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涩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豆蔻
• 【来源】 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 • 【药性】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 【功效】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应用】
• 1.脾胃虚寒,久泻不止。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 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
• 2.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 气止痛,故可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
• 2.梦遗滑精,遗尿尿频。本品甘温而涩,入肾,能补肾涩精止遗,为 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治滑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 龙骨等同用;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
• 3.久泻不止。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 可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 用。
桑螵蛸
• 【来源】 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卵鞘。分 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
• 【药性】 甘、咸,平。归肝、肾经。 • 【功效】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应用】
• 1.肾虚不固,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本品甘能补益,咸以 入肾,性收敛,为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 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龙骨、五味子、制附子等同用;治小儿遗尿, 可单用为末,米汤送服;治心神恍惚,小便频数,遗尿,白浊,可与 远志、龙骨、石菖蒲等配伍。
五倍子
• 【来源】 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 【药性】 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 【功效】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固精止遗,止血,收
湿敛疮。
【应用】
• 1.肺虚久咳,肺热痰嗽。 • 2.久泻久痢。 • 3.自汗,盗汗。 • 4.遗精,滑精。 • 5.崩漏,便血痔血,外伤出血。 • 6.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 【应用】 • 1.自汗,盗汗。 • 2.虚热不退,骨蒸潮热。 • 【用法用量】 煎服,30~60g。
中药学
第二节敛肺涩肠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 止泻痢作用。前者主要用于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摄纳无 权的虚喘证;后者用于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 痢。
麻黄根
• 【来源】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 • 【药性】 甘、微涩,平。归肺经。 • 【功效】 固表止汗。
• 【应用】 自汗、盗汗。本品甘平性涩,入肺经而能行肌表、实卫气、 固腠理、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治气虚自汗,常与黄芪、 牡蛎同用,如牡蛎散。治阴虚盗汗,常与熟地黄、当归等同用,如当 归六黄汤。治产后虚汗不止,常与当归、黄芪等配伍,如麻黄根散。
•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肉豆蔻含挥发油5%~15%。另含肉豆蔻醚、丁香酚、 异丁香酚及多种萜烯类化合物。
• 2.药理作用: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 但大量服用则有抑制作用,且有较显著的麻醉作用;挥发油中的萜类 成分对细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肉豆蔻醚对正常人有致幻、抗炎作 用。
中药学
收涩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凡以收敛固涩,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 固涩药。
•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有敛耗散, 固滑脱之功。因而本类药物分别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作用。
• 收涩药主要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 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 滑脱不禁的病证。
• 3.虚热消渴。本品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消渴,可 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
• 4.蛔厥呕吐腹痛。蛔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 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 厥病证,常配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 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 1.久泻,久痢。 • 2.便血,崩漏。 • 3.带下清稀。
【应用】
石榴皮
• 【来源】 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 【药性】 酸、涩,温。归大肠经。 • 【功效】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应用】
• 1.久泻,久痢,脱肛。 • 2.便血,崩漏,带下。 • 3.虫积腹痛。
中药学
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
• 此外,本品外用配伍牡蛎共研细末,扑于身上,可治各种虚汗证。
•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忌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包括麻黄根素,麻黄根碱(A、 B、C、D)及阿魏酰组胺等。尚含有麻黄宁(A、B、C、D)和麻黄 酚等双黄酮类成分。
• 【药性】 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 • 【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
【应用】
• 1.久泻久痢。 • 2.大便出血,崩漏带下。 • 3.疮疡久溃不敛,湿疮脓水浸淫。
禹余粮
• 【来源】 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 • 【药性】 甘、涩,平。归胃、大肠经。 • 【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
• 2.药理作用:麻黄根甲醇提取物能降低血压,但麻黄素有升压作用。 麻黄根所含生物碱可使蛙心收缩减弱,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肠 管、子宫等平滑肌呈收缩作用;能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
浮小麦
• 【来源】 禾本科植物小麦轻浮瘪瘦的颖果。 • 【药性】 甘,凉。归心经。 • 【功效】 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 收涩药根据其药性及临床应用的不同,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 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
中药学
第一节固表止汗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平,性收敛。肺主皮毛,司汗孔开合;汗为心之 液。故其多入肺、心二经。能行肌表,调节卫分,顾护腠理而有固表 汗止汗之功。临床常用于气虚肌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而自汗; 阴虚不能制阳,阳热迫津外泄而盗汗。治自汗当配补气固表药同用, 治盗汗宜配滋阴除蒸药同用,以治病求本。
