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业余选手运动风险认知及对策研究——以2019郑开国际马拉松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
马拉松是一项特别考验人的长距离耐力性项目,随着马拉松运动的兴起与普及,折射出大众健身的热潮,越来越多的选手开始参与到马拉松的行列中,出现的风险事故也越来越多,能安全顺利完赛是每个人的心愿。

业余选手的风险认知直接影响选手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行为,进行风险认知调查可以有效的评估选手的风险意识,使其深刻意识自身存在的风险隐患,从而引导马拉松业余选手进行科学训练,为有效控制马拉松运动中风险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与帮助。

本篇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2019郑开国际马拉松的业余选手进行调查,主要包括马拉松业余选手的参赛项目、安全认知程度、赛前训练情况、参赛经验等内容,从而对被调查的600名业余选手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1.参加马拉松的男性选手明显多于女性,比例特点鲜明;男女年龄分布各不相同,从总体上看,年龄段在45-49岁的业余选手最多;业余选手的跑龄普遍偏低,跑马经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2.参加马拉松的业余选手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大多是本科学历;半程项目最受业余选手的喜爱,参赛比例明显大于全程项目;大多数参赛的业余选手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盲目跟从现象较严重。

3.有37.33%的业余选手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经验不足;有59.83%的业余选手赛前未按照要求进行体检,安全意识懈怠严重;有89.83%的业余选手认为风险教育非常重要,但仍有一部分人在行动上缺乏了解。

4.有52.33%的业余选手赛前无饮食计划,补给意识较薄弱;有64.17%的业余选手赛前是自我业余训练,专业指导有待提高;有59.33%的业余选手认为赛前每周进行3-4天的训练比较合理,月训练量分布较不平衡。

5.人员风险在所有赛事风险中占据第一,但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男女选手赛前考虑最多的是身体状况,对准备活动和赛道环境考虑最少;出现风险损伤最多的是抽筋,仍发现有高危风险的业余选手进行参赛。

根据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业余选手风险认知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积极宣传正能量,科普安全知识讲座,举行跑马分享交流会,多向有经验的
选手吸取跑马经验。

2.人人都应该掌握一门急救技能,开设运动防护急救培训和实操模拟训练,真正做到把急救技能应用到实际赛事中来。

3.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便利,不断充实赛事管理、监督和反馈等内容,严格把控体检制度,筛查选手身体健康状况。

4.充分发挥民间跑团组织力量,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作用,利用官方训练营提高科学训练方法、安全参赛等健康理念。

