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振幅调制解调答案

合集下载

北邮版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的答案第四章-精品

北邮版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的答案第四章-精品

4.1将模拟信号〃?(,)=sin 24fmt 载波c(r)=Acsin 271fd 相乘得到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信号,设:(1)请画出DSB-SC 的信号波形图;(2)请写出DSB-SC 信号的傅式频谱式,并画出它的振幅频谱图; (3)画出解调框图,并加以简单说明。

解:⑴(2) s(t)= =sin(2^ Ac sin(27rfct)Ac=——[cos2](%-fm)t-COS 2兀5+ffn)t] A = »]+3[f-(fc-»]} 4A ,’ 2.1 "+(先+加)]+例/—(九+加)]} 4y(0l/2fc1/fc 3/2fc 2/fc 5/2fc 3/fc 7/2fc 4/fc 9/2fc 5/fct(s)S ⑴八3Ac/4- Ac/2.Ac/4(3)相干解调Cos(Wct)与发端相干偏调相干解调:将接收信号与载波信号sin(2乙加)相乘,得至U A cr(t)sin(2^fct)=Acm(t)sin(2^fct)sin(2^fit)=--cos(44fct)]通过低通滤波器抑制载频的二倍频分量,得到解调信号为刈⑺=与机⑺ 2.2 已知某调幅波的展开式为:s(t)=cos(2/rxl()4r)+4COS (2TT xl.lxl040+cos(2万xl.2xl04r) (1)求调幅系数和调制信号频率;(2)写出该信号的傅式频谱式,画出它的振幅频谱图; (3)画出该信号的解调框图。

解:⑴sQ)=cos(24xl04r)+4cos(2乃xl.lxl04r)+cos(2万xl.2xl04r)=4cos(2%xl.lxl04r)[l+0.5cos(2万x0.1xl04r)] 调制系数是a=0.5;信号频率是f=1000Hz(2)S(/)=;U(/+104)+演f —i04)]+2[Mf+l.lxl()4)+5(/—1.1X104)]+-W+1.2X 104)+^(/-1.2X 104)]-fm-fc ・fc -fc+fm。

通信原理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模拟调制学习指导4.1.1 要点模拟调制的要点主要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的工作原理。

1. 幅度调制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幅度,使之随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的过程。

在时域上,已调信号的振幅随基带信号的规律成正比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平移。

由于这种平移是线性的,因此,振幅调制通常又被称为线性调制。

但是,这里的“线性”并不是已调信号与调制信号之间符合线性变换关系。

事实上,任何调制过程都是一种非线性的变换过程。

幅度调制包括标准调幅(简称调幅)、双边带调幅、单边带调幅和残留边带调幅。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直流分量为0,则将其与一个直流量A 0相叠加后,再与载波信号相乘,就得到了调幅信号,其时域表达式为[]()()()AM 0c 0c c ()()cos cos ()cos (4 - 1)s t A m t t A t m t t ωωω=+=+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频谱为M (ω),则调幅信号的频谱为[][]AM 0c c c c 1()π()()()() (4 - 2)2S A M M ωδωωδωωωωωω=++-+++- 调幅信号的频谱包括载波份量和上下两个边带。

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

由波形可以看出,当满足条件|m (t )| A 0 (4-3)时,其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相同,因此可以用包络检波法很容易恢复出原始调制信号。

否则,出现“过调幅”现象。

这时用包络检波将发生失真,可以采用其他的解调方法,如同步检波。

调幅信号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调幅度m ,其定义为[][][][]00max min 00max min()() (4 - 4)()()A m t A m t m A m t A m t +-+=+++ AM 信号带宽B AM 是基带信号最高频率分量f H 的两倍。

AM 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方法实现解调。

通信电子线路复习纲要完整答案

通信电子线路复习纲要完整答案

PC = PD − PO
I C 0 、I C1 m 分别表示集电极电流 i C 脉冲波平均分量和基波分量振幅,
第三章 正弦波振荡器 1、 平衡条件、起振条件、稳定条件 P117~121 答: 平衡条件:
振幅:T (ωOSC ) = 1 相位:ϕ (ωOSC ) = 2nπ ( n = 0,1,2,.…) 振幅:V f > Vi 或T (ωOSC ) > 1 相位:ϕ (ωOSC ) = 2nπ ( n = 0,1,2,.…)
⎧ f − f L (当f C > f L 时) f I = fC + fL或 f I = ⎨ C ⎩ f L − f C (当f L > f C 时)
6、二极管双平衡稳定条件(了解)
通信 1002 班
-5-
dream-fly
7、混频增益、噪声系数的概念。 答: 混频增益: 混频器的输出中频信号电压 Vi(或功率 PI ) 对输入信号电压 VS (或功率 PS ) 的比值,用分贝数表示,即 AC = 20 lg
绪论 1、 无线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P1~2 答:组成: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和传输媒质。 发射装置包括换能器、发射机和发射天线三部分。 作用:换能器:将被发送的信息变换为电信号。例如话筒将声音变为电信号。 发射机:将换能器输出的电信号变为强度足够的高频电振荡。 天线:将高频电振荡变成电磁波向传输媒质辐射。 传输媒质是自由空间。 接收装置由接收天线、接收机和换能器组成。要求:能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出有用的微 弱信号。 作用:接收天线:将空间传播到其上的电磁波→高频电振荡。 接收机:高频电振荡还原成电信号。 换能器:将电信号还原成所传送信息 。 2、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有哪几种?P2~3 答:中长波: f ≤ 1500 KHz , λ > 200 m (沿地面传播) ; 短波: ; f : 1500KHz ~ 30MHz , λ : 10m ~ 200m (靠电离层反射传播)

