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福建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4年福建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4年福建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金文族徽是商代以来的家族组织名号,常见于商周青铜器。

西周时,殷商遗民在被分封给各诸侯国时仍可以使用原有的族徽,今考古发掘证明一个叫冉族的殷商遗民的金文族徽在河南洛阳,陕西长安、宝鸡、凤翔,山东临朐,湖北荆州等地均有较多数量的出土。

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华夏族群认同意识有所增强B.分封削弱了殷商大族的势力C.青铜器制作的地域特色鲜明D.宗法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2.有学者指出:“在(汉武帝以后)汉朝,《春秋》仿佛是一部宪法。

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都引《春秋》解决。

”这说明,西汉中后期()A.先秦法律得到了延承B.“以法治国”得到落实C.法律制度已基本完备D.儒家伦理得到了弘扬3.唐朝前期政府的正赋为租庸调,另有户税和地税两种附加税,后期户税和地税在国家收入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

这种变化折射出()A. 均田制逐渐瓦解B. 人身控制的强化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社会矛盾的激化4. 西夏都城兴庆府呈长方形,周十八余里,道路呈方格形,街道较宽,有崇义等二十余街坊,虽地处西陲,西夏仍称其为东京;其后又营建陪都平西府,其方位在兴庆府以北,但被称为西京。

这反映了()A. 坊市制度在西夏得到延续B. 西夏城建蕴含阴阳五行思想C. 国防影响城市的方位布局D. 党项政权学习北宋城建风格5. 1584年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舆地山海全图》(图),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刻印的西洋式世界地图。

从16世纪下半叶起到17世纪,根据这一地图绘制的各种地图不断出现,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有十二种。

此现象说明()《舆地山海全图》A. 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B. 夷夏观念被抛弃C. 有识之士世界观的转变D. 新思潮开始萌发6. 晚清以来,国人对于举借外债的看法不一。

有人把借债与亡国等同起来,一次次掀起拒债高潮,企图以此挽救民族危亡:也有人将外债当作一种外交手段,希望通过引进外债使列强在华势力达到某种均衡,以维持社会安定。

高考历史文科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考历史文科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考历史文科模拟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 A2. B3. C4. A5. B6. C7. B8. C9. A10. B11. C12. A13. B14. C15. A16. B17. C18. A19. B20. C21. A22. B23. C24. A25. B26. C27. A28. B29. C30. A第二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 解释封建社会中的“三纲五常”原则。

3. 介绍清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4. 请简要概括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5.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根本胜利”的含义。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论述中国古代的“制”对封建社会稳定和传承性的影响。

2. 解释“乾隆盛世”的发展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A2. B3. C4. A5. B6. C7. B8. C9. A10. B11. C12. A13. B14. C15. A16. B17. C18. A19. B20. C21. A22. B23. C24. A25. B26. C27. A28. B29. C30. A第二部分:简答题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封建等级制度、土地私有制、皇权至上、宗法制度以及礼教思想的影响等。

2. “三纲五常”原则是封建社会中的道德准则,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强调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权责关系和道德观念。

3. 清朝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培养了大量文化人才、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但也存在贵族特权、忽视实用能力等问题。

4.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英国贩卖鸦片、侵犯中国主权,结果是中国失败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丧失主权和领土,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时期。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固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D. 限制了文化的发展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物D. 军事征服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哪些后果?A. 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B. 促进了与西方国家的交流C. 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D. 增强了中国的国力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主要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C. 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D. 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6.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B.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完成C. 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望远镜8.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商朝的建立B. 周朝的建立C. 秦朝的建立D. 汉朝的建立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1-5 B,B,B,C,C;6-10 C,D,B,A,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_。

2.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__________的中心。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__________。

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__________上的差距逐渐拉大。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梁启超认为()A.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B.宗法制度影响至今C.家方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D.族比国家更重要2.(4分)汉代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规定: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

这主要反映了汉代()A.鼓励人口生育B.女性社会地位低C.社会矛盾尖锐D.政府管理能力差3.(4分)《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如图所示。

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

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B.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D.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4.(4分)明代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县,县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最基层单位。

每个县有一个县官,根据省籍回避制度,必须由非本省出身者担任。

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A.激化了社会矛盾B.有利于中央集权C.净化了官场风气D.推动了地区交流5.(4分)如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

