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2018年第10期(上)
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
站、农资经销商、乡(镇)农技站为依托建立的机防服务队等。

其中,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植保专业合作社199个,各服务组织从业人员2547人,拥有植保器械装备数达7159台(其中大中型施药机械800多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植保机械150台以上),日作业能力2万hm 2。

2017年,全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9.1万hm 2,占防治总面积的39.5%。

(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以许昌农业信息网、12316服务热线电话为载体,实施市、乡、
)三级年底,相236个,,县有,村有信县、乡2017),并于通过“公“公,业生产。

目前,全市带动农户100户、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087个,建立种植基地35.22万hm 2,牲畜养殖量692.88万头,禽类饲养量3810万只,养殖水面面积2.07万hm 2,辐射带动农户173.86万户。

(六)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支持农业企业与许昌市农科所、林科所等科研机构相结合,围绕粮食生产、花木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建立研究中心。

截至2017年底,在全市建成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市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2个。

以龙头企业为平台、农技专家为骨干、科技示范户为重点,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大力培育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形成了农科教学研一体化联盟。

如鄢陵县以花艺公司牵头成立了许昌市花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拥有全省最齐全的蜡梅资源苗圃。

截至2017年,全市建立粮食、蔬菜、花木、烟草等各类农业示范基地2.8万hm 2,辐射带动36万农户科学种养、增收致富。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力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力量薄弱,工作经费少,农业技术人员待遇较低,工作条件差,必备的仪器设备档次低,有的甚至没有,出现了“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现象,致使技术推广和服务运行滞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难以顺利开展。

不少基层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发展创新理念不强。

当前为农民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统一提供良种和栽培技术,对农民需要的标准化品牌生产技术,农产品销售、加工、包装等方面的服务跟不上,很难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相对滞后
各级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经费总体投入不足,制约了许昌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在优良种质资源保存、新品种培育、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政府的科研投入力度还不够。

科技创新人才不足、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创汇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领域的技术力量薄弱。

在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中“重研究,轻推广”“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农业科研、教学与
许昌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河南农业2018年第10期(上)
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
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银行害怕承担风险,不愿发放贷款;一些小型的金融机构虽然贷款条件宽松,但是手续麻烦、利率较高,涉农经营主体贷款难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在农业保险方面,由于农业自然灾害难以预料,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比较大,农业保险的费率偏低、服务对象分散、种植品种繁多,对保险公司来说,服务成本高、难度大,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农业全面保险发展缓慢,难以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聘用大学毕业生担任技术骨干,引导大学生下乡支农,领办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服务。

(三)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科技示范
继续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突出抓好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建立起承担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集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

采用大户带动公司推动推进专业合作社领办等形式,大力推进科技入户服务入户,对增,组,带绿色食品、,提升,形成产业集群。

“基地带农户”,贷效率,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

积极培育和试办小额信贷组织,支持民间资本到农村投资,开办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

2.农业部门要联合财政部门加强与保险机构的合作,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在农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开发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户参加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和农业风险补偿机制,逐步提高财政保险补贴比例,扩大补贴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