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总结
思维导图
(一)知识导图
(二)能力导图
知能要点
(一)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
1.《沁园春·雪》选自《》。
2.《我爱这土地》作者,原名, 诗人,代表作有《》《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3.《乡愁》作者,台湾散文家、。
代表作有诗集《》。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作者,建筑学家、文学家, 诗人之一。
5.《我看》作者,原名查良铮, 诗人、。
是“”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穆旦诗集》。
【字音字形】
1.莽.莽( )
2.素裹.( )
3.妖娆.( )
4.稍逊.( )
5.成吉思汗.( )
6.风sāo()
7.天jiāo()
8.嘶.哑( ) 9.汹.涌( ) 10.lí()明11.fǔ()烂
12.窄.窄( ) 13.坟mù()
14.娉.婷( ) 15.冠冕.( ) 16.呢喃.( )
17.鲜yán() 18.柔nèn()
19.忧戚.( ) 20.飘逸.( ) 21.摇曳.( ) 22.丰rùn()
23.红yùn() 24.wǎng()然25.流pàn()
【词语理解】
1.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
2.数(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3.我也应该用嘶哑
..( )的喉咙歌唱。
4.那轻,那(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5.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6.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伤)。
7.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 )。
【文章主旨】
1.《沁园春·雪》以宏伟的气魄描绘了雄伟而又妖娆的北国风光,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2.《我爱这土地》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其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3.《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乡愁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借歌颂四月的春天,写下了心中的爱,写下了一季的心情,这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
5.《我看》真诚细致地表达出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认识:鸟、树、花朵等生命在自然之中自由生长,而“我”也与它们一样“自然合流”,在向晚的春风里“坦荡地漫游”。
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和谐和自然生命的渴望之情。
【写作特点】
《沁园春·雪》1.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2.动静结合,虚实相映。
3.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我爱这土地》1.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2.巧妙转换,另辟诗境。
3.写实和象征交织,直接抒情。
《乡愁》 1.巧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
2.构思别具匠心,富有音韵之美。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1.意境优美,内容纯净。
2.重叠的比喻,华美的修饰中突显清新自
然的感情流露。
3.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我看》 1.音乐性强,具有旋律的美感。
2.整齐的句式,宁静的心态。
《天净沙·秋思》1.寓情于景。
2.白描勾勒。
参考答案:
1.毛泽东诗词集
2艾青蒋正涵现代大堰河——我的保姆
3.余光中诗人白玉苦瓜
4.林徽因新月派
5.穆旦现代主义翻译家九叶诗派
字音字形
1.mǎng
2.guǒ
3.ráo
4.xùn
5.hán
6.骚
7.骄
8.sī9.xiōng10.黎11.腐12.zhǎi13.墓
14.pīng15.miǎn16.nán17.妍18.嫩19.qī
20.yì21.yè22.润23.晕24.枉25.盼
词语理解
1.娇艳美好
2.风流人物
3.声音沙哑
4.娉婷
5.鲜艳美丽
6.忧戚
7.漂浮,飘散
(二)能力要点
能力要点一:自主阅读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能力详解】
1.定义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
新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儿,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
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
式。
总的说来,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
自由诗形式自由,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标点;格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讲究,但不是像旧诗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大体说来,诗行要求有比较整齐和谐的节拍,双数诗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不分节,有的诗分为若干节,分节的诗,各节的行数要大致相等。
2.特点
抒情性、形象性、音乐性。
3.分类
按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按体裁:旧体诗、新诗。
4.意象
意象就是包含着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有的诗歌有一个主体意象,如《沁园春·雪》中的“雪”,通过雪后场景来营造出阔大的意境,由此引发作者的感慨,而雪后意境又是通过长城、大河、高山等多个意象烘托出来的。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明显,“四月天”是一个总的春天的意象,又是诗人所歌咏的“你”的化身,代表着爱、温暖和希望;同时这“四月天”又不是虚的,而是由春风、春光、云烟、细雨等一组具体的意象营造出来的。
5.意境
意境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
一般情况下是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比如《我爱这土地》,诗人将自己化身为一只喉咙已经“嘶哑”的鸟,通过歌咏包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物象,营造出了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祖国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土地强烈的热爱之情。
《现代汉语词典》将“意象”注释为“意境”,把二者等同来看,是不准确的。
意象是一个个富有特殊意蕴的具体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情境或情调,是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出来的一个整体氛围,是抽象的、虚化的,是需要感悟和概括的。
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汇,化为一种意境。
【典例分析】
《我看》中,诗人选取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有什么表达效果?
【技巧总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树木”“花朵”,自然让人联想到古典诗歌中诸如“春风吹又生”“青草池塘处处蛙”“鸟向檐上飞”“晴空一鹤排云上”“清歌遏流云”“乱花渐欲迷人眼”等一系列诗句,以此创造出清幽、典雅而又富含勃勃生机的意境。
但穆旦又与古代诗人不同,他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是对自我的观照,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我”看到“丰润的生命”,“我”希望“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我”也应该与这自然一样“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静静地流淌,坦荡地飞奔,这是生命的常态,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较多使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法。
如写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好像人的轻轻揉动而使青草“丰润”起来,“揉”字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又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能力要点二: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详解】
6.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
感情基调或悲哀、或欢快,或忧愁、或喜悦,或寂寞、或热烈,或深沉、或奔放,或闲适、或昂扬进取……欣赏作品时,要透过其语言、内容、韵律特点等,深入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从而能够更好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7.主题
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例如:《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意的诗。
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
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
【典例分析】
1.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2.《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技巧总结】
1.在诗的开头,诗入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
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
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2.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短小精悍的第二节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概括。
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强化和升华。
能力要点三: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能力详解】
8.抒情方式和表现技巧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等。
表现技巧有对比、夸张、衬托、反复、比喻、排比、象征、抑扬、虚实结合等。
【典例分析】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技巧总结】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类似的托物寄情的技巧在余光中其他的诗作里也时有所见。
如:“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是诗人参观故宫博物院藏品后吟出的名句,他巧妙地将大陆之爱与一只晶莹剔透、几经劫难仍完好无损的白玉苦瓜联系到了一起。
而诗人留学异邦因孤独冷寂而饮酒的情绪,被别出心裁地喻为“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类似的例子还有,“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当我死时》),“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我之固体化》),等等。
这些诗句均将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情绪物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激荡着读者心中共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