这表明当时()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消费仍以土布为主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6.(4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o“这一年()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7.(4分)1955年,一本面向农村的宣传读物上说:“(有些人)看到食糖、食油供应不够充分,就埋怨政府重工业发展多了,要求多发展轻工业,这是不对的。

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附带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位于浙江杭州市的良渚遗址,历经四代人87年的考古发掘。

其中,依靠洛阳铲和手铲挖出的良渚地下宝藏,虽符合人们心里对考古的传统意象,却远非当代考古的全部。

如今,考古人员往往在实地勘探之前,就已经能利用卫星、无人机等工具确定落铲的地点。

动植物、矿物鉴定等手段,让我们比以前更了解古环境和当时的植物种类、矿物来源等。

卫星、无人机等工具改变了测绘方式,可以更大范围、更精准地理解大地貌。

这些变化说明()A.鉴定手段、测绘方式以及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考古工作的效率B.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才能够使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走上正轨C.考古测绘的进步,促使人们对植物种类、矿物的认识更加清晰D.现代科技的进步,考古方式的变革,必将使历史事实更加精准2.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发掘出土了一枚战国晚期木觚(gù),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

专家认为,该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也最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其形制罕见,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重大。

觚文是一篇全新策问类文献,未见于传世文献,属于佚篇,为今人探讨《战国策》一类文献的流传与演变提供了新材料,为研究战国后期政治史、社会思想提供了珍贵资料。

上述材料表明()A.历史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据为基础B.文献研究弥补了考古发掘的缺陷C.考古发掘可以不断丰富文献研究D.出土文物须与文献记载保持一致3.“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汉高祖为“矫秦县之失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A.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B.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C.完善三公九卿制强化皇权D.改革币制中央收回铸币权4.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

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

据此可知,路的设立()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5.古史辨派是中圆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顾领刚作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最初只想“毕生研究与世无关的学问”,其研究则聚焦于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等中国古史神话,但在“九二一”事变后,顺颉刚目睹“强邻狂施压迫”,认识到侵略者借民族、宗教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便开始“为挽数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所有以上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繁荣B. 增强了社会流动性C. 强化了皇权D. 所有以上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A. 海禁政策B. 郑和下西洋C. 丝绸之路贸易D. 朝贡体系4. 清朝末期,哪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法战争D. 甲午战争5. 五四运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7.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______的兴起。

8.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9. 清朝乾隆年间,中国与欧洲的贸易中,中国主要出口的商品是______。

10.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12.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3.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5.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材料: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而且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更新。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A5. D二、填空题6. 李渊7. 纸币8. 锦衣卫9. 瓷器、茶叶 10. 中华民国三、简答题11. 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措施包括: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征服匈奴等。

(新教材)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甲骨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王以下有各级的贵族与官吏,如“尹”“卜”“工”等;《尚书·盘庚》中也有“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等官名的记载。

这表明商代( )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C.官僚制度趋于完备D.等级秩序较为森严2.秦朝之罘碑文中记载:皇帝哀众,遂发讨师。

……义诛信行……烹灭强暴,振救黔首。

琅琊碑文中也有记载:端平法度……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

由此可知( ) A.秦朝执政严格奉行法家思想B.百姓为秦王嬴政歌功颂德C.儒家思想在秦朝有一定影响D.秦朝短命而亡另有其因3.中唐以来,唐政府始则禁用铜器,以谋增加钱的数量;继则维持绢帛的货币地位,以谋补助钱的不足;再则限制蓄钱,以谋钱流通于市。

这些举措旨在( ) A.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B.放松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C.推动货币制度的改革D.挽救日渐凋敝的社会经济4.绍兴七年(1137年),帝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帝以海外诸番朝贡,附带货物交易者,须有官专主之,遂……于浙江、福建、广东设市舶提举司。

明朝这一举措( )A.适应了对外贸易的政治化B.推动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C.源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5.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一定时期粮食产量和农民劳动生产率的统计。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B.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繁荣C.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土地开垦D.人口增长过快制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鸦片战争以后,国人提出了建立海军抵抗侵略的海防思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的思想。

