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维优化设计ABC同步测试卷(第3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维优化设计ABC同步测试卷
(测试时间:120分钟测试总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基础知识训练】(19分)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磐.石(pán) 含蓄.(xù) 白皙.(xī) 钦.佩不已(qīn)
B 荒漻.(miǜ) 筹.划(chóu) 赫.然(hè) 兀.兀穷年(wù)
C 彷.徨(páng) 暑.名(shǚ) 深邃. (suì) 迥.乎不同(jiǒng)
D 涉.猎(shè)迭.起(dié) 彭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2.分别写出下面两句中“说”的含义。

(2分)
⑴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孙权劝学》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2分)
(1)
(2)
4.“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中写到了众多著名作家,请各写出他们的一部代表作。

(4分)福楼拜:
歌德:
屠格涅夫:
左拉:
6.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B《邓稼先》是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而写作成的。

C《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作者通过一次会见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巨大造诣。

D《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7.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名人并对他作出评价。

(2分)
姓名: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贝多芬的生命因耳聋而遭遇了人生的休止符,却在短暂的休止之后奏出了热烈的最强音;他的生命波澜起伏,却如一支乐曲一样在低谷之后掀起动人的高潮。

所以,有人说,贝多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篇动人的乐章。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一篇最美的乐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创新探究】
(一)阅读《两弹元勋》,完成9——13题。

(11分)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

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⒐文中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⒑对邓稼先给予高度评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⒒第一段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⒓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⒔你读此文后有何感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贝多芬与〈月光曲〉》,完成14——18题。

(11分)
贝多芬与《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表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的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的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的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波光粼粼的海
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4.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乐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

除《月光曲》外,再写出他的一个作品来。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古诗中有许多写月的诗句。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茅以升的少年壮志》,完成19——23题。

(11分)
茅以升的少年壮志
1907年的端午节那天,秦淮河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河面上,一个个身材魁梧的水手坐在五彩缤纷的龙船里,他们或穿崭新一色的背心,或一律袒露油光黑亮的上身,处处显露出青春的健美。

比赛时,但见水花四溅,木桨齐飞,活像一条条(①)的真龙,飞掠江面。

优秀的水手,还在船上表演精彩的节目。

有的倒立在高高的龙头上;有的一个鱼跃从龙头上跳到水里,转眼间捞起人们扔进水里的银子……船上、岸上,锣鼓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儿的人们正在举行别具风格的龙船比赛。

这时候,附近有户人家,一个11岁模样的孩子却呆在家里;秦淮河那边不时传来的锣鼓声、喝彩声,早诱得他心里痒痒的。

他,就是孩提时代的茅以升。

昨天,他曾和几个小伙伴约好,今天一道去观看龙船比赛。

可是真不凑巧,昨天晚上他偏偏肚子痛起来,额头上虚汗直冒,疼痛难忍,一直到深夜才稍稍安定下来。

今天一早,妈妈不准他出门;他就只好呆在家里,想象着
龙船比赛热闹、欢乐的场面。

突然,一个小伙伴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见茅以升就说:“不好了,秦淮河上出事了!看赛龙船的人太多,把文德桥挤塌了。

亏了你没去,去了也许要掉到河里哩。

”茅以升听了大吃一惊,忙问:“桥怎么会塌了呢?”小伙伴告诉说:“桥不结实!桥栏杆断了还不算,有几块桥面板都坍了。

”“那掉下去的人可多了,咱们班好几个同学都淹死了。


这个不幸的消息像(②)投进茅以升小小的心田,激起千层流花。

茅以升眼前,出现了人们在水里挣扎呼救的惨景。

他脑海里蓦地闪出一个念头:我长大了要为大伙儿造座结结实实的大桥。

从此,茅以升跟大人外出,只要见到桥,不管是木桥还是石桥,总是久久不肯离去,从桥面到桥墩看个够。

特别是看到装满货物的火车和一群群的行人从桥上顺利走过时,他的小脸上立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平时,他翻阅古诗古文,看到有桥的句子和段落,马上(③)在本子上,看到有桥的图画就(④)起来。

家里人都感到这个孩子行动有点异样,他父亲却说,你们不了解他,他长大要当个桥梁专家,是个有理想的孩子。

19.①处比喻句中括号里应填下面哪个词语最恰当()(2分)
A、长了翅膀B、长长C、彩色的D、跑得飞快的
20.②处比喻句的喻体最合适的应是下面哪一项()(2分)
A、一块石头B、一枚炸弹C、一块巨石D、许多石块
21.第一段为什么详细地写龙船比赛和水手的表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茅以升为什么“长大了要造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茅以升之所以能成为桥梁专家,与他少年有远大理想是分不开的,你有何理想?请谈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孙权劝学》,完成24——28题。

(13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4.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方法:
目的:
25.本文主要通过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
;吕蒙是。

(3分)
26.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3分)27.给本文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2分)
28.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文字叙述当时吕蒙“就学”的情况。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力开发升级】
29.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景仰的?有人认为,“德才兼备”的传统价值观如今没有存在的意义。

你怎么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伟人?你怎样看待伟人?是什么造就了伟人?是经验、天赋、名利,还是苦难梦想与激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个性作文(50分)
方仲永和吕蒙两人的故事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他们的故事一定给了你不少启迪,一定让你想到了一些人和事。

请你以“由方仲永和吕蒙想到的”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500.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维优化设计ABC同步测试卷(5)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A 2.⑴实现不了的“誓言”;说大话、空话。

⑵演讲;演说3.(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2)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

4.意思是: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代表。

5.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屠格涅夫:《前夜》;左拉:《小酒店》 6.
A 7.略8.略
【综合创新探究】
(一)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⒉两弹元勋⒊热爱祖国。

⒋结尾点题,属点睛之笔。

5.略
(二)14.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景象15.因为他要尽快把自己为盲姑娘即兴弹出的曲子记录下来。

16.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17.示例:命运(英雄、田园)交响曲。

18.略。

(三)19.A20.C21.反衬后面桥塌的惨景,表现茅以升长大要造桥的理想和愿望是怎形成的。

22.为大伙儿,为群众谋利益。

23.略
(四)24.方法:但当涉猎目的:见往事耳25.对话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吕蒙: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26.对吕蒙佩服、赞叹;吕蒙才略大有长进;结友而别。

27.第一层:“初,孙权谓蒙曰:……蒙乃始就学。

”写吕蒙“乃始就学”;第二层:“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

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28.略
【智力开发升级】
29.略30略31.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