振幅调制与解调

振幅调制与解调
高频载波v0(t)=v0cos经高频变压器 加在基极回路中。
vCE
+ vBE
vc L C
– VcT
+–
– –
+ v +
VBB
–+
– Vc(t) +
集电极调幅电路
第287页/共46页
集电极调幅在调制信号一周期内的各平均功率为:
调制信号频率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第98页/共46页
4. 普通调幅波的功率关系
将 v(t) Vo(1 ma co作s 用t) c在os 负ot载电阻R上
载波功率 PoT
1 2
Vo2 R
每个边频功率(上边频或下边频)
PSB1
PSB2
1 2
1 2
ma Vo 2 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4
ma 2 PoT
在调幅信号一周期内,AM信号的平均输出功率是
普通调幅波的高频振荡是连续的,可是双 边带调幅波在调制信号极性变化时,它的高频 振荡的相位要发生180的突变,这是因为双边 带波是由v0和v相乘而产生的。
第2109页/共46页
2. 环形调制器
在平衡调制器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二极管,使电路中 4个二极管首尾相接构成环形,这就是环形调制器。
从其正负半周期的原理图 可知环形调制器输出电流的有 用分量
(2) 相移法 相移法是利用移相的方法,消去不需要的边带。如图所示
图中两个平衡调幅
调制信号
平 衡 V1=Vsintsin0t
器的调制信号电压和载
V0sint
调幅器 A V0sin0t 载 波
波电压都是互相移相90°。
振荡器
调制信号 90 载波 90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模拟调制4.1学习指导4.1.1要点模拟调制的要点主要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的工作原理。

1.幅度调制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幅度,使之随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的过程。

在时域上,已调信号的振幅随基带信号的规律成正比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平移。

由于这种平移是线性的,因此,振幅调制通常又被称为线性调制。

但是,这里的“线性”并不是已调信号与调制信号之间符合线性变换关系。

事实上,任何调制过程都是一种非线性的变换过程。

幅度调制包括标准调幅(简称调幅)、双边带调幅、单边带调幅和残留边带调幅。

如果调制信号m(t)的直流分量为0,则将其与一个直流量A0相叠加后,再与载波信号相乘,就得到了调幅信号,其时域表达式为stAmttAtmttAM()0()cosc0cosc()cosc(4-1)如果调制信号m(t)的频谱为M(ω),则调幅信号的频谱为1S()πA()()M()M()(4-2)AM0cccc2调幅信号的频谱包括载波份量和上下两个边带。

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

由波形可以看出,当满足条件|m(t)|A0(4-3)时,其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相同,因此可以用包络检波法很容易恢复出原始调制信号。

否则,出现“过调幅”现象。

这时用包络检波将发生失真,可以采用其他的解调方法,如同步检波。

调幅信号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调幅度m,其定义为m A m(t)Am(t)0max0minAm(t)Am(t)0max0min(4-4)AM信号带宽B AM是基带信号最高频率分量f H的两倍。

AM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方法实现解调。

当调幅度不大于1时,也可以采用非相干解调方法,即包络检波,实现解调。

双边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stmttDSB()()cosc(4-5)其中,调制信号m(t)中没有直流分量。

如果调制信号m(t)的频谱为M(ω),双边带信号的频谱为1S()M()M()(4-6)DSBcc2与AM信号相比,双边带信号中不含载波分量,全部功率都用于传输用用信号,调制效率达到100%。

通信原理第四章 习题

通信原理第四章 习题

• 例9 已知一角调信号为 (t ) a cos[ t 100 t ] S 0 m • (1)如果它是调相波,并且,kPM=2试求调制 信号f(t)。 • (2)如果它是调频波,并且,KFM=2试求调制 信号f(t)。 • (3)它们的最大频偏是多少?
• 例10 已知 • 求:已调波信号功率、最大频偏、调频指数和已 调信号带宽

Am A0 f (t ) 2 2
2
AM
f (t )
A02 f 2 (t )

1 33 .3% 3
• 可见:正弦波做100%调制时,调制效率仅为
33.3%。所以,调制效率低是AM调制的一个最大 缺点。如果抑制载波分量的传送,则可演变出另 一种调制方式,即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例5 已知调制信号,载波为
例1 设调频与常规调幅信号均为单频调制,调频指数 为 FM ,调幅指数 AM 1 ,调制信号频率为 f m。当信道 条件相同、接收信号功率相同时比较它们的抗噪声性能。
解:调频波的输出信噪比
S o FM S i FM GFM N o FM N i FM
常规调幅波的输出信噪比
S o AM Si AM GAM N o AM N i AM
(1)DSB/SC时的发射机输出功率; (2)SSB/SC时的发射机输出功率。
• 解:(1)在DSB/SC方式中,信噪比增益G=2 , 20 则调制器输入信噪比为 Si 1 So 1 10
Ni 10 2 No 2 50
• •
同时,在相干解调时,
Ni 4 N o 4 109W
• So / N o =f2 (t)/ n 2( t)=5000 /( 2×10 −3 5 × 10 3 ) =500

高频电路习题振幅调制与解调

高频电路习题振幅调制与解调

振幅调制、检波(一)填空题1、检波的作用是从信号中还原出信号,具有检波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检波器件的特性作用。

2、包络检波的组成是和。

适用于解调信号。

3、调制的方式有、、,它们分别由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

4、在模拟乘法器上接入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后,将产生和频谱分量。

5、普通调幅信号的与调制信号的相同。

6、大信号包络检波器是利用二极管和RC网络的滤波特性工作的。

(二)选择题1、调制的描述。

A)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B)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C)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随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2、调幅的描述。

A)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振幅,使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B)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振幅,使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C)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振幅,使调制信号的振幅随载波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3、调频的描述是。

