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杨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 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 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 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 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 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 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 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 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 1997年,杂志第5期《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 子”》,《十月》发表。 • 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 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锺书去世。 • 2001月,出版《从丙午到流亡》。 • 2003年,她出版作品《我们仨》。 • 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生——自问自答》 一书 • 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 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 点半睡觉。 • 2013年7月17日,杨绛102岁生日。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 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 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 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 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二位先生 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 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钟 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 万元,有九名学生获得奖励。随着《钱钟书手稿 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 《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 总额将相当可观。
谢谢观看!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 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 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杨绛 《我们仨》 钟书面目黧黑,头发也太长了,穿一件夏布长衫,式样很 土,布也很粗。他从船上为女儿带回一只外国橘子。圆圆见过了爸爸, 很好奇地站在一边观看。她接过橘子,就转交妈妈,只注目看着这个陌 生人。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 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 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 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 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这是圆圆的原话,我只把无锡话改为国语。我当时非常惊奇,所以把她 的话一字字记住了。 钟书悄悄地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圆圆立即感 化了似的和爸爸非常友好,妈妈都退居第二了。圆圆始终和爸爸最“哥 们”。钟书说的什么话,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没人可 问。他是否说“你一生出来,我就认识你”?是否说“你是我的女儿”? 是否说“我是你的爸爸”?我们三个人中间,我是最笨的一个。钟书究 竟说了什么话,一下子就赢得女儿的友情,我猜不出来,只好存疑,只 好永远是个谜了…… ——《我们仨》
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 《ROMANESQUE》、《鬼》、《事业》、《我们仨》
译作类:《堂吉诃德》、《吉尔· 布拉斯》、
《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 国散文作品》
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
《风絮》
论集类:《春泥集》、《关于小说》
人物趣事:
1966年,“文革”开始了。钱钟书夫妇俩也劫难逃。1966年 8月9日,杨绛被“揪”了出来,3天后,钱钟书也被“揪” 了出来。那时候,钱钟书在文学所,杨绛在外文所,同属学 部,命运也相同。每天上班,他俩各自挂着自己精心制作的 牌子,自己用毛笔工整地写上“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罪名, 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一天,钱钟书在被 揪斗中,头发给人剃掉纵横两道,成了“十”字怪头,亏得 杨绛一向是钱钟书的“理发师”,赶紧将“学士头”改为 “和尚头”,抹掉了“十”字。尽管被批斗,但他们的感情 融洽到给人一种“胶着”的亲密感。在被批斗的日子里,他 们一同上下班,互相照顾,走时肩并肩,手挽手,被学部的 人誉为“模范夫妻”。当时学部的人在背后煞了眼地辩: “看人家钱钟书一对儿,越老越年轻,越老越风流!”他们 在这场灾难中不消沉,不畏缩,不卑不亢地做人。
•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 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 1956年,作品《吉尔· 布拉斯》经大修大改,由人民 文学出版社出第一版。 • 1965年1月,《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 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两种 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 1984年,她写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 • 1985年,她的散文集《隐身衣》出版了英语译本。 • 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 母》、《记钱锺书与围城》。 • 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边》在 巴黎出版。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 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 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 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 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 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 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 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 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 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 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 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 勇敢说穿高底鞋 • 杨绛在北京出生,还不到100天,就跟随父母 南下,移居上海,四岁,随父母重返北京, • 起初住在东城,房东是满族,她因此见识了梳 “板板头”,穿旗袍,着高底鞋的满族妇女。 她们的高底不是像上海人那样嵌在鞋后根,而 是位于鞋底正中,俗称“高底鞋”,或依其形 状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满族女子 穿上这种鞋,不仅身高陡增好多,而且走起路 来,前倾后仰,婀娜多姿。父亲有一次问杨绛: “你长大了要不要穿这种高底鞋?”杨绛认真 思索了一会,答:“要!” 。
主要著作译作:
散文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
《回忆我的父亲》《 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 《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 《怀念陈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纪事》、 《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 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她坚贞 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 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 硬的,又是柔软的。(搜狐网)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 (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 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锺 书评)
• 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价杨绛说: “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 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 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 追求。”(卢翎评) •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 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 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评)
人物介绍——杨绛
人物简介:
• • • • • • • • • • 中文名:杨绛(1911.7.17——) 原名:杨季康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北京 职业: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清华大学 精通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丈夫:钱钟书 女儿:钱瑗
人物经历:
• 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 • 1923年,杨绛在启明上学,举家迁苏州。 • 1928年,杨绛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 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 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 钱锺书。 • 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 英国、法国留学。 • 1938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 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 学西语系教授。 •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 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作品风格:
杨绛文学作品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 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 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 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 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 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 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 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 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 和之美。(节选自《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 《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 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 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 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