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10 人教版 (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可亵玩焉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 也不孤高自许。
中心思想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
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重点问题
1 开头四句运用“比”、“兴”的写法。
“山”“水”比喻“陋室”,“仙”“龙”比喻品德 高尚的人。“山”“水”“陋室”三者的共同特征 是外简(山不高,水不深,屋简陋)内丰(有仙、 有龙、有品德高尚的人),其结果是“山名”、 “水灵”“室不陋”。
文言知识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可 不译。
重点默写
1 中心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陋室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交往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日常生活: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我只喜欢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 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它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 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5、莲,花之君子者也。
1.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什 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 寓了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操守和 感情。
2.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 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 严寒,傲霜斗雪; 同时又是花中的隐 士,具有不愿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超凡 品格。因此它是从 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 独爱莲”,另一方面 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 的感叹,慨叹当时与 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 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 少。
5.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 是:
5 点睛之笔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重点翻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扰乱 使……劳累 孔子云:“何陋之有?”
颐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周
敦颐(1017—1073),字茂 叔,宋代哲学家。晚年在庐 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 世称“濂溪先生”。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南康 郡(现江西省星子县)任职 时写的。在此期间,他曾亲 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属一 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 池”。 周敦颐的遗居以“爱莲”为 名,还有爱莲亭、爱莲池, 且将此说刻于壁间。
2 本文句式整齐,除末句外都是骈
句,都在偶句押韵,其韵脚为: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所押的韵是:ing
写作特点
1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和高洁傲岸的 节操。
2 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
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 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 “不陋”。把本来没有必然关系的“陋室” 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写法新颖 别致,构思精妙。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 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牡丹色彩艳丽, 妩媚娇艳,是雍容 华贵的富贵人的象 征。因此它是从反 面衬托莲的形象。
隐逸者
正衬
君子
富贵者
反衬
菊
莲
牡丹
作者怎样的感情?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 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 度的强烈讽刺。
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 花中的隐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 好,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爱好,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爱 好,人数当然就很 多了!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
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 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也并称 “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别开生面。但晚 年部分作品,流露安于闲适和感叹“人事沧 桑”的消极情绪。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陋室,室名, 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 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 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翻译句子: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 劳累身心。
蕃: 濯: 鲜:
染: 沾染(污染) 洗涤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很少 宜: 应当
多
可爱者甚蕃[ 世人盛[
]
]爱牡丹
予[ 濯[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
亭亭净植[ 陶后鲜[
]清,
],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
]有闻
]焉
宜[
]乎众矣
可爱者甚蕃[非常多] 世人盛[多]爱牡丹
予[我]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洗涤]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更]清, 亭亭净植[洁净挺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玩弄]焉 陶后鲜[很少]有闻 宜[应当]乎众矣
莲,是花中的君子。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很多了。
第一段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 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 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 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 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 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 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 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 近去玩弄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是: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 核心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淤 染 濯 涟
zhuó
重点翻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 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6、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呢?
行文思路
第一层(开头—“惟吾德馨”)点明主旨,说
明房虽简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仅不 觉得其“陋”,反而能显出其高雅。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 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实词:
斯: 这 调:调弄 惟: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这里是“只”的意 丝竹: 思 香气,这里指品 案牍: 馨: 官府的公文 德高尚 劳形: 使身体劳累;劳, 博学的人;鸿, 使……劳累;形, 鸿儒: 大;儒,有学问 形体、身体。 的人。 原意是平民,这里指 白丁: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 ——通达事理,行为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方正,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1.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什么 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2.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 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 是?
引人注意和思 考,突出作者的写 作目的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 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 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慕富贵的 恶浊世风的鄙弃之 情。
写作特点
1 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2 巧妙运用衬托 3 运用比喻手法
菊:比喻隐士
牡丹:比喻富贵者
莲:比喻君子
重点默写
1 比喻洁身自好、
“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
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 可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 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属于后一种。作者通过 对莲花的歌咏,说明喜爱莲花的道 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fá n 蕃
yū 淤泥
liá n 涟
xiè zhuó xiǎn 亵 濯 鲜有闻 yī 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