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多彩性简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多彩性简述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充满激情,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丰富多彩。
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1 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丰富多彩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
抽调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
‘人文性’正是语文课程的灵魂。
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
为此文本中的人文因素是人文教育的“种子”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改版后的冀教版教材选取的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文关怀。
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2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丁丁和牵牛花》这篇课文通过丁丁实现了让奶奶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牵牛花美丽身影的故事,表现了丁丁热爱、体贴奶奶的一片淳朴而可贵的孝心。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奶奶上了年纪,不能下楼了,她多么想看到美丽的鲜花啊!丁丁真想帮奶奶实现这个美丽的愿望,于是……”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老奶奶的爱、对丁丁的敬佩,对牵牛花的喜爱难于言表,感情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3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第一,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教师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优劣,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没有很好的文学素养,那么他的课堂教学就只会注重字、词、句的解释,注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概括。
如此下来,一篇美文被肢解得
支离破碎,一堂语文课纯粹是教师单调乏味的讲解、分析,学生被动的接受和记忆,这种过分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语文课学生上得如同嚼蜡,枯燥无味,语文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本真,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也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因此,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对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正确处理文学性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引领学生亲近文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引领学生亲近文学,感受文学,热爱文学,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个人的道德情操、文化内涵和审美修养。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利用自己高深的文学素养引领学生亲近文学是关键。
而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如何让学生走入浩如烟海的文学殿堂呢?首先,引领学生亲近语文教材的文本,充分发挥文学作品自身的感染力。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许多佳作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和欣赏价值。
语文教学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语文教师也不应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应创设情境,制造氛围。
4 增加丰富多彩的语文第二课堂,创办手抄报
为了使全体同学得到锻炼,让学生自力更生创办手抄报,我们不是让少数人办多数人看,而是都动起手来,全员参与。
我们设六个编辑小组,每位同学都是编委,六个编辑小组轮流主编,一周一期,六周轮换一次。
为保证手抄报的质量,我们共同讨论确立了办报宗旨与栏目。
办报宗旨是:反映时代面貌,倡导改革精神,紧密配合教材,开拓知识领域;创新务必求实,内容形式兼美。
开设的栏目是:范文赏析、文化画廊、百科知识、习题采萃、世界之窗、新闻视点、考考你等。
这些栏目可以在不断更新中加进去。
每学期放假前,总结评比大会,让全班同学对手抄报自由发表意见,评出本学期最佳期刊、最佳设计、最佳插图、最佳书法,对优秀小组和个人,予以适当奖励,以资鼓励。
5 不定期举行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
新时代的青年,应是开拓型的、创新型的,应有干练的交际能力,雄辩的口才,不仅善写,也应善讲。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对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予以足够的重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为开好讲演会,我们做了如下安排:首先做好思想工作,提高学生演讲的自觉性、积极性。
我领大家共同学习了《演讲与口才》中的文章,让学生认识到提高讲话能力和重要性、迫切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适时传授讲演技巧,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体会,明确演讲要求:语调应抑扬顿挫,节奏清晰,
语速始中,形成强大的鼓励力量,用自己的讲演打动听众的心。
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句句敲打听众的耳鼓。
可有适当的手势,增加形象性。
讲演词要琅琅上口,简短明快。
除了注意语速、语调、声音外,还要注意感情的把握。
另外,在演讲和朗诵时,要适时指正、点评和鼓励。
总而言之,要想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其勤学、乐学、全面发展,张扬个性,回归语文的本源。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才能越加变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