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报告(20042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报告(20042005)
一、2004年航空运输发展回顾
2004年全行业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航空运输生产高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我国首次当选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标志着我国民航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一)航空运输发展
2004年全行业完成航空运输总周转量23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123万人,货邮运输量27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5.2%、38.4%和26.3%。
2004年全行业通用航空完成75277小时,比上年增长18.5%。
当年共有定期航班航线1279条,其中国内航线1035条(至香港、澳门航线45条),国际航线244条。
2004年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生产发展情况
2004年航空运输生产特点:一是运输生产迈上新台阶,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分别突破200亿吨公里和1亿人次。
二是国际航线旅客和货邮运输量高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58%和37.1%,高于国内
航线21.3和14.1个百分点。
三是旅客运输量比货邮运输量增长速度快,高出12.1个百分点。
与世界航空运输增长比较。
2003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均在世界排名第五位。
受“非典”影响当年运量增幅不大,其中总周转量增长3.6%,仍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1.6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下降0.5%,低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1.5个百分点;2004年我国旅客周转量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34.9个百分点。
与国内其他运输方式比较。
2004年全社会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航空旅客周转量增长41.1%,比平均增幅高22.9个百分点;航空旅客周转量在国家交通运输中所占比重为11.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全社会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23.8%,其中航空货物周转量增长24%,比平均增幅高0.2个百分点。
2004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周转量增长情况
(二)航空安全与航班正常
自2002年5月8日至2004年11月20日,全行业运输航空创造了连续安全飞行30个月、516万小时的纪录,为历史最好水平;2004年发生航空运输飞行事故1起(11月21日东航云南公司CRJ200飞机在包头失事),事故百万时率0.42;通用航空发生飞行事故3起,比上年增加2起,事故万时率0.12;航空地面事故3起,与上年相同。
全年发生飞行事故征候106起,事故征候万时率0.42,比上年下降
0.08;事故征候万架次率0.68,比上年下降0.1.
2004年全行业平均航班正常率为79.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其中国内航班正常率为8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国际航班正常率为78.8%,比上年降低3.2个百分点。
(三)经济效益与运价
2004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586亿元,主营业务成本12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7%和33.9%;全年盈利87亿元,较上年减亏增利114亿元。
航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165亿元,主营业务成本8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和31.4%;全年盈利62亿元,较上年减亏增利91亿元。
《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于2004年4月20日开始实施,国内航空运价以政府指导价为主,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由核定航线具体票价的直接管理改为对航空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
改革方案实施后,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票价相对稳定,运量大幅增加,企业效益好转,旅客实惠增多。
2004年全行业运输收入水平为5.20元/吨公里,比上年增加0.20元/吨公里。
其中国内航线(含港澳线)5.64元/吨公里,增加0.12元/吨公里;国内航线3.90元/吨公里,增加0.36元/吨公里。
(四)市场结构与旅客构成
2004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中,国内航线运量占66.5% (其中港澳航线运量占国内航线运量5.4%),国际航线运量占33.5%;旅客运输周转量占68.9% (其中国内、国际航线各占77.7%和22.3%),货邮运输周转量占31.1%(其中国内、国际航线各占41.6%和58.4%)。
根据抽样调查,2004年航空旅客运量中,公务和公费旅客的比重仍居首位。
公务旅客比重为56.8%,旅游旅客32.5%,探亲旅客10.7%;公费旅客比重为60.8%,自费旅客39.2%。
近年民航旅客运输市场构成情况(单位:%)
2004年全行业增加运输飞机104架(其中客机94架、货机10架),减少运输飞机14架(客机),净增运输飞机90架(其中客机80架、货机10架)。
截至2004年底,全行业在册运输飞机总数为754架,其中客机725架,座位数11.8万个,比上年增长7.3%;货机29架,业载能力1400吨,比上年增长29.6%。
2004年全行业运输飞机平均日利用率9.4小时,比上年增加1.4小时。
平均正班客座率和载运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正班客座率69.6%,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正班载运率6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六)基础设施建设
2004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
年内竣工大型项目6个: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北京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工程,重庆江北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拉萨贡嘎机场扩建工程,北京区域管制中心,三亚区域管制中心;新开工大型项目4个:北京首都机场扩建,上海浦东机场二期飞行区工程,大连机场航站区扩建,西藏林芝机场建设项目。
2004年全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137个(不含原联航单独使用的机
场),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33个,通航132个城市。
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4194万人,比上年增展38.8%;货邮吞吐量553万吨,比上年增长22.3%。
(七)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2004年,国务院2002年6号文件《民航体制改革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完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民航发展需要相适应、符合民航行业发展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民航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企业改革重组取得新进展,南方航空集团正在实施航空运输主业注入股份公司工作;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在香港、伦敦上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山东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与中国联合航空公司实现联合。
年内批准筹建4家民营资本运输航空公司和6家民营资本投资为主的通用航空企业。
继续扩大与航空大国和周边国家的航权安排,发展新的航空运输双边关系。
截至2004年底,我国与他国签署的双边航空运输协定达到96个(其中5个为草签)。
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我国以高票当选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
继续对外融资租赁飞机。
全年批准中外合资项目(包括增资延期)4个,利用外国贷款项目2个,共计利用外资7.84亿美元。
国际航空公司与德国汉莎航空集团续签AMECO合资协议。
深圳航空公司与汉莎货运航空公司、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合资筹建翡翠国际货运航空公司。
二、2005年航空运输发展展望
(一)航空运输市场分析
200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但增幅可能较上年有所减缓。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04年的5%左右降至4.3%,但仍属增长较快的年份。
预计2005年世界贸易增长将有所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全球贸易量增幅仍将达到7.2%。