A)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频率,使载波信号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B)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频率,使载波信号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C)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频率,使调制信号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4、调相的描述是。

A)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相位,使载波信号的相位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B)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相位,使载波信号的相位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C)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相位,使调制信号的相位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5、鉴频的描述是。

A)调幅信号的解调B)调频信号的解调C)调相信号的解调6、鉴相的描述是。

A)调幅信号的解调B)调频信号的解调C)调相信号的解调7、调制器应用在通信系统的,解调器应用在通信系统的。

A)接收端B)发送端C)A和B8、单音调制的AM信号是由、和频率组成。

A)f c B)U cm C)ω c+ΩD)ω c-Ω9、AM信号的信息包含在中。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习题(30道)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习题(30道)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习题(30道)1. 已知调制信号 m(t)=cos(2000πt)+cos(4000πt),载波为cos104πt,进行单边带调制,试确定该单边带信号的表达试,并画出频谱图。

解:方法一:若要确定单边带信号,须先求得m(t)的希尔伯特变换 m ’(t)=cos(2000πt-π/2)+cos(4000πt-π/2) =sin(2000πt )+sin(4000πt ) 故上边带信号为S USB (t)=1/2m(t) cos w c t -1/2m ’(t)sin w c t =1/2cos(12000πt )+1/2cos(14000πt ) 下边带信号为S LSB (t)=1/2m(t) cos w c t +1/2m ’(t) sin w c t=1/2cos(8000πt )+1/2cos(6000πt ) 其频谱如图所示。

方法二:先产生DSB 信号:s m (t)=m(t)cos w c t =···,然后经过边带滤波器,产生SSB 信号。

2. 将调幅波通过残留边带滤波器产生残留边带信号。

若次信号的传输函数H(w )如图所示。

当调制信号为m(t)=A[sin100πt +sin6000πt ]时,试确定所得残留边带信号的表达式。

解:设调幅波sm(t)=[m 0+m(t)]coswct,m0≥|m(t)|max,且s m (t)<=>S m (w)根据残留边带滤波器在f c 处具有互补对称特性,从H(w)图上可知载频f c =10kHz ,因此得载波cos20000πt。

故有sm(t)=[m0+m(t)]cos20000πt=m0cos20000πt+A[sin100πt+sin6000πt]cos20000πt=m0cos20000πt+A/2[sin(20100πt)-sin(19900πt)+sin(26000πt)-sin(14000πt)Sm(w)=πm0[σ(w+20000π)+σ(W-20000π)]+jπA/2[σ(w+20100π)-σ(w+19900π)+σ(w-19900π)+σ(w+26000π)-σ(w-26000π)-σ(w+14000π)+σ(w-14000π)残留边带信号为F(t),且f(t)<=>F(w),则F(w)=Sm(w)H(w)故有:F(w)=π/2m0[σ(w+20000π)+σ(w-20000π)]+jπA/2[0.55σ(w+20100π)-0.55σ(w-20100π)-0.45σ(w+19900π)+ 0.45σ(w-19900π)+σ(w+26000π) -σ(w-26000π)f(t)=1/2m0cos20000πt+A/2[0.55sin20100πt-0.45sin19900πt+sin26000πt]3.设某信道具有均匀的双边噪声功率谱密度Pn(f)=0.5*10-3W/Hz,在该信道中传输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并设调制信号m(t)的频带限制在5kHz,而载波为100kHz,已调信号的功率为10kW.若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在加至解调器之前,先经过一理想带通滤波器滤波,试问:1.)该理想带通滤波器应具有怎样的传输特性H(w)?2.)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噪功率比为多少?3.)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功率比为多少?4.)求出解调器输出端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并用图型表示出来。

第4章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第4章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 3幅度解调电路
4.负峰切割失真 为把检波器的输出电压藕合到下一级电路.需要有一个容量较大
的电容C与下级电路相连。下级电路的输入电阻作为检波器的负载.电 路如图4-23(a)所示。负峰切割失真指藕合电容公通过电阻R放电.对二 极管引入一个附加偏置电压.导致二极管截止而引入的失真。失真波 形如图4-23(b)、图4-23(c)所示。
可得实现普通调幅的电路模型如图4-4所示.关键在于用模拟乘法 器实现调制信号与载波的相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概述
2.双边带调幅(DSB) 1)双边带调幅信号数学表达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概述
2)双边带调幅信号波形与频谱 图4-5所示为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波形与频谱图。双边带信号的包
络仍然是随调制信号变化的.但它的包络已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低频 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双边带信号在调制信号的负半周.已调波高频 与原载频反相;调制信号的正半周.已调波高频与原载频同相。也就是 双边带信号的高频相位在调制电压零交点处要突变180°
混频后.产生近似中频的组合频率.进入中放通带内形成干扰。 减小互调干扰的方法与抑制交叉调制干扰的措施相同。
上一页 返回
4. 5幅度调制和解调电路的制作、 调试及检测
4. 5. 1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 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产 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概述
3)调幅信号的功率分配 由式(4-3)知.普通调幅信号uAM(t)<C)在负载电阻RL上产生的功率

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思考题与习题填空题1调制是用4

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思考题与习题填空题1调制是用4

第四章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思考题与习题一、填空题4 -1调制是用。

4-2调幅过程是把调制信号的频谱从低频搬移到载频的两侧,即产生了新的频谱分量,所以必须采用才能实现。

4-3在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的基础上,产生单边带信号的方法有和。

4-4、大信号检波器的失真可分为、、和。

4-5、大信号包络检波器主要用于信号的解调。

4-6 同步检波器主要用于和信号的解调。

二思考题4-1为什么调制必须利用电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才能实现?它和小信号放大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4-2.写出图思4-2所示各信号的时域表达式,画出这些信号的频谱图及形成这些信号的方框图,并分别说明它们能形成什么方式的振幅调制。

