1.65米以下〕男套衫,身宽为83厘米〔2.5尺〕,身长为65厘米〔1.95尺〕;矮〔1.60米以下〕女套衫,身宽为73厘米〔2.2尺〕,身长为60厘米〔1.8尺〕。

开衫的编织毛衣身宽是套衫的身宽加7厘米左右〔2寸〕,身长要加3.3厘米左右〔1寸〕,风雪衣和外套的身宽是套衫的身宽加13.3厘米左右〔4寸〕,身长则根据个人爱好,可织成短、中、长等样式。

毛衣尺寸计算
织毛衣测量身体尺寸和计算针数方法(转)
以一位7岁男孩为例,测得的尺寸为:胸围66厘米,背肩宽28厘米,衣长40厘米,袖长38厘米. 根据测量尺寸计算各部位尺寸针数.毛衣是一件合体毛衣,除胸围增加了6厘米余量,其眼余均是实测数.要想到达相同的效果将胸围增加6厘米即可(6厘米是最低限度的尺寸).各部位尺寸计算结果如下:
胸围66厘米+6厘米=72厘米
领宽一般为胸宽的1/3(胸宽是胸围的一半) 36厘米÷3=12厘米肩宽(28厘米<背肩宽>-12厘米<领宽>)÷2=8厘米
袖笼收针尺寸(36厘米<胸宽>-28厘米<背肩宽>)÷2=4厘米
袖笼深一般为实测胸围的1/4 66厘米÷4=16.5厘米(包括肩斜量2.5厘米) 袖宽前后袖笼深相加(不包括肩斜) 14厘米+14厘米=28厘米袖山高袖宽的1/3~1/4 28厘米÷4=7厘米
前领深一般为领宽的1/2加1~1.5厘米 12厘米÷2+1~1.5厘米=7~>√≥厘米尺寸计算好之后计算针数,可算出1厘米针数再与相应尺寸相乘.例胸宽31厘米61针,1厘米针数为61÷31≈2针,那么胸宽针数应为2针×36=72针,(6个把戏+1针)起针数为73针,其他部位针数可自行计算.
因为把戏的原因,算出的针数不是整数.如果起针不是编织一个把戏所需的整数倍时,可以进行调整.即将剩余的针数补齐到能编织一个把戏的针数,或者把多余的针数减掉.但调整针数是有限的,一般只能增减2~3针,如果超过这个限度,衣身就会变窄或变宽.
袖子加〔减〕针经典计算法:
1先算出袖底加针数,因为袖底加针一般是每次加1针,所以加针数也就是加针次数。

加针数=〔袖壮针数-袖口针数〕÷2
袖壮是指袖子最宽的地方,也是袖子靠近肩的部分。

2计算加针间隔行数间隔行数=加针行数÷〔加针次数+1〕加针行数是指袖子长度所需的行数
3袖底加针一般应采用先慢后快的原则,使袖底斜线略呈凹形。

例子:袖壮79针,袖口49针。

袖长行数为90行〔即加针行数90行〕 1加针数=〔79-49〕÷2=15针〔即需要加针15次〕 2间隔行数=90÷〔15+1〕=5行余10
3由此可知,15次加针中有10次可以间隔6行加针〔6-1-10〕。

剩下的5次是间隔5针加针〔5-1-5〕,这样加起来才85行,袖长要90行所以还要5行平织。

最后加针方式为:5行平织 5-1-5 6-1-10
4一般间隔单行加针不太方便,所以,宜全改成间隔双行加针。

因此,我们的加针方式改成:
4行平织 4-1-X 6-1-Y 算出:X=2 Y=13
最后调整后加针方式为:4行平织 4-1-2 6-1-13
前领〔圆领〕收针方法
A:腋下收针针数B:肩的针数C:圆领总针数D:圆领的深度〔行数〕
W:一片〔前片〕的总针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A=10%W B=20%W C=40%W或C=W-2A-2B
这是常规模版。

正常人的普通衣服都可以这样套用。

以我的这件叶子花小背心为例:W=142针〔前片〕
A=142*10%=14.2≈14针〔腋下要收掉14针〕
B=142*20%=28.4≈28 我取了个整数30针〔肩部留下30针〕
C=142-14*2-30*2=54针〔圆领的总针数〕
在一楼我织的小样片中,大家还记得吗?
一个叶子花〔15针16行〕是4厘米*6厘米〔长*宽〕。

