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_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202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1
李安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在印度面试6000个少年,找到派,一个16岁的少年。
李安说,这个少年的纯真,打动了他,在专注得读完两页纸,泪流满面以后,他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就赌这个少年,赌他的纯真,会在这场人与虎共患难的故事中打动众人。
没有老虎,没有飞鱼群,没有一望无际的大西洋,电影画面中出现的唯美
3D,一切一切,都是科技操作,这个16岁的少年,第一次演戏,每天泡在游泳池中,感受风浪,感受和一只并不存在的孟加拉虎搏击共存。
杀青之后,他瘦了14公斤。
李安说,这位少年,在精神上引领着所有的人,陪着《少年派》到最后一秒。
印度式的英文,印度教的信仰,黝黑的皮肤,黑白分明的眼睛,笑起来会有那么一种傻傻的单纯,他不是13岁,也不是26岁,只有16岁的孩子,方有憧憬世界的思考,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纯真,他不会失去孩子的渴望,亦不会有经历世事的沧桑。
柴静在采访李安的时候,问了一句,纯真,会有这么大的力量么。
李安平静得说,会,因为纯真会让他相信,而相信,会带着你走到最后,走到目的地。
在整部电影中,少年操着印度腔,说过几次I AM SORRY。
第一次是在船只遭遇海浪,少年看远处狂风席卷船只,叫着阿爸,阿妈,第二次是补到一条大鱼,因为仿佛就要震慑不住,于是用斧头胡乱砸死那只鱼以后,他充满愧疚的I AMSORRY.
电影最初,少年PI在选择自己的信仰时,曾经觉得自己可以是多宗教信仰者,他的这种想法一度被父亲否定,认为人只可以有一个方向,而不是接受各种
不同,父亲让PI亲眼看到一只饿了几天的老虎是如何撕碎一只山麓,这让PI
的人生不再充满遐想。
也许是父亲的那一课,让少年PI在与虎共度的船只上,保持着12分的警觉,因为这种警觉,在漂流的277天中,绝望被求生和共度代替,日夜更替,比起孟加拉虎,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海上的不知未来的绝望。
夜晚的大海汇聚成思忆。
即使没有台词,即使只有一只孟加拉虎,孤独和绝望的感觉,还是让李安和少年传达给了观众,揪心的孤独,占据着整个大海,少年咆哮着,已经失去一切,还在乎失去什么。
也许猛虎被驯服,也许在猛虎的眼神中,真的似乎曾经有过那么一份对派的依恋。
又或许即使没有,我们依旧宁愿相信,有过。
派说,它未曾回头,伤透了他的心,它曾是他的神,如果没有它,他一定无法幸存。
可是它头也不曾回,就这么钻进丛林中。
少年派离开印度的时候,没有对心仪的女孩说再见,
海难时,没有对父母家人说声再见。
孟加拉虎钻进丛林中,没有回头道再见。
小说的结局,其实从未有过孟加拉虎,那是少年幻想出来的为了让自己活下去的对手。
电影的结局,让我们选择,更相信存在过孟加拉虎的那个故事。
因为似乎在整个故事中,因为有一只似乎一度成为过朋友,而又那么决绝离去的老虎,而更显凄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老虎,只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表达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驯服内心的那只老虎。
早晨醒来的时候,窗外白茫茫的一片,电影和现实中,都一定有属于内心的少年派,和一只钻进丛林中的孟加拉虎。
202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2
终于在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要下架前到了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也许是欣赏李安,也许是欣赏3D,也许仅仅是想看电影消遣,总之今天安排自己走进了电影院,在它要下架之前的最后一刻欣赏了李安这部作品,毕竟3D唯有到电影院才能体会现代科技的美妙之处。
唯美的画面,逼真的现场。
电闪雷鸣,汹涌海浪,恐怖的海滩,3D效果让人身临其境,船难、绝望、求生、挣扎,急速的飞鱼、月光下发光的水母、满天的星光、飞跃的海豚。
在灾难面前,李安是选择了梦幻,还充满想象力。
李安在片中关于人性、生存的意义、宗教、信仰的心灵主题,化整为零地置入,没有煽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感动,让你思考。