图思4-2 4-3振幅检波器一般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如何?4-4下列各电路能否进行振幅检波?图中RC为正常值,二极管为折线特性。

图思4-4三、习题4-1 设某一广播电台的信号电压u(t)=20(1+0.3cos6280t)cos6.33×106t(mV),问此电台的载波频率是多少?调制信号频率是多少?4-2 有一单频调幅波,载波功率为100W,求当m a=1与m a=0.3时的总功率、边总功率和每一边频的功率。

4-3在负载R L=100某发射机的输出信号u(t)=4(1+0.5cos t)cos c t(V),求总功率、边频功率和每一边频的功率。

4-4 二极管环形调制电路如图题4-4所示,设四个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完全一致,均自原点出点些率为g d的直线。

调制信号uΩ(t)=UΩm cosΩt,载波电压u c(t)如图所示的对称方波,重复周期为T c=2π/ωc,并且有U cm>Uωm,试求输出电流的频谱分量。

图题4-44-5.画出如下调幅波的频谱,计算其带宽B和在100Ω负载上的载波功率P c,边带功率P SB和总功率P av。

(1)i=200(1+0.3cosπ×200t)cos2π×107t(mA)(2)u=0.lcos628×103t+0.lcos634.6×l03t(V)(3) 图题6.3-5所示的调幅波。

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及讲解

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及讲解

4-2 根据图P4—1所示的调制信号波形,试画出DSB及AM信号的波形图,并比较它们分别通过包络检波器后的波形差别。

解:DSB信号及包络检波后输出AM信号及包络栓波后输出由此可见,对DSB信号采用包络检波法不能正确还原基带信号。

4-3已知调制信号m(t)=cos(2000πt)+cos(4000πt)载波为cos104πt,进行单边带调制,试确定该单边带信号的表示式,并画出频谱图。

解:DSB信号为:S DSB(t)= [cos(2000πt)+ cos(4000πt)] cos104πt= 1/2[cos(12000πt)+cos(8000πt)] +1/2[cos(14000πt)+cos(6000πt)]SSB 信号为:上边带S SSB (t)= 1/2·cos(12000πt)+ 1/2·cos(14000πt)-8000π 0 6000π ω 下边带S SSB (t)= 1/2·cos(6000πt)+ 1/2·cos(8000πt)-14000π 012000π ω4-6 某调制系统如图P4-4所示。

为了在输出端同时分别得到f 1(t)及f 2(t),试确定接收端的c 1(t)和c 2(t)。

解:该调制系统采用相干解调,设c1(t)=cos(ω1t+φ1)则接收端相乘器输出r1(t)=[f1(t) cosω0t + f2(t) sinω0t] cos(ω1t+φ1)= f1(t) cosω0t cos(ω1t+φ1) + f2(t) sinω0t cos(ω1t+φ1)=1/2 f1(t) [ cos(ω0t+ω1t+φ1)+ cos(ω0t- ω1t- φ1)]+1/2 f2(t) [ sin(ω0t+ω1t+φ1)+ sin(ω0t- ω1t- φ1)]若要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得到f1(t),应有ω1=ω0,φ1=0,即c1(t)= cosω0t同理可得c2(t)= sinω0t思考题:4-11 什么是频分复用?答: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是按频率分割多路信号的方法,即将信道的可用频带分成若干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据其中的一个频段。

实验4 振幅调制

实验4 振幅调制


k
)t

mak 2
U
cos(wc

k
)t



… …
相应的,其调幅波含有一个载波分量及一系列的高低边频分量
… (Wc+Ω1),(Wc+Ω2),......(Wc+Ωk)等等。多频调制调幅波的频谱图如图 5-3 所示。由此可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实验报告


以看出,一个调幅波实际上是占有某一个频率范围,这个范围称为频带。总的频带宽带度为
… …
基极回路,低频调制信号 uΩ通过低频变压器 T2 加到晶体管基极回路,Cb 为高频旁路电容,


用来为载波信号提供通路。























… …
在调制过程中,调制信号 uΩ相当于一个缓慢变化的偏压(因为反偏压 Eb=0,否则综合偏压
… …
应是 Eb+uΩ),使放大器的集电极脉冲电流的最大值 Icmax 和θ增大;在 uΩ往反向减小时,Icm
… …
8R09 对应于 Rb,8R03,8R10,对应于 Rc.此外,8W01,用来调节(1),(4)端之间的平衡,


8W02 用来调节(8),(10)端的平衡,8K01 开关控制(1)端是否接入直流电压,当 8K01

线
置“on”时,1496 的(1)端接入直流电压,其输出为正常调幅波(AM),调整 8W03 点
……
……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

4-1如图是用频率为1000kHz 的载波信号同时传输两路信号的频谱图。

试写出它的电压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实现方框图。

计算在单位负载上的平均功率P av 和频谱宽度BW AM 。

解:(1)为二次调制的普通调幅波。

第一次调制:调制信号:F =3kHz载频:f 1=10kHz ,f 2=30kHz第二次调制:两路已调信号叠加调制到主载频f c =1000kHz 上。

令Ω=2π ×3×103rad/sω1=2π ×104rad/sω2=2π ×3×104rad/sωc =2π ×106rad/s第一次调制:v 1(t )=4(1+0.5cos Ωt )cos ω1tv 2(t )=2(1+0.4cos Ωt )cos ω2t第二次调制:v O (t )=5cos ωc t + [4(1+0.5cos Ωt )cos ω1t +2(1+0.4cos Ωt )cos ω2t ]cos ωc t=5[1+0.8(1+0.5cos Ωt )cos ω1t +0.4(1+0.4cos Ωt )cos ω2t ]cos ωc t(2) 实现方框图如图所示。