国际民航组织预测,2005年世界航空运输将会继续增长,旅客运输周转量将增长5.4%,达到33500亿人公里;2006年将增长5.2%,达到35200亿公里。
2005年我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在8%左右。
我国经济开
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增长迅速,预计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增幅保持在15%左右。
我国旅游业将进一步发展,预测2005年入境旅游1.1亿人次(其中入境外国人达到1500万人次),增长4.8%;国内旅游蓬勃发展,预计达到11.5亿人次,增长4.6%。
截至2004年底,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总数达到90个,已经实施63个,出境旅游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
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有望跃居世界第四位。
2005年我国航空运输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主要是:民航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行业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改善;进一步放松经济管理,企业、机场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地方政府发展民航的积极性普遍提高;重视安全运行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将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更加灵活的国内航空运价管理政策有利于扩大航空运输市场需求;继续增加运力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2005年我国航空运输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民航专业技术人员、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要求;航空运输快速增长,安全压力增长;国际航油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对行业盈利环境产生影响;部分地区机场容量饱和、空域紧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
(二)航空运输发展预测
综合以上分析,2005年国际国内形势总体上仍有利于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航空运输将保持较快增长。
预测全行业航空运输各项指标比上年增长12%-15%,运输总周转量约达到260-2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约达到13500-14000万人,货邮运输量约达到315-320万吨。
2005年我国航空运输发展速度将明显高于世界民航平均水平,也将高于国内其它运输方式。
国家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全社会旅客运输量增长4.5%,其中民航增长约13.8%,铁路增长2.5%,公路增长5.0%,水运增长5.6%;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增长5.2%,其中民航增长15.5%,铁路增长1%,公路增长3.8%,水运增长21.7%。
2005年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周转量预测增长情况
2005年民航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方针,注重实施严格管理,注重搞好宏观调控,注重推进改革创新,着力解决民航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促进民航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航空安全。
2005年全行业安全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杜绝运输飞行重大安全事故;防止通用航空重大飞行事故;杜绝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器维修事故;运输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不超过0.7。
要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监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科技含量,增强监管效能。
大力加强飞行训练,严格运行审定和持续监督。
严格机坪管理制度,加强飞行控制区管理,提高机场安全运营水平。
对当前安全生产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存在着的突出矛盾和隐患,集中时间和精力予以专项整顿和治理。
企业在重组、合并运行中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责任制,强化系统管理。
2、进一步放松民航经济性管理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
改革国内航线经营许可管理,只对少数航线实行核准管理,多数航线实行登记备案管理。
建立科学的航班时刻分配、国际航线经营
权分配及有效使用机制,对航空公司申请国际航线加班飞行实行登记备案制。
积极引导、促进国有投资主体、非国有投资主体和外资进入民用航空领域。
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制止各种违规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民航市场体系。
3、加强和改善行业宏观调控,促进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着重调控新增运力总规模,使之与市场需求和各项保障能力相适应,防止不顾自身基础盲目发展。
考虑到2005年交付使用的运输飞机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增长的需要,原则上不再审批当年新增运输飞机。
维护和加强行业的系统性,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4、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成长春龙家堡机场新建工程,西宁曹家堡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上海、广州区域管制中心工程等;开工建设上海浦东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天津滨海机场扩建工程,武汉天河机场扩建工程;规划实施昆明新机场新建工程;抓紧西藏林芝机场新建和北京首部机场、大连周水子机场航站区扩建等在建工程;完成广州区域管制中心工程、三大区域管制中心VHF工程和北京-昆明航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北京终端区改造等工程;抓紧北京-厦门航路、沈阳-上海和北京-沈阳航路改造工程等空管设施建设。
5、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缓解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促进协调发展。
贯彻实施加快发展国内航空货运的若干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支持西部和东北地区航空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制定出台支持国际航线运输、支线航空、红色旅游和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措施。
完善通用航空管理规章标准体系,调动各方面发展通用航空的积极性。
抓紧飞行、机务、空管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6、继续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规范总局、地区管理局、省(市、区)航空安全监管办公室的职责和行政管理行为。
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按照“积极、有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推进航空运输市场和服务保障市场的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继续大力发展航空运输双边关系,同时积极探讨发展区
域航空运输关系,在区域航空运输合作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7、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航班正常率,改善地面和空中服务质量。
航空公司、机场要完善航班正常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完善航班烟延误后的服务工作规范,继续狠抓航班正常工作,建立健全航班正常工作责任制。
建立将航班正常与航线(航班)经营权挂钩的制度,进一步提高正常率水平。
加强国内客运航班运行时刻管理,维护航班计划的严肃性。
进一步做好消费者投诉受理工作。
8、加强行业统计信息管理工作,提高行业管理效率。
认真宣传和实施《中国民用航空统计管理办法》(民航总局令第134号)及有关规章,逐步理顺统计工作关系。
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加快预算管理等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及时提供行业准确有效的经济信息。
9、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进行市场分析预测,重点研究提出解决影响民航发展的人才、基础设施、空域资源和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政策措施。
按照全国民航工作会议的部署,完成民航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机场、空管、人力资源等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