这些思想的提出( )A.顺应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需要B.推动了近代中国国家出路的探索C.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基于国人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7.1864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有60多人做到督抚的位置,慈禧在任命江南各省的巡抚、布、按时均会征求曾国藩的意见。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欧洲大航海时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

A.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B. 促进了人口迁移和文化交流C. 引发了殖民主义的兴起D. 以上都是答案:D2. 近代以来,中国崛起的历史重要标志是()。

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 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参与了联合国的工作D.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A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胜利()。

A. 五四运动B. 十月革命C. 五卅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D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场的重要转折点是()。

A. 珍珠港事件B. 中途岛海战C. 斯大林格勒战役D. 诺曼底登陆答案:B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主要起到了以下哪些作用()。

A. 选拔官员B. 促进社会稳定C. 维护封建统治D. 培养士人文化答案:A、B、D第二部分:主观题1. 试述你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评价。

参考答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作为历史上一种特殊的选拔官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科举制度可以公正客观地评价考生的才能和能力,从而选拔出适合担任官职的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其次,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稳定,防止了贵族世袭权力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官职,从而增强了社会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但是,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能导致官僚主义的产生,考试内容对应试者的知识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综上所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特殊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既有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2. 探讨近代以来中国崛起的原因和意义。

参考答案:近代以来,中国崛起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崛起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条件。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其次,中国政府的稳定治国战略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高三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印刷术答案:ABCD2. 唐朝盛世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C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校D. 朱由检答案:C4. 清朝末年,哪场战争导致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文言文D. 倡导科学和民主答案:C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国内经济危机C. 国内政治腐败D. 国内文化运动答案:A7. 抗日战争时期,以下哪个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A. 没收地主土地B. 分配给农民土地C. 地主保留土地D. 土地公有化答案:C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9年9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50年9月1日答案:A10.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描述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阐述一下长征的历史意义。

2023高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

2023高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

2023高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哪个朝代在中原统一后最先确立皇度?A. 秦朝B. 汉朝C. 魏晋南北朝D. 隋朝答案:B2.南北朝时期北朝时期鲜卑人领袖拓跋珪所建的政权时期是A. 北魏B. 西魏C. 北周D. 北齐答案:D3.下列有关上古历史学家和其著作的匹配,错误的是A. 司马迁《史记》B. 左丘明《春秋》C. 班固《汉书》D. 佚名《竹书纪年》答案:B……(以下省略)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南渡后,刘宋帝国建立,其都城在哪个地方?答案:建康(今南京)2.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有哪些方面?答案:(答案不唯一)推崇出家、因果转世、唯心主义、提倡超脱凡尘,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3.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措施有哪些?答案:(答案不唯一)推行摊丁入亩、均田制,加强地方管理,通过文化整合推行九品中正制改革,提升地方行政自治能力。

……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1.简述明朝新吏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中华历史上的地位。

答案:(答案不唯一)明朝时期,实行选举制度,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选拔官员。

新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地方行政自治和贡举分离;官职与实绩挂钩,实行领钱斋房制度;限制家族,降低百姓上访和清查成本,有利于中央统治。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新吏制度是推进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标志性制度,不仅完善了官员甄选制度,而且对后世中国选拔官员、推行改革都产生了影响。

2.从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变化角度,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答案不唯一)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经济十分发达,加上长期战争和地方分裂,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农民生产劳动难度大,经济残酷剥削使农民生活极度贫困。

因此,在这个时期,农民各种反抗运动大量出现,成为南北朝时期社会矛盾的一种集中爆发。

一些农民起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刘秀的隆农起义,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

部编人教版2024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编人教版2024年历史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图2是距今4700年至4100年的河南郝家台遗址出土的部分农作物遗存,通过分析鉴定可知,郝家台遗址农作物结构以粟为主,黍为次,兼有少量稻和大豆。

据此可知,当时郝家台地区( )图1 图2A .具有仰韶文化的特征B .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C .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D .以石器锄耕方式为主2.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

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

这说明秦朝( ) A .监察机构较为完善 B .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C .基层管理事无巨细D .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3.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

《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

《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B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4.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解试”与“省试”两级。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XXX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XXX,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XXX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XXX曾对XXX 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

”上述现象说明宋代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这客观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科技最为发达。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