(3) 根据频谱图,求功率。

1○载频为10kHz 的振幅调制波平均功率V m01=2V ,M a1=0.5W 5.4)211(2W 22121a 01av1201m 01=+===M P P V P ;2○f 2=30kHz V m02=1V ,M a2=0.4W 08.1)211(2W 5.02122a 02av2202m 02=+===M P P V P ;3○主载频f c =1000kHz V m0=5VW 5.122120m 0==V P 总平均功率P av =P 0+P av1+P av2=18.08W4○BW AM 由频谱图可知F max =33kHz得BW AM =2F =2(1033−1000)=66kHz4-3试画出下列三种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图。

非线性(下)基本要求11

非线性(下)基本要求11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基本要求 第四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一、调幅波一)调幅波基本性质 1. 普通调幅波AM(1)定义: V m (t) = V m0+ K a *v Ω (t) 或:ΔV m (t) = V m (t) - V m0 = K a *v Ω(t) (2)数学表达式:当:v c (t)= V cm cos ωc t ; v Ω (t)= V Ωm cos Ωt 时v o (t) = (V m0+ K a * V Ωm cos Ωt) cos ωc t=V m0* (1+M a *cos Ωt)cos ωc tM a = K a * V Ωm / V m0 (调幅度) (3)波形:(a) M a <1 M a * V m0= K a * V Ωm(b) M a =1 (c) M a >1(4)频谱:Vmo0.5Ma*Vmo0.5Ma*Vmoωc -Ω ωc ωc +Ω(5) 带宽:BW = 2F = 2Ω/2π(6)功率: Pav=Po(1+0.5Ma 2)= Po+ P SB其中载波功率Po = 0.5*V mo 2/R L ,边频功率(两边)P SB =0.5 Ma 2 Po (或:Pav 为各频率分量的功率之和)要求:已知数学表达式、波形、频谱中一个会求其他两个2. 双边带调幅波DSB(1)数学表达式:v o (t) = K a * V Ωm cos Ωt * cos ωc t=0.5K a * V Ωm cos (ωc +Ω)t + 0.5K a * V Ωm cos (ωc -Ω)tVm oMa*Vm otv(t)/VXYA XY M+X YA XYMB P FX YA XYMB P F0t t0v(t)(2)波形:v Ω (t)过零点时,v o (t)的相位出现180突变。

v o (t) k a *V Ωm(3):频谱:0.5 k a *V Ωm 0.5 k a *V Ωmωc-Ω ωc+Ω (4)带宽:BW = 2F = 2Ω/2π(5)功率:2*[0.5*(0.5 K a * V Ωm )2/RL] 3. 单边带调幅波SSB(1)数学表达式:v o (t) =0.5K a * V Ωm cos (ωc +Ω)t (上边频)或:v o (t) =0.5K a * V Ωm cos (ωc -Ω)t (下边频) (2)波形:0.5K a * V Ωm(3)频谱: 0.5K a * V Ωm 0.5K a * V Ωm或ωc ωc +Ω ωc-Ω ωc二)调幅波实现框图 1)AM : v Ω (t)v C (t)2)DSB:v Ω (t)v C (t) 3)SSB:a)滤波法:v Ω (t)v C (t)b)移相法三)调幅波解调C cR i2X Y A XY MLP F 1(1)A 、B 、C 三点波形(2)惰性失真的现象、产生原因和不失真条件max maxL a R C ≤(3)负峰切割失真的现象、产生原因和不失真条件max ()()L a L Z M Z O Ω≤,Z L (Ω)为检波器(B 点往右看)的交流负载;Z L (0)为直流负载对上面电路Z L (0)=RL ,Z L (Ω)=(RL//Ri2)(4)提高输入电阻的方法——三极管射极包络检波电路 (5)克服负峰切割失真的方法2)同步解调:适用于三种调幅波v s (t) v Ω (t) v r (t)v s (t):输入信号(调幅波)v r (t):同步信号,应和载波v c (t)同频同相,即v r (t)= V rm cos ωc t二、乘法器1、正向导通时的二极管线性时变状态:定义和频率分量2、工作于开关状态下的二极管乘法器(双平衡)()cos C Cm C v t V t ω=是大信号,二极管在()C v t 控制下工作于开关状态。

第四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_2010

第四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_2010

fS
f
fi
f
7
f0 本振
f 非线性 器 件 带通 到中放
fi, 2Fmax fi=fO-fS
高放 f … fi
fS
f
fi
f
1) 它们的实现框图几乎 是相同的,都是利用非线 性器件对输入信号频谱实 行变换以产生新的有用频 率成分后,滤除无用频率 分量。 3) 频谱的横向平移从时域 角度看相当于输入信号与一 个参考正弦信号相乘,而平 移的距离由此参考信号的频 率决定,它们可以用乘法电 路实现。
中放来
非线性 器 件
低通 Fmax
到功放
调制信号 f f
f1
f
0 F max
f1
2f1
f
0
f Fmax
0
fmax f
f0
2f0
f0
(a) 调幅原理
(b) 检波原理
3
(a) 调幅原理
f 非线性 器 件 带通 f0, 2Fmax
f0 主振
调制信号 f f
0
fmax f
f0
2f0
f0
4
(b) 检波原理
40
0
.
5
V
V
0
.
5
1
0
0
0
V
f/KHz
9
9
9
.
8
1
0
0
0
.
2
37
0
.
9
2
6
V
7 9
7
0 1
V
9
0
7
.
3
2
例题4-2
V
0
.
9