这样就计算出 1厘米=15针/4厘米=针数 1厘米=16行/6厘米=行数
那么,得出:D=10厘米的深度*〔16/6〕=26.6≈27行〔圆领的行数〕
好,计算出以上的数据,就能算出圆领的减针方案了。

图中是先平收18针后,再织2-3-1,再织2-2-7,再织2-1-1,再平织9行
前领中间留针数=圆领总针数的1/3,两边的减针数约各为1/3.〔常规〕
中间留=54/3=18针两边减针数各为=54/3=18针
〔一〕1、将圆领行数平均一分为三,上部1/3平织〔不加不减往上织〕=1/3*27〔D〕=9行
2、下部2/3是减针段=2/3*27=18行
〔二〕1、将减针数平均一分为二〔Q1和Q2〕。

Q1段=Q2段=两边减针数的1/2针数 =1/2*18=9针
2、 Q1段=采用每2行减2针N次的方式〔2-2-N〕
如果此段针数缝单,则可先每2行减3针1次〔2-3-1〕,余下针数再每2行减2针N次。

3、我们是要减9针,缝单,所以, Q1段=2-3-1〔减了3针,2行〕
2-2-〔N=3〕〔减了〔9-3=〕6针,6行〕这样在Q1段就共减掉了9针,用了8行。

〔三〕Q2段Q2段=两边减针数的1/2针数 =1/2*18=9针
在上部每4行减1针1次〔4-1-1〕,其余为每2行减1针N次〔2-1-N〕。

1如果总的针数行数不足圆领行数的2/3,则应减少每2行减1针的次数,而相应增加每4行减1针的次数。

2如果总的减针行数超出2/3,则应取消“4-1-1”,而相应增加每2行减1针的次数,
3经调整,行数仍超出2/3,则可再减少每2行减1针的次数,而相应增加每2行减2针或减3针的次数。

1、我们是要减9针,所以:
4-1-1 〔减了1针,4行〕
2-1-〔N=8〕〔减了9-1=8针,16行〕
这样在Q2就共减掉了9针,用了20行,大大超出了18行的要求,
所以,按照常规中的方法,就取消4-1-1,
增加2-1-N,变成为2-1-9〔减了9针,18行〕。

2、这样我们可以例出:总的圆领减针是:
2-3-1 2-2-3 2-1-9〔总共是18针,26行〕
仍然是超过18行的要求,所以,再次减少2-1-N,而相应增加2-2-N的次数,
现在我们再次计算一下:
2-1-N中的N是多少?2-2-N中的N是多少?我们把前者改成X,后者改成Y,得出:
2-3-1 2-2-3 2-1-X 2-2-Y
3+6+X+2Y =总针数=18针
2+6+2X+2Y=总行数=18行
计算得出:X=1 Y=4
哈哈,学校学的东西总算是有用武之地啦。

最后圆领减针方式为:中间平收18针后,
2-3-1 2-2-3 2-2-4 2-1-1合并一下得出2-3-1 2-2-7 2-1-1 再平织9行
后领子一般深1.5--2厘米,约4--6行,根据你的样片算出行数。

先在中间留针,所留针数约为后领子针数的3/4.
接着在两边减针,每边的减针数=〔后领子针数-留针数〕÷2
最后由快至慢分2至3次减完。

可以用2-3-1,2-2-X,2-1-Y来套算。

例:我的那件叶子花背心为例。

小样片是15针=4厘米16行=6厘米,
所以15/4=1厘米〔针数〕,16/6=1厘米〔行数〕
后片一共是143针,减掉了两侧腋下的14+14=28针,以及两侧肩膀处的30+30=60针后,143-28-60=55针=后领子的总针数。

领口深设为2厘米,所以计算出:2*〔16/6〕=5.33≈6行
后领子中间留针数=55*3/4=41.25≈41针
每侧的减针数=〔55-41〕÷2=7针
有了这些数字后,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侧的减针是7针,用6行减完。