从某一角度看这是一部宗教片。
一个人内心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不可能在海上这样漂流200天的。
少年派对着暴风雨的呼喊是一种人对神的更高层次对话,电影的前面铺垫了一段,派一步步对信仰的了解与辩证,派才会在后面对着天咆哮、甚至是呐喊……好欣赏最前面那一段,看似没什么的开始,却是后面一切的铺垫,名字的由来——游泳场,是派后面海上漂流的线索;派攻克圆周率的记忆,是在暗示他有顽强的毅力;与老虎的相处,也是为后面与老虎相伴做铺垫;宗教与信仰是他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还有莲花手势……当然也可以理解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只凶猛的老虎,这虎是我们的欲望,是我们的恐惧,我们搞不定它,它带给我们危险,带给我们不安,但是因为它的存在,让我们保持精神的警觉,激发我们生命的潜能与之共存,少年派得以生存,李安因之得到电
影的梦境,而我们,按李安的说法,我们因之在这场幻觉的盛宴中,得知我们并不孤单……电影不同的人看,不同角度,欣赏可以完全不同……
欣赏派的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估计这种教育方式在我们这里是行不通的。
他自己是无神论者,但却由派去了解、甚至信仰各种宗教,虽然他有提醒派,但是没有限制他的好奇心,同时他也教育派很多生存守则,不能幻觉,现实是残酷的。
其实每一个人的出身地的不同,就意味着他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将不同,也许现实中的人更多的是认命。
就像俄罗斯人,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在漫长的冬天,所以俄罗斯人只能接受,只能适应,不能抗拒的。
对于俄罗斯人只能接受命运,沙皇是他们的命运,斯大林是他们的命运,漫长的冬天是他们的命运。
旷野的命运,冬天的命运,白昼的命运一样,都是无法改变。
我们虽然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但是落实到教育这一块,却一直很难变。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到了要去“女性礼仪培训班”,已经是下下策了。
有教养的女子,有资望的女媛,没有一位毕业于培训班。
影片的经典台词“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这句台词是与老虎的分别引出的,但在影片前面部分也有所体现,派遗憾没能与亲人道别,他离开荒岛,放下莲花,也许可以理解为他放下了初恋女友,寻找新的生活……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
在未来的岁月,要好好运用减法……
遇到灾难只能接受,说认命也许有点悲观点,但这认命内心依旧充满乐观,对美好的未来永远不要失去信心,想办法去适应,慢慢改变,实现美好……
202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3
首先,十分开心“大河文艺”的观影活动抽中,参加观影写影评活动。
这次参加观影的影片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导演:李安。
不明白为什么,初次看到电影的名字,然我联想到了《鲁滨逊漂流记》和《彼得·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像是两者某些方面的融合。
一方面展现出海上漂流的痛苦与艰辛,一方面又给予我们美丽梦幻的少年奇遇。
这部电影美轮美奂的特效制作绝对能够与《阿凡达》相媲美,堪称视觉盛宴。
在有限的时间里,影片展现出大海的所有姿态,海上风暴的壮观,闪电击破长空的壮丽,清澈如小溪般宁静的画面,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浮现到眼前。
海对于人的吸引不仅仅在于那无穷的力量,还在于无法丈量的神秘感。
关于海洋的神秘感,导演用纪录片式展现了“飞鱼群”、“追捕飞鱼的鱼群”“目前尚未灭绝的海豚群”,各种各样的鱼类都友情客串了一把。
关于海洋的美丽,导演用色彩绚丽又精美的画面为观众展现了“唯美通透的水母群”、“带着亮光在水中游弋的鲸鱼”还有那个“派想起母亲的夜晚”。
那个前面带亮光的深海鱼,把我一下子带入了童年的回忆,记不得它名字,感觉因该是在《机器猫》中认识的。
对于海的描绘,导演做到了极致。
海疯狂的一面让派失去了一切,海静宁又神秘的一面让派安抚着派。
避免喧宾夺主,突出老虎,导演对于海上霸主鲨鱼的描绘总是淡淡一笔。