5.对初跑者应重点关注,注重人文关环,增设速度提示服务,充分考察选手参赛体验情况,努力打造为跑友服务为最终目的的理念。

关键词:马拉松,业余选手,运动风险,认知,对策
Abstract
Marathon is a special long-distance endurance project that tests people.With the rise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athon,it reflects the upsurge of mass fitness.More and more competitors beg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ranks of marathon,an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risk accidents.It is everyone's wish to finish the race safely and smoothly.The risk cognition of amateurs directly affects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behavior of the competitors.The investigation of risk cognition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risk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petitors and make them deeply aware of the risk hidden dangers, so as to guide the amateur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training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of risk accidents in the marathon.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field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amateur athletes of the2019Zhengkai International Marathon,mainly including the events,safety awareness,pre competition training,experience and other contents of the amateur marathon athletes,so as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of600amateur athletes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There are more male runners than female runners in the marathon,with distinct proportion characteristics;the age distribution of men and women is different,generally speaking,the most amateurs are aged45-49;the running age of amateurs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 experience of running a horse needs a long time to accumulate.
2.The amateurs who take part in the marathon have relatively high education level, most of them have bachelor's degree;the half-way events are the most popular among the amateurs,and the participation proportion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e whole events;most of the amateurs who take part in the marathon do not know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s very well,and the phenomenon of blindly following is more serious.
3.37.33%of the amateurs participated in the marathon for the first time,with insufficient competition experience;59.83%of the amateurs did not carry out physical exam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before the race,with serious slack in safety
awareness;89.83%of the amateurs thought that risk education was very important,but some of them still lacked understanding in action.
4.52.33%of the amateurs had no diet plan before the competition,and their supply consciousness was weak;64.17%of the amateurs had self amateur training before the competition,and their professional guidance needed to be improved;59.33%of the amateurs thought that the training of3-4days a week before the competition was reasonable,and the monthly training quantity distribution was unbalanced.
5.The risk of personnel occupies the first place in all the risks of the competition, but the result is not unchangeable;no matter the physical condition is the most considered before the competition for male and female players,the prepar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track environment are the least considered;the most risk injury is cramp,and the amateur players with high risk are still found to participat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isk cognition of the amateurs in Zhengkai International Marathon,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1.Actively promote positive energy,popularize safety knowledge lectures,hold horse running sharing and exchange meetings,and learn from experienced competitors.
2.Everyone should master a first-aid skill,set up sports protection first-aid training and practical simulation training,and truly apply the first-aid skills to the actual events.
3.Make full use of the convenience of the era of"big data",constantly enrich the contents of event management,supervision and feedback,strictly control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system,and screen the physical health status of players.
4.Give full play to th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the non-governmental running troupe,promote the guidance role of the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and use the official training camp to improve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safety participation and other health concepts.
5.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irst runner,pay attention to the humanities,add speed prompt service,fully investigate the competitors'experience,and strive to build the concept of serving runners as the ultimate goal.
Key words:marathon,amateur,sports risk,cognition,countermeasures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录 (V)
1前言 (1)
1.1选题依据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2.1研究目的 (2)
1.2.2研究意义 (2)
2文献综述 (3)
2.1相关概念 (3)
2.1.1马拉松运动 (3)
2.1.2业余选手 (3)
2.1.3运动风险 (4)
2.2马拉松运动风险认知的相关研究 (4)
2.2.1国外研究 (4)
2.2.2国内研究 (6)
2.3马拉松运动风险对策的相关研究 (8)
2.4文献评点 (10)
3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3.1研究对象 (11)
3.2研究方法 (11)
3.2.1文献资料法 (11)
3.2.2问卷调查法 (11)
3.3.3实地考察法 (13)
3.3.4数理统计法 (13)
3.3.5逻辑分析法 (13)
3.3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
4结果与分析 (14)
4.1马拉松业余选手基本情况分析 (14)
4.1.1性别 (14)
4.1.2年龄 (15)
4.1.3跑龄 (17)
4.1.4文化程度 (18)
4.1.5参赛项目 (18)
4.1.6参赛原因 (19)
4.2马拉松业余选手赛前认知情况分析 (20)
4.2.1赛前体检认知 (20)
4.2.2赛前风险教育认知 (21)
4.2.3赛前饮食计划 (22)
4.2.4赛前训练认知 (24)
4.2.5赛前跑量认知 (26)
4.3马拉松业余选手赛程风险认知情况分析 (27)
4.3.1赛事风险认知 (27)
4.3.2参赛经验认知 (28)
4.3.3赛程风险影响因素 (28)
4.3.4赛程风险损伤认知 (29)
4.3.5运动禁忌症认知 (30)
4.4降低马拉松业余选手运动风险的预防措施 (31)
4.4.1提高宣传普及渠道,强化参赛风险意识 (31)
4.4.2配备应急预案,掌握急救技能 (31)
4.4.3严格体检制度,建立健康档案 (32)
4.4.4遵循科学训练原则,提高社会指导工作 (32)
4.4.5推动政府服务理念,完善赛事医疗保障体系 (33)
5结论与建议 (34)
5.1结论 (34)
5.2建议 (34)
参考文献 (36)
附录1: (40)
附录2: (43)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44)
致谢 (45)
个人简历 (46)
1前言
1.1选题依据
近年来,马拉松运动举办的赛事越来越多,马拉松的参与者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深受人们的喜爱。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从2007年到2019年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是国内唯一一场跨越两座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从郑州跑到开封的独特路线,再从2007年只有5600人参赛到今年的49000人参赛,赛事规模已越居全国前列,成为国内最具人气的国际马拉松赛事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的马拉松金牌赛事。