电子线路_非线性部分(第五版)谢嘉奎_第4章

电子线路_非线性部分(第五版)谢嘉奎_第4章
功率分析
BWAM 2Fmax
载波功率 边频功率
2 P0 Vm 0 / 2 1 MV 1 2 PSB 2 ( a m0 ) 2 M a P0 2 2 2
3
双边带调制、单边带调制及实现模型
DSB
vo (t ) ka v (t ) cosct
v (t )
vc (t ) Vcm cosct
3) 非线性器件组成平衡电路
I-1 二极管平衡相乘器
工作原理 V1m>>V2m V1m>>VD(on)
v1控制 D1 、 D2开关工作
若v1>0,D1、D2导通 ;若v1<0,D1、D2截止
《非线性电子线路》
13
第4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I-2 二极管双平衡相乘器(环形相乘器)
vL正半周
VLm Vsm ,VLm VD ( on)
20
第4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2 ) 二极管混频电路
二极管环形相乘器
作混频器使用,二极管双平衡相乘器各端口间有良好的隔 离,习惯上规定信号输入端口、本振输入端口、中频输出 瑞口分别用R、L、I表示,各端口的匹配阻抗均为50欧,二 极管工作在受νL控制的开关状态。
《非线性电子线路》
21
第4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线性时变状态的器件最适宜于构成频谱搬移电路 虽然线性时变器件输出电流中仍存在着众多无用组合频率分 量,但是它们的频率均远离有用信号频率,因此,用滤波器 可以较容易地将它们滤除掉。
P184例1 单个二极管线性时变工作 P184例2 差分对管线性时变工作
《非线性电子线路》
12
第4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课本习题答案(第四版)五章

高频电子线路课本习题答案(第四版)五章

第5章 振幅调制、振幅解调与混频电路填空题(1) 模拟乘法器是完成两个模拟信号 相乘 功能的电路,它是 非线性 器件,可用来构成 频谱 搬移电路。

(2) 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改变高频信号振幅的过程,称为 调幅 ;从高频已调信号中取出原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 解调 ;将已调信号的载频变换成另一载频的过程,称为 混频 。

(3) 在低功率级完成的调幅称 低电平 调幅,它通常用来产生 DSB 、SSB 调幅信号;在高功率级完成的调幅称为 高电平 调幅,用于产生 AM 调幅信号。

(4)包络检波器,由 非线性器件 和 低通滤波器 组成,适用于解调 AM 信号。

(5) 取差值的混频器输入信号为36()0.1[10.3cos(210)](cos210)V s u t t t ππ=+⨯⨯,本振信号为6()cos(2 1.510)V L u t t π=⨯⨯,则混频器输出信号的载频为 0.5M Hz ,调幅系数m a 为 ,频带宽度为 2k Hz 。

(6) 超外差式调幅广播收音机的中频频率为465kHz ,当接收信号频率为600kHz 时,其本振频率为 1065 kHz ,中频干扰信号频率为 465 kHz ,镜像干扰信号频率为 1530 kHz 。

理想模拟相乘器的增益系数1M 0.1V A -=,若X u 、Y u 分别输入下列各信号,试写出输出电压表示式并说明输出电压的特点。

(1) 6X Y 3cos(2π10)V u u t ==⨯;(2) 6X 2cos(2π10)V u t =⨯,6Y cos(2π 1.46510)V u t =⨯⨯; (3) 6X 3cos(2π10)V u t =⨯,3Y 2cos(2π10)V u t =⨯; (4) 6X 3cos(2π10)V u t =⨯,3Y [42cos(2π10)]V u t =+⨯[解] (1) 22660.13cos 2π100.45(1cos 4π10)V O M x y u A u u t t ==⨯⨯=+⨯ 为直流电压和两倍频电压之和。

(完整版)振幅调制与解调习题及其解答

(完整版)振幅调制与解调习题及其解答

振幅调制与解调练习题一、选择题1、为获得良好的调幅特性,集电极调幅电路应工作于 C 状态。

A .临界B .欠压C .过压D .弱过压2、对于同步检波器,同步电压与载波信号的关系是 CA 、同频不同相B 、同相不同频C 、同频同相D 、不同频不同相3、如图是 电路的原理方框图。

图中t t U u c m i Ω=cos cos ω;t u c ωcos 0= ( C )A. 调幅B. 混频C. 同步检波D. 鉴相4、在波形上它的包络与调制信号形状完全相同的是 ( A ) A .AM B .DSB C .SSB D .VSB5、惰性失真和负峰切割失真是下列哪种检波器特有的失真 ( B )A .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器B .大信号包络检波器C .同步检波器6、调幅波解调电路中的滤波器应采用 。

( B )A .带通滤波器B .低通滤波器C .高通滤波器D .带阻滤波器7、某已调波的数学表达式为t t t u 63102cos )102cos 1(2)(⨯⨯+=ππ,这是一个( A )A .AM 波B .FM 波C .DSB 波D .SSB 波8、AM 调幅信号频谱含有 ( D )A 、载频B 、上边带C 、下边带D 、载频、上边带和下边带9、单频调制的AM 波,若它的最大振幅为1V ,最小振幅为0.6V ,则它的调幅度为( B )A .0.1B .0.25C .0.4D .0.610、二极管平衡调幅电路的输出电流中,能抵消的频率分量是 ( A )A .载波频率ωc 及ωc 的偶次谐波B .载波频率ωc 及ωc 的奇次谐波C .调制信号频率ΩD .调制信号频率Ω的偶次谐波11、普通调幅信号中,能量主要集中在 上。