• 3.月经过多,崩漏带下。本品入于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 治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常与熟地黄、白芍 药、当归等同用;若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与龙骨、 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
• 4.大汗虚脱。本品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治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 常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2~6g。 •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
宜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北五味子主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五味子素。 • 2.药理作用:本品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质的
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 有镇咳和祛痰作用;能降低血压;能利胆,保护肝细胞;有与人参相 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 【应用】 • 1.自汗,盗汗。 • 2.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附药 小麦
• 小麦的成熟颖果。性味甘,微寒。归心经。功能养心除烦。治心神不 宁,烦躁失眠及妇人脏躁证。煎服,30~60g。
糯稻根
• 【来源】 禾本科植物糯稻的根茎及根。 • 【药性】 甘,平。归心、肝经。 • 【功效】 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 某些药物甘温还兼有补肾之功,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以及带下清稀等证,常与补肾药配伍同用,宜标本兼治。
山茱萸
• 【来源】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 【药性】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 【功效】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乌梅
• 【来源】 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 • 【药性】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 【功效】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应用】
• 1.肺虚久咳。本品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 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可与罂粟壳、杏仁等同用。
• 2.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 久泻、久痢之常用药。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取其涩肠止痢之功, 配伍解毒止痢之黄连,亦可用于湿热泻痢,便脓血者。
• 4.自汗,盗汗。本品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能敛肺止汗。治自汗、 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 5.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 渴之功。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治阴虚内 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
• 6.心悸失眠。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治阴血亏损,心神 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生地、 酸枣仁等同用。
罂粟壳
• 【来源】 罂粟科植物罂粟成熟蒴果的果壳。 • 【药性】 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 【功效】 敛肺,涩肠,止痛。
• 【应用】 • 1.肺虚久咳。 • 2.久泻久痢,脱肛。 • 3.脘腹疼痛,筋骨疼痛。 • 【用法用量】 煎服,3~6。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赤石脂
• 【来源】 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 硅酸铝。
五味子
•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前者 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
• 【药性】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
• 1.久咳虚喘。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 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同用;治肺肾两虚喘 咳,常与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本品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 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
诃子
• 【来源】 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成熟果实。 • 【药性】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
【应用】
• 1.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本品酸涩性收,入于大肠,善能涩肠止泻, 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物。
• 2.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本品酸涩而苦,其既收又降,既 能敛肺下气止咳,又能清肺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
【应用】
• 1.肝肾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本品为平补阴阳之要药, 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者,常与熟地,山药等配伍;治命 门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常与肉桂、附子等同用;治肾阳虚 阳痿者,多与鹿茸、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以补肾助阳。
• 2.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本品为固精止遗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之 遗精、滑精者,常与熟地、山药等同用;治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 频者,常与覆盆子、金樱子、沙苑子、桑螵蛸等同用。
• 【使用注意】 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主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碳水化合 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
• 2.药理作用:本有轻度收缩胆囊作用,能促进胆汁 分泌;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 宜生用。
• 【使用注意】 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量鞣质(可达20%~40%),其主要成分为 诃子酸、原诃子酸等。
• 2.药理作用: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除鞣质外,还含有致泻成分, 故与大黄相似,先致泻而后收敛。
• 5.内热消渴。多与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急救固脱20~30g。 • 【使用注意】 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果实含山茱萸苷、乌索酸等。 • 2.药理作用:果实煎剂在体外有抑菌作用。山茱萸注射液能强心、升
压,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山茱萸醇提取物有明显降血 糖作用。山茱萸流浸膏对麻醉犬有利尿作用。山茱萸对非特异性免疫 功能有增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