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

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

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

此画旨在说明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B。

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

在中国,自由平等观念的普及与推广与维新变法运动密不可分。

在这一时期,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呼吁废除科举制度、平等课税等措施。

这些观念逐渐渗透到广大民众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

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在维新变法时期,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女性平等,提倡女子教育、女子解放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推行,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D。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卷(附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卷(附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卷(附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1为二里头三期南方地区遗址分布及扩张路线,图2为其中的遗址点7与遗址点11的对比,综合两图可反映当时A.南北文化的相互影响B.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C.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D.早期文明的交流融合2、质日是秦至汉初间要记录公私事务的一类文献。

睡虎地汉简《质日》记录了越人(人名)担任安陆县官佐期间县内官蜀及乡亭吏员的任职情况,记录还多有与“田”相关的事务,还有较多关系到国家对民众赋役的掌握和管理的“算”与“定算”的记载。

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亲汉时期A.官员选拔与管理机制B.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C.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户籍制度与赋役征收3. “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是唐人对贞观立法活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唐太宗贞观年间死刑减免总数为163条,大效接近汉武帝朝大辟409条的一半。

这体现出唐律A.礼法并用、高度融合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C.酌量古今、用刑持平D.语言精练、技术高超4. 宋初“儒将”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统兵者与“惋侚若儒生”的武将。

北宋中后期“儒将”含义强调科举出身和文资身份,渐为文士所专有。

南宋时期“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

宋代“儒将”含义的演变折射出A.政治形势的变迁B.崇文抑武的贯彻C.科举制度的发展D.中央集权的强化5. 在中国古代社会,湛运起到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漕运始终是京城安定和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

下表为清代不同时期政府对每只漕船除运载漕粮外准许附带“土宜”(货物)的数量规定,据此可知C.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D.工商皆本观念逐渐流行6. 下表为晚清时期山西、河南、陕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七省各州县农A.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C.农民农业收入持续减少D.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7. 孙中山曾说:“前清专制⋯⋯屡牺牲我民族之权利,与各国立不平等条的⋯⋯歌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木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平等。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

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A.侧重经济交流B.崇尚和平交往C.凸显对外开放D.强调多元互鉴2.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

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A.政府的高度重视B.经济计划的制订C.生活的实际需求D.交通运输的发展3.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

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4.租庸调是均田制时期的赋税制度,它以身丁为本,是一种以丁口为纳税对象的制度;两税法以资产为本,将土地及其他资产作为纳税对象。

这种变化反映出()A.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B.国家财政收入趋于稳定C.百姓的赋税负担更加沉重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5.明朝江南地区有诸多士大夫在家族设置义田,赡族救贫。

士大夫们还制定义田管理条规,将义田的土地册上报户部钤印下发府县确认,以为凭据,以期“家法之永赖国法”。

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A.强化政府的基层治理B.保障宗族救助的落实C.弘扬耕读传家的精神D.营造和睦的宗族关系6.1662年,康熙皇帝钦批将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

作为东北北部的边疆大吏,宁古塔将军负责管辖本地区的驻防官员、兵丁粮饷、调兵出征、开垦荒地,还兼管朝贡、商贾杂税、刑狱缉拿等事务。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亚里士多德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似乎把治权寄托于少数好人(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可取的制度。

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

”据此,亚里士多德()A. 认为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B. 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借鉴意义C. 主张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结合D. 认为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2.“奴隶是根据万民法的制度,一人违反自然的权利沦为他人财产的一部分……一切奴隶地位没有任何差别”“对于一切被释放的自由人(原奴隶),不问被释放者的年龄、释放者的权益或释放的方式,一律给予罗马公民资格”。

由此可见()A. 万民法已取代公民法B. 奴隶作为法律客体受到保护C. 法律赋予奴隶人格平等D. 罗马人均为社会的权利主体3.《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一文中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

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本文反映援助西欧政策的实质是()A. 防御共产主义的威胁B. 缓和欧洲的经济失调C. 稳定资本主义自由制度D. 打击一切极权主义运动4.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佘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

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

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A. 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B. 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C. 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 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5.“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

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

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

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

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形成2.下图为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对该“画像石”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明东汉开始出现二牛一人的犁耕方式B.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第一手材料C.还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情况D.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水平3.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

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专利技术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

