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激活学生的快乐数学因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激活学生的快乐数学因子
激活学生的快乐“数学因子”(写在18页)
——小学中低段数学学习游戏之我见
郑文奇 9月23日,26日教学探讨 4学时
摘要:数学游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游戏活动,它巧妙地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与游戏之中,兼备了游戏与数学的特点。

数学游戏以其内容和形式所体现出的独特风格,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多关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快乐数学因子,让学生享受到更多数学教学中游戏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游戏;激活数学因子
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而无意注意又受兴趣的影响。

假如一堂课中学生兴趣低迷,学习效率自然低下。

数学游戏是启发学生心智和愉悦身心的最佳方式。

数学游戏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和可操作性改变学生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消除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使他们积极的投身到游戏中去。

恰当的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数学游戏中还可以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可以理解电视上游戏类节目颇受观众青睐的原因。

在小学中低段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地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活动大都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预设好的。

游戏时,结合教学
目标来选择游戏的最佳时机。

一、课前巧用,调动学生的热情
教师为了能将学生的注意有效的转移到课堂中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开始阶段常常开展小游戏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一堂课的正式进行作好心理准备。

[游戏举偶]:
游戏一:反语(上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左右》后的练习课前使用)
游戏操作:学生端正的坐好,听意思做反动作。

教师说“左手”,学生举右手;
教师说“右手”学生举左手。

教师说“起立”,学生坐着;
教师说“坐下”,学生起立;等等
游戏效果分析:通过这个游戏的练习,一是课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运用游戏的方法促进他们的学习,为了巩固复习学生在前节课左,右的知识,再次体验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更加深理解左、右的知识点。

经过几次反复的练习,全班学生都能跟上这个指令,这说明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为这节课练习的讲解铺通了道路。

游戏二:数字接力
说奇数(偶数)(在一年级“数的认识”课前运用)
操作方法:第一个同学说1,那第二个同学就得说3,第一个同学说11,第二个同学就得说13等。

说倍数(二年级《表内乘法》时运用)
比如说3的倍数,比如第一个同学说3,那第二个同学就得说6,第一个同学说15,那第二个同学就要说18等等,如果难点的就说7的倍数,9的倍数等等。

游戏效果分析:这个游戏的设计在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和他们的数感,这在教学数的认识和表内乘法时,是个不错的游戏,特别是讲倍数的时候,需要学生不仅要注意力集中,还要思考乘法口
诀,由此得出相应的积,在无形当中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口诀中的积的规律,同时加深了对倍数的理解。

这个游戏操作时配合跟学生开展“跟同学比赛和跟老师比一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

游戏三:哭脸笑脸(运用在一年级《找规律》课前)
游戏操作:听意思做脸部表情
师:哭脸,笑脸,哭脸,笑脸,哭脸,笑脸,哭脸,笑脸……
师:感觉怎么样?哪个表情做起来来心情好点?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我们的新课吧。

游戏四:拍手游戏(上一年级《找规律》第二课时数字规律)
游戏操作:老师示范范动作,学生重复动作
师:1)“左左右右右”拍手两次(目的,转化为数字规律2,3,2,3,2,3…)
2)“拍手一次,拍桌子两次”为一组合,重复3次(目的,转化为数字规律1,2,1,2…)3)再次感受第2组游戏,让学生一直拍下去,感受循环的无止境。

游戏效果分析:这些游戏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新课作好铺垫,在游戏中感受新知识。

把音乐的节奏,愉悦的心情在新课开始注入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情绪兴奋,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整堂课中,由教师的层层剥开新知识,围绕这个游戏进入,学生兴致盎然,提高了课堂学生接受新信息的效率。

二、课中巧用,促进新知的吸收
1、游戏辅助新知的学习
游戏教学有助于把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表现出来,就为他们吸收新知识,发挥特长和潜在表现力提供了条件。

教师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游戏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突破重点和难点。

案例一: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片断:通过“老狼老狼几时啦”的游戏练习,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和几时整。

我在平时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
戏,于是就改编利用这游戏来进行“整时数”和“约几时”的练习。

操作方法是这样的:老师先在钟表上拨好时针和分针,然后老师问“老狼老狼几时啦?”,你们根据钟面上的时间,回答:是“几时”或“大约几时”,比一比,看谁认得准,谁的反映快?
比如:教师把钟面上的时间拨到9时整,提问:“老狼老狼几时啦?”
生回答:老狼老狼9时啦。

教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其他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是9时的?
生1答(略)。

几次示范之后,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做小老师互相玩几次吧!如果有回答错的同学,组内其他同学互相帮助。