所以得出:2-3-1 2-2-X 2-1-Y
针数=3+2X+1Y=7针
行数=2+2X+2Y=6行
得出:X=2 Y=0
最终得出:2-3-1 2-2-2
挂肩〔腋下〕经典收针方法:
1先要计算出挂肩,也就是腋下的减针数:胸围针数〔前片或后片的针数〕*10%
2分三段减针。

将减针数平均一分为三,每段各减1/3
3第一段一次减去,如果超过5针,一般分2次减。

4第二段采用2-2-N的方式,如果此段针数为单数,则先“2-3-1”再2-2-N.
5第三段采用2-1-N的方式。

6如果要挂肩曲线更加优美顺畅,还可将第三段的减针再平均一分为二,分为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段采用2-1-N,第四段采用4-1-N.
例子:1腋下减针数为13针的话
2分三段的话,平均一分为三,第一段收4针,第二段收4针,第三段收5针
3第一段一次减去,2-4-1(即所谓的平收〕
4第二段2-2-2
5第三段2-1-5
6挂肩曲线更加优美顺畅,第三段再一分为二,第三段2-1-3,第四段4-1-2
1山头深度:女装以10-15厘米男装以8--13厘米
当然这不是规定的,要根据衣服款式要求和穿着习惯对深度进行增减调整。

2山头宽度:可根据袖壮大小来定〔袖壮就是袖子平铺后最宽处)
女装可掌握为袖壮针数的1/5男装和童装为袖壮针数的1/4
如果袖壮针数为单,山头宽针数也应为单,反之则成双。

3山头曲线的减针〔加针〕法:以减针为例:
〔1〕计算山头曲线减针数:山头减针=〔袖壮针数-山头宽针数〕/2
例:袖壮针数84针,山头宽针数16针〔84*1/5〕
山头减针=〔84-16〕/2=34针
〔2〕减针方法:分五段计算:ABCDE五段
A段:一次减1.5---2厘米〔如果超过5针分2次减〕
根据小样片〔1厘米=2针〕算出实际针数:2针*2厘米=4针即:2-4-1
B段和E段为固定的减针数:
B段:2-3-1 2-2-2
E段:2-3-1 2-4-1
这样先算出ABE三段共减去了多少针和多少行:
A段2-4-1
B段2-3-12-2-2 E段2-3-12-4-1
共针:减去了18针,6次〔也就是12行〕
接下来计算C段和D段应减针的次数〔X〕和针数〔Y〕
C段或D段
减针次数=〔山头深行数-12〕/2 =〔36-12〕/2=12次
减针针数=总减针数-ABE段减针数=34-18=16针
得出:Y=减针针数-减针次数 =16-12 =4
X=减针次数-Y =12-4 =8
由此得出:C段为 2-1-8 D段为 2-2-4
最后计算出来了:
A段 2-4-1
B段 2-3-12-2-2
C段 2-1-8
D段 2-2-4
E段 2-3-12-4-1
那么为了使曲线更加完美,所以再加以调整,如果你不想调整,那么这样也就可以了。

调整后为:
A段 2-4-1
B段 2-3-12-2-3〔增加1次〕
C段 2-1-8
D段 2-2-3〔减少1次〕
E段 2-3-12-4-1
先把买来的线织成小样片(10厘米*10厘米的小方块)后,数一下1厘米有多少针,1厘米有多少行,再量出衣服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再计算出衣服各部位的针数和行数.
比方:以袖山为例:样片中1厘米=A针,1厘米=B行,那袖山的各部位量一下,宽度为C厘米,
深度为D厘米.那么就可以算出袖山宽度(袖壮)的针数为A*C,袖山深度的行数为B*D
现在我们以上面的数据说明一下:
例:袖壮针数A*C=84针,山头宽针数16针〔84*1/5〕
山头减针=〔84-16〕/2=34针山头深行数B*D=36行
先把A段计算好,例子中是2-4-1,那BE是固定值, C是2-1-X,D是2-2-Y,好,我们看下: A段 2-4-1
B段 2-3-1 2-2-2
C段 2-1-X
D段 2-2-Y
E段 2-3-1 2-4-1
这样先计算出山头减针数34针=4+3+4+X+2Y+3+4=34针
再计算出山头深行数36行=2+2+4+2X+2Y+2+2=36行
得出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式:X+2Y=16 2X+2Y=24
X=8 Y=4 搞定!!!
算出来了,和第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