观影结束后思考影片所带来的感受,大概有几点:
一、人生需要导师。
在剧中派的父亲就是这位导师,1、他用自我的方式告诉派老虎是不能够做朋友的,它保障了派的生命。
2、他告诉派要理性的信仰宗教,并影响了他一生。
二、生活需要信仰。
导演在片中展示了多种宗教,没有比较也没有传播,只是展现信仰对一个人的支撑。
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却带给人们许多力量,克服困难的力量,应对灾难的力量,对自我道德的约束力。
盲目信奉和无信仰都不可取。
3、有陪伴。
敌人会帮忙你成长,有时候他们又是亦敌亦友。
我们无法清楚的划分这条界线,可是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是去他们,我们就完全失去了社会的功能。
就
像影片结束部分派讲述的第二个故事,他把动物主角都人物化。
动物在船上展现的都能够在人的身上找到缩影。
在船上的那些日日夜夜,从某种程度上瑞查的帕克“老虎”,已经充当了“社会人”的主角,派跟它讲话,试着去训练它和它做朋友等……4、不要绝望。
人生中的沉沉浮浮都是考验,只要不绝望,都会看到第二天的陽光。
派就是坚定这个信念才活了下来。
5、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片中提到的“食人岛”,就是派开始认为的福岛,在白天给予恩赐,在晚上都会收回。
得到的,都要以另一种方式付出。
安逸带来的
仅有孤独,所以,上路吧。
印象中的李安是一位经常触动人心的导演,他善于用犀利的视角洞察我们平凡的生活,用平常的语言和朴实的镜头为我们拉开那些主人公的生活序幕,我们被触动着、感动着,还有深思……而这部电影,却一改以往的基调,导演不断的完善、挑战自我,孕育了这部佳作的诞生。
绚丽多彩的画面感,贯穿整部电影的震撼音乐,尤其是讲故事的方式,都很喜欢。
202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4
我们怀疑所有的美好,又拒绝承认现实的残酷。
所以,有信仰的人,和老虎都比我们容易幸福。
坦白说,到PI开讲第二个故事之前,我的观影情绪一直在下降,如果说我对整部电影有什么不满的话,就是作为通俗故事的“我与老虎海上历险记”,有些松散和寡淡,备受推崇的3D冲击,效果也完全在预期内。
看完全片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昆汀来拍这个故事,会怎么拍海上逃生部分,恐怕会有鞭打老虎、和老虎一起捕鱼等更飞扬的段落。
不过,既然除了讨好普通观众的功能,海上历险记更多任务是展现导演的审美追求,那只能感叹李安的梦太内敛、太乖巧、充满了东方式的工整静谧。
当PI缓缓讲出第二个厨子版海上逃生故事的时候,之于我而言,仿佛是从沉睡中一点一点被噩梦惊醒,这时候你才发现之前似有似无的铺垫,全都不是闲笔。
吃肉汁饭的王柏杰、不尊重信仰的德帕蒂约、虔诚包容的PI妈,与斑马、猩猩登船后的遭遇一一对号入座,现实故事版的残酷,让人有如坠深渊的恐惧。
最残酷的残酷,是你自己依靠想象力一一重组,自我还原出来的,这比某些电影哭天抢地撒狗血的方式,可真是高明多了。
除了最简单的角色对应还原,回头细琢磨,《PI》在文本上真是处处小心,比如在救生艇落海前,王柏杰大喊:“斑马、斑马”,事实上,他就是那匹斑马。
还有那句问猩猩的“你的孩子呐?”。
比如那个食人岛,“恰好”是人的形状。
再比如介绍印度教的三种佛时,讲到在河上淌着的三面佛,世间万事万物都不过是他的梦境。
真是没有比这句话更能解释PI是如何建筑第一个故事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你主宰不了当下,但你主宰得了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幻想。
当两个故事都摆在你面前,就是选择来临的时候。
我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的孟加拉虎,一种容易的解读是PI自己的另一面,但用恶性来解释恐怕太草率,PI的父亲给出过一个解释——和它你没有感情,你从他的眼里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所以海上漂流记,讲的也是多宗教信奉者、素食者——PI与自己相处的故事。
PI对虎经历了恐惧、共生、驯化、依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也是人在恶性和理性平衡的过程。
最后,老虎头也不回向丛林奔去——“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还没来得及与你们好好告别。
”——当人步入社会丛林时,何尝不是决绝忘了回头?
我好奇的,是李安的选择是什么?