游戏效果分析:在我提出要玩“老狼老狼几时啦”这个游戏时,很多学生突然来精神了,都跃跃欲试。

几次示范之后,全体学生沉浸在“老狼老狼几时啦”的游戏中。

游戏“老狼老狼几时啦”的设计,牢牢地把握住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使刚学过的的知识和学生熟悉的游戏紧密结合在一起,既复习巩固了相关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的。

由此可知,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一年级上册《认识上下》教学片断:通过“点鼻子”游戏认识“上下”。

教师出示“小猪”挂图,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预先确定好中轴杆,只需学生上下移动中轴杆上的笔就可以了。

)操作要求点鼻子的同学把眼睛蒙上,其他同学用语言来帮助他,让他尽快地点到鼻子。

游戏效果分析:这个游戏开始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热烈地帮助点鼻子的同学。

“认识上下”对于一年级新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选用学生比较爱玩的传统“点鼻子”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能让一些即使不很理解上下空间位置的学生,也乐意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在游戏中认识“上下”,在不知不觉中体验、领悟到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体现了游戏的使用是为了
学习“有用的”数学。

2、课中操偶尔穿插,重唤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从自己的角度要求学生专心听讲。

学生一开小差,老师便责怪学生,这是上课经常要遇到的事。

有时很多教师采用军用口号:“1,2,3静下来”,一开始,这个口令有点效,可是到后来就有点口不对心,无效了。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集中不了几分钟,精神十分容易涣散。

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个故事,几幅鲜亮的图片,一个小小的游戏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同样,一个短短的课中操,让疲劳的学生有几秒的时间活动下筋骨,重新集中注意力。

①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
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
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
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
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YEAR!
②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两手朝上伸一伸,两手叉腰,扭一扭,端端正正快坐好!
③简单的全身操。

“拍拍手,一二\ 伸伸手,一二\打打肩,一二\弯弯腰,一二\跺跺脚,一二\点点头,一二\坐坐好,一二”
④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
⑤小白兔,蹦蹦跳;小鸭子,嘎嘎叫;小金鱼,游啊游;小朋友,拍拍手;安安静静齐坐好.
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握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起来;
⑦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拍左肩,拍右肩,举左手,举右手,摸左耳,摸右耳,抬左腿,抬右腿,活动筋骨,认真上课.......
三、课后巧用,乐学不倦
一堂结构合理的课有感知、理解、运用、延伸等几个主要环节。

延伸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表明,临下课前5分钟左右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竞赛类游戏,智力抢答游戏,电视节目“幸运52”也可以搬来做主线。

实践证明:游戏教学,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带来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合理运用,保证有序课堂
1、在对的课堂选择对的游戏
运用数学游戏本来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而有艺术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如果运用游戏的内容与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游戏教学变成了一般的娱乐游戏,其结果只是给孩子们带来一阵欢笑。

那么这个游戏就是无效的游戏,没有任何意义,还浪费宝贵的35分钟,不值得。

2、创新游戏,让学生经常有新的刺激
运用游戏教学,可让学生活跃气氛,增添学习兴趣。

然而陈旧单一的游戏形式,也会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受。

如许多教师上课时经常运用“找朋友”、“开火车”游戏。

起初,同学们还有新鲜感,后来运用多了,便觉得腻味,有时甚至还产生反感情绪,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无序的游戏对开展教学是不利的,甚至会起反作用,影响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掌握。

游戏前准备要充分,教师要讲清游戏规则。

游戏中要及时调控,在游戏过程中,低年级小朋友往往由于过度兴奋而产生一些“混乱”的现象,教师要善于纵观全局,要耐心用“及时刹车法”、“表扬法”来规范学生,有序地进行游戏。

游戏后要及时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游戏习惯。

游戏的设计尽量让全员参与,不要让部分成为旁观者,甚至无事起哄者,这样看似热闹的环节,意义又有多大呢?
4、精用游戏,保证课堂的质量
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量”多“质”低的现象也很普遍。

曾经一
段时间误以为游戏越多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气氛也热闹些。

于是设计了这样的课,在讲授加法运算时,采用了五种形式的游戏:对口令、找朋友、摘苹果、小猫钓鱼、蜜蜂采蜜。

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其实是疲于应付,而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从而可以把众多的数学爱好者引入到数学殿堂。

所以,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些具体、有趣、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认为,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思维展开来,才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构建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发挥和施展成为可能。

我相信数学游戏一定会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教学论》.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94—204页
2. 刘京莉.《数学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19页
3.陈在端,路碧澄:《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4.曾晓洁.《小学新课程教法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343—34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