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使用教材激活数学思维
作者:卢建刚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7年第1期
[摘要]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看作是
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的一种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灵活处理,从而使教材更加适合学生,使课堂真正实现为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服务。
[关键词]教材;利用;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7)
02-039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材是教学
的材料,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教学的对象不同,教学的目标要求就不同,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素材也不可能相同。使用教材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完教材,所以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用来束缚和限制教学的。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能做教材的“奴隶”。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就要从实际出发,取教材之长、补教材之短,“自编”适合教学
需要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为充分、翔实,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时做的一些教学处理。
一、巧用对比,培养思维的准度
教材第二和第三单元内容分别是分数乘、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并能用图形表示分数算式的
意义。
图1
其实,在用图形表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时,学生只要掌握了读图的顺序:先涂色,后
斜线(或先斜线,后网格),理解题意就没有多大难度。需要注意的是,通常表示第一个分数时,是把整个图形看作“单位1”;而表示第二个分数时,则是把第一个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看
作“单位1”。
2.分数除法的图形表示
图3
然而,如果把分数乘除法所画的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图形的意义写出相关的算式,这时学生还能否清晰地写出准确的算式呢?教师不妨从下面这道题入手。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的内容编排是按照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逐步呈现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和逻辑规律。教学中如果教师仅是教教材,而不能把教材前后内容综合比较,全盘考虑,那就如同盲人摸象,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前有铺垫,后有照应,融会贯通。因此,比较是帮助学生再次认识教材内容的好方法,这样就能清晰地看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用图形表示的异同,进而抓住教材内容的本质,构建更加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化静为动,拓展思维的角度
如教材配套练习中第33页“自我挑战”题:两个边长都是1/2分米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求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观察图5,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是不规则图形,不能直接求出面积,必须先找到这个不规则图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沈重予主任说过,教师要让“静”的教材“动”起来,把教材教“活”。在这道题的处理上,教师可以选择先小组合作研究,再集中讲解分析的策略。
第一步,教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找到解题方法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呈现学生资源,全班经验分享。
第1小组:分割与剪拼。
第2小组:添加辅助线。
第3小组:旋转图形。
第三步,通过小组的研究成果展示,学生明白了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重叠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教材处理上,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变换思维的角度,就能让教材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抽象为形象,让不规则变成规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补充内容,加强思维的精度
如教材第42页的思考题(如图6)。
图6
看到这道题时,许多任教高年级的教师立刻就能联想到五年级“分数加减法”中的题组,这道题应该说是五年级知识的延续和深入,是探究分数乘法和分数减法之间的计算规律。在教学这道题前,教师不妨先带领学生温习分数加减法中的规律,呈现五年级教材中的题组(如图7)。
图7
教师帮助学生回顾与梳理方法结构。(1)计算:先通分再计算;(2)找规律:分子都是1,分母互质,两数相加(减),分母是两个分母的乘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差);(3)用规律。有了这样的支撑,再来研究图6的思考题时,学生寻找规律和应用规律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但是,如果仅局限于找到各题的答案,我认为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充分挖掘教材的利用价值。
任务1:你能通过模仿,写出一些带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把它们写下来。
任务2:这样的算式写得完吗?你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出全部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
综上所述,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不管编排得多么好,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学生、每个班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适当对教材进行整合、改变、拓展、补充,使教材为己所用,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责编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