在现代竞技体育领域中,科学训练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开始实施后,我国许多地域陆续进行“马拉松运动”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为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①。

据中国马拉松官方网站的大数据显示:2016年注册赛事达到328场,2017年认证赛事有258场,2018年认证赛事有274场,相比去年增加了16场,除此之外,还有跑友和地方协会自发组织的马拉松赛事更是数不胜数②。

随着马拉松的火热爆发,跟风者越来越多,大部分业余选手没有经过专业指导,只图一时之兴,很容易导致心脏无法承受运动负荷,出现突发危险事故,时有猝死事件给跑者敲响警钟。

据媒体报道,国内马拉松近几年猝死事件频繁发生:1.2019年10月20日,荆州马拉松某长跑协会会员,50岁,在距离半马终点100米处倒地,在1分钟内医务人员立马进行了心脏除颤,但这名选手当时就显示没有了生命体征;
2.2019年10月20日,龙口国际马拉松又爆出新闻,一名选手在20.5公里处倒下,赛前这名选手状态就很不好,赛道途中志愿者多次劝阻停下来休息,但这名选手始终坚持要跑完,最后在20.5公里处倒下,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3.2019年5月10日,郑州人民公园两位跑友互相跑步PK,由于跑的过快,其中一名跑友倒地死亡,后了解到这名跑友还是该公园跑团的副队长,虽然有着运动习惯但平时还有高血压。

4.2018年7月,一名中年男子在深圳龙岗大运跑步时突然晕倒,周围有上百人围观,但却没有一个人采取抢救措施,都在拿着手机拍摄,等到后面陆续有跑友进行心肺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王振民主编,中国校外教育工作年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2017,53-66,年鉴.
②中国马拉松官方网站[EB/OL]./
复苏,救护车到达现场时,该男子已经抢救无效离世,错过了“黄金4分钟”抢救时间。

因此,跑马拉松切不可逞强好胜拼速度,不要一意孤行,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量力而行。

马拉松人人都跑,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顺利完成。

参加马拉松最初目的只是想锻炼身体,谁料竟成“危险运动”?是举办方组织问题还是参赛选手风险认知不足所导致?这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此伤痛事故背后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关于高强度体育竞赛体检制度,经过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对高水平运动员运动猝死筛查显示,证实体检制度是科学的,学界在提高马拉松业余选手运动风险意识方面,加强参赛选手自身风险应对能力上的研究相对较少。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马拉松业余选手参赛过程中经常出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安全意识淡薄、身体素质差、运动经验不足、心脏病突发、糖储备体力不足等因素,这些潜在风险都会制约马拉松业余选手在赛场上的正常发挥。

因此笔者通过调查马拉松业余选手运动风险认知现状,避免运动损伤发生的同时,更好地降低运动风险,从而针对这些潜在风险问题制定预先控制措施,以保障运动所带来的健康积极作用。

1.2.2研究意义
1.2.2.1理论意义
在“健康”理念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马拉松运动风险的研究,对人生命的关怀,对人价值的尊重,践行以人为本的体育与运动。

科学运动与科学健身是当代体育高效发展的趋势,只有马拉松运动与科学相互融合,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健身观,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的终极关怀。

1.2.2.2实践意义
马拉松业余选手应正确了解运动风险的“知”,进而落实到赛前准备的“行”,进行风险认知调查可以有效评估选手的风险意识,使其深刻意识自身存在的风险隐患,一方面为有效降低马拉松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与帮助,另一方面提高马拉松业余选手运动水平使其正常发挥,保证运动所带来的健康积极作用,也为今后更多马拉松业余选手备赛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和借鉴。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
2.1.1马拉松运动
马拉松起源于公元前490年,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派遣大批精悍的军队远征入侵希腊,妄图一举把它变成自己的属地,在强敌压境的时刻,雅典人民并没有被吓倒,更没有屈服投降,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保卫自己的城邦,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抗击敌人,最终成功击败了波斯入侵者,史称“希波战争”。