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5.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有许多南方戏曲的特点6.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歌谣中,对其隐含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对专制腐朽的旧制度 B.有宗教化的宣传领导组织C.革命的目标是占领南京 D.有平均分配土地的倾向8.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

历史-高考模拟卷(课标全国卷)(解析版)_1

历史-高考模拟卷(课标全国卷)(解析版)_1

2021年高考OK打靶卷(课标全国卷)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朝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乐舞修养,并制定了礼乐制度。

周王室及贵族子弟从13岁开始,要逐渐学习掌握各种礼仪乐舞,20岁左右要全面掌握《六代舞》和《六小舞》。

其根本目的是A.加强贵族阶层的文化内涵B.强化社会的道德修养C.培养贵族阶层的行为习惯D.维护周朝的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礼乐制度是周朝维护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工具,《六代舞》的实施,是要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通过乐舞促使人们完善内在修养,并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进而达到整个社会安定。

周王室从小便加强贵族子弟这方面的教育,故选D项。

A、C的叙述只是一种表象,不是根本目的;周王室只是对贵族子弟进行培养,不涉及全社会,排除B项。

25.“节”从秦发展而来,持节,手持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临时授予特权的标志物,持节吏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大权。

如图为出土的汉代持节吏的画像砖。

由此可推断当时A.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变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地方的行政权力扩大D.中枢行政机构发生变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持节吏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大权,图为出土的汉代持节吏的画像砖,体现汉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项正确;持节吏具有地方行政大权,并不是监察,排除A;材料体现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而不是地方的行政权力扩大,排除C;材料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与中枢行政机构无关,排除D。

26.宋元时期出现诸如美食店的“桥西贾家瓠羹”“曹婆肉饼”、“郑家油饼”、日用百货店的“傅官人刷牙铺”、“张古老胭脂铺”、“汪家金纸铺"等商业店铺,其产品颇受青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形成2.下图为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对该“画像石”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明东汉开始出现二牛一人的犁耕方式B.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第一手材料C.还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情况D.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水平3.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

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专利技术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

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5.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有许多南方戏曲的特点6.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歌谣中,对其隐含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对专制腐朽的旧制度 B.有宗教化的宣传领导组织C.革命的目标是占领南京 D.有平均分配土地的倾向8.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A.外资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9.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①提出三民主义②提倡实业救国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10.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这可以说明当时①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②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④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11.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12.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共中央提出了A.“双百”方针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3.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反映了“总路线”A.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 B.违背了人民的意愿C. 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忽视客观经济规律14. 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不结盟运动发展 B.中美关系改善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苏关系缓和15.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基本实现了我国的工业化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扭转了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使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D.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已经意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作用16.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

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表明罗马法A.代表罗马富人阶层的利益B.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D.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17. 杰斐逊曾宣称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其原因是A.他是法国移民的后裔 B.受到法国革命的鼓舞C.他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北美独立得到法国支持18.1821年一个不识字的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依我看,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真相。

”通过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向外传播的思想主要有①民族主义②自由主义③社会主义④理性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20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定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的需求。

”这表明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②金融资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③垄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④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无计划生产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0.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获得“面包”与“和平”21.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

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美苏合作抗击法西斯侵略 D.美国开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2.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①控制了世界经济②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23.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手机拜年②开汽车上班③坐飞机旅行④小学生用电子计算器算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D. ①④24.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意义主要是①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②它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具有重要影响③它为建立和巩固国际经济新秩序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④体现了国际社会要求建立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经济贸易体制的共同愿望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5.二十世纪前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全球经济联系加强B.政府部门大力推广C.强势文化的扩张性D.电视和电影的普及二、非选择题(满分75分。

本大题共7小题。

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6分,第29小题12分,第30小题15分,第31小题9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注:宴请百姓)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摘自《梦溪笔谈》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材料三“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

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摘自《清朝文献通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

(不得摘抄原文)(2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2分)(3)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

(4分)(4)从我国古代的救灾措施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27.(13分)阅读材料:“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

这不仅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结合所说知识回答:(1)19世纪后半期,我国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4分)(2)简述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并指出这一历程中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9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

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1978年达到3.048亿吨,29年间平均递增3.5%。

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6年间平均递增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第三阶段为1985年到今。

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11年间平均递增1.2%。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材料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3)你认为当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4分)29.阅读下列材料:(12分)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