就我的理解而言,我认为虎是恐惧的化身。
这种恐惧来自对自然的敬畏、生存的挑战,以及由此而生的内心的孤独。
人的这些恐惧,恐怕是持久而绝望的。
成年PI的选择,恐怕就是李安的选择——经历他、面对他、接受他。
影片的中段都是与自己独处,但影片的开始和结束,PI的生活中都有两样东西陪伴——家庭和宗教。
家庭和宗教,对人来说,这都是逃避恐惧的最佳方式。
宗教,提供了解释世界的一种猜想,对于个体来说,他永远是我们面对未知的一种安慰。
而家庭,让我们觉得对这个世界有责任、有联系、有贡献,它证明了我们存在的价值。
这两样在出世和入世方面,给了我们面对自己的勇气。
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
这不是李安电影里的选择,这恐怕也是拧巴界第一名李安,人生里的选择。
202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5
自从这两年喜欢上看电影以来,也看了一些国产或国外的大片。
从没有像昨天看的这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我一直不间断的欣赏。
120分钟的播放时间里,始终沉浸在故事情节里随着主人公派一起漂流。
喜欢这部电影的摄像,音乐还有奇幻的故事情节,宗教信仰和人性哲理的穿插。
不光是派的现实中与虎帕克的奇幻漂流,更多的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一段心灵的漂流,一些震撼。
小男孩派有着感性的情感,细腻的情感,使他对三个宗教都有了理解。
通过印度教认识了基督教,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他依然是印度教徒,宗教的某些教义深深的感动了他。
他以善良,单纯的眼眸来看待着世界,直到那一天他对于一只老虎的慈悲。
改变了看世界的眼眸。
残酷的那一刻,父亲让他明白,猛兽就是凶惨,不会在动物的眼里看到慈悲,只会看到自己的身影。
那一刻,父亲的做法也许是对的,但却在幼小的心里对于美好的世界修正。
从此以后,派认识到世界的危险,比如老虎就是危险。
孩子的.世界单纯美好,只是我们大人把自己的意志教谕给孩子,使他们也要像我们一样看待世界。
与危险的帕克共存,满足它的需求是我生存的目标。
在茫茫的大海中,如果没有凶猛的帕克,也许会长期的孤燥,寂寞会意志消沉从而失去活着的动力。
而
在虎帕克的时时危险着派的生命,使派为了生存反而时时警醒自己,为了那生存奋斗而反而忘却孤寂的大海。
正是那只老虎救活了派的意志。
孤独,消沉都会消融的意志,而时时的存在的危机却使人意志坚强,进而为了生存而奋斗。
影片末尾,派与帕克分离时,派的伤感,看得心酸的。
人孤独时,连最凶猛的野兽也是陪伴。
想看到影片的开头时,在救生艇上会在想后面的情节,老虎与人怎么共存,难道这只派有对它慈悲过,它会记得派的好,会变成通人性的灵虎,而不去吃派,然后一起在一只救生艇上演绎着通灵的虎与人的传奇故事。
这是我们这些常人所能想到的故事发展,但我们错了,虎还是会吃人的虎,派还是被父亲教导不可与虎存善。
人与虎就这样危险的相持着。
只是人是比动物聪明,知道怎么与危险相处,为了生存。
最终的这样危险的相伴,把另一个危险大海的孤寂给消除了。
当危险成为习惯时,感受中的危险就会减轻或者消失,或者又成为另外一种习惯,与危险相伴,甚至离不开这个危险的陪伴。
虎帕克对于派就是这样,危险的陪伴。
当一个人孤独时,连危险的陪伴也不惧怕,甚至是需要它的存在。
为何派对帕克的留念,大慨就是如此。
关于摄像,很多的场景都非常美,影片开头的动物园里的动物,那些动物多么自由,和人的和平共存。
那一刻,和着片头的音乐,我似觉得这是天堂的一部分,那里只有动物自由的生活着,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那里就是天堂,动物的家。
茫茫大海中深蓝色的天空,满是星辰的海天,寂静的海如镜面,分不清到底是天还是海,这时的海多么宁静,让人沉醉的寂静。
派对着天空,感激湿婆化身成鱼给他带来的食物的感悟,当人快失去生命时,意念中的浮岛,那是神来救他的浮岛,充满了神秘的岛屿。
那个在浮岛的夜,奇幻,美丽。
在欣赏这些美景时,我原本有好几次机会拍下其中的任何一幕场景做为此篇的图片。
但我始终满足于我眼睛的愉悦,而忘了手中的手机,等我意识到时,画面却早已跳跃过去了。
音乐,有印度风格的歌舞节奏感的音乐与其他乐律的完美结合,让人喜欢上印度风情。
这部作品我想可以上奥斯卡评选。
202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6
首先,非常开心“大河文艺”的观影活动抽中,参加观影写影评活动。
