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武装工作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企业武装工作的认识
作者:杨志全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5期
摘要:企业武装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民兵是国防的后备力量,同时具有做好民兵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的双重特性。
企业武装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国家的稳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针对企业武装工作状况及问题,就如何加强企业武装工作,如何推进企业武装工作的开展,抓好企业民兵队伍建设,是从事企业武装工作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如何推进企业武装工作进行简述。
关键词:企业武装;问题;对策
一、企业武装工作存在的问题
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做好基层民兵建设是企业武装工作的基础,基层民兵的本职工作是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同时也是民兵的重要职能任务。
民兵即是兵也是民,不仅要做好生产工作也要做好军事工作,因此在双重身份工作中就存在矛盾。
1上级军事机关要求的年度民兵参训,民兵抽调难的矛盾非常突出。
这是近几年来企业一直面临的实际问题,企业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而需要参训的基干民兵大都是生产骨干,离开生产岗位必然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2少数干部和民兵国防意识不强。
由干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少数基层单位领导、民兵对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民氏预备役工作积极性不高、执行力不夠。
3基干民兵训练流于形式,存在“训无用”的思想,这样造成单兵军事素质不高。
二、企业武装工作的对策
1由于企业编组民兵都是生产一线的工人或者是技术员,企业单位定岗定人,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缺少一个环节就会给企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平时定兵可以,参训不行,怕时间长影响生产工作业绩而不积极配合民兵训练工作,造成抽调人员参加军事训练很难造成编训脱节。
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企业民兵工作的开展。
解决上述问题应从制度上入手,民兵制度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军事制度。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民兵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被载入我党我军的光辉史册。
民兵制度要宣传到位,让企业管理者及员工深入了解民兵制度内容,让其了解国防的重要性。
对拒不履行义务的人员给予处理,当然在特殊岗位的民兵人员训练时可调整,这样既保证了民兵军事训练任务也兼顾企业生产。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民兵队伍的纯洁性,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民兵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等,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其国防观念。
党管武装是我军重要传统,各级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扛起党管武装的政治责任。
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不断把新时代的党管武装工作引向深入。
3民兵、专武干部由于长期受到相对和平环境的影响,国防观念有所淡化,感到战争离得太远,民兵军事训练“训无用”,也不打仗,即使打仗也是现役军人的事,国家有那么多现代化部队也轮不到民兵参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有的认为,现在进行的都是信息化战争,民兵训练还是老一套,没有科技含量,训了将来也派不上用场,因此,存在着“训无用”的思想。
存在着“有编无兵”的问题,编兵只能算是“花名册上的兵”经不起点验和拉动。
因此,需要加强思想教育,要强化各级树立“危机”意识。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因民族、宗教、资源、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战争冲突时有发生,尤其是随着国际间军事合作不断深入和国内突发情况的增多,民兵将担负越来越多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
民兵也是兵,“兵”的使命是保家卫国的是用来打仗的,为此,必须要强化民兵军事训练,增强单兵作战能力,使我国军事后备力量得以长足发展。
企业民兵预备役中有专业特长的民兵部是年龄小、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是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
在和平环境下,企业主要是围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日常生产工作,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安全平稳生产,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民兵预备役队伍在企业生产建设活动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担当企业生产主力军,为加快企业发展、实现企业持续有效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要以“新时代强军思想”为指导,着力于提高基层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素质与遂行任务的能力,强化基层民兵预备人员的作用发挥,大力加强基层民兵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探索做好企业人民武装工作的途径,推动基层民兵预备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振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安全保卫中的作用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2).
[2]王丽.新时代国有企业人民武装工作的实践、思考和探索[J].山西青年,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