为了让这胜利的消息快速传达家乡人民,统帅米勒狄派一名跑的最快的士兵菲迪皮茨用跑步的方式传达信件,菲迪皮茨就一个劲儿的奔跑,当他跑到终点时,刚说完“我们胜利了”的消息就力竭倒地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民族英雄,在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提出增设这以项长跑比赛,定为“马拉松赛跑”,前几届奥运会,马拉松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

第一届是40公里,以后几经更改,最后在1924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以42.195公里固定下来。

一百多年来,马拉松运动已经风靡世界各地,现在世界上经常举行马拉松赛的有近80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陆续举办了许多马拉松赛事,很多名将纷纷参赛,并创造了不少好成绩。

现如今,马拉松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分别包括为全程马拉松(Full Marathon)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21.0975公里和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这三种。

一般提到马拉松,皆指的是全程马拉松。

2.1.2业余选手
田雨普认为:体育爱好者是指在闲暇时间发自内心热爱并去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根据自身的活动性质和特点又分为三种:体育参与者、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关注者①。

伍学明认为:参加北京马拉松的选手统称为马拉松参跑者,这些参跑者对运动风险认知有着共同的特征,调查对象也是面向所有参赛的选手,包含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②。

郭瑞烨认为:马拉松业余爱好者可以分为参与者和喜爱者,文中重点研究的也是马拉松运动的参与者,对业余爱好者并未进行详细的诠释③。

李翰文认为:学术界对马拉
①田雨普.对我国部分城市体育爱好者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01):1-5.
②伍学明.马拉松参跑者运动风险认知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③郭瑞烨.太原市马拉松业余爱好者运动参与的调查研究[D].中北大学,2018.
松业余选手的研究较少,而且缺乏针对性,因此文中主要针对马拉松业余选手进行研究,找出业余选手相对关心的因素,进而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①。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对业余选手的定义没有明确的界定,大多定义为马拉松爱好者或参与者,其中既包含专业选手又包含业余选手,研究范围较大,界定模糊。

笔者认同李翰文的研究有一定的清晰思路,把研究范围缩小,认为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不能一概而论,马拉松业余选手可以解释为在空闲时间经常参加马拉松运动锻炼的人,但本文的业余选手重点指的是在中国田径协会没有注册过的运动员称为非专业运动员,也就是经常所说的业余选手。

2.1.3运动风险
本文引用的是刘晓军博士论文中对运动风险的定义:广义的运动风险是指体育比赛、体育活动、身体锻炼和康复训练中所出现的身体损害;狭义的运动风险是指身体机能在剧烈的运动下,无法承受机体所突显的内部结构变化或功能显示异常,从而出现损害生命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可能②。

李晓亮认为:在体育训练或跑步过程中,因为风险意识不足导致出现风险事故的行为,从而引起这项运动在防护措施方面缺失的风险过程,所造成健康危害的可能性③。

综上所述,这几年马拉松赛事上经常出现一些运动风险事故发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专家们从不同方面诠释了对运动风险定义的解读,展开了丰富的讨论与研究,为本文做了很好的学习和铺垫工作。

2.2马拉松运动风险认知的相关研究
2.2.1国外研究
(一)关于心脏病突发的研究
Arthur J.Siegel研究指出: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就是运动相关的低钠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从而导致脑水肿分别在年轻女性和中年男性跑步者中造成罕见的马拉松相关死亡,其中,中年男性跑步者心脏骤停和猝死的频率越来越高④。

美国和德国的研究学者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锻炼缺乏运动的人,当突
①李翰文.马拉松业余选手运动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②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D].北京体育大学,2010.
③李晓亮.“运动风险”概念的剖析与界定[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6):22.
④Arthur J.Siegel.Fatal Water Intoxication and Cardiac Arrest in Runners During Marathon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ased on Validated Clinical Paradigm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5,128(10).
然面对强烈的运动时,心脏会出现一种应激行为,这时候很容易造成心脏病的发作,从而会增加6~100倍的危险①。

