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检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检测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上。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务必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卷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世纪前期B.5世纪后期C.6世纪前期D.6世纪后期2.历史老师为激发同学们学习中国历史的兴趣,为大家准备了趣味对联小游戏。

最适合填入下面对联划线处的是()
横批:贞观之治
上联:政通人和,居安思危惜民力
下联:大唐华彩,______________
A.国富民强文教昌B.开疆拓土启开元
C.励精图治登鼎盛D.修建运河泽万代
3.唐朝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初唐,长安城只有在元宵节才有“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的景象,而中唐的扬州则“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闻”。

这表明唐朝()
A.严格商业时空限制B.对商业控制逐渐松弛
进行抵御;北方藩镇势力衰落,中央军权增强。

这些现象导致()
A.国家统一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C.繁荣开放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9.“(宋太祖)养兵止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

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与此目的一致的措施()
A.提高进士地位,授官从优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设置通判,分权及监督知州D.设枢密院,统调分离
10.李老师设计的PPT上有如下思维导图。

其中“A”“B”两处应该填写的是()
A.北宋金B.南宋蒙古C.北宋辽D.南宋金11.有学者指出,两宋的大部分时期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寒冷期,生存条件遭受巨大打击的北方游牧民族不得不背水一战,南下攻宋。

材料强调了影响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A.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军事因素
12.如果将铁木真、阿骨打、元昊、耶律阿保机四位人物归为一类进行复习,那么复习的主题可以确立为()
A.推行汉化政策的皇帝B.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
C.反抗压迫的起义领袖D.身负重任的外交使者
13.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此诗时()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14.下列关于元朝历史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有()
①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④设枢密院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司马光在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时,除正史之外,还参阅了杂史、笔记、小说、地志、文集、行状、墓志等文献300余种,其中半数以上已经散佚,赖《资治通鉴》得以窥见其部
A.社会底层的起义B.地方势力做大替代
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D.外戚权贵取而代之
21.郑和第5次下西洋,就随船带回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贡使。

第6次下西洋回国时,随行来中国朝贡的就有16个国家,各国“悉遣使”“贡方物”。

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C.兼具了中外政治交往功能D.增强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22.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下列史实与结论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窦娥冤》的创作——标志着昆曲发展到鼎盛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三国志通俗演义》的问世——反映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D.《农政全书》的写成——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3.下图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示意图,图中①、③处依次是()
A.设御史台、设置哨所B.废除丞相、设立东厂
C.废除丞相、设置军机处D.分化事权、设置伊犁将军
24.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

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B.清王朝不再与别国进行民间往来
C.汉唐是开放、最繁荣的时期D.总体呈现为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
25.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下列图示所反映的戏曲是()
A.表情丰富、惟妙惟肖的说唱B.技艺精湛、遍及城乡的杂剧
C.情节跌宕、词曲雅致的昆曲D.兼收并蓄、独具特色的京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5分,27题19分,28题16分,共50分)26.(15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因素的推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

”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元世祖在位期间,重修大运河,整治黄河,注重农桑;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据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历代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共同态度,结合所学分析其结果。

(4分)材料二(北宋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

——据《东京梦华录》
(南宋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据《梦梁录》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4分)
材料三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玉米)、番薯(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

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

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

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据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4分)
材料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说明:1.选择题依据答案评分。

2.非选择题依据考生表达采意给分,不必拘泥于答案原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345678910111213


D A B B B D C D C C A B D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B C B A B D A C C C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个小题,共50分)
26.(15分)
(1)共同态度:以农为本;重视农桑;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垦荒等。

(2分,任答出两点即可)
结果:推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2分)
(2)《东京梦华录》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梦梁录》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4分,开封和临安各说出两个即可)
(3)关系:新作物品种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的增长;(2分)人口的增长加快了土地开垦,(1分)土地开垦促进了新作物的推广和人口的再次增长。

(1分)
(4)特点:曲折发展。

(1分)
因素: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商业的繁荣;高产作物引进等。

(2分,任答两条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27.(19分)
(1)①隋炀帝创立进士科;②殿试制度;③明朝。

(3分)
(2)作用:推动儒学的传承、发展;调动了人们读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扩大人才选拔范围、层次。

(3分,任答三条即可)
(3)变化:宋代科举规模扩大,录取人数比前代大幅度增加;南方状元人数逐渐增加,北方
状元人数逐渐减少。

(2分)
背景:宋代实行重文轻武国策,大力发展科举制;经济重心从唐到宋逐渐南移;南宋政治中心的南移,南宋失去北方大片领土。

(4分,答出两条)
(4)观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
论述: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治理国家,同时也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保证王朝的良性发展。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

《举子看榜图》(明)描绘了科举发榜后应考的读书人看榜的情景,图中每个人都急切的寻找自己的名字,有的高兴、有的愁眉苦脸,生动的刻画了八股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道情·时文叹》,讽刺严格的八股文的格式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读书人脱离现实,连最基本的常识知识都不清楚,国家也无法真正选拔人才。

因此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7分)
28.(16分)
(1)选择:图3。

(1分)
依据:歌词中“六百年”“中轴地”“九龙壁”“紫禁城”“神武门”可以判断此都城是明朝的北京城,(图1是唐长安城,图2是北宋开封城,这个可不答)图3是明北京城。

故选图
3。

(3分,歌词中选出两个依据、判断图3是北京城)
介绍:明朝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造的,朱棣定都北京后,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1年正式迁都。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平面呈“凸”字形,
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其中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3分,建造者、布局、地位)
(2)经历过倭患,明朝中期,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彻底打败倭寇。

经历过内部少数民族的叛乱,比如康熙年间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其它还有葡萄牙篡取澳门居住权;雅克萨之战;荷兰殖民者占领中华台北;大小和卓叛乱等。

(6分,答出2个即可)
(3)多谢乡亲们打开城门迎接我们!乡亲们,明朝统治日益腐败,大家的生活日益痛苦,饥民遍野,民不聊生,是时候起来推翻无道的明朝统治了。

我李自成在这立誓:一定严明军纪,不妄杀一人,绝不侵占民房,严禁抢掠,我还会继续实行“均田免赋”,向乡亲们发放钱粮,
保证大家一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一定会信守承诺。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推翻腐朽的明统治吧!(3分,包括人物、口号、内容等,表述符合此场景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