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语用预设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语用预设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孙秀芬魏朝晖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年第06期
[摘要] 语用预设是指说话人组织信息的策略,合适性和共知性是其主要特征。

广义讲,语用预设包括所用语言的文化背景、社会历史、地理风貌及风俗人情等非语言因素。

本文通过由于学生缺乏语用预设,导致交际失败的案例,反思在外语教学中应大量渗透语用预设,增加学生西方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对外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 语用预设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学
一、语用预设的界定
自20世纪60年代末,语言学家开始从语用角度研究那些存在于逻辑之外,用有效的语义预设理论无法得到满意解释的问题,对什么是语用预设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Leech在其《语义学》(1981)一书中认为,语用预设可以看作是:当说话人在说X时,认为Y是真的,是语句中的己知信息部分。

Yule则把预设分为潜在预设、存在预设、事实预设、非事实预设。

其它学者如Verschueren Karttunen, Peters, Sperber和Wilso等人都对语用预设进行论述。

尽管不同学者对语用预设的界定各有侧重,但都涉及到了语用预设的两个特征:合适性(feilcity)和共知性(Mutual knowledg或common ground)都把语用预设与语境联系起来,与说话人联系起来,这为交际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广阔的前提知识。

例如,“现在是七月,但下雪了”这句话是以七月份天气炎热,不应当下雪这一知识背境为先决条件的,发话者说出这一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受话者正确理解这一话语,都必须从这一预设出发。

只有这样,交际才能正常进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语用预设,造成交际失败的例子时有发生。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这类失误指交际中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和理解的错误。

例1.Westerner: you sing very wonderfully Chinese: No, no, I don’t sing very well.
以上对话中,the Chinese为了礼貌,遵守中国的传统社交中的谦逊原则。

辞让为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则之一,英美人却采取接受赞扬并向对方表示感谢的交际原则。

因此,这种回答会造成交际失败,谈话无法进行下去。

然而如果了解相关的预设知识,对话会显得十分自然,愉快的进行下去。

试调整为:
Westerner: you sing very wonderfully.Chinese: Thank you, I love singing very much.
例2.(In china) Chinese:You must be very tired; You’re old…(to an elderly foreigner.)
W esterner: oh,…I’m Not old, and I’m Not tired.
在上述表示关心的对话中,old, tired在西方是具有贬义的文化意象词,会造成西方人的反感。

例3.George got his arm stuck in the draincover, so the fire-brigade was called in.
大多数中国学生见到这句话会感到迷惑不解,难以接受,因为中国人只有在发生火情时才会叫了消防队。

因此他们不理解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原文作者从母语使用者的常识出发,认为消防队是日常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包括手臂卡在阴沟盖里这样的事,找了消防队来帮忙,是很自然的。

因此中国学生要理解这个句子,首先需要了解英国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三、反思性教学
以上案例因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造成语用失误及理解困难。

这要求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的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教育理论,因其具有主动性、实践性、反馈性、调节性及有效性等特点,已成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熊川武教授(1999)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结合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针对上述案例,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及时有效的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授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等非语言知识的学习,充实学生的预设知识的储备。

本文从语用预设的特点出发,针对学生在语用交际中常见的失误,结合反思性教学,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增加文化比重。

四、外语教学中应增加文化比重
在外语教育界,有一股更加强大的动力促使跨文化交际研究势在必行,那就是广大师生意识到语言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交际,要达到交际的目的,除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外,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文化差异常常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

因此,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学语言而不学别人的文化。

要使学生顺利地进行交际,教师必须增加他们的“语用预设”,减少因缺乏预设而造成的交际障碍,从而使他们更得体,更贴切地使用所学语言。

如以打听别人姓名为例,学生无论对谁都说“what’s your name ?”尽管其语法毫无错误,但违背了谈话的礼貌原则。

因为英语国家人们一般是较为委婉礼貌地说“May I know your name?”或“May I have your name?”
再者,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教材所需的背景知识,并布置学生去寻找相关资料,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加“共有知识”。

同时对西方地理、文化、历史、人文等相关知识也要加以介绍。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或聘请外籍教师,介绍西方的风俗习惯,社会状况,文化价值观和语用原则等,使学生置身于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学习外语,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此外,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新的,有生命力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年龄阶层,社会背景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比如:充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授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调动尽可能多的器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课件中增加文化含量,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共有知识”,减少交际中的失误。

最后,铁也需要自身硬。

要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文化知识,教师也需要加强自身修养。

外语教师应尽力提高自己的双重文化能力,大量阅读文化丛书,掌握西方文化知识;同时,不断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增加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培养一批专业过硬、交际能力强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Levinson.pragma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Yule.pragmatics[M].上海:上海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刘伊俐.语用预设与跨文化语篇的理解[J].福州大学学报,2002.
[6]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本论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指令性课题“反思性教学与提高外语教师素质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802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