Sotoodehnia等人研究表明:长时间参与锻炼的人可减少猝死发生率,并指出平时运动量很少的人,如果突然在强度大的运动中,心脏骤停的风险与其它时间对比要大56倍,而平时运动量很大的人,产生的风险只比平常大5倍②。

(二)关于糖储备的研究
马拉松是一项特别考验人的长距离耐力性项目,对人体机能的消耗和损害特别大。

Kyto V等研究学者认为:经常进行大强度耐力运动,会使选手身体机能耗损,产生一种脱水现象,长时间下去对选手的身体务必会造成危害③。

Coyle研究发现:选手在长距离的运动过程中,选手的肌肉在不断发生能量耗尽,运动肌肉等神经不足导致肌肉过早产生疲劳④。

Caselli MA指出:在马拉松这种长距离、消耗大、高强度运动的比赛中,会出现由糖原耗尽导致身体骨骼肌损伤引起的炎症是共同的潜在因素,其中包括肌肉痉挛、水泡、脚踝和膝关节损伤等症状⑤。

(三)关于安全意识的研究
马拉松运动越来越受到欢迎,不仅专业运动员可以参加,而且更受业余选手的欢迎,随着大量业余选手的加入,由于参赛者运动能力参差不齐,马拉松运动中业余选手的身体状况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发生。

Baron T等人研究表明:参加马拉松赛的大部分选手来自于大众市民和业余选手,大多都没有比赛经验,身体素质较差,根本不知道科学训练是什么,对全程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概念模糊,首次参赛就选报长距离的比赛项目,仅仅凭着一腔热血,挑战自我的心态参加,其发生的突发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⑥。

(四)关于多种因素的研究
运动风险存在多种因素内外交叉所导致而成。

William LH等研究学者认为:运动风险大多由项目的特性和自身行为所控制,如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特征、运动
①Sally A,Shumker,Judith K.Ockene,Kristin A.The Handbook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M](3th Edition).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09.
②Sotoodehnia N.,Siscovick D.S.,Vatta M.,朱冰坡.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与心源性猝死风险的关系[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10):36-37.
③Kyto V,Lapatto R,Lakkisto P,et al.Glutathione depletion and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 viral myocarditis[J].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4,34(3):167-175.
④Coyle,Edward F.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of Marathon Performance.Sports Medicine-ADIS International,2007,37(4):306-311.
⑤Caselli MA,Longobardi SJ.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at the New York City Marathon[J].J Am Podiatr Med Assoc,1997,87(1):34-37.
⑥Baron T,Morgan DE.Acute necorotizing pancreaatilis[J].N EngJ Med,1999,340(18):1412-1417.
动机、装备设施、防护措施和气候等因素①。

Brazel E认为: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逐渐缺失,人体各个器官和机能跟不上身体运动的运转,面临强大运动负荷时,会使应力性骨折发生的风险几率大大增加②。

Ogwumike研究认为:在比赛过程中,选手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竞技运动上,当身体出现损伤时不及时处理,对比赛的要求高追求比赛成绩,直到终点时才去找医务人员求救,这在马拉松比赛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③。

2.2.2国内研究
(一)关于猝死事件的研究
随着马拉松热潮普遍城市,马拉松运动出现猝死的案例不断发生。

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统计,国内马拉松3年就有12起猝死:2016年2例,2014年和2015各5例。

在《2017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中指出:2017年国内马拉松参赛人数有498万人,比2016年280万增长了77.9%,参赛选手男女分别比例为:男子73.84%,女子27.16%,随着2020年的到来,还会有更多专家对新的数据进行分析,随着马拉松的火热爆发,相信参赛人数还会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许臻晔等人在研究中认为:马拉松患者平均年龄在(34.4±10.3)岁,发生SCA(心脏骤停)倒地的平均位置在(12.1±9.3)km处,发病率为0.8人每10万人,病死率0.47人每10万人,在15~20km赛段及全马最后的2km赛段是SCA的最高发区域④。