( A )A .载频分量B .边带C .上边带D .下边带12、同步检波时,必须在检波器输入端加入一个与发射载波 的参考信号。

( C )A .同频B .同相C .同幅度D .同频同相13、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到下图所示的调幅波,根据所给的数值,它的调幅度为 ( C )A .0.2B .0.8C .0.67D .0.114、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C )A . 同步检波器要求接收端载波与发端载波频率相同、幅度相同 CB . 同步检波器要求接收端载波与发端载波相位相同、幅度相同C . 同步检波器要求接收端载波与发端载波频率相同、相位相同D .同步检波器要求接收端载波与发端载波频率相同、相位相同、幅度相同15、模拟乘法器的应用很广泛,可以用作除以下哪种之外的电路 ( C )A .振幅调制B .调幅波的解调C .频率调制D .混频16、调幅信号经过混频作用后, 将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习题解4-1图4-1为二次调制的普通调幅波。

第一次调制:两路频率为F =3kHz 的音频信号分别调制到kHz f 101=、kHz f 302=的载频(称为幅载频)上。

第二次调制:由两路已调信号叠加再调制到主载频kHz f c 1000=上。

令:./102,/1032,/102,/1032642413S rad S rad S rad S rad c ⨯=⨯⨯=⨯=⨯⨯=Ωπωπωπωπ第一次调制:,cos )cos 4.01(2)(,cos )cos 5.01(4)(2211t t t V t t t V ωωΩ+=Ω+=第二次调制:[]t t t t t t V C O 21cos )cos 4.01(2cos )cos 5.01(4cos 5)(ωωωΩ++Ω++= .cos ]cos )cos 4.01(4.0cos )cos 5.01(8.01[5cos 21t t t t t t C C ωωωωΩ++Ω++=方框图如图4-1所示。

∵两路幅载波传输的调幅信号在单位负载上的平均功率分别为,.5.4)5.0211(22)211(222111W M P P a O av =⨯+⨯=+=,08.1)4.0211(5.02)211(222222W M P P a O av =⨯+⨯=+=∴,21av av O av P P P P ++=其中,5.125212W P O =⨯=.66)10001033(22,08.18max kHz F BW W P AM av =-===4-2(1) v O (t)为单音调制的普通调幅信号,,2,104cos )104cos 1.01(2)(63V V t t t V mo O =⨯⨯+=ππ)1(21)211(222a mo a O av M V M P P +=+= .42,01.2)1.0211(22122kHz F BW W AM ===⨯+⨯= S rad S rad M C a /104,/1041.063πωπ⨯=⨯=Ω=(2) v O (t)为双音调制的普通调幅信号,t102cos )t 102cos 2.0t 102cos 8.01(4)t (V 643o ⨯π⨯π+⨯π+=,Srad S rad M M V V a a mo /102,/102,2.0,8.0,4423121⨯=Ω⨯=Ω===ππ,72.10)2.0218.0211(421)21211(2222221W M M P P a a O av =⨯+⨯+⨯=++= .2022kHz F BW AM == (3) v O (t)为二次调制的双边带调制信号, ,cos ]cos cos 16cos cos 20[)(02211t t t t t t V O ωωωΩ+Ω=频谱如图4-2所示,由此可得.82)421521(4,62)(22222W P kHz BW av DSB =⨯+⨯==Ω+=ω图4-2注:022A ωω=--Ω,022B ωω=-+Ω,011C ωω=--Ω,011D ωω=-+Ω,0E ω= 011F ωω=+-Ω,011G ωω=++Ω,022H ωω=+-Ω,022I ωω=++Ω4-3(1)双边带调制信号;(2)单边带调制信号;(3)普通调制信号。

波形和频谱如图4-3(a)、(b )、(c )所示。

图 4-34-3方框如图4-4所示图4-4211)cos()(m C cm m O V t V V t v ΩΩ+Ω+=ωt V C cm )cos(2Ω-ω4-5各点频谱如图4-5所示。

图4-54-7组合频率分量321..ωωωωr q p r q p ±±±= 式中,3≤++r q p 。

1ω频率分量振幅由11v a 、313v a 、22133v v a 、v a 33231v 组成,+=m m V a I 111)(ω2313221313232343m m m m m V V a V V V a ++;)2(21ωω+频率分量振幅由22133v v a 项组成, m m m V V a I 22132143)2(=+ωω;)(321ωωω-+频率分量振幅由32136v v v a 项组成, m m m m V V V a I 321332123)(=-+ωωω。

4-7图4-8g(v1)波形如图4-8所示。

(1)m Q V V 121-=⎰-==ππωπ3131021D D g t d g g , 3sin 2cos 213131ππωωπππn n g t td n g g D D n ⎰-==, t n n n g g v g n DD 111cos 3sin 1231)(ωππα∑=+= ; (2)0=Q V11111111212()()(cos3)[(1)cos(21)]22(21)n D D D n g v g K t g t g n t n ωωωππ∞-===++⋅⋅⋅=+---∑(3)1Q m v V =,1()D g v g =(1)、(2)能实现频谱搬移的功能,(3)无法实现频谱搬移的功能。

4-9由式(4-2-14)可知:001cos 22c c T v xi I thI th t V ω==, 05()EE EE V v t I R Ω--+=33510510cos21015t π--++⨯⨯=331(110cos210)3t mA π-=+⨯,由于36013.851026cm c T V x V ===>,则 23366061014867201599721444cos ()35239144cos (110cos 210)(cos101030102334cos5010)91212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X th t K t t t t X i I th t t t cos t t mA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ωωωωωπππωπππππππ-≈=-+-∴==+⨯⨯-⨯+⨯-=+=====-===-=-=211012221()()()22()(cos )[]()cos 2EE T B T m EE EE m c m B T BV v t v t v t I th thV R V V V v t V v t i K t V t R V R ωω+-=-++Ω≈=∴0cos 2c c c X i I tht ω=331(110cos210)3t π-=+⨯64(cos1010t ππ⨯6430103cos t ππ-⨯ 64cos5010)9t mA ππ+⨯- 4-10101486712C c C C C C i I i i i i i =+==== ,2015912C c C C i I i i i =-==, 9721C C C C i i i i i =-=-2110()()()22EE T B TV v t v t v t I thth V R V +=-=-(1)1m V 很小,21()()2EE B T V v t v t i R V +≈21(cos )cos 2EE m m T B V v t V t V R ω+Ω= 为AM 波(2)1m V 很大,22()[]()EE c BV v t i K t R ω+≈。