这次参加观影的影片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导演:李安。
不知道为什么,初次看到电影的名字,然我联想到了《鲁滨逊漂流记》和《彼得·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像是两者某些方面的融合。
方面展现出海上漂流的痛苦与艰辛,方面又给予我们美丽梦幻的少年奇遇。
这部电影美轮美奂的特效制作绝对可以与《阿凡达》相媲美,堪称视觉盛宴。
在有限的时间里,影片展现出大海的所有姿态,海上风暴的壮观,闪电击破长空的壮丽,清澈如小溪般宁静的画面,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浮现到眼前。
海对于人的吸引不仅仅在于那无穷的力量,还在于无法丈量的神秘感。
关于海洋的神秘感,导演用纪录片式展现了“飞鱼群”、“追捕飞鱼的鱼群”“目前尚未灭绝的海豚群”,各种各样的鱼类都友情客串了把。
关于海洋的美丽,导演用色彩绚丽又精美的画面为观众展现了“唯美通透的水母群”、“带着亮光在水中游弋的鲸鱼”还有那个“派想起母亲的夜晚”。
那个前面带亮光的深海鱼,把我下子带入了童年的回忆,记不得它名字,感觉因该是在《机器猫》中认识的。
对于海的描绘,导演做到了极致。
海疯狂的面让派失去了切,海静宁又神秘的面让派安抚着派。
避免喧宾夺主,突出老虎,导演对于海上霸主鲨鱼的描绘总是淡淡笔。
观影结束后思考影片所带来的感受,大概有几点:、人生需要导师。
在剧中派的父亲就是这位导师,1、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派老虎是不可以做朋友的,它保障了派的生命。
2、他告诉派要理性的信仰宗教,并影响了他生;二、生活需要信仰。
导演在片中展示了多种宗教,没有比较也没有传播,只是展现信仰对个人的支撑。
它是种无形的力量,却带给人们许多力量,克服困难的力量,面对灾难的力量,对自我道德的约束力。
盲目信奉和无信仰都不可取。
3、有陪伴。
敌人会帮助你成长,有时候他们又是亦敌亦友。
我们无法清楚的划分这条界线,但是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是去他们,我们就完全失去了社会的功能。
就像影片结束部分派讲述的第二个故事,他把动物角色都人物化。
动物在船上展现的
都可以在人的身上找到缩影。
在船上的那些日日夜夜,从某种程度上瑞查的帕克“老虎”,已经充当了“社会人”的角色,派跟它讲话,试着去训练它和它做朋友等……4、不要绝望。
人生中的沉沉浮浮都是考验,只要不绝望,都会看到第二天的陽光。
派就是坚定这个信念才活了下来。
5、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片中提到的“食人岛”,就是派开始认为的福岛,在白天给予恩赐,在晚上都会收回。
得到的,都要以另种方式付出。
安逸带来的只有孤独,所以,上路吧。
印象中的李安是位经常触动人心的导演,他善于用犀利的视角洞察我们平凡的生活,用平常的语言和朴实的镜头为我们拉开那些主人公的生活序幕,我们被触动着、感动着,还有深思……而这部电影,却改以往的基调,导演不断的完善、挑战自我,孕育了这部佳作的诞生。
绚丽多彩的画面感,贯穿整部电影的震撼音乐,尤其是讲故事的方式,都很喜欢。
202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7
经典好看的影片总是值得反复欣赏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其中的一部。
这部片子不仅适合成年人观看,也适合未成年人欣赏。
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少年派跑到关老虎的铁栏门口,拿了一块肉喂老虎,或许觉得老虎也是可以和其他宠物一样相处的。
这时候少年派的爸爸赶到,除了严厉斥责少年派外,还牵着一只小羊到关老虎的铁栏门口,把小羊栓在铁栏上,少年派亲眼看到自己当初想要喂食的那只老虎飞快地将小羊扑倒,不一会儿就把小羊吃到肚子里了。
这个场景给我的印象比较深,让我想到了子女教育问题。
小孩子总是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但是有些事情一旦犯错,算属于致命性错误,比如小孩子喂食老虎。
少年派的爸爸很有智慧,他不只是严厉斥责,用言语阐述这其中的危险程度,而是让小孩子亲眼看到这样的行为可能遭受的后果。
说起少年派的爸爸,影片中的另外一个场景也是让人印象深刻。
饭桌上少年派的哥哥取笑少年派信了太多的教,印度教、基督教、犹太教……,少年派觉得各个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