(二)关于安全意识的研究
马拉松业余选手之所以经常出现损伤的现象,就是因为对比赛的安全意识薄弱、不按比赛规则按时进行体检等,导致一系列伤害发生。

袁林认为:业余选手安全意识不足、身体素质水平差、运动经验缺乏、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都会造成风险事故⑤。

白瑞峰认为:偶尔体检和不体检的人数较多,人们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这也是影响马拉松选手在比赛中常见的运动风险⑥。

王乃茹认为:运动中常
①William LH,Miriam EN.Part D of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M].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2008:D-1—D-28.
②Brazel E,Taylor D.Predicting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bone defects repaired using bone graft materials[J].Compote MethodsBiomes Beamed Engine,2009,12(3):297-304.
③Ogwumike O O,Adeniyi A F.The SPLASH/ICPC integritymarathon in Ibadan,Nigeria:incidence and managementof injuries and marathon-related health problems[J].BMCSports Sci Med Rehabil,2013,5(1):6.
④许臻晔,段宝华,刘养洲,廖育鲲,诸亦然,何智纯,马宏赟,陆乐,陆一鸣.2012-2016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中心脏骤停案例及医学救援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03):121-126.
⑤袁林.对北京马拉松业余选手参赛风险认知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5):55-57.
⑥白瑞峰.北京高校大学生参加马拉松运动的现状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出现的损伤有:肌肉抽筋、脚磨水泡、肌肉损伤、身体擦伤等,装备不适、运动过度、热身活动不充分等原因导致伤病时常出现①。

余建通等人对马拉松参赛情况认为:在马拉松跑中,无论是初跑者或有经验者,均可以参加,马拉松业余选手也可以和国际黑人以及专业选手同场竞技,更多关注的是跑者参与马拉松跑的感知价值,却忽视了竞技所带来的残酷现实,这也是马拉松运动的风险所在②。

(三)关于训练程度的研究
随着比赛的增加,越来越多马拉松选手参与到国际比赛的行列中来,在比赛前选手们的训练程度较差。

徐奕丽等人在研究中认为:通过赛后送往医院的一些伤病选手诊断来看,大多是由于选手赛前未进行训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半程马拉松赛段医疗设备较少,没有及时对受伤的选手进行伤病处理,强调选手在赛前务必要进行适当锻炼,使身体慢慢适应运动所带来的疲劳,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装备,这些健康知识能提高选手的认知意识,能避免选手在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③。

蔡铁良等人在研究中认为:业余选手应该以锻炼身体为主,循序渐进、享受奔跑的快乐,切勿盲目“超越极限”而为之。

石岩博士认为:在应对运动员参赛风险对策时,应重视赛前训练,例如:身体状况、准备活动、训练量、强度和运动负荷等④。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学者从医学角度、生理角度、训练角度等方面对马拉松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理论借鉴。

学界认为安全意识淡薄、身体素质差、运动经验不足、未进行赛前体检等问题都是引发运动风险的因素,这促使大家有准备地跑马,提升跑者身体素质训练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对“运动风险”检索发现,该文献有千余篇,涉及各个范围领域,又对“马拉松运动风险”检索发现,该文献仅有一百余篇,基本围绕运动风险评估、运动风险管理、运动风险现状、运动风险认知、参赛者等角度来阐述,其中针对马拉松业余选手运动风险认知的文献更是寥寥几篇,对业余选手的研究缺乏针对性,研究不够深入、结论过于局限,调查结果和说服性不强。

因此,本文将研究范围缩小,以具有代表性的单个典型赛事为例,重点对马拉松业余选手运动风险认知进行研究。

①王乃茹.参加马拉松赛大学生损伤调查及心肺功能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46.
②余建通,杨河杰,施伟森.高校大学生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现状调查及对策[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4):423-426.
③徐奕丽,何智纯,徐昌,马宏赟,何懿,程华,吴寰宇,董晨.201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参赛者的就诊情况与危险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33(02):108-112.
④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