I 波形及频谱如图4-10(a )、(b )所示图4-104-11(1)混频:取1()()cos ()L Lm L v t v t V t ω==,2()()cos ()C Cm C v t v t V t ω==。

组合频率分量:L C ωω±,3L C ωω±,,(21)L C n ωω+±。

中心频率为I ω的带通滤波器。

(2)双边带调制:1()()cos ()C Cm C v t v t V t ω==, 2()()cos ()m v t v t V t ωΩΩΩ==。

组合频率分量:C ω±Ω,3C ω±Ω,,(21)C n ω+±Ω(3)双边带调制波解调:取1()()cos ()r rm C v t v t V t ω==,2()()cos cos ()s Cm C v t v t V t t ω==Ω。

组合频率分量:,2,4,,(21)C C C n ωωωΩ±Ω±Ω+±Ω 采用低通滤波器,0.72BW F >。

4-12由式(4-2-28),0120124C E ER v v v I R R =,()3200.7220.518.80.5EE BE on OV V I R --==++=2mA ,可得 303245100.1210(1010)x y x y v v v v v -⨯⨯==⨯⨯⨯(1)010cos cos ()C L v t t mA ωω=,25om m V V mV ==混频,接中心频率为I f 的带通滤波器。

(2)010cos cos ()C v t t mV ω=Ω,50om V mV =混频,接中心频率为C f 的带通滤波器。

4-13(1)单个电压―――电流变换器211()()2n ox D GS GS th u C W i v v l =-,222()()2n ox D GS GS th u C Wi v v l=- 132GS SS GS SS v V V V V =+=+212GS GS SS v V V V =++ ∴22121()22()()(())2n ox D D GS GS th GS GS GS th u C W i i v v v v v l -=----1212()()()2n ox GS GS GS GS GS th u C Wv v v v v l=-+- 122()(2)(2)2n ox SS GS th SS u C Wv v V v v v l=-+-- ()21591024712,,D D D D D D D D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 =+++=+++1245971210()()()(),D D D D D D D D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 =-=---+---12212()()(2)22n ox D D SS GS th SS u C Wi i v v V v v V l ⎡⎤-=-+--⎣⎦ ''45212()()(2)22n ox D D SS GS th SS u C W i i v v V v v V l ⎡⎤-=-+--⎣⎦ '''97212()()(2)22n ox D D SS GS th SS u C W i i v v V v v V l ⎡⎤-=-+--⎣⎦ '1210212()()(2)22n ox D D SS GS th SS u C Wi i v v V v v V l⎡⎤-=-+--⎣⎦ ''1122()()n ox n ox x y u C W u C Wv v v v v v l l=---=- 4-14()1,f vflR A R =-120,10,100.vf f A dB R k R k ==Ω∴=Ω122,11.11.fR R R k R =∴=Ω()122cos ,cos .c cm c m v v V t v v V t ωΩΩ====Ω双边带调制:12cos ,cos cos .r rm c S Sm c v v V t v v V t t ωω====Ω双边带解调: 12cos ,cos .L Lm L S Sm c v v V t v V V t ωω====混频:4-15()12()()()()(),(),L S L S l L l L D L D Lv t v t v t v t a i K t i K t R R R R ωω+-==++122()(),()2()()L S l L O S l L D L D LR i i i v t K t v t v t K t R R R R ωω∴=-==++()12()()()()(),(),L S L S l L l L D L D Lv t v t v t v t b i K t i K t R R R R ωω+-==++122()(),()2()()L S l L O S l L D L D LR i i i v t K t v t v t K t R R R R ωω∴=-==++()12()()()()(),(),L S S L l L l L D L D Lv t v t v t v t c i K t i K t R R R R ωωπ+-==-++[]2122()()(),()()()()S L L LO S L L D L D Lv t K t v t R i i i v t v t K t v t R R R R ωω+∴=-==+++4-1612342()2()(),(),22l C l C D L D Lv t v t i i i K t i i i K t R R R R ωωπΩΩI II --=-==-=-++)(2)(2)]()([2)(2211t K R R t v t K t K R R t v i i i C DL C C D L ωπωω+-=--+-=-=ΩΩI ,)()(2)()(22)(22t K t v t K t v R R R t v C C DL LO ωωΩΩ-≈+-=.4-17(1)混频:)()(),()(21t v t v t v t v L s ==)()()()()(1111πωω-+++=t K t v R R R t K t v R R R t v L s L LL s D D O(2)振幅调制:)()(),()(21t v t v t v t v C ==Ω,)()()()()(11111πωω-+++=ΩΩt K t v R R R t K t v R R R t v C L LC D O ;4-18 )(2)()(11t K R R t v t v i L L D s L ω++=,)(2)()(12t K R R t v t v i L LD s L ω+-=,...]3cos 32cos 221[2cos 2)(2)(2121+-++=+=-=t t R R t v t K R R t v i i i c c L D c sm L L D s L ωπωπωω设 C L ωωω-=1,因而t R t v t R R t v i Lsm L D sm 111cos )(cos 22)(ωπωπ≈+=, 信号源等效负载为L R 2,L sm L sm L L SSm S R V R V R R V P 416)2(2)4(21222===,Lsm L lm R V R I P 222221π==I , DB R V R V P P L LsmL smS C 72log 1024